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期末考试知识点|第2讲_RFI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请给出RFID的系统结构图

(2)读写器通常有哪三部分组成?

(3)什么是电子标签,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4)电子标签内部有哪些功能模块组成?

(5)按照RFID读写方式,可以由那两种分类?其典型的工作频率和工作距离有哪些?

(6)后向散射调制方式常用的四种调制方式?


第二讲 RFI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1RFID系统组成

典型的RFID系统主要由阅读器、电子标签、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组成。

2.1.1读写器

读写器又称阅读器,阅读器主要负责与电子标签的双向通信,同时接收来自主机系统的控制指令。阅读器通常由射频接口逻辑控制单元天线三部分组成。

阅读器的频率决定了RFID系统工作的频段,其功率决定了射频识别的有效距离。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的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它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处理中心

(1)射频接口

(2)逻辑控制单元

①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从应用系统软件发送来的指令。

②控制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过程。

③信号的编码与解码。

④对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⑤执行防碰撞算法。

⑥对阅读器和标签的身份进行验证。

(3)天线

天线是一种能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信号,或者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发射出去的装置。在RFID系统中,阅读器必须通过天线来发射能量,来形成电磁场,通过电磁场电子标签进行识别。因此,阅读器天线所形成的电磁场范围即为阅读器的可读区域

2.2.2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electronic tag也称为智能标签smart tag,是由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组成的超微型的小标签,其内置的射频天线用于和阅读器进行通信。电子标签是RFID系统中真正的数据载体。

系统工作时,阅读器发出查询(能量)信号标签(无源)在收到查询(能量)信号后将其一部分整流为直流电源供电子标签内的电路工作,一部分能量信号被电子标签内保存的数据信息调制后反射回阅读器

电子标签内部各模块的功能:

(1)天线:用来接收由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把要求的数据传送回给阅读器。

(2)电压调节器:把由阅读器送来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直流电源,并经大电容存储能量,再通过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

(3)调制器:逻辑控制电路送出的数据经调制电路调制后加载到天线返给阅读器。

(4)解调器:去除载波,取出调制信号。

(5)逻辑控制单元:译码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依据要求返回数据给阅读器。

(6)存储单元:包括ERPROM和ROM,作为系统运行及存放识别数据。

2.2.3软件组成

(1)中间件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路通信。

2.2RFID系统工作原理

基本工作原理:由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有效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电子标签被激活,使得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射频天线发送出去;

阅读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调制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送至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的处理;

主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该标签的身份,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终发出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完成相应的读写操作。

从电子标签到阅读器之间的通信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电感耦合(Inductive Coupling)系统电磁反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系统

2.2.1电感耦合系统

电感耦合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该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RFID系统,典型工作频率: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一般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0~20cm

电感耦合工作方式对应于ISO/IEC14443协议。电感耦合电子标签由一个电子数据作为载体,通常由单个微芯片天线(大面积线圈)等组成。

(1)能量供应

阅读器天线线圈激发磁场,其中一小部分磁力线穿过电子标签天线线圈,通过感应,在电子标签的天线线圈上产生电压U,将其整流后作为微芯片的工作电源。

 LC震荡电路之间的共振耦合是能量传递的基本规则。

电容器Cr与阅读器的天线线圈并联,电容器与天线线圈的电感一起,形成谐振频率与阅读器发射频率相符的并联震荡回路,该回路的谐振使得阅读器的天线线圈产生较大的电流。

电子标签的天线线圈和电容器C1构成震荡回路,调谐到阅读器的发射频率。通过该回路的谐振,电子标签线圈上的电压U达到最大值。这两个线圈的结构可以被解释为变压器(变压器的耦合)。

(2)数据传输

对于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天线之间的作用距离不超过0.16lambda,并电子标签处于近场范围内,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的数据传输为负载调制(电感耦合、变压器耦合)。

基带传输、幅度位移键控、频率位移键控、相位位移键控。

2.2.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系统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基于雷达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该方式一般适用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RFID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433MHz,915MHz,2.45GHz和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4~6m。(目前已突破10m,用于长距离识别)

电磁波从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到达目标的电磁波能量的一部分(自由空间衰减)被目标吸收,另一部分以不同的强度散射到各个方向上去。反射能量的一部分最终会返回发射天线,称其为回波。在雷达技术中,用这种反射波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在RFID系统中,利用电磁波反射完成从电子标签阅读器的数据传输,主要应用于915MHz、2.45GHz甚至更高频率的系统中。该RFID系统工作分为以下两个过程:

(1)标签接收读写器发射的信号,其中包括已调制载波未调制载波。当标签接收的信号没有被调制时,载波能量全部被转换为直流电压,该电压供给电子标签内部芯片能量;当载波携带数据或者命令时,标签通过接收电磁波作为自己的能量来源,并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接收读写器的指令或数据。

