读书笔记15 《好好学习》 成甲

认知差异
术从简,道从心
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生活的经验
学习无非三个目标: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数据、信息、底层规律
当我们理解了底层规律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后,学习就变成了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接触,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
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知乎”上的文章,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了内容以后,它就变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变成了你的知识
“临界知识”:人们犯下了很多错误,往往源自其漠视一些重要而基本的规律。而对这些规律的熟练应用,能让我们在面对全新的问题时有更准确的判断,进而解决方式往往会比大多数人要好。这些重要而基本的规律便是可以发生裂变的临界知识。
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 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 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1、 从形式上看,简单的回答往往是对具体的问题或事情本身做出回答;而深度回答却是在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
2、 从回答的思考方式来看,简单的答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与经验做出了回答;而有深度的答案往往依托于有实验验证或者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
3、 从答案的效果上来看,简单的答案往往只能用于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有深度的答案能够更普遍的解决类似的问题,启发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认知效率”优于“技术效率”,不要盲目地追求学更多的知识
很多看似全新的问题,不过是旧问题换了一套装扮重新出现
80%的时间花在20%的核心知识上
斜杠青年
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
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我们被标签框定了自己的可能性
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读书时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旧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举一反三的能力
因此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懂得如何思考,以及积极思考,并且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1、绿灯思维:多考虑一个想法的优点和用途,一定会有用到的地方
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能
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基本归因偏差”: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这么想了,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
《第五项修炼》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我们常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2、以慢为快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
“结硬寨,打呆仗”:真正高效的学习,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
读书的目的:打通知识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真正阻碍我们的是我们的不确定和恐惧。我们担心,这样放慢了学习的速度,真的就有效吗?
总结:想要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就要面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要改变这一点,就要培养第一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更底层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再把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这样下次我们再面对挑战的时候,就可以从容地问自己: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的更好?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在具体学习时,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我们所有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思考肤浅,是在某个错误假设下行动的结果。而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提升学习能力的常用方法:反思(复盘)、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反思:
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观察结果现象 -> 研究原先的假设(研究与先前假设不一致的点) -> 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跳跃性假设是跳开理性思考环节做出的假设,类似与不假思索,人的习惯性反应。大多时候,这种跳跃性假设是不正确的,非理性的。
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一种假设,而我们的假设是大脑对事实进行解读之后形成的
放慢思考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如果凡事都以目前的能力来评断能与不能,那么任何新的、困难的事物无论再过多久,也不会有完成的一天
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主动进行知识的联想和联结
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比较寻找差距
1、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2、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3、 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检查承诺:一个人的信誉要从履行每一个小的承诺做起
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
人坚持做一件事情,一定是从中受益。如果一件事情只是煎熬,只有痛苦的反馈,那很难坚持下去
以教为学:(知识的输出是强化学习的有效途径)
第一, 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第二, 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复述只是其实是记忆神经链的过程。我们的短期记忆能够转化成为长期记忆的关键就是不断重复
第三, 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a、 备课不能知道多少讲多少,而要为讲清楚这个问题大量查阅资料和购买书籍
b、 在备课中,一定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刻意练习:(并不是单纯的技巧性练习,而是思考层面的练习,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心理表征: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认知方式。
思考我们的“思考过程”——元认知
a、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练习
b、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c、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
记录:
有意识和有目的的记录,而非普通的摘抄
如实的记录过程,不同时期对事实的解读是不同的,先如实的记录过程再进行思考,并且记录过程会展示更多的细节
时过境迁之后,我们会根据现在的情况,扭曲自己过去的想法和对行为的解读
“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我们的想法,使之符合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失调”所带来的不舒服
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因果关系在时空上并不是密切联系的。
**记录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得见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过程
事情的经过、结果,以及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等**
定期回顾:
回顾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时间空间对事情认知的影响
我们的经验往往是对事件本身的得失层面做出的“正确反应”,而这个决定很可能在更大的层面上是“错误的决定”
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用基本、简单的原则进行思考,比如正直、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遵循这些简单原则做决定,虽然看起来会让当时的自己更加窘困,但是这些答案的影响却是在与时间做朋友。
周月的回顾,审视问题的解决思路;年度的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付费购买:
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以及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

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复杂的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的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成长曲线的不同,一开始可能慢,但是后来以指数曲线增加
方法和技巧永远只是工具,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精彩奇迹的剑刃。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