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组队学习——task02——前两节

金融市场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所谓边际效用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最末一个货币收入单位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在减少。凯恩斯旨在通过消费解决生产问题,在他看来,一切生产之最后目的,都在于消费。在此基础上,他的总体的结论和系统的见解是:

  • ①在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 ②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消费者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收入增加的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藏起来。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
  • ③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甚大。边际消费倾向的降低,使得萧条更为萧条。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所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人们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即预期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凯恩斯在用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说明消费不足之后,接着用资本边际效率崩溃去说明投资不足。
  在凯恩斯看来所谓的消费问题,只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崩溃,投资不足引起的,后者是因前者是果。在《通论》具有总结性的“略论商业循环”一章中,凯恩斯认为,发生商业周期的原因,恰恰在于资本边际效率,以及人们对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预期引发了经济周期。
  凯恩斯详细描述了对资本边际效率,即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是如何引致了经济周期的。这就是说,愈是预期资本的边际效率崩溃,愈是不敢投资,不敢消费,从而有了对灵活偏好的偏好。

流动性偏好规律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持有更多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愿意保持其他的资本形态的心理法规。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是对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反映,具体而言是由以下的动机决定的:
  ①交易动机,指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所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②谨慎动机,指应付各种不测所产生的持有现金的愿望;
  ③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实际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部分货币的愿望。这三种动机,尤其是谨慎动机,说明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时,人们通常不敢轻易使用自己的存款。
  凯恩斯把与实际收入成正比的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归在一起,称为L1,L1随实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L1=L1(Y)。也可以写作L1=kY,k>0。又把与利率成负相关的投机性需求称作L2,它随利率的上升而减少,即L2=L2(i)。也可以写作L2=hi,h<0。这样就得到以下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

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两者分开的古典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互相联系和作用。凯恩斯以他内在逻辑一致的三大心理规律,对于经济危机作了全新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摆脱危机,走出萧条的全新思路。

凯恩斯理论框架

2.2 理财中的宏观分析框架和指标

2.2.1宏观经济五部门

将该经济体划分成五个部门:居民部门(消费)、政府部门、企业部门(生产)、金融部门和国外部门
经济体框架

2.2.2社融 – 社会融资规模 – 金融部门数据

社融即社会融资规模,该指标代表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如初创公司、个体户等)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

社融属于金融部门数据,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其反映了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理解为对货币的需求量,一般观察其新增社融。

人民币贷款(表内业务)、政府债券(直接融资)和企业债权(直接融资)的加和占比通常能占社融的90%,一般重点观察这三项的新增数据,并能反映出不同部门的需求。

人民币贷款体现居民部门的融资情况:中长期贷款增加说明消费者看好经济走向;
企业债券是企业部门融资的有力支撑:中长期贷款增加说明生产者看好经济走向;
一般经济下行期,政府债券增加,通过政府部门项目将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改善经济。

2.2.3 M2 – 广义货币供应量 – 金融部门数据

M2:广义货币供应量,M0(流通中的货币)+M1(狭义货币供应量)(企业货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就是社会上钱的总和)

M2是从银行负债端展示了传统渠道释放的货币量,社融是从实体企业角度考虑金融对企业的支持。M2增速快,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这会导致社会需求膨胀,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社融 - M2增速差 :社融与M2的增速差代表了货币供需矛盾,社融增速快,说明不计入银行资产端的资金需求比较旺盛,比如说企业大量发行了债券进行融资。

M1-M2增速差:这个指标是股票投资重要参照。M1主要代表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M2主要是在M1基础上增加了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其增速差值代表了资金活化程度。其值结果增加表示可以用于投资的货币多,货币流动性就好。

2.2.4 利率 – 金融部门数据

利率是利息额和借贷金额的比率,即利息/本金。当利率上升,借贷成本就会提高,企业部门就不愿贷款而降低生产;利率下降,企业部门融资成本下降,也就会有更大动力投入生产。所以利率高低能够影响整个经济体内的总需求,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中国的基准利率体系,宏观经济中常关注的三种利率:

