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

写在前面

本文为2024-2025学年东南大学自然辩证法期末总结

题型:4道简答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2.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2)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3)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科学技术一体化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并在科学和技术之间陆续衍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科学与技术一体化主要是指科学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并且向技术转化的速度愈来愈快;同时技术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含量愈来愈高。科学与技术衔接后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致融合成连续的整体。

当然,科学和技术一体化不是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我们既要看到科学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同时又要看到科学和技术本身的区别和相对独立性。

3.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

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技术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手段即技术实践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形式。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

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当今社会,已经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为基础,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并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核心就是辩证思维,基本原则就是把辩证法贯彻到科学技术研究中,以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渗透到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中,把握具体科学技术研究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理论要素就是:分析与综合相互映照;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过程;逻辑与历史相互统一。

2.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是指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以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方法去思考和研究对象,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学科交叉强调的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

  1. 移植和学科交叉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
  2. 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
  3. 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
  4. 当代各门科学之间的交叉性越来越凸显,通过学科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学科交叉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科学技术体制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1. 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
  2. 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
  3. 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其他事业密切相关,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证科学技术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组织机构可以得到政府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学院科学,产业科学和政府科学并存,相互作用,组织机构可以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便捷,更经济,更有效。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冲突:

  1. 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某些狭隘的唯科学主义人士对来自人文的思考持粗暴的排斥态度;
  2. 有些人以“科学哲学”等学说宣称科学知识都是社会建构的,使得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产生分裂和对峙。

协调:

  1. 我们要防止科学在生活、自然对人文的僭越所造成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深刻理解科学的限度,用正确的人文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
  2. 必须以社会先进文化来引领科学技术文化,使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服务。

面对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给我们提出的挑战,我们应该倡导文化间的理解和宽容,同时应保持适度原则,一方面既要努力化解文化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倡导文化融合。

3.科学技术的风险有哪些?如何恰当地进行科学技术风险评价与决策?

风险:

  1. 技术风险: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不确定性
  2. 环境风险:技术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3. 社会风险:技术发展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4. 伦理风险
  5. 经济风险

如何恰当地进行科学技术风险评价与决策

  1. 全面评价科学技术风险和收益的多个方面,批判性地考查“内部”存有争议的科学知识或技术知识。
  2. 分析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和社会结构的“外部”政治学,理解科学技术专家知识和决策的局限性
  3. 明确政府、科学技术专家以及公众在与科学技术风险相关的公共决策中的不同作用
  4. 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一套完整的决策机制,一套完整的风险监测机制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h0l10w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