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脚的电感是什么东西?

最近在做加湿器,把水雾化的陶瓷片需要有专门的驱动电路。

我参考了某宝卖家的驱动板以及网上的开源项目,发现了驱动电路的核心就是一个三脚电感。

在此之前我都没注意过这玩意,三脚电感不也还是电感嘛?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脚电感是个啥玩意。

常见的三脚电感就两种封装,一种是插件的。

另一种是贴片的。

那么三脚电感和普通电感有什么区别嘛?

如果我们去某宝买三脚电感的话,有俩参数,一个是封装,一个是电感值,和其他电感不一样的是,三脚电感的电感值有俩。

它居然有两个电感量。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来研究一下它的结构了。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图又懒得去绘制,所以我手画了一个对比图。

左边的是普通电感,右边是三脚电感。

这样大家应该就能理解为什么三脚电感的电感量有两个了,以上面那个25uh:800uh(也有写成25uh+800uh的)的为例,三脚电感的短边的电感量就是25uh,长边的就是800uh。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三脚电感看成是两个电感串联起来,不过我们实际使用中并不能用俩电感串联代替三脚电感,至于为什么,等大家看懂三脚电感的工作原理之后就懂了。

三脚电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升压/降压,如果我们需要升压,那么如下图这样接。

公共端接PWM(这边偷懒了,实际上应该是芯片+Mos管的),短边接上VCC,然后把负载接在公共端和长边上。

让上面这个电路工作之后我们分析一下会发生什么。

首先短边有VCC和PWM,那么由于电磁感应,短边电生磁。

生出来的电磁线又穿过长边的电感,再电生磁,因为长边的电感量更大,线圈数更多,所以通样的电磁线,长边生出的电就更大,也就有了升压的效果。

降压的同理,只要我们把长边和短边换个位置即可,也就是输入端的电感小于输出端的电感,那么就是升压,如果输入端的电感大于输出端的电感,那么就是降压。

然后具体升压降压能升多少降多少,我没有找到具体的公式,网上资料也没那么好找,所以我也不太清楚,这个涉及到PWM的频率占空比以及三脚电感的各项参数也比较复杂。

据说下面这个电路可以把5V升到60V。

最后,我们如何区分三脚电感的长边短边呢?

