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隔离是指在电路中避免电流从某一区域直接流到另外一区域的方式,即两个区域之间的电流不是直接流动的路径,两个区域之间是没有进行实际的电气连接的。
隔离的作用: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电气隔离的常见方式:变压器、光耦、继电器
隔离电源和非隔离电源的区别
隔离电源:电源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之间没有直接的电气连接,输入和输出之间是绝缘的高阻态,没有电流回路 例如反激正激电路
非隔离电源:输入和输出之间有直接的电流回路,例如,输入和输出之间是共地的。以隔离的反激电路和非隔离的BUCK电路为例
由上述概念可知,对于常用的电源拓扑而言,非隔离电源主要有:Buck、Boost、Buck-Boost等;而隔离电源主要有各种带隔离变压器的反激、正激、半桥、LLC等拓扑。
在如下几个场合(平时能涉及到的),建议用隔离电源:
涉及可能触电的场合,如从电网取电,转成低压直流的场合,需用隔离的AC-DC电源;
串行通信总线通过RS-232、RS-485和控制器局域网(CAN)等物理网络传送数据,保证通信质量
补充介绍一个隔离电源 TI专利flybuck
其原边输出VOUT1遵循BUCK拓扑的计算方法
如果注意到当Q2关闭时,次级绕组N2的整流二极管D1将导通,那么可以推算出次级的输出电压计算公式
这里扫盲一下变压器变比的知识: U1/U2=N1/N2 I1/I2=N2/N1
电源软起动
概念:
软启动时间(Soft-start Time),又叫上升时间(Rise Time),通常表示为 t_(SOFT-START) 或 t_RAMP 或 t_RISE ,是在满载条件下,开关电源上电启动(施加输入电源VIN且使能信号有效)后,其输出电压从目标值的 10% 单调上升到 90% 所需的时间
作用:
其一,可以有效抑制浪涌电流
其二,配置合理的软启动时间,有利于输出电压“单调上升”,而不会出现抖动
实现方法:
内部软启动(Internal Soft-start):TPS54560DDA在施加输入电压VIN且使能信号EN电平高于1.2V后,芯片开始工作,将在1024个开关周期内将输出电压从零转换至目标电压
外部软启动(External Soft-start):TPS54561DPRT,SS引脚内置上拉电流源Iss = 1.7uA,外接软启动时间配置电容Css。原理是,芯片上电后,由电流源Iss为软启动电容Css充电,该软启动电容上(即SS引脚上)的电压VSS从零开始缓慢上升到参考电压 或 ,同时输出电压会在相同的软启动时间内跟踪VSS从零开始单调上升到VOUT。软启动电容上的电压变化率越小,输出电压VOUT(这里的输出电压指的是电源软起动后的用于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的电压变化率也就越小,也就意味着由输出端浪涌电流 对输出电容充电速度越慢,不至于有很大的浪涌电流对输出电容充电,达到保护芯片或后级负载电路的目的。
TPS5430
强迫连续导通模式FCCM(Forced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FCCM (Force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强制连续导通模式:在异步拓扑结构的DCDC中,低边管普遍使用二极管,可防止电感电流在轻载时出现反向。但在同步拓扑DCDC中,二极管被MOSFET替代,低边管MOSFET导通时,电感电流将会出现反向的情况,反向电流由电容提供,负载可保持不变。即允许负电流存在,在轻载情况下,输出电流减小时,变换器就不会切换到DCM模式,而是转换到强迫连续导通模式(FCCM)。
假负载
反激变换器需要增加假负载,因为反激变换器的输出是电流源特性,不能开路工作,否则会积聚过多的能量,导致输出电压飙升。但是实际电路中,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开路工作,反馈电路的存在、线路阻抗等都可以理解成反激变换器的负载。在反激电路设计中,假负载一般以电阻形式放置于副边绕组中
过流打嗝保护
反激变换器需要增加假负载,因为反激变换器的输出是电流源特性,不能开路工作,否则会积聚过多的能量,导致输出电压飙升。但是实际电路中,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开路工作,反馈电路的存在、线路阻抗等都可以理解成反激变换器的负载。在反激电路设计中,假负载一般以电阻形式放置于副边绕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