  •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银行间相互借贷时的利率,该指标能够观察银行间资金是否充裕,当SHIBOR下降时说明银行资金宽裕,市场中货币充足,现金保值能力不强。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银行向居民、企业等部门借贷时的利率。可以理解为MLF为央行借给其他银行钱的利率,其他银行再次基础上再加上一点价形成LPR后,再借给居民或企业。
  • 国债收益率:国债是政府发行的债券,国家根据收益率曲线来进行政策调整,其收益率受政策和交易双重影响,反映市场上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水平,具有国内经济先行指标的作用。
2.2.5 存款准备金 – 金融部门数据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预留的资金。也就是金融机构(银行)每吸收一定存款,就要按照存款准备金率上交一部分准备金,这个目的是为了保证金融机构能够健康稳定运营,留有一定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上保护储户的资金安全。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能够改变市场的货币流动性。比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某银行吸收了1000W存款,该银行就需要上交100W到央行,这时还有900W可以作为贷款放出市场;如果准备金率为20%,则该银行只有800W作为贷款放出市场。而实际情况中,该银行放出的贷款也会流向其他银行,其他银行也会按照该比例上交准备金,因此货币的乘数就会被限制。准备金率越高,则流动性越差。平时所说的“降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2.2.6 CPI – 消费者价格指数 – 居民部门数据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从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里面包含了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数百个基本分类,综合衡量了居民所有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

CPI能够准确表现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走向,CPI上升1%就意味着居民生活成本提高1%。通常,当CPI>3%的增幅时会被认定为进入了通货膨胀区间。

2.2.7 社零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 企业部门数据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 ( 单位、个体户 ) 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队、部队、学校等单位)用于消费、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最终用于消费、非生产、非经营,或者说直接点这个数据是重点反映生活消费品。

规模以上为企业,经营稳健,数据质量好,计算便捷;规模以下主要是小企业,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就业。

社零数据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代表了居民及企业部门消费能力和意愿,既可以反映经济体内消费品总规模,也可以反映消费整体结构。但社零是一个滞后(或同步)指标,只有当经济好转,居民收入提高,需求才会提高,消费额才能够增加。

2.2.8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政府部门数据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和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指标作用:通常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对GDP增长有直接影响。历史数据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整体走势一致性较强。当投资增加,上游原材料及商品劳务需求都会增长,这些能够转换为收入再次转化为消费。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主要是三大类,基建投资占25%、制造业投资占30%、房地产投资占20%:

  • 基建投资全称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是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电力等公共设施管理业;
  • 制造业包括31个制造行业的相关指标;
  • 房地产开发,主要开发房屋建筑物、配套服务设施、土地开发等;
    其他农林渔牧、采矿、批发零售也在固定资产投资里面,只不过占比较小。
2.2.9 PPI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 企业部门数据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PPI分类可以按照二分法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中前者占比较大约70%,因此PPI更能反映生产资料价格状态。此外,由于价格指数具有粘性,PPI通常落后于宏观经济,因为经济好转后产生需求,才能带动上游生产,这时才可以反映到PPI中,但是经济的真正好转通常需要等待一定时间。

PPI通常用来衡量经济是否景气,一般PPI在3%以下,认为经济不景气,再4%到7%左右,认为经济稳定繁荣,但到8%和9%以上,就表明经济可能过热。

2.2.10 PMI – 采购经理人指数 – 企业部门数据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通过公司采购经理人在第一时间获取当月数据,快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因而成为非常重要的先行指标。

PMI 取值范围在 0 至 100% 之间,50% 为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50%是根据新订单、生产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和原材料库存等5个扩散指数中的扩张和收缩比例汇总计算得到。高于50%,表示经济活动比上月有所扩张;低于50%,表示经济活动比上月有所收缩。PMI与临界点的距离,表示扩张和收缩的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 PMI 运行走势监测宏观经济变化情况:

扩张加速:PMI 从 50% 上升到 100%,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扩张成分多于收缩成分,扩张成分在增加,收缩成分在减少,经济处于扩张区间。
扩张加速

扩张减速:PMI 从 100% 下降到 50%,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扩张成分多于收缩成分,但扩张成分在减少,收缩成分在增加,经济仍处于扩张区间。
扩张减速

收缩加速:PMI 从 50% 下降到 0,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收缩成分多于扩张成分,扩张成分在减少,收缩成分在增加,经济处于收缩区间。
收缩加速

收缩减速:PMI 从 0 上升到 50%,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收缩成分多于扩张成分,但扩张成分在增加,收缩成分在减少,经济仍处于收缩区间。
收缩减速

货币金融学基础概念

1. 概述

  1. 金融市场:资金从剩余方转向短缺方的市场。
  2. 债券市场:主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债券就是“借款的欠条”,借款人承诺在未来定期支付一定现金。利率是借入资金付出的成本(债务成本)或支付的价格(通常以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表示)。
  3. 股票市场:主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股票是“所有权的凭证”,持有股票者拥有索取一定公司收益、资产的权力,相当于拥有了公司的一部分。
  4. 货币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一个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的持续性上涨,可以以CPI、PPI等指标加以衡量。
  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一国财政运行有三种情况:预算赤字(支出>收入)、预算盈余(支出<收入)与预算平衡(支出=收入)。
  6. 外汇市场
    是各国货币兑换的场所。资金要跨国转移,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兑换。
    汇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报告汇率时,常用单位外币兑换多少本币来计算。例如,在岸人民币报7.2525,意为1美元兑换7.2525人民币。该值上涨,说明人民币贬值。

