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工具箱->Spatial Analyst Tools->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
2.工具箱->Spatial Analyst Tools->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
工具箱->Spatial Analyst Tools->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
说明:本实验主要参考GIS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田永中,适合初学者参阅
一、实验理论
(1)实验目的
了解解决空间选址问题的一般过程,熟练掌握基于栅格的距离分析、空间叠加分析、邻域统计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
(2)实验内容
确定城市中适宜新建超市的位置。
(3)实验原理
空间选址是确定某一目标适宜的空间位置的过程。影响选址的因素或条件往往有多个,从技术角度来看,选址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多因素或条件的空间叠加过程。基于矢量数据的选址,往往是只找出满足某一条件的区域,然后将所有的选址条件进行叠加,从而找出满足所有条件的区域。基于栅格数据的选址往往采用适宜性评估的模式,即先确定每个像元相对于单因素的适宜程度,再通过加权叠加计算总的适宜性水平,最后选择适宜性水平最高的区域作为备选位置。超市选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商业决策过程,通常要考虑消费需求、便利性,以及竞争性等因素。合理确定评估的因素及其权重,借助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确定较为理想的超市位置。
(4)实验流程
(5)实验材料
ArcGis空间分析学习:超市选址分析实验材料-智慧城市文档类资源-CSDN下载
二、实验步骤
(1)超市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①人口因素:超市周围需要一定的人口流量
②交通因素:超市周围需要交通便捷,距离生活类街道不要太远
③公交因素:离公交车站最好较近
④竞争因素:需要距离已有的同类超市较远,避免同业竞争
⑤禁止因素:不能建在近年拟拆建的区域内
(2)确定指标权重
①原因:不同因子对于评价目标(选址)的贡献率大小及重要性程度不一样
②方法:特尔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③具体:人口因素权重:0.36
交通因素权重:0.23
公交因素权重:0.12
竞争因素权重:0.19
(3)根据指标获取数据
①人流量因子指标:已有居民点
②交通便捷度因子指标:城镇范围内街道数据(生活类街道)
③公交便利度因子指标:城镇公交站点数据
④同业竞争度因子指标:已有超市数据
(4)确定各指标相关参数
①最大影响距离d0:居民出行最大距离设置为800m;生活类街道影响范围设置为500m;公 交车站辐射范围设置为相邻车站之间平均距离,本实验设置为600m;已有超市影响范围根据超市规模确定,本实验设置为900m。
②功能分f0:功能分应该根据不同等级规模的居住小区、不同宽度和或等级的街道、不同类型的公交车站、不同规模的已有超市有所不同。本实验所有要素功能分设置为100。
③衰减模型
(5)计算各指标距离栅格
1.加载实验数据
2.激活拓展模块
点击菜单栏自定义->拓展模块->勾选Spatial Analyst
3.设置分析环境
①目录->实验结果文件夹(右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