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气候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型是一种广泛用于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的数值模式,其中城市冠状模型(Urban Canopy Model, UCM)是专门用于模拟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微气象特征的关键模块。本文将介绍 UCM 在 WRF 中的基本原理、主要类型及其应用。
2. UCM 的基本原理
UCM 主要用于表征城市中建筑物、道路和植被对地表能量收支、热力和动力过程的影响。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通常采用粗糙度参数化方法来处理城市地表,而 UCM 提供了一种更详细的城市微物理过程模拟。
UCM 通过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来改进对城市大气边界层的描述:
-
城市地表温度和热量交换:包括建筑物、道路和植被等不同地表类型的热容量和导热率。
-
湍流交换:考虑城市地表的复杂性,如高层建筑引起的湍流增强。
-
辐射平衡:计算短波和长波辐射在建筑物之间的反射和散射。
-
能量收支:包括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地表热通量。
3. WRF 中的城市冠状模型类型
WRF 提供了不同复杂程度的 UCM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3.1 单层城市冠状模型(SLUCM)
单层 UCM(Single-layer UCM)是最基本的城市模型,它假设城市地表仅由一层建筑物和街道组成,并利用能量平衡方程计算地表通量。该模型主要考虑:
-
建筑物对风速、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
通过参数化方法模拟城市地表的热容量和热传导。
-
适用于中小尺度城市气象模拟。
3.2 多层城市冠状模型(MLUCM)
多层 UCM(Multi-layer UCM)比单层模型更复杂,它考虑了建筑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在不同高度层计算湍流交换。该模型的特点包括:
-
详细的城市结构参数化,能够模拟高层建筑和复杂街道结构。
-
计算不同高度层的温度、风速和湿度变化。
-
适用于大城市或城市群的高分辨率气象模拟。
3.3 建筑能量模型(BEP/BEM)
BEP(Building Effect Parameterization)和 BEM(Building Energy Model)是最先进的城市气象模型,它们不仅考虑了城市冠层的微气象影响,还模拟了建筑物内部的能量交换过程。例如:
-
BEP 主要描述建筑物对大气动力学的影响。
-
BEM 进一步引入了建筑物内部的能量平衡,包括供暖、空调和排放。
-
适用于精细化城市气象和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4. UCM 在 WRF 中的应用
4.1 城市热岛效应模拟
UCM 被广泛用于模拟城市热岛效应(UHI),研究城市发展对局地气候的影响。例如,可以使用 SLUCM 进行中等尺度的城市热岛模拟,或采用 BEP/BEM 评估城市建筑能耗对气候的反馈。
4.2 高分辨率天气预报
结合高分辨率的城市数据,UCM 可用于改进城市区域的天气预报,例如短期温度变化、局地降水分布和风场特征。
4.3 空气质量和污染扩散研究
城市冠状模型可以提高对城市内污染物输送和扩散的模拟能力,尤其是结合 WRF-Chem 时,可用于预测空气污染事件。
4.4 气候变化和城市规划
UCM 还可用于评估不同城市发展规划(如绿地增加、建筑材料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 结论
WRF 中的城市冠状模型(UCM)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城市参数化方案,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根据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通过 UCM,研究人员可以更精确地模拟城市微气象过程,如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扩散等问题,为城市气候研究和环境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遥感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结合高精度地理信息的 UCM 方案将在城市气候研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