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数据结构与算法】散列冲突

1:题目集 【PTA】【数据结构与算法】散列冲突

2.:设某散列表的长度为100,散列函数H(k)=k % P,则P通常情况下最好选择( )。

p:应该是小于等于tablesize最大素数,所以是 97。

3:散列表的平均查找长度:与冲突次数+散列表表长+加载密度等都有关系。

4:分离链接法:hash value 相同的节点放到同一个下标,头插法插入链表。

给定输入序列 {4371, 1323, 6173, 4199, 4344, 9679, 1989} 以及散列函数 h(X)=X%10。如果用大小为10的散列表,并且用分离链接法解决冲突,则输入各项经散列后在表中的下标为:(-1表示相应的插入无法成功)

answer: 1 3 3 9 4 9

5:散列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具有相同的复杂度

6:同义词:hash valu 相同的两个元素

7:若用平方探测法解决冲突,则插入新元素时,若散列表容量为质数,插入就一定可以成功。

可能会溢出,也就是超过表长

8:如果表大小为素数并且表至少为空一半,则始终可以通过二次探测插入新元素 (正确)

if the table size is prime and the table is at least half empty, a new element can always be inserted with quadratic probing

9:If N keys are hashed into the same slot with separate chaining used to solve collisions, then the number of comparisons for finding these N keys is __.

如果 N 个关键词被散列到同一个插槽中,并使用单链表来解决冲突(分离链接法),那么找到这 N 个关键词的比较次数为 N(N+1)/2

从第一个节点到最后一个比较次数分别为:1,2,3,4,.....,n

10:加载密度=散列表中的关键词个数 / 表长

11:使用线性探测的散列表中平均不成功查找次数: 

       1)除以模数

       2) 对于探测散列表中的某一地址元素,失败探测则应该一直向后探测,直到遇到空位表示表                中无此元素。

              例子:如长度为7的表,0~4有元素其他为空。探测地址0~6的元素,取模数为7

              地址为i的失败探测次数分别为6,5,4,3,2,1,1。平均失败查询长度ALS为:                          (6+5+4+3+2+1+1)/7

12:散列表中平均成功查找长度 

        1) 对于单个元素来说:该元素的查找次数=插入时冲突次数+1

        2)平均成功查找长度=所有关键词查找次数 / 关键词总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