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9,星期二,16:46,天气:晴,心情:晴。今天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继续学习啦,加油加油!!!
今日继续模电自选教材第三章(BJT)的学习,主要学习内容为:BJT偏置电路(基极偏置+集电极反馈偏置+分压式偏置+发射极偏置);单片机方面,开始学习单片机自选教材的第五章内容,学习内容为数码管静态显示+数码管动态显示代码(代码若有看不清的地方可关注公众号私信领取!!!!)
一、双极结型三极管BJT(续)
1. BJT偏置电路
偏置是为了使晶体管正确工作而加的合适的直流电压。
(1)基极偏置:基极偏置是一种最简单的偏置电路,如下图所示,一般在基极和电压源之间连接一个电阻RB,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就线性放大器而言,这并不是一种好的偏置方法。
图(b)是一种负电源供电的pnp偏置电路(图(c)也是,将发射极与集电极对换),两种方法均通过发射结为基极电流提供回路(基极电流可以产生βDC倍IB的集电极电流),及在线性工作条件下IC = βDCIB,流过基极电阻RB的电流即为基极电流IB,故IC = βDC(VRB / RB),根据电路图可知。VRB = VCC-VBE,故IC = βDC((VCC-VBE) / RB),只要BJT未达到饱和状态,该式就能确定的给出集电极电流IC,且集电极电流与集电极电阻RC无关。从昨天的学习中可以知道,即使是同类型的晶体管,其电流放大倍数βDC也会不同,且βDC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所以,在这种电路中,集电极电流会相差很大,电路无法工作在恒定状态,所以很少在线性电路中采用,但常在开关电路中采用,开关电路中,BJT处于截止或饱和状态,IC = 0或IC = VCC / RC。
(2)集电极反馈偏置:对于npn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反馈偏置电路如下图所示(pnp型分析完全相同,只是偏置电源极性有变化),与基极偏置不同,该偏置方法的基极电阻RB连接在集电极上,而非直接连在VCC上(比起基极偏置,这种偏置方法的RB要更小,因为集电极电压一般比VCC小),集电极反馈偏置的工作原理为:当βDC由于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会导致IC的增加,但是IC增加的同时RC两端的分压也会随之增加,这就会导致VC减少,这反过来会使其提供更少的偏置电流,从而使IC减小,达到稳定工作点Q的目的,集电极反馈偏置的IC公式推导如下:
(3)分压式偏置:与集电极反馈偏置相比,分压式偏置可以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其提供的偏置本质上不受βDC的影响,所以,好的分压器设计与所使用的晶体管无关。
下面对分压器进行一个简介(回顾),分压器可以用于计算电路中任意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下图所示:
此时,输出端两端的电压为:VOUT = (R2 / (R1 + R2))VIN,当分压器输出端接负载时,如下图所示:
当分压器输出端接负载电阻时,由于负载效应,输出电压会减小,因为此时输出电压见下式:
,但是只要负载电阻的阻值比分压电阻大很多时,负载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并联阻值越小对电路的影响越大)。
下图为分压式偏置的电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R1与R2构成一个分压器,使基极电压对对任何通过极小电流(阻值极大)的负载都保持不变,该电压使发射结正向偏置,产生一个极小的基极电流。在分压式偏置电路中,晶体管相当于分压器上的一个高阻值负载,这会使得基极电压在负载效应的影响下略微减小,但是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R1和R2使负载效应达到最小(一般十倍于基极电流)。因为基极电压于基极电流无关,所以分压式偏置又被称为刚性偏置。
下面对分压式偏置电路进行计算(假设没有负载效应),则根据分压定律有VB = (R2 / (R1 + R2))VCC,又因为VE = VB - VBE = VB - 0.7V,已知发射极接地,故发射极电流为IE = VE / RE,集电极电流近似于发射极电流IC ≈ IE,此时可以求集电极电压VC = VCC - ICRC,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CE = VC - VE。
(4)发射极偏置:发射极偏置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偏置方式,它使用正负电源和单个电阻的型式进行偏置,如下图所示:
这种偏置的目的是使基极电压接近地势(≈ 0V),对于这种偏置方式来说,基极电压一般稳定在几十分之一伏,因此对npn型晶体管来说,正向导通的发射极电压约为-1V(VBE + VB),对于pnp来说为+1V,根据欧姆定律,由可以计算出IC,由于IC ≈ IE,可计算集电极电压:VC = VCC - ICRC。这种电路常用于继承放大器电路中。
二、数码管基础(续)
1. 数码管的静态显示
(1)51单片机关键字code
前面我门编写程序时,一般都使用unsigned char和unsigned int这两个关键字来定义变量,这样定义的变量均存放在单片机的RAM中,在程序中可以随意改变这些值;但是在程序中,还有一种变量,那就是需要在程序中使用,但是不会改变它的值,这时可以使用code关键字对这种变量进行修饰,这个数据就会存放在Flash中,这样可以大大节省RAM的使用量。
(2)程序代码:
三、数码管的动态显示与中断
1. 数码管动态显示
(1)动态显示的基本原理
多个数码管显示数字的时候,实际上是轮流点亮数码管(一个时刻只用一个数码管是亮的),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就可以看做是所有数码管同时亮起。例如,要让两个数码管显示“12”这个数字,先控制74HC138译码器,使高位的数码管使能,然后通过真值表控制段选LED使其显示“1”,延时一段时间后再让低位的数码管使能,使用同样的方法使其输出“2”,当交替速度极快,人眼无法分辨时,便表现位两个数码管共同显示“12”。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一个问题,多长时间完成依次数码管的全部扫描(整体扫描时间 = 单个数码管的点亮时间 × 数码管个数)可以不被人眼发觉呢?只需做到10ms以内即可(再小的话没有意义,因为10ms已经可以做到无闪烁了,再小只会增加CPU的负担)。
(2)动态数码管程序流程图
(3)实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