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度聚类方法(DBSCAN算法)及简单案例

基于密度聚类方法(DBSCAN算法)

密度聚类方法的指导思想: 只要样本点的密度大于某个阈值,则将该样本添加到最近的簇中;

  • 优点:这类算法可以克服基于距离的算法只能发现凸聚类的缺点,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而且对噪声数据不敏感。
  •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计算量大

常用算法:DBSCAN、密度最大值算法

DBSCAN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Noise)

DBSCAN算法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相比于基于划分的聚类方法和层次聚类方法,DBSCAN算法将簇定义为密度相连的点的最大集合,能够将足够高密度的区域划分为簇,并且在具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商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

DBSCA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用一个点的ε邻域内的邻居点数衡量该点所在空间的密度,该算法可以找出形状不规则的cluster,而且聚类的时候事先不需要给定cluster的数量

DBSCAN算法基本概念

  • ε邻域(ε neighborhood,也称为Eps):给定对象在半径ε内的区域 N ε = y ∈ X : d i s t ( x , y ) ≤ ε N_{ε} = {y∈X:dist(x,y)≤ε} Nε=yX:dist(x,y)ε
  • 密度(density):ε邻域中x的密度,是一个整数值,依赖于半径ε p ( x ) = ∣ N ε ( x ) ∣ p(x) = |N_{ε}(x)| p(x)=Nε(x)
  • MinPts定义核心点时的阈值,也简记为M
  • 核心点(core point):如果 p ( x ) > = M p(x)>=M p(x)>=M,那么称x为X的核心点;记由X中所有核心点构成的集合为 X c X_{c} Xc,并记 X c = X \ X c X_{c}=X\backslash X_{c} Xc=X\Xc表示由X中所有非核心点构成的集合。直白来讲,核心点对应于稠密区域内部的点。
  • 边界点(border point): 如果非核心点x的ε邻域中存在核心点,那么认为x为X的边界点。由X中所有的边界点构成的集合为 X b d X_{bd} Xbd。直白来将,边界点对应稠密区域边缘的点。 x ∈ X n c ; ヨ y ∈ X ; y ∈ N ε ( x ) ∩ X c x∈X_{nc};ヨy∈X;y∈N_{ε}(x)∩X_{c} xXnc;yX;yNε(x)Xc
  • 噪音点(noise point):集合中除了边界点和核心点之外的点都是噪音点,所有噪音点组成的集合叫做 X n o i X_{noi} Xnoi;直白来讲,噪音点对应稀疏区域的点。 X n o i = X \ ( X c ∪ X b d ) X_{noi} = X\backslash(X_{c}∪X_{bd}) Xnoi=X\(XcXbd)
  • 直接密度可达(directly density-reachable):给定一个对象集合X,如果y是在x的ε邻域内,而且x是一个核心对象,可以说对象y从对象x出发是直接密度可达的 x , y ∈ X ; x ∈ X c , y ∈ N ε ( x ) x,y∈X;x∈X_{c},y∈N_{ε}(x) x,yX;xXc,yNε(x)
  • 密度可达(density-reachable):如果存在一个对象链 p 1 p_{1} p1, p 2 p_{2} p2,… p m p_{m} pm,如果满足 p i + 1 p_{i+1} pi+1是从 p i p_{i} pi直接密度可达的,那么称 p m p_{m} pm,是从 p 1 p_{1} p1密度可达的.
  • 密度相连(density-connected):在集合X中,如果存在一个对象o,使得对象x和y是从o关于ε和m密度可达的,那么对象x和y是关于ε和m密度相连的
  • 簇(cluster):一个基于密度的簇是最大的密度相连对象的集合C;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Maximality:若x属于C,而且y是从x密度可达的,那么y也属于C
    • Connectivity:若x属于C,y也属于C,则x和y是密度相连的
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BSCAN算法流程

算法流程:

  1. 如果一个点x的ε邻域包含多余m个对象,则创建一个x作为核心对象的新簇;
  2. 寻找并合并核心对象直接密度可达的对象;
  3. 没有新点可以更新簇的时候,算法结束。

算法特征描述:

  • 每个簇至少包含一个核心对象
  • 非核心对象可以是簇的一部分,构成簇的边缘
  • 包含过少对象的簇被认为是噪声

DBSCAN算法优缺点

  • 优点:
    • 不需要事先给定cluster的数目
    • 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cluster
    • 能够找出数据中的噪音,且对噪音不敏感
    • 算法只需要两个输入参数
    • 聚类结果几乎不依赖节点的遍历顺序
  • 缺点:
    • DBSCAN算法聚类效果依赖距离公式的选取,最常用的距离公式为欧几里得距离。但是对于高维数据,由于维数太多,距离的度量已变得不是那么重要
    • DBSCAN算法不适合数据集中密度差异很小的情况

密度聚类算法(DBSCAN算法)案例

使用scikit的相关API创建模拟数据,然后使用DBSCAN密度聚类算法进行数据聚类操作,并比较DBSCAN算法在不同参数情况下的密度聚类效果

# 导包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 as mpl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klearn.datasets as ds
import matplotlib.colors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DBSCAN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 设置属性防止中文乱码及拦截异常信息
mpl.rcParams['font.sans-serif'] = [u'SimHei']
mpl.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 创建模拟数据
N = 1000
# 生成以[1, 2], [-1, -1], [1, -1], [-1, 1]为中心,方差为1,0.75, 0.5,0.25的四个数据集
centers = [[1, 2], [-1, -1], [1, -1], [-1, 1]]
data1, y1 = ds.make_blobs(N, n_features=2, centers=centers, cluster_std=(1,0.75, 0.5,0.25), random_state=0)
data1 = StandardScaler().fit_transform(data1)
params1 = ((0.15, 5), (0.2, 10), (0.2, 15), (0.3, 5), (0.3, 10), (0.3, 15))

