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篇分别介绍显示屏的发展趋势,主流车厂的显示屏的尺寸和布局趋势,最后一个内容主要讲解显示屏零部件的市场竞争情况。
显示屏零部件的市场竞争对手,毛利率情况,企业机会点
显示屏和主机分离是成为一个趋势
大家都知道汽车开发一个车型涉及大量的技术集成、零部件设计、试验验证等,所以汽车开发具有耗资大、周期长,开发风险高等特点。以往的汽车厂家推出一款新车至少需要5-10年,周期很长、工作量很大。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车企,车型更迭的速度非常快,这个都是得益于底盘平台化。
如宝马的UKL前驱平台、CLAR后驱平台,丰田的TNGA架构、吉利的CMA平台,奔驰的MFA、MRA、MHA、MSA平台等,以丰田的TNGA平台架构为例,初期使零部件通用比例达到20%-30%,最终将达到70%-80%,这对于企业节约成本,降低研发周期起到关键作用。
而现在一个平台车型的迭代周期是3-4年,车型小改款是1年左右,越来越多的车厂选择把显示屏部分进行标准化,这样IP造型、显示屏的成本都能固定下来,而每次升级改款只需要修改主机,因为现在域控制或者单芯片的算力越来越强,主机升级换代的需求是必然,显示屏是显示内容部分,这部分相对简单一些,只要规划好对应的造型、尺寸、分辨率是可以做到平台化共用的,节省成本。
原来的座舱里面的控制器基本上是分开的,导航主机是一家,液晶仪表是一家,同时还有一个AVM全景一家,还有TBOX等,这里线束连接就非常复杂,而且不同供应商直接的协调调试也非常复杂。
上图是域控制产品形态,这样无论是走线,还是调试都非常方便,最关键就是OTA非常好做,而且降低成本。
以智能座舱为切入点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点:
一方面,“一芯多屏”成为趋势热点。车载显示屏从单一、小型的平面矩形屏幕逐步向多个、大型曲面屏转变。因为传统分离式的座舱集成,多个座舱系统之间如“孤岛”一般相互独立导致通信成本高,而“一芯多屏”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通信成本低、时延短, 可以更好地支持多屏联动、多屏驾驶等复杂电子座舱功能;
另一方面,汽车企业在追求炫酷科技带来的震撼感、科幻感的同时,开始围绕改善用户体验密集发力,更加强调用户的便捷度、舒适感、娱乐性,从消费者观感体验以及心理体验出发进行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更加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