(2)标签向读写器返回信号时,读写器只向标签发送未调制载波,载波能量一部分被标签转化成直流电压,供给标签工作;另一部分能量被标签通过改变射频前端电路的阻抗调制并反射载波来向读写器传递信息。电子标签的等效电路图如下所示,Vs为天线接收信号,Za表示天线的阻抗,Z1表示芯片的输入阻抗。为了达到调制背向反射载波的目的,Z1有两种状态,分别为Z11和Z12。当标签需要发送的信息为二进制数“1”时,芯片的阻抗状态为Z11;当标签需要发送的信息为二进制数“0”时,芯片的阻抗状态为Z12。这样在两种状态下标签反射回读写器的信号为:

S0(t)=s(t)S1

S1(t)=s(t)S2

式中,s(t)为标签接收到的信号。

一、后向散射调制方式常用的四种调制方式

当电子标签的阻抗采取不同的变化方式时,可以形成不同的后向散射调制方式,使得标签返回的能量和进入标签的能量具有不同的特性。有以下四种调制方式:

(1)OOK调制方式(On-Off Keying,OOK)

在该方式下,阻抗状态为1时,完全反射;阻抗状态为2时,完全匹配;而且这两种阻抗状态下的反射系数的相位相同

(2)BPSK调制方式(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BPSK)

在该方式下,这两种阻抗状态有相同程度的失配,但是这两种阻抗状态的下标签的反射系数的相位相反

(3)任意调制因子的ASK调制(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

在该方式下,这两种阻抗状态有着不同程度的失配,但是这两种阻抗状态的下标签的反射系数的相位相同

这种阻抗变化的方式可以使标签反射的信号形成任意调制因子的ASK调制方式。

(4)PR-ASK方式(Phase Reverse Amplitude Shift Keying,PR-ASK)

该方式下,两种阻抗状态有不同程度的失配,而且这两种阻抗状态的下标签的反射系数的相位相反

这种阻抗变化的方式可以使标签反射的信号形成相位相反的幅度键控调制方式。

二、反向散射调制的能量传输

电磁波从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会遇到不同的目标。到达目标的电磁波能量一部分被目标吸收,另一部以不同的强度散射到各个方向上去。反射能量的一部分最终返回发射天线。下面介绍该方式调制的能量传输

(1)阅读器到标签的能量传输

在距离阅读器为R的电子标签出的功率密度为:

式中,PTX为读写器发射功率,GTX为发射天线增益,R是标签到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距离,EIRP为天线有效辐射功率,是指读写器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的乘积。

在电子标签和发射天线都处于最佳姿态,并且极化方向相匹配时,电子标签可以吸收的最大功率与阅读器发射信号的功率密度S成正比:

(2)电子标签到阅读器的能量传输

可以得出,阅读器接收的标签反射信号的总功率为:

2.3声表面波标签

2.3.1声表面波标签的识别原理

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是传播于晶体表面的一种机械波,其声速仅为电磁波速的十万分之一,传播衰耗很小。声表面波器件的功能部分,是采用现代微电子技术在表面抛光的压电材料基片上制作的叉指换能器、反射体和耦合栅等金属电极结构,基于(逆)压电效应,射频信号在经历电磁波——声表面波——电磁波的换能过程中得到处理,达到预定功能要求。以高频谐振器、带通滤波器为代表的现代声表面波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一致性好、功能多及设计灵活等优点,已成为了先进广泛使用的电子关键元器件。

SAW标签叉指换能器若干反射器组成,如下图所示。

换能器的两条总线与电子标签的天线相连接,阅读器的天线周期的发送高频询问脉冲,在电子标签天线的接收范围之内,被接收到的高频脉冲通过叉指换能器转变成声表面波,并在晶体表面传播。反射器组对入射表面波部分反射,并返回到叉指换能器,叉指换能器又将反射声表面波脉冲串转变为高频电脉冲串。如果将反射器组按某种特定的规律设计,使其反射信号表示规定的编码信息,那么阅读器接收到的反射高频电脉冲串就带有该物品的特定编码,通过解调与处理,即可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

2.3.2声表面波RFID系统的应用领域及优点

由于声表面波SAW器件工作在射频波段,无源而且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因此SAW技术实现的电子标签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是对集成电路(IC)技术的补充。

SAW标签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物流管理、路桥收费、公共交通、门禁控制、防伪、超市防盗、航空行李分拣、邮包跟踪、流水线控制与跟踪、体育竞赛等。同时也适用于压力、应力、扭曲、加速度和温度等变化参数的测量,如铁路红外轴温探测系统的热轴定位、轨道衡、超偏载检测系统、汽车轮胎压力等。其主要优点如下:

(1)读取范围大且可靠,识别距离远。

(2)可使用在金属和液体产品上。

(3)标签芯片与天线匹配简单,制作工艺成本低。

(4)不仅能识别静止物体,而且能识别速度达300km/h的高速运动物体。

(5)可在高温差(-100℃~300℃)、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2.3.3声表面波RFID系统的关键技术

