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RTOS多任务程序设计

学习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以uc/OS-III为例,将其移植到stm32F103上,构建至少3个任务(task):其中两个task分别以1s和3s周期对LED等进行点亮-熄灭的控制;另外一个task以2s周期通过串口发送“hello uc/OS! 欢迎来到RTOS多任务环境!”。记录详细的移植过程。


一、UCOSIII简介

1、什么是UCOSIII?

  UCOS是Micrium公司出品的RTOS类实时操作系统, UCOS目前有两个版本:UCOSII和UCOSIII。UCOSIII是一个可裁剪、可剥夺型的多任务内核,而且没有任务数限制,提供了实时操作系统所需的所有功能,包括资源管理、同步、任务通信等。

  UCOSIII是用C和汇编来写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只有极少数的与处理器密切相关的部分代码才是用汇编写的, UCOSIII结构简洁,可读性很强!非常适合初次接触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学生、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和爱好者学习。

UCOS、UCOSII和UCOSIII之间的特性比较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UCOSIII的重要特性:

  • 可剥夺多任务管理:UCOSIII和UCOSII 样都属于可剥夺的多任务内核,总是执行当前就绪的最高优先级任务。
  • 同优先级任务的时间片轮转调度:这个是UCOSIII和UCOSII一个比较大的区别,UCOSIII允许一个任务优先级被多个任务使用,当这个优先级处于最高就绪态的时候,UCOSII就会轮流调度处于这个优先级的所有任务,让每个任务运行一段由用户指定的时间长度,叫做时间片。
  • 极短的关中断时间:UCOSIII可以采用锁定内核调度的方式而不是关中断的方式来保护临界段代码,这样就可以将关中断的时间降到最低,使得UCOSI能够非常快速的响应中断请求。
  • 任务数目不受限制:UCOSIII本身是没有任务数目限制的,但是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任务数目会受到CPU所使用的存储空间的限制,包括代码空间和数据空间。
  • 优先级数量不受限制:UCOSII支持无限多的任务优先级。
  • 内核对象数目不受限制:UCOSIII允许定义任意数目的内核对象。内核对象指任务、信号量、互斥信号量、事件标志组、消息队列、定时器和存储快等。
  • 软件定时器:用户可以任意定义“单次”和“周期”型定时器,定时器是一个递减计数器,递减到零就会执行预先定义好的操作。每个定时器都可以指定所需操作,周期型定时器在递减到零时会执行指定操作,并自动重置计数器值。
  • 同时等待多个内核对象:UCOSII允许一个任务同时等待多个事件。也就是说, 一个任务能够挂起在多个信号量或消息队列上,当其中任何 个等待的事件发生时,等待任务就会被唤醒。
  • ***直接向任务发送信号:***UCOSII允许中断或任务直接给另一个任务发送信号,避免创建和使用诸如信号量或事件标志等内核对象作为向其他任务发送信号的中介,该特性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性能。
  • 直接向任务发送消息:UCOSII 允许中断或任务直接给另一个任务发送消息,避免创建和使用消息队列作为中介。
  • 任务寄存器:每个任务都可以设定若干个“任务寄存器”,任务寄存器和CPU硬件寄存器是不同的,主要用来保存各个任务的错误信息,ID识别信息,中断关闭时间的测量结果等。
  • 任务级时钟节拍处理:UCOSII的时钟节拍是通过一个专门任务完成的,定时中断仅触发该任务。将延迟处理和超时判断放在任务级代码完成,能极大地减少中断延迟时间。
  • 防止死锁:所有UCOSIII的“等待”功能都提供了超时检测机制,有效地避免了死锁。
  • 时间戳:UCOSII需要一个16位或32位的自由运行计数器(时基计数器)来实现时间测量,在系统运行时,可以通过读取该计数器来测量某一个事件的时间信息。例如,当ISR给任务发送消息时,会自动读取该计数器的数值并将其附加在消息中。当任务读取消息时,可得到该消息携带的时标,这样,再通过读取当前的时标,并计算两个时标的差值,就可以确定传递这条消息所花费的确切时间。

