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前言
1.事先声明
- 以下参考哈工大模电教材,以下“教材”均指哈工大的教材
- 红色表示重要的地方;橙色表示次重要的地方;棕色表示重要的概念名称。
2.学习感悟
-
1.场效应管的种类多,比前面的双极性晶体管(NPN和PNP)种类要多,但是它们是相通的,特性有时往往差了“负号”。要多去理解与记忆。
- 2.依旧需要明白场效应管自身材料特性、工作特点及曲线。有同学会想,明白场效应管原理有啥用?我记住它们的工作状态就行了。我并不这么认为,明白并记住原理,就能够辅助记忆管子的各种特性,尤其是在这么多种类型的情况下。
- 3.建议自己推一遍基本放大电路的两种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三种指标(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考察电路分析能力,考试肯定会考的。
- 4.在画微变等效电路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把交流电压源与输入电阻画上!虽然有时候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在一些情形中就错了!我当是没注意细节,在文中纠错了。一定要养成好习惯。
二、正文
1.场效应管简介
(1)场效应管(FET)是利用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属于电压控制型器件;场效应管几乎依靠半导体中的一种载流子导电,故又称为单极性晶体管。
(2)场效应管按结构分为结型场效应管JFET、绝缘栅型场效应管IGFET;按参与导电的载流子,可分为P沟道场效应管和N沟道场效应管。
(3)它有个与三极管显著不同的特点是:栅极为绝缘层,通过其电流为0,输入电阻特别大。
(4)看图可发现,场效应管是对称的。源极和漏极一般可以调换来用。
2.绝缘栅场效应管
有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而每种又分N沟道和P沟道。
以下是我推荐的视频。
(1)N沟道增强型MOSFET
①结构

- P型衬底为低掺杂P型半导体,其上有两个高掺杂N+区;
- 分别有三个电极,栅极g,源极s,漏极d,类似于三极管的基极b,发射极e,集电极c;
- 栅极和衬底相当于电容的两个极板,若加电压,会产生电场,对电子的移动有影响;
- 栅极绝缘,故栅极电流几乎为0,栅源电阻
很高;
②工作原理
a.栅极电压对漏极电流
的控制作用

时,管子相当于两个PN结,无导电沟道。即使加漏源电压也不会产生电流。
时:可以看出会产生一个电场,这个电场使少子电子向上方移动,使多子空穴向下方移动(被排斥),会出现一部分的自由电子与空穴复合的现象,然后原先位置就会形成一薄层负离子的耗尽层(还记得耗尽层吗?就是前面PN结讲的空间电荷区,只有离子而无空穴与自由电子)。而那些未被复合的自由电子跑到了栅极下方。
- 当栅源电压不断增大时,自由电子会不断增多,到一定程度时(此时这个电压称为开启电压
),耗尽层上方有足够的空间通过自由电子了,将漏极和源极沟通,产生能够导电通道,称为沟道。
- 此时加漏源电压即可产生漏极电流。
- 把这种称为增强型MOS管
b.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
的影响(要求栅源电压大于开启电压)
- 先说明:在未加
前,
。
- 加
后,
。漏极电位高于P型衬底的电位,那么可以看做是PN结反偏了,而PN结反偏会怎么样?会使耗尽层变宽!
- 而耗尽层变宽会阻碍自由电子的移动。此时,N沟道呈电阻特性,当
不变时,
随
增加而增加,等效为一个恒定电阻;若此时
改变,那么这个等效电阻会改变。此时这个状态称为可变电阻区。
- 当
增加到某一个电压时,耗尽层太宽了,几乎要把自由电子的通道挤没了(但是自由电子还是能克服这个阻力移动),这个状态称为预夹断,这个电压
(因为前面的栅源电压刚到达开启电压时会产生沟道,而加了栅漏电压后,到达开启电压则会刚好关断)。
- 这个状态的特点是:并不是不存在电流了,而是
增加的部分几乎全部用于克服夹断区对漏极电流的阻力,即用于克服不断增加的沟道电阻。此时
不再随
增加而增加,为恒流区,
几乎仅由
决定
- 这个区域是我们用的最多的区域——恒流区,若要在这个区域工作,那么要求
小于开启电压
③特性曲线
根据以上分析,作出输出特性曲线与转移特性曲线。
转移特性曲线是指:当漏源电压一定并处于恒流区时,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影响。


