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期末考试知识点|重点题目|第2讲_RFI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RFID技术的核心内容,包括RFI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读写器的结构及功能、电子标签的工作机制以及RFID系统的关键技术参数。此外还涵盖了RFID标签的集成技术和产业化进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复习回顾

1.芯片研发和产业化

2.标签集成技术与产业化 

3.封装装备与技术

主要技术参数

4.超高频(UHF)读写器

5.系统集成与中间件

6.系统测试平台及其建设

建立了RFID系统测试中心和RFID应用方案测试中心

第二讲:RFI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RFID系统结构图 

2.读写器三个组成部分

(1)射频接口

(2)逻辑控制单元

(3)天线

3.什么是电子标签,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4.电子标签内部功能模块 

电子标签内部各模块的功能

5.按照RFID读写方式,可以有哪两种分类?其典型的工作频率和工作距离有哪些?

6.后向散射调制方式常用的四种调制方式

(1)OOK调制方式(On-Off Keying,OOK)

(2)BPSK调制方式(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BPSK)

(3)任意调制因子的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调制

(4)PR-ASK(Phase Reverse Amplitude Shift Keying,PR-ASK)方式


复习回顾

1.芯片研发和产业化

开发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 ISO/IEC18000-6 B/C标准的UHF标签芯片,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测试通过认证,该款0.18微米工艺的 RFID 芯片产品,可实现批量生产

性能上 ISO18000-6C 样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2.标签集成技术与产业化 

实现了标签芯片材料集成工艺的国产化

实现了批量生产,成品率99%,单片封装成本降低 50% 以上,达¥0.3,性能与国际同类产品基本一致;

3.封装装备与技术

设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RFID封装设备

搭建了视觉定位、视觉引导下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同步运动控制、精确点胶控直线电机驱动、基于音圈电机的力/位混合控制、多路高精温度控制、ACA倒装键合工艺试验等研究平台

主要技术参数

贴片速度:5000片/小时;贴片精度:±20μm;

可加工基板尺寸:宽度:250~500mm;厚度:50~200μm;

芯片供料方法:晶圆(最大12”);

热压固化温度:室温~350ºC;

4.超高频(UHF)读写器

开发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多种UHF读写器模块及其读写器(手持/固定式),实现了批量生产。

部分厂家的产品已通过美国市场准入的 FCC 强制性认证,通过欧洲市场准入的 EN 强制性认证, 通过中国市场准入的 CMII 强制性认证,通过日本市场准入的 TELEC 强制性认证,已进入国外市场。

5.系统集成与中间件

开发完成了可重构RFID中间件平台,掌握了RFID系统的集成应用技术,在多个行业成功开展示范应用,取得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6.系统测试平台及其建设

建立了RFID系统测试中心和RFID应用方案测试中心

初步建成面向社会提供 RFID 产品空中接口一致性、协议一致性测试、电磁复合兼容性和物理性能等基本的测试服务,可提供多种 RFID 应用流程、解决方案、设备部署方案的验证与测试,具备测试能力。


第二讲:RFI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RFID系统结构图 

典型的RFID系统由读写器(阅读器)、电子标签、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组成。

2.读写器三个组成部分

读写器又称阅读器,读写器主要负责与电子标签的双向通信,同时接收来自主机系统的控制指令。读写器通常由射频接口、逻辑控制单元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1)射频接口

射频接口模块主要任务和功能:

①产生高频发射能量激活电子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

②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将数据传输给电子标签;

接收并调制来自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

(2)逻辑控制单元

①通信,并执行指令;

②控制通信过程;

③编码与解码;  

④加密和解密;   

⑤执行防碰撞算法;

⑥身份验证。

(3)天线

天线是一种能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信号,或者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发射出去的装置。在RFID系统中,阅读器必须通过天线来发射能量,来形成电磁场,通过电磁场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因此,阅读器天线所形成的电磁场范围即为阅读器的可读区域

3.什么是电子标签,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电子标签(Electronic Tag)也称为智能标签(Smart Tag),是由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组成的超微型的小标签,其内置的射频天线用于和阅读器进行通信。电子标签是RFID系统中真正的数据载体。系统工作时,阅读器发出查询(能量)信号,标签(无源)在收到查询(能量)信号后将其一部分整流为直流电源供电子标签内的电路工作,一部分能量信号被电子标签内保存的数据信息调制后反射回阅读器。

4.电子标签内部功能模块 

电子标签内部各模块的功能

(1)天线:用来接收由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把要求的数据传送回给阅读器。

(2)电压调节器:把由阅读器送来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直流电源,并经大电容存储能量,再通过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

(3)调制器:逻辑控制电路送出的数据经调制电路调制后加载到天线返回给阅读器。

(4)解调器:去除载波,取出调制信号。

(5)逻辑控制单元:译码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依据要求返回数据给阅读器。

(6)存储单元:包括ERPROM和ROM,作为系统与宁及存放识别数据。

5.按照RFID读写方式,可以有哪两种分类?其典型的工作频率和工作距离有哪些?

基本工作原理:由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有效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电子标签被激活,使得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射频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调制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送至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的处理;主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该标签的身份,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终发出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完成相应的读写操作。

从电子标签到阅读器之间的通信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电感耦合(Inductive Coupling)系统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系统。

(1)电感耦合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典型工作频率: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距离一般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0~20cm。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基于雷达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该方式一般适用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RFID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433MHz,915MHz,2.45GHz和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4~6m。目前已突破10m,用于长距离识别。

6.后向散射调制方式常用的四种调制方式

当电子标签的阻抗采取不同的变化方式时,可以形成不同的后向散射调制方式,使得标签返回的能量和进入标签的能量具有不同的特性。有以下四种调制方式:

(1)OOK调制方式(On-Off Keying,OOK)

在该方式下,阻抗状态为1时,完全反射;阻抗状态为2时,完全匹配;而且这两种阻抗状态下的反射系数的相位相同

|S_{1}|=1

|S_{2}|=0

arg(S_{1})=arg(S_{2})

(2)BPSK调制方式(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BPSK)

在该方式下,这两种阻抗状态有相同程度的失配,但是这两种阻抗状态的下标签的反射系数的相位相反

0<|S_{1}|=|S_{2}|<1

arg(S_{1})=-arg(S_{2})

(3)任意调制因子的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调制

在该方式下,这两种阻抗状态有着不同程度的失配,但是这两种阻抗状态的下标签的反射系数的相位相同

0<|S_{1}|<|S_{2}|<1

arg(S_{1})=arg(S_{2})

这种阻抗变化的方式可以使标签反射的信号形成任意调制因子的ASK调制方式。

(4)PR-ASK(Phase Reverse Amplitude Shift Keying,PR-ASK)方式

该方式下,两种阻抗状态有不同程度的失配,而且这两种阻抗状态的下标签的反射系数的相位相反

0<|S_{1}|<|S_{2}|<1

arg(S_{1})=-arg(S_{2}) 

这种阻抗变化的方式可以使标签反射的信号形成相位相反的幅度键控调制方式。


???改为相位相反

(2022年1月30日 16:45 首次发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