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常见电路参数计算

1.恒流源输出电阻

2.射极电压跟随器输出电阻

3.差分放大电路

3.1差模特性

3.1.1差模输入电阻Rid

3.1.2差模输出电阻Ro

3.1.3差模电压增益Avd

3.2共模特性

3.2.1共模输入电阻Ric

3.2.2共模电压增益Avc

4.组合放大电路

4.1单级放大器

4.1.1微变等效电路
4.1.1.1共射级

4.1.1.2共集级

4.1.1.3共基级

4.1.2性能总结

4.2组合放大电路分析

4.2.1例题一

18年Q3

组成分析:

1)偏置电路

T3,T7分别组成基于分压式偏置的尾电流源;

T3构成的尾电流源给差分放大电路提供直流偏置的同时,还提高了共模抑制能力;

T7不仅给射级电压跟随器提供直流偏置,还作为高阻抗负载保证了输出电压的跟随特性;

2)放大器

2.1)输入级:T1和T2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提高了「共模抑制比」,还可抑制「温漂」;

2.2)中间级:T4,T5首先组成NPN型达林顿管,然后构成共基极放大电路,目的是「拓展带宽」。R6和R7给基极提供直流偏置。C1高频短路基极,减少干扰;

2.3)输出级:T6组成的射级电压跟随器,也称共集电极放大器,常利用其「低输出阻抗」来提高「带载能力」。射级反馈电阻R6除了稳定直流工作点,还可以用来调节静态输出电压。

直流分析:

关键是抓住「Vb6」和「Icq7」两条主线,然后倒推计算相关参数。

4.2.1例题二

23年Q3

和18年Q3基本一致,两个大区别分别是输入级改用CMOS,以及用电流镜做直流偏置。

组成分析:

1)偏置电路

VT1,VT2和VT5组成基本电流镜,负责给差分对和射极电压跟随器提供直流偏置;

2)放大器

2.1)输入级:M1和M2组成的CMOS差分放大电路提高了「共模抑制比」,还可抑制「温漂」,相对BJT差分对有更高的输入电阻;

2.2)中间级:VT3构成共基极放大电路,目的是「拓展带宽」。R3和R4给基极提供直流电压偏置;

2.3)输出级:VT4组成的射级电压跟随器,也称共集电极放大器,常利用其「低输出阻抗」来提高「带载能力」。

直流分析:

计算思路和例题一基本一致,关键是抓住「Vbq4」和「Icq5」两条主线。

增益和输入输出电阻计算:

5.达林顿管

总结:

1)第一只BJT的导电类型决定达林顿管的类型;

2)BJT的电流方向必须统一,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参考资料

1.《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第六版 康华光

2.《模拟电子电路基础》堵国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