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
- 工业化时代在自然环境保护问题上有两种完全不同路线,它们分别是资源保护主义、自然保护主义
- 资源保护主义:主张“科学管理,明智利用”,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
- 自然保护主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资源保护思想。它要保护的不是人在资源中的雷雨,而是自然本身的利益
- 咸海水利工程、三门峡水枢纽工程没有遵循自然规律,成为生态上失败的工程
- 处理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问题需要运用的伦理原则主要有:尊重原则、整体性原则、不损害原则、补偿原则
- 提出保护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自然本身的利益,而不是人类的利用,这是自然保护主义主义的主张。
- 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主张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类扩展到非人类的生命或自然存在物上。
- “大地伦理”的提出者利奥波德认为:一件事情当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它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判)
- 自然界的价值有两大类: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
- 工具价值:自然界对人的有用性
- 内在价值:自然界及其事物自身固有的,与人存在与否无关
- 如果我们承认了自然事物拥有内在价值,我们就认可了自然事物的道德权利,我们就与道德义务维护自然事物。
- 认为自然界的价值不依人的存在或人的评价而存在,只要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完善和健康有益的事物就有价值,是价值客观论者的主要观点。(判)
- "尊重自然"的伦理体系包括尊重自然的态度、生物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部分
- 动物解放伦、动物权利伦、生物中心主义、(深层)生态中心主义属于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 对工程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这是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工程理念是工程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工程活动的灵魂(判)
- 好的工程会把合自然的规律性和合人的目的性有机结合起来。
- 在权衡人与自然利益的优先秩序上应遵循生存需要高于基本需要、基本需要高于非基本需要。
- 尊重原则是我们对自然环境的首要态度,也是我们行动的首要原则。
- 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消耗能源和资源、造成的固废污染和水污染、噪声和震动影响、派出的有害气体威胁人们的健康
- 工程共同体的环境伦理主要指,工程过程应切实考虑生自然生态及社会的承受性。
- 随着工程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能力越来越巨大、后果越来越危险,工程师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责任意识,即环境伦理责任
- 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不只是赋予工程师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赋予他相应的权利,使得他在必要时及时中止他的责任和义务。
- 工程共同体通常由项目投资人、设计者、工程师、工人构成。
- 维护人类健康、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属于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
第五章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
- “行业”、“产业”和“职业”三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业”和产业的视角中缺位“人”的作用,而“职业”则是以“人”为核心来看待“物”
- 工程学历、工作经历与所从事的工作是成为工程师的三个必要条件
- 应当区分科学家与工程师
- 工程师是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的结果
-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主要包括首要责任原则和工程师的权利与责任、工程师的职业美德、如何做正确的伦理决策
- 职业的行为规范强调的是“社会机制”,技术规范强调“自我机制”(判)
- 工程领域中的“职业”是指“那些涉及高深的专业知识、自我管理和对公共善协调服务的工作方式”。
- 工程社团是工程职业的组织形态
- 工程职业制度包括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制度、职业资格制度,不包括职业准出制度
- 高校工程专业教育是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首要环节
- 作为职业伦理的工程伦理是一种预防性、规范性的实践伦理(判)
- 公众安全、健康及福祉是工程师的首要任务
- 对自然和生态负责是工程师最新的职业责任观
- 举报是举报者一种无奈之举(判)
- 作为职业人员,工程师不能享有以下对他人职业活动进行解释和辩护权利
- “工程师遵守甚至超越职业标准的积极责任”属于工程师的义务—责任责任
- 从职业伦理的角度看,工程师的尽职尽责美德体现了工程伦理的核心
- 工程师最综合的美德是负责任的职业精神。
- 工程师与同事不属于工程师的角色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