3、任务——线程:

  • 任务(线程)是简单的程序。单CPU 中,在任何时刻只能是一个任务被执行。任务看起来像C 函数。在大多数嵌入式系统中,任务通常是无限循环的。任务不能像C 函数那样,它是不能return 的。
  • 但是在UCOSIII中任务是以何种面貌存在的呢?
  • 在UCOSIII中任务就是程序实体,UCOSIII能够管理和调度这些小任务(程序)。UCOSIII中的任务由三部分组成:任务堆栈、任务控制块和任务函数。
    任务堆栈:上下文切换的时候用来保存任务的工作环境,就是STM32的内部寄存器值。
  • 任务堆栈是任务的重要部分,堆栈是在RAM中按照“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组织的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为了满足任务切换和响应中断时保存CPU寄存器中的内容及任务调用其它函数时的需要,每个任务都应该有自己的堆栈。
#define START_STK_SIZE 512 //堆栈大小
CPU_STK START_TASK_STK[START_STK_SIZE]; //定义一个数组来作为任务堆栈
任务堆栈初始化

  任务如何才能切换回上一个任务并且还能接着从上次被中断的地方开始运行?
  恢复现场即可,现场就是CPU的内部各个寄存器。因此在创建一个新任务时,必须把系统启动这个任务时所需的CPU各个寄存器初始值事先存放在任务堆栈中。这样当任务获得CPU使用权时,就把任务堆栈的内容复制到CPU的各个寄存器,从而可以任务顺利地启动并运行。
  把任务初始数据存放到任务堆栈的工作就叫做任务堆栈的初始化,UCOSIII提供了完成堆栈初始化的函数:OSTaskStkInit()。
  当然,用户一般不会直接操作堆栈初始化函数,任务堆栈初始化函数由任务创建函数OSTaskCreate()调用。不同的CPU对于的寄存器和对堆栈的操作方式不同,因此在移植UCOSIII的时候需要用户根据各自所选的CPU来编写任务堆栈初始化函数。

  • 任务控制块:任务控制块用来记录任务的各个属性。

  任务控制块是用来记录与任务相关的信息的数据结构,每个任务都要有自己的任务控制块。我们使用OSTaskCreate()函数来创建任务的时候就会给任务分配一个任务控制块。任务控制块由用户自行创建。

OS_TCB StartTaskTCB; //创建一个任务控制块

   USOCIII提供了用于任务控制块初始化的函数:OS_TaskInitTCB()。**但是,用户不需要自行初始化任务控制块。因为和任务堆栈初始化函数一样,函数OSTaskCreate()在创建任务的时候会对任务的任务控制块进行初始化。

  • 任务函数:由用户编写的任务处理代码,是实实在在干活的,任务函数通常是一个无限循环,也可以是一个只执行一次的任务。任务的参数是一个void类型的,可以可以传递不同类型的数据甚至是函数。

   任务函数其实就是一个C语言的函数,但是在使用UCOIII的情况下这个函数不能有用户自行调用,任务函数何时执行执行,何时停止完全有操作系统来控制。
  UCOSIII支持时间片轮转调度,因此在一个优先级下会有多个任务,那么我们就要对这些任务做一个管理,这里使用OSRdyList[]数组管理这些任务。
  OSRdyList[]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对应一个优先级,比如OSRdyList[0]就用来管理优先级0下的所有任务。OSRdyList[0]为OS_RDY_LIST类型,从上面OS_RDY_LIST结构体可以看到成员变量:HeadPtr和TailPtr分别指向OS_TCB,我们知道OS_TCB是可以用来构造链表的,因此同一个优先级下的所有任务是通过链表来管理的,HeadPtr和TailPtr分别指向这个链表的头和尾,NbrEntries用来记录此优先级下的任务数量,下图表示了优先级4现在有3个任务时候的就绪任务列表。

