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区分 存取时间 和 存取周期
存取时间:存储器从接收到读写命令到信息被读出或写出所需要的时间
存取周期:存储器连续读写过程中一次完整的存取操作所需的时间,即CPU连续两次访问存储器的最小时间间隔
存取周期 = 存取时间 + 恢复时间
存储器性能信息解读:
:存储芯片有8个存储单元,一个存储单元有8位
前面是存储单元的数量,后面是存储单元的字长
SRAM和DRAM:
RAM指随机存取存储器,支持读和写的操作,同时读取不受存储单元物理位置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分支由 SRAM 和 DRAM
SRAM:
SRAM存储元材料用的是 双稳态触发器
(具体原理不需深入了解)
读出破坏性:双稳态触发器数据读出时不会对数据造成破坏,不需要重写
集成度:结构较为复杂,集成度小,相同体积下存储密度和容量较小
逻辑结构:采用 双译码方式
将CPU传送给地址线的数据拆分成两部分,减少了 选择线的数量
如果地址线有20根,那么对应的选择线有2^20根,通过一维化二维,选择线只需要2^10 + 2^10根
字位拓展:
位拓展拓展存储单元的位长
字拓展拓展存储单元的数量
若字和位都不满足条件,先拓展位数 再拓展字数
DRAM:
DRAM的存储元是 栅极电容
读出破坏性:读出时需要电容放电,会对数据造成破坏,需要重写
集成度:集成度高,单位结构简单,相同体积存储密度和容量大
刷新:电容一段时间后会漏电,需要定时对DRAM进行刷新
逻辑结构:由于DRAM一般容量很大,即使二维情况下也需要非常多的芯片引脚,因此采用 分时传送 的方法,行地址和列地址用同一组地址线,传送完行地址后,再传送列地址
ROM:
非易失性,访问速度低于 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