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MA 高性能架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案

 在进行本文的学习学习之前,我们先对RDMA是什么做一个简单的科普与认识:一文带你了解什么是RDMA-CSDN博客

目录:

目录:

一、RDMA和传统网络方案的比较 

        1.1 传统网络方案:

1.1.1 缺点一:以太网卡(socket)通信过程

1.1.2 缺点二:以太网卡(socket)数据流

1.2 RDMA的方案

1.2.1 优点:RDMA的控制通路和数据通路

1.2.2 优点:RDMA 网卡的数据流 

二、RDMA协议类型

三、RDMA软件架构:

 四、RDMA 的基本元素和操作类型

4.1 WQ&WQE

4.1.1 工作队列元素(WQE)

4.1.2 工作队列(WQ)

4.1.3 关系与比较

4.2 QP(核心元素)

4.2.1 队列对(QP)

4.2.2 发送队列(SQ)

4.2.3 接收队列(RQ)

4.2.4 SEND-RECV流程

4.2.5 图示说明

4.2.6 队列对(QP)

4.2.7 QP编号(QPN)

4.2.8 通信流程

4.3 CQ

4.3.1 完成队列(CQ)

4.3.2 完成队列元素(CQE)

4.3.3 一般流程

4.4 RDMA Write操作(典型操作)

4.4.1 RDMA WRITE操作

4.4.2 地址转换

4.4.3 实际应用和性能优势

 4.5 Memory Region

4.5.1 Memory Region(MR)

4.5.2 解决问题

4.5.3 实际应用

4.6 RDMA各种元素的实体形式

4.7 典型实例

4.7.1 获取设备列表

4.7.2 打开请求的设备

 4.7.3 查询设备的工作能力

4.7.4 分配保护域和资源

4.7.5 注册内存区域

4.7.6 创建完成队列

4.7.7 创建队列对(QP)

4.7.8 提交 QP

4.7.9  发布工作请求并轮询完成

4.7.10 清理

五、RDMA 设计思路 

5.1 应用程序的执行流程和每一步的主要工作

5.2 设计思路

5.2.1 初始化和配置等低频操作可以进入内核态执行

5.2.2 数据传输等高频操作旁路内核

5.2.3 独立的QP、CQ资源保证多线程并发

5.2.4 小结

六、RDMA通信过程

6.1 连接建立:

6.2 队列对(QP)的初始化:

6.3 发送 RDMA 请求:

6.4 NIC 处理与数据传输:

6.5 数据确认与写入:

6.6 单边与双边操作:

6.6.1 单向通信-读Read

6.6.2 单向通信-写Write

6.6.3 双向通信-Send\Recv 


RDMA的主要优点包括低延迟、高吞吐量、减少CPU负担和支持零拷贝网络。它允许数据直接在网络接口卡(NIC)和内存之间传输,减少了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qq_90447715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