如果是插件的话,一般来说会把公共端的引脚做长,定位到公共端之后,我们根据商家提供的图可以再次定位长边和短边。

如果是贴片的话,就更好办了,中间那个就是公共端,顶上有个小疙瘩的那边就是长边。

如果还不能确定,那么我们就拿出绝招,我们直接拿万用表来测。

如果万用表没有测电感的功能的话我们也可以当作是电阻来测,因为电感的本质就是缠绕几圈的线圈,而线圈是导体,本身是有电阻存在的。

三个引脚两两测试,如果找到了X+Y=Z这样的关系的话,我们也一样可以定位到三脚电感的三个脚。

<think>好的,用户现在问的是“三脚升压电感”在Multisim中的建模。之前用户问过一般的三脚电感模型,现在具体到升压应用,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考虑。首先,我需要确认用户所说的三脚升压电感的具体结构。升压电路中常用的电感通常是两个绕组的,比如在耦合电感或变压器中使用,但三脚可能意味着中间抽头,这样在升压拓扑中可能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用户可能是在设计如SEPIC或Ćuk转换器,这些拓扑有时会使用耦合电感,或者是在某些Boost变换器的变种中使用带中间抽头的电感来提高电压增益。这时候,三脚电感的结构可能涉及主绕组和辅助绕组,或者是一个带抽头的绕组,中间抽头用于不同的电路连接。 接下来要考虑在Multisim中如何构建这样的模型。之前的方法包括分立电感组合和耦合电感模型,但升压应用可能需要考虑互感、耦合系数以及可能的寄生参数。比如,如果是一个带中间抽头的电感,可能需要将两个电感串联,中间点作为抽头,并且可能设置耦合系数来模拟绕组的互感效应。 同时,用户可能需要这个模型用于仿真升压电路的工作情况,比如检查电压增益、效率、或者波形是否正常。这时候,除了电感的基本参数,还需要考虑饱和电流、电阻损耗等,特别是在高频开关的情况下,寄生电容和电阻的影响可能更显著。 另外,用户可能对如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感兴趣,比如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际电路的对比,或者如何调整参数以匹配实际元件。可能需要指导用户如何进行瞬态分析,或者使用Bode图仪来观察频率响应。 需要注意的是,升压电感在电路中通常承受较高的电流,尤其是开关瞬间的电流变化,所以模型中可能需要加入非线性元件或设置更精确的参数来模拟真实情况。如果用户没有提到非线性,可能默认使用线性模型,但最好提示用户在实际应用中考虑饱和特性。 总结步骤应该是:明确三脚升压电感的结构,确定等效电路模型,选择合适的Multisim组件(如耦合电感或分立电感组合),设置参数(电感值、耦合系数、寄生参数),搭建测试电路进行仿真验证,最后根据仿真结果调整模型。同时,提醒用户注意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比如电流容量和散热问题,这些虽然不直接影响模型建立,但在电路设计中很重要。</think>在Multisim中构建**三脚升压电感模型**需要结合升压电路(如Boost变换器)中电感的功能特点进行针对性建模。以下是具体分析与实现方法: --- ### **一、三脚升压电感的功能与结构** #### **1. 核心作用** - 在升压拓扑中,三脚电感通常用于**提高电压增益**或**实现多级能量传递**,常见于以下场景: - **SEPIC/Ćuk等耦合电感拓扑**:通过中间抽头调整能量传输路径。 - **高增益Boost变换器**:利用抽头电感扩展占空比限制。 - **多绕组能量分配**:通过不同引实现输入、输出及储能路径分离。 #### **2. 典型结构** - **中间抽头式**:单绕组电感中间引出抽头,等效为两个串联电感($L_1$和$L_2$),总电感$L = L_1 + L_2 + 2M$($M$为互感)。 - **耦合绕组式**:两个独立绕组绕制在同一磁芯上,通过极性连接实现升压功能。 --- ### **二、Multisim建模步骤** #### **方法1:中间抽头电感模型** **适用场景**:单绕组带抽头的升压电感(如高增益Boost)。 **步骤**: 1. **放置分立电感**: - 从元件库中选择两个标准电感(`Place → Component → Basic → INDUCTOR`)。 - 设置电感值为$L_1$和$L_2$(若对称抽头,则$L_1 = L_2 = L/2$)。 2. **串联连接**: - 将两个电感串联,连接点作为中间抽头(第三引)。 3. **添加互感(可选)**: - 若需模拟绕组间耦合,使用耦合电感模型(`TRANSFORMER`),设置耦合系数$k$($0 < k < 1$)。 **等效电路示意图**: ``` 输入引(Pin1)---[L1]--- 中间抽头(Pin2)---[L2]--- 输出引(Pin3) ``` --- #### **方法2:耦合电感(变压器模型)** **适用场景**:双绕组升压电感(如SEPIC/Ćuk拓扑)。 **步骤**: 1. **选择耦合电感**: - 从元件库中选取耦合电感(`Place → Component → Basic → TRANSFORMER`)。 2. **设置参数**: - **原边电感($L_p$)**:对应主绕组电感值。 - **副边电感($L_s$)**:对应辅助绕组电感值。 - **耦合系数($k$)**:需设置为接近1(如$k=0.99$)以模拟紧密耦合。 3. **连接抽头**: - 若需三引,可将副边一端与原边中点连接(自定义接线)。 **示例:SEPIC电路中的三脚电感** ``` 原边引1 ---[L_p]---(磁芯耦合)---[L_s]--- 副边引2 中间抽头(Pin3)由副边接地或连接电容。 ``` --- ### **三、关键参数设置与公式推导** #### **1. 电感值与升压关系** - **升压比公式**(以Boost为例): $$\frac{V_{out}}{V_{in}} = \frac{1}{1-D} + \frac{N_s}{N_p} \cdot \frac{D}{1-D}$$ - $D$为占空比,$N_p/N_s$为绕组匝数比(若使用变压器模型)。 - **电感值计算**: $$L = \frac{V_{in} \cdot D}{\Delta I \cdot f_{sw}}$$ - $\Delta I$为纹波电流,$f_{sw}$为开关频率。 #### **2. 寄生参数设置** - **串联电阻(ESR)**:模拟铜损,可并联电阻$R_{ac}$(高频损耗)和$R_{dc}$(直流电阻)。 - **寄生电容**:在电感两端并联电容(如$C_{parasitic}=1\text{pF}$)模拟高频效应。 --- ### **四、仿真验证与调试** #### **1. 搭建测试电路** - 示例电路:Boost升压电路 ``` 输入电源 → 三脚电感(Pin1-Pin2-Pin3) → MOSFET开关 → 二极管 → 输出电容 ``` - **引连接**: - Pin1接输入电源,Pin2接开关管,Pin3接地或反馈路径。 #### **2. 仿真工具使用** - **瞬态分析**:观察电感电流波形是否连续,验证升压效果。 - **参数扫描**:扫描占空比$D$或电感值$L$,分析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 **效率评估**:通过功率探针测量输入/输出功率,计算损耗。 --- ### **五、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1. **饱和电流**:在元件属性中设置`ISAT`参数(若需模拟磁芯饱和)。 2. **高频特性**:若开关频率超过100kHz,需添加寄生电容和电阻。 3. **热模型**:可通过`Thermal Resistor`模拟温升对电感值的影响(进阶应用)。 --- ### **六、扩展:自定义三脚电感子电路** 若需复用复杂模型: 1. 创建子电路(`Place → New Subcircuit`),包含电感、电阻、电容组合。 2. 定义三个端口(Pin1、Pin2、Pin3)。 3. 导出为自定义元件库,供后续设计调用。 --- 通过以上方法,可在Multisim中准确模拟三脚升压电感在电路中的行为,为高效率电源设计提供可靠的仿真基础。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