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工作 应该从哪里起步 往哪个方向去

我们先来讲一个关于衡水中学的故事。

    曾因机缘巧合与一位衡水中学的老师探讨求教关于该校学生考分初中的奥秘,欲套出其教学方法和秘诀,该老师给出的答案颇出乎我的预料,他给我的结论是“错题本制度”,余愕然。

    老师展开并解释到,“一道题,一个学生把它做对了得分了,后面针对这道题反复练,下次考试这道题还是做对了得分了,他的总分会因为这道题涨分吗?当然是不会,只能是做到不丢分。可上一回考试做错了,经过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根据错的原因进行训练,下次考试做对了,他能否因此题而涨分呢?”

    类比一下,在某一产品上,设计师已深刻掌握并熟捻于心的设计点,他给加到产品上了,产品会因此出问题吗?当然是不会。可是设计师尚未掌握的问题隐患,如果通过可靠性的相关工作给避开了、发现了、整改了,那产品可靠性是不是提高了。

    由以上故事,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可靠性的工作切入点应该是针对隐患的设计改进和测试激发!因此,给出下图的可靠性工作系统结构图:

图片

    一切从隐患开始,隐患从哪里来——DFMEA(故障模式与失效分析)。但是DFMEA也不是万能的。它只能解决从个人经验未转化成组织经验的问题,解决不了整个团队个人经验也不具备的问题。

    通俗来说,一个团队N个人,其中X有某个关于隐患的经验,但X又没参加到某个项目中来,因此他的经验也就没能被加进到这个设计中来,蛮可惜的。这就是X的个人经验没能被组织给用起来,这就是个人经验未能转化成组织经验。这类问题,通过DFMEA的实施流程是可以帮助解决的。

    但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团队的N个人,谁都没有关于某个隐患的经验,根本没意识到这有个隐患,或者意识到了也没有解决思路,等于是个人经验和组织经验都不具备,这类问题单靠DFMEA流程就解决不了了。要靠科学方法论和外援技术专家来帮助解决。

    我和我的团队可以帮您做到如上这两点,有需要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发消息给我。

    如果有了解决思路,问题主要也就是三大类问题,环境适应性问题、电磁兼容性问题、安全性问题,各有各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具体落实便好了。

    这部分我们也有技术储备,您只需要打电话发消息来就可以了。

    但是,也总有那么一部分问题,限于结构尺寸、成本、技术难度等不可调和的原因,确实没有方案或有方案却没法落实,那就意味着这个产品会因为这些隐患而发生损坏,怎么办?

    坏了就给修呗,当然修也是有成本损失的,不能不考虑。因此要做故障率的评估,核算一下潜在利润风险,不能把卖出去获得的毛利润最后全化成了维修费花了出去,只赚了个吆喝;

    维修就得考虑好不好修的问题,这是维修性设计问题;

    修的过程中要检测哪里故障修没修好等,这就是测试性设计问题;

    测试维修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工具、辅材辅料、技工人员、配套维修资料、仪器仪表等,这些属于保障性问题。

    对于那些解决不了的隐患,就得用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设计的方法,将对毛利润的蚕食减到最小。

    一些故障率较低很低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故障后,厂家会选择直接换新模式(如韶音耳机,这是我服务的客户);

    也有一些企业,比如汽车,四处建4S店,将维修保障测试外包委托给当地的合作商,降低厂家的服务成本;

    当然对一些大牌厂商,将维修保障测试性做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一些大型医疗设备核磁、CT等,每年定期收客户的维保费用。这也是我最佩服的一种商业模式,让你为我的问题给我付费,大写的牛;有本事你也可以这样做。

    甚至有的产品还故意的把客户自己就能修好的地方设计成了必须厂家来人才能修的,借此赚维修费。

    以上几个方面都做好了,便达到了产品的可靠性。可靠性的定义:在规定的时间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不坏当然能完成规定功能,坏了及时给你修好了不耽误你事,是不是也算是完成了规定的功能?当然也应该算产品可靠了吧。

    如上便是可靠性工作的框架问题。思路是否清晰了?那就动手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临渊羡鱼,莫若退而结网。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航科电子可靠性   武晔卿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