2. 金融体系

  1.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直接卖出有价证券,直接获得资金。
    间接融资:存在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
  2. 金融市场的结构

一级市场:发行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借款人首次出售证券时形成的市场。
二级市场:证券流通市场或次级市场。是对已发行证券进行买卖、转让、流通的市场。
通过交易证券的期限划分:货币市场(交易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工具)和资本市场(交易一年后到期的长期债务工具)
4. 金融市场工具
货币市场工具:距离到期日不到一年,风险较低(如短期国债)。
资本市场工具:距离到期日一年以上,风险较高(如股票、公司债券)。
4. 金融中介机构
分为:存款机构(商业银行等)、契约型储蓄机构(保险公司等),以及投资中介机构(共同基金等)
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后续会讲到)。

3. 货币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货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CDs等
从M0 -> M3,变现能力越来越差。M1是狭义货币,M2是广义货币。可以理解为,M1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乎可以立即用于支付的财产。

4. 利率

  1. 现值
    即未来某笔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用PV表示。

计算公式为: P V = C F ( 1 + i ) n PV=\frac{CF}{(1+i)^n} PV=(1+i)nCF

其中:CF是(第n期的)未来现金流,i是用来折算的利率(贴现利率),n为贴现的时间跨度。

解释:未来某笔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今天需要投入多少钱才能在未来产生该笔收入。因此,今天投入的钱为PV(也即现值),乘以n年可以产生的收益 ( 1 + i ) n (1+i)^n (1+i)n,等于未来的收入CF。移项即可得该公式。

  1. 信用市场工具
  • 普通贷款:到期向贷款人归还本金,支付额外利息的贷款。
  • 固定支付贷款:在一定期限内,借款人每个期间(如每个月)偿还固定金额(包括本金和利息)的贷款。(可以理解为:边付息,边还贷)
  • 息票债券:每年向持有人支付固定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券。(可以理解为只付息,最后还贷)
  • 贴现债券(零息债券):购买价低于面值,到期按票面价值偿还的债券。(可以理解为不付息,最后还贷)
  • 永续债券:无到期日,不要求进行本金偿还,借款人无限期定期支付固定金额利息的债券。(可以理解为一直付息,但不一定还贷)
  • 到期收益率
    含义:以特定价格购买债券,并持有至到期日能获得的报酬率。
    本质上是一个利率,要求用该利率折现时,得到的未来收入的现值与当前债券的购入价格相等。
    到期收益率计算( i 代表到期收益率 )
    img

注意:对到期收益率的计算,需要解出上述方程中的 i 以得到。

  • 在到期收益率计算中,我们相当于知道未来的现金流CF和现在的价值PV,要计算出一个等价的贴现利率 i (即到期收益率)使CF和PV相匹配。计算中,现金流是在不同期产生的,因此需要将它们依次分别折现后求和。
  • 永续债券比较特殊:如果不还本,方程中对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是一个无穷的等比数列。使用一定数学变换可以得到上述计算公式。
  1.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是央行公布的,不对通货膨胀做出调整的利率。
  • 实际利率是根据预期的物价水平变动(通货膨胀)做出调整的利率。
  • 费雪定理: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和。

5. 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1. 利率的风险结构
    1. 违约风险:借款人无力支付利息或本金的风险。
    2. 风险溢价:为了让贷款人愿意承担本金或利息收不回来的风险,期限相同情况下,有违约风险的债券需要提供更高的收益率。
    3. 具有违约风险的债券的风险溢价总为正;且风险溢价随着违约风险的上升而增加。
    4. 流动性:指以较低成本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流动性越差的债券越不好变现,因此越不受欢迎。这需要流动性较差的债券提供更高的收益率(与风险溢价同理),产生的利差称为流动性溢价。
    5. 所得税因素:税率越高的债券税前利率一般越高;存在税收优惠的债券利率一般相对低。
  2. 利率的期限结构和收益率曲线
    1. 利率期限结构:指其他特征相同而期限不同的各种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
    2. 收益率曲线:将期限不同,但属性类别相同的债券收益率连成的曲线。(向上倾斜: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平坦:两者相等;向下倾斜: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
    3. 利率期限结构的经验事实:
    • 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随时间一起变动
    • 短期利率低时,收益率曲线更可能向上倾斜;反之更可能向下倾斜。
    • 收益率曲线一般向上倾斜(短期利率一般低于长期利率)。
  • 16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