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通过聚合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和可控负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依托其智能化的能源调控与市场运营能力,从多种渠道获利。以下详细说明虚拟电厂如何实现电力市场交易、获利方式以及其所属的商业模式。
一、虚拟电厂如何实现电力市场交易
1. 聚合资源
虚拟电厂将分散的能源资源(如分布式光伏、风电、储能电池)与可控负荷(如空调、工业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聚合成一个整体,通过统一平台进行优化调度,使其具备参与电力市场的规模和能力。
2. 市场参与模式
虚拟电厂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电力市场:
- 现货市场:
- 在电力市场中,根据电价信号实时调整发电和用电计划,通过在电价高峰期发电或削减负荷获利。
- 辅助服务市场:
- 为电网提供调频、调峰、备用等辅助服务,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 容量市场:
- 出售备用容量,为电力供应的长期稳定性提供保障。
- 需求响应市场:
- 在电力紧张时,通过调控园区负荷参与需求响应计划,从电力公司或电网运营商获得激励资金。
3. 关键技术支持
虚拟电厂能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核心在于其技术能力:
- 负荷预测与发电预测:通过大数据和AI算法精准预测园区内负荷需求和分布式能源发电量。
- 优化调度算法:基于实时电价和负荷预测,优化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的运行。
- 实时通信与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与区内各设备实现高效交互和控制。
- 区块链技术(部分案例):用于记录交易数据,保证交易透明性与可信度。
二、虚拟电厂的获利方式
1. 节省电费
通过优化用电策略,削减高峰负荷,利用储能系统在电价低谷期充电并在电价高峰期放电,从而降低总电费。
2. 销售富余电力
当分布式发电量大于用电需求时,将多余电力出售到电网,获取额外收益。
3. 提供辅助服务
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为电网提供:
- 调频:通过快速调整输出功率,稳定电网频率。
- 调峰:在电力需求高峰时增加供电,或在低谷期吸收多余电力。
- 备用:在电网突发事故时快速响应,提供备用电力。
4. 需求响应收入
在电力紧张时通过削减非必要负荷(如商业空调、工业设备等),响应电网需求,从电网运营商或电力公司获取补偿或激励费用。
5. 碳减排收益
通过碳交易市场,将碳减排量作为“碳资产”出售给高碳排放企业,从而获得经济收益。
6. 多园区联合优化的协同收益
在多个虚拟电厂之间实现区域性协作,将区域性能源资源进行统一调度,提升整体效益并共享收益。
三、虚拟电厂的商业模式
虚拟电厂的商业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 服务型商业模式
虚拟电厂通过向电网或用电客户提供辅助服务、需求响应服务、负荷管理服务等获取收益。
- 典型案例:德国Next Kraftwerke公司,聚合数千个分布式能源,为欧洲电网提供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
2. 能源交易型商业模式
虚拟电厂作为电力市场的交易主体,通过售电、购电差价获利。
- 典型案例:澳大利亚AGL公司,将家庭太阳能和电池储能接入虚拟电厂平台,通过集中调度在电力市场中交易。
3. 平台型商业模式
虚拟电厂提供一个聚合平台,将分散的能源资源聚合并优化运行,同时为资源所有者分成。
- 典型案例:日本TEPCO公司开发的VPP平台,将社区分布式能源整合,为用户提供电力优化和收益分配服务。
4. 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虚拟电厂结合冷、热、电一体化能源服务,为客户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
- 典型案例: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项目,通过虚拟电厂技术实现综合能源供应与优化。
四、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1:德国Next Kraftwerke
- 概述:Next Kraftwerke是欧洲最大的虚拟电厂之一,聚合了近1万台分布式能源(光伏、风电、小型水电等)和储能设备,总装机容量超过8GW。
- 获利方式:
- 提供频率响应、备用电力等辅助服务。
- 销售聚合后的电力到现货市场。
- 协调调度分布式资源,优化收益分配。
案例2:澳大利亚AGL虚拟电厂
- 概述:AGL虚拟电厂聚合了数千台家庭电池储能系统,形成一个虚拟发电站。
- 获利方式:
- 储能系统在电价低谷时充电,高峰期放电,利用电价差获利。
- 协助电网稳定运行,参与调频和需求响应服务。
案例3: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 概述:通过虚拟电厂技术聚合工业园区的分布式能源和可控负荷,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能源服务。
- 获利方式:
- 优化园区内能源成本,降低峰谷电费。
- 提供碳减排服务,参与碳交易市场。
虚拟电厂的运营模式因地区市场规则和技术发展而异,但其核心在于通过聚合、优化和交易实现分布式能源的价值最大化,同时为电网和用户提供可靠的能源服务。这种灵活、高效的商业模式正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