(1)标签编码容量与作用距离

增加反射体数目和改进编码方法,是提高SAW标签编码容量的主要措施。增加反射体数目会增加芯片长度,并受声表面波传输损耗和成本限制。即使采用声道折叠、并列声道和转向结构等来减小芯片长度,但为保持反射回波脉冲均匀,每个反射体的反射能力应降低,则必然导致回波强度减小,作用距离减小。

(2)应答器和读写器的配合

读写器属于通用简易脉冲雷达系统,RFID系统的性能与读写器的性能息息相关,技术实现难度取决于比特率、标签性能和编码调制方法。声表面波标签回波的主要特征是:反射回波幅度小、涨幅有涨落;但其时间特征可以预知。因此,读写器应有同步时钟、等时间闸等适应声表面波标签特征的电路,以提高声表面波标签的性能。

(3)小型低成本且适合待识别物品的电子标签天线

为增加识别距离和提高识别可靠性,应尽量加大天线尺寸,但在一些应用中,却希望标签尺寸越小越好。因此,小型且低成本适合待识别物品的电子标签天线是应用的关键。

(4)封装

标签附着物品和使用环境千差万别,所以其封装结构各有特色。但是必须达到如下几个要求:

①保证压片芯片在工作寿命期间能耐外部环境应力及变化,不造成性能劣化。

②至少不影响或较少影响标签天线的高频电磁波接受效果。

③固定于待识别物的方法简单、附着牢靠,对物品无损伤。

④外形美观,与待识别物和谐,满足安全和环保等要求。


第二讲:RFI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RFID系统结构图

典型的RFID系统由读写器(阅读器)、电子标签、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组成。

2.读写器三个组成部分

读写器又称阅读器,读写器主要负责与电子标签的双向通信,同时接收来自主机系统的控制指令。读写器通常由射频接口、逻辑控制单元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1)射频接口

射频接口模块主要任务和功能:

①产生高频发射能量,激活电子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

②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将数据传输给电子标签;

③接收并调制来自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

(2)逻辑控制单元

①通信,并执行指令;

②控制通信过程;

③编码与解码;

④加密和解密;

⑤执行防碰撞算法;

⑥身份验证。

(3)天线

天线是一种能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信号,或者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发射出去的装置。在RFID系统中,阅读器必须通过天线来发射能量,来形成电磁场,通过电磁场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因此,阅读器天线所形成的电磁场范围即为阅读器的可读区域

3.什么是电子标签,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电子标签(Electronic Tag)也称为智能标签(Smart Tag),是由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组成的超微型的小标签,其内置的射频天线用于和阅读器进行通信。电子标签是RFID系统中真正的数据载体。系统工作时,阅读器发出查询(能量)信号,标签(无源)在收到查询(能量)信号后将其一部分整流为直流电源供电子标签内的电路工作,一部分能量信号被电子标签内保存的数据信息调制后反射回阅读器。

4.电子标签内部功能模块

电子标签内部各模块的功能

(1)天线:用来接收由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把要求的数据传送回给阅读器。

(2)电压调节器:把由阅读器送来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直流电源,并经大电容存储能量,再通过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

(3)调制器:逻辑控制电路送出的数据经调制电路调制后加载到天线返回给阅读器。

(4)解调器:去除载波,取出调制信号。

(5)逻辑控制单元:译码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依据要求返回数据给阅读器。

(6)存储单元:包括ERPROM和ROM,作为系统与宁及存放识别数据。

5.按照RFID读写方式,可以有哪两种分类?其典型的工作频率和工作距离有哪些?

基本工作原理:由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有效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电子标签被激活,使得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射频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调制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送至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的处理;主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该标签的身份,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终发出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完成相应的读写操作。

从电子标签到阅读器之间的通信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电感耦合(Inductive Coupling)系统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系统。

(1)电感耦合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典型工作频率: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距离一般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0~20cm。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基于雷达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该方式一般适用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RFID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433MHz,915MHz,2.45GHz和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4~6m。目前已突破10m,用于长距离识别。

(2023年2月3日 23:15 首次发布)

  • 3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识别与跟踪的技术。它通过将射频标签(RFID tag)附加在物体上,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定位和识别。 首先,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物流管理、库存管理、智能交通、文物保护、身份识别等方面。射频识别技术具有非接触、高效、实时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RFID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射频标签、读写器和中间件射频标签是RFID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内部存储了物体的信息并通过无线电波与读写器进行通信。读写器负责与射频标签进行通信,并将得到的数据传输给中间件进行处理。 再次,RFID技术的考试内容包括对射频标签的工作原理、读写器的使用方法、射频通信的特点、射频识别系统的搭建等方面的知识。考生需要了解射频识别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标签和读写器,了解射频识别系统的构成和实施过程。 最后,RFID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射频干扰、数据安全性和隐私问题等。考生还需要了解这些问题,并学习如何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 总之,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它在物流管理、库存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射频标签、读写器、通信特点和系统构建等方面的知识。了解RFID技术工作原理和应用问题,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应对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