# 生成以三个圆环数据集
t = np.arange(0, 2 * np.pi, 0.1)
data2_1 = np.vstack((np.cos(t), np.sin(t))).T
data2_2 = np.vstack((2*np.cos(t), 2*np.sin(t))).T
data2_3 = np.vstack((3*np.cos(t), 3*np.sin(t))).T
data2 = np.vstack((data2_1, data2_2, data2_3))
y2 = np.vstack(([0] * len(data2_1), [1] * len(data2_2), [2] * len(data2_3)))
params2 = ((0.5, 3), (0.5, 5), (0.5, 10), (1., 3), (1., 10), (1., 20))

datasets = [(data1, y1,params1), (data2, y2,params2)]

# 画图用的横坐标轴范围
def expandBorder(a, b):
    d = (b - a) * 0.1
    return a-d, b+d
colors = ['r', 'g', 'b', 'y', 'c', 'k']
cm = mpl.colors.ListedColormap(colors)

### 画图
for i,(X, y, params) in enumerate(datasets):
    x1_min, x2_min = np.min(X, axis=0)
    x1_max, x2_max = np.max(X, axis=0)
    x1_min, x1_max = expandBorder(x1_min, x1_max)
    x2_min, x2_max = expandBorder(x2_min, x2_max)
    
    plt.figure(figsize=(12, 8), facecolor='w')
    plt.suptitle(u'DBSCAN聚类-数据%d' % (i+1), fontsize=20)
    plt.subplots_adjust(top=0.9,hspace=0.35)
    
    for j,param in enumerate(params):
        eps, min_samples = param
        model = DBSCAN(eps=eps, min_samples=min_samples)
        #eps 半径,控制邻域的大小,值越大,越能容忍噪声点,值越小,相比形成的簇就越多
        #min_samples 原理中所说的M,控制哪个是核心点,值越小,越可以容忍噪声点,越大,就更容易把有效点划分成噪声点
        
        model.fit(X)
        y_hat = model.labels_

        unique_y_hat = np.unique(y_hat)
        n_clusters = len(unique_y_hat) - (1 if -1 in y_hat else 0)
        print ("类别:",unique_y_hat,";聚类簇数目:",n_clusters)
        
        
        core_samples_mask = np.zeros_like(y_hat, dtype=bool)
        core_samples_mask[model.core_sample_indices_] = True
        
        ## 开始画图
        plt.subplot(3,3,j+1)
        for k, col in zip(unique_y_hat, colors):
            if k == -1:
                col = 'k'
                
            class_member_mask = (y_hat == k)
            xy = X[class_member_mask & core_samples_mask]
            plt.plot(xy[:, 0], xy[:, 1], 'o', markerfacecolor=col, markeredgecolor='k', markersize=14)
            xy = X[class_member_mask & ~core_samples_mask]
            plt.plot(xy[:, 0], xy[:, 1], 'o', markerfacecolor=col, markeredgecolor='k', markersize=6)
        plt.xlim((x1_min, x1_max))
        plt.ylim((x2_min, x2_max))
        plt.grid(True)
        plt.title('$\epsilon$ = %.1f  m = %d,聚类簇数目:%d' % (eps, min_samples, n_clusters), fontsize=16)
    ## 原始数据显示
    plt.subplot(3,3,7)
    plt.scatter(X[:, 0], X[:, 1], c=y, s=30, cmap=cm, edgecolors='none')
    plt.xlim((x1_min, x1_max))
    plt.ylim((x2_min, x2_max))
    plt.title('原始数据,聚类簇数目:%d' % len(np.unique(y)))
    plt.grid(True)
    plt.show()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聚类算法。它通过定义样本点的邻域密度来确定簇的形成,并将具有足够高密度的样本点归为同一个簇中。该算法不需要预先设定簇的个数,可以自动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且可以识别出噪声点。 DBSCAN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对于每个样本点,如果其邻域内的样本点数量大于某个阈值(即密度阈值),则将其归为一个簇中。同时,如果一个样本点的邻域中的样本点也属于同一个簇,则将其加入该簇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步扩展簇的大小,直到无法再添加新的样本点为止。 DBSCAN算法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的参数: - Eps(ε):表示样本点的邻域半径,用于确定样本点的邻域范围。 - MinPts:表示样本点的邻域内最小样本点数量(包括样本点本身),用于确定样本点是否为核心点。 算法的执行过程如下: 1. 随机选择一个未被访问过的样本点。 2. 如果该样本点的邻域内样本点数量大于等于MinPts,则将该样本点作为核心点,并创建一个新的簇。 3. 将该核心点的邻域内的所有样本点(包括核心点自身)添加到簇中,并标记为已访问。 4. 对簇中的每个样本点,如果其邻域内的样本点数量大于等于MinPts,则将该样本点也标记为核心点,并将其邻域内的未被访问过的样本点添加到簇中。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簇无法再扩展为止。 6. 选择下一个未被访问过的样本点,重复步骤2到步骤5,直到所有样本点都被访问过。 DBSCAN算法的输出结果为一组簇,其中每个簇包含一些核心点以及与核心点直接或间接相连的边界点。同时,还可能存在一些孤立的噪声点,它们不属于任何簇。 DBSCAN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并且对数据分布的形状和密度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它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用于图像分割、异常检测、推荐系统等领域。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