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于近来 Ubuntu 更新到了 19.10,当时 boot 分区只留了 200M,每次升级都需要清除之前的系统,只留一个倒也能接受,但最近一次软件更新,boot 分区再也撑不住了,幸亏之前装系统的时候给 Ubuntu 预留了一部分未使用的空间,而 boot 分区恰好又被我设置在了最后,刚好可以给 boot 扩容(Ubuntu 上),属实侥幸。本文简要记录自己扩容的过程,并根据自己空间使用情况尝试给出 Ubuntu 分区的合理建议。
如果 boot 分区已经有 500M 以上的空间,当 boot 空间不足时,只需要删除旧内核即可:
# 查看已安装内核
$ dpkg --get-selections |grep linux-image
# 查看正在使用的内核
$ uname -a
# 删除旧内核,本机从 linux-image-5.3.0-29-generic 撑不住的
$ sudo apt purge linux-image-x.x.x-xx-generic
一、分区使用情况
本机系统:
- win10 1909
- Ubuntu 19.10
安装并运行 GParted
$ sudo apt-get install gparted
$ sudo gparted
可以看到本机共有 5 个分区,除了 boot 分区外,其他分区在经常清理的情况下都较为健康。
二、GParted 扩容
点击 Resize,回到主页面后点击对号,应用修改,便完成了 boot 空间的扩容。
如果你的 boot 空间前面或后面刚好是 swap 分区,那么参考这篇博客1也能给 boot 扩容,如果是 boot 前或后是 tmp 分区,按照上面的博客应该也可以,因为 tmp 存储临时文件,修改它不会导致系统崩溃。
三、系统分区建议
网上一些关于 Ubuntu 如何分区的文章提出的方案大多有两种谬误,一种是分区方案太过久远,现在早已不适用,比如建议 boot 留 200M 空间的这种,另一种是针对 Linux 服务器的分区方案,并不适用普通桌面 Ubuntu 用户。
这里根据我长期使用情况,给出入门级桌面自用 Ubuntu 分区大小和顺序推荐(256G SSD,留给 Ubuntu 100 G):
分区 | 大小 |
---|---|
boot | 1G |
swap | 4G |
/ | 30G |
unallocated | 5G |
home | 60G |
说明:
- boot 分区:
一些博客认为 boot 分区没有必要,但是如果不留出 boot 分区,Ubuntu 就会把引导信息写在 Windows 的ESP分区,所以对于双系统用户,特别是先装了 win10,之后装的 Ubuntu,建议设置 boot 分区,而且 1G 的大小至少 5 年内够用。 - swap 分区:
Ubuntu 官方推荐在 8G 内存并且不使用休眠模式时的分区大小为 3G,对于入门级桌面用户,通常不会使用休眠模式,这里多分配了 1G 后面解释。 - / 根目录:
相当于 windows 的 C 盘,根据我使用的情况,30G 目前尚可。 - unallocated 未分配:
备用,后面解释。 - home 家目录:
尽量大一些,比如像 Anaconda、Idea 配上 Android Stdio 的环境、Qt 等这些都很吃空间,动辄十几个G,留个 60G,只搭建几个主力使用的环境还是绰绰有余。 - 分区顺序:
考虑到 Ubuntu 一来不够稳定,二来也许将来什么时候 boot 空间或者根目录空间不足,需要扩容解决,考虑到 GParted 分区软件可以压缩扩展分区,如果要是扩展分区,该分区前面或者后面必须有空闲,按照以上顺序,swap(对于 8G 内存的电脑通常不会用到) 和 unallocated 块可以支援 boot 分区和根目录分区,甚至是 home 分区,作为救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