转移特性曲线可用如下表达式描述:
其中是
时对应的
(2)N沟道耗尽型MOSFET
①结构

与增强型MOSFET最大区别就是栅极下方的二氧化硅绝缘层中加入适量的金属正离子,即使没有栅源电压,也会在栅极和衬底间形成电场,产生导电沟道。只要给漏源电压就会产生漏极电流。
即:使用材料本身产生的金属正离子,因此称耗尽型
②工作原理
与增强型基本一致,甚至更简单了。
③特性曲线

其转移特性曲线可用以下表达式描述:
是当漏极电流为0时的夹断电压,
是栅源电压为0时的电流
3.结型场效应管
这个原理理解起来比绝缘栅型场效应管要简单。
(1)结构

- 以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为例。一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掺杂高浓度的P区。
- 仍然是对称结构,源极和漏极可以调换使用。
- 栅极电阻仍特别大,栅极电流近似为0。
(2)工作原理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工作时,要让栅极和源极直接的PN结反偏,要加反偏电压与漏源电压

①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
的作用
- 漏源不加电压,而加栅源电压(
)时,由于PN结反偏,则耗尽层会变宽,向中间靠拢,则中间的N沟道变窄,栅源电压绝对值越大,则N沟道越窄。表现为电阻特性,即:栅源电压绝对值越大,则沟道电阻越大。当栅源电压绝对值大到一定程度,使得沟道被夹断时,这个电压称为夹断电压
②漏源电压对漏极电流
的影响
- 当栅源电压处于反偏与夹断中间时:
从0开始增加。首先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会产生漏极电流,自由电子能够在沟道处移动;此外,栅漏电压
的绝对值随之减小。记住,
是个负数,
是个正数,
增大,那么
更“负”了,那么,PN结反偏更严重,则耗尽层更宽,显现为楔形的样子(即下图所示)。现在处于可变电阻区,漏极电流随漏源电压增大而增大。
- 当
,中间的N沟道出现夹断点,此时称为预夹断。此时漏源电压再增大,增大的电压基本用于抵消不断增大的沟道电阻,此时,漏极电流基本不变,工作状态处于恒流区。
(3)特性曲线
根据以上分析作出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与转移特性曲线。

转移特性曲线与N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一致,为
但是不同
4.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1)直流参数
开启电压、夹断电压
、饱和漏极电流
、直流输入电阻
(2)交流参数——一个重要的参数——低频跨导
跨导是转移特性曲线某点斜率的倒数(必记,因为微变等效电路要用到)。
增强型场效应管:
结型场效应管和耗尽型场效应管:
5.对以上场效应管作总结与对比分析
(1)P沟道与N沟道的区别
我以增强型场效应管为例
总的来说:
- 相同点:接线方法一致;微变等效电路一致。
- 不同点:使用的载流子不同;
都加个负号;微变等效电路的参数跨导不同。
(2)比较

(3)工作状态特点
6.双极性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比较

7.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
(1)偏置形式
- 场效应管有两种偏置形式:分压偏置和自给偏压,简单地说就是直流电源是否给栅极一个正电位。
- 除了增强型不能采用自给偏压(因为增强型需要栅源电压大于开启电压,必须要直流电源给正电位),其余都能使用自给偏压;所有管子都能用分压偏置。
- 分压偏置连线比较简单;
- 由于两种偏置形式的分析基本一致,下面我只完整分析共源基本放大电路的例子,其余均以分压偏置来分析。
-
教材P124 分压偏置

(2)微变等效电路

- 适用条件:小信号、低频与中频。
- 特点:由于栅源电阻很大,故相当于开路;且栅源电压控制漏极电流
- 由于
一般为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通常可以忽略
(3)静态指标
栅源电压
漏极电流
漏源电压
(4)动态指标
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5)共源基本放大电路



微变等效电路纠错:必须要画出交流电压源与其内阻,
(6)共漏基本放大电路


微变等效电路纠错:必须要画出交流电压源与其内阻,
(7)共栅基本放大电路


微变等效电路纠错:必须要画出交流电压源与其内阻,
(8)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总结与和双极性晶体管的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