同一优先级下如果有多个任务的话最先运行的永远是HeadPtr所指向的任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RTOS系统:

  • 前后台系统

  早期嵌入式开发没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 ,直接操作裸机,在裸机上写程序,比如用51单片机基本就没有操作系统的概念。通常把程序分为两部分:前台系统和后台系统。
  简单的小系统通常是前后台系统,这样的程序包括一个死循环和若干个中断服务程序:应用程序是一个无限循环,循环中调用API函数完成所需的操作,这个大循环就叫做后台系统。中断服务程序用于处理系统的异步事件,也就是前台系统。前台是中断级,后台是任务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TOS系统

  RTOS全称为:Real Time OS,就是实时操作系统,强调的是:实时性。实时操作系统又分为硬实时和软实时。硬实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操作 ,硬实时系统不允许超时,在软实时里面处理过程超时的后果就没有那么严格。
  在实时操作系统中,我们可以把要实现的功能划分为多个任务,每个任务负责实现其中的一部分,每个任务都是一个很简单的程序,通常是一个死循环。

**可剥夺型内核:**RTOS的内核负责管理所有的任务,内核决定了运行哪个任务,何时停止当前任务切换到其他任务,这个是内核的多任务管理能力。多任务管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芯片有多个CPU,多任务管理实现了CPU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多任务管理有助于实现程序的模块化开发,能够实现复杂的实时应用。可剥夺内核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剥夺其他任务的CPU使用权,它总是运行就绪任务中的优先级最高的那个任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UCOSIII内核文件

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各编号部分介绍:

(1)应用代码包括与工程、产品相关文件。为了方便,这些被简单地叫做APP.C 和APP.H。

(2)半导体制造商通常以源代码形式提供库函数,以访问其CPU或MCU上的外围设备。

(3)板级支持包(BSP)是通常编写为与目标板上的外围设备接口的代码。 例如,此类代码可以打开和关闭LED,打开和关闭继电器或读取开关,温度传感器等。

(4)这是与μC/ OS-III处理器无关的代码。 该代码使用高度可移植的ANSI C编写。

(5)这是适用于不同CPU架构的μC/ OS-III代码,称为端口,在名为port 的文件夹中。

(6)在Micriμm,我们封装了CPU功能。 这些文件定义了用于禁用和启用中断的函数,CPU _ ??? 数据类型要独立于所使用的CPU和编译器以及更多功能,在编译时用到,而且可能非常有用。

(7)uC/LIB 是一系列的源文件,提供了常用基本的功能,如内存拷贝,字符串,ASCII 相关的函数。一些可以代替编译器提供的stdlib 的功能。提供这些文件是为了确保它们可以在应用程序之间(尤其是在编译器之间)完全可移植。uC/OS-III 不需要这些文件,但是uC/CPU 需要。

(8)uC/OS-III 功能的配置文件(OS_CFG.H)包含在应用中,OS_CFG_APP.H 定义了uC/OS-III 所需的变量类型大小、数据的结构、空闲任务堆栈的大小、时钟速率、内存池大小等。

二、使用CubeMX建立STM32F103C8T6HAL库

1.新建工程

·新建file->new projec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搜索栏输入STM32F103C8T6并选择该芯片->start project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仿真器接口设置

·点击A->Z,选择SYS,选择serial wir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配置引脚

选择端口输出设置,选择需要的端口,点击设置GPIO_OUTPUT

  • 设置PC13为GPIO_Output用于点亮LED灯(1s周期LED进行点亮-熄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设置PA6为GPIO_Output用于点亮LED灯(3s周期LED进行点亮-熄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设置串口USART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工程管理

设置完MCU后,可以进行对工程文件的配置了。
在Project处,这里就是工程的各种配置,我们只用到有限几个,其他的默认即可。注意:路径不能包含中文和空格,不然生成的工程文件无法在Keil中打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点击Code Generator,进行进一步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击GENERATE CODE 创建工程,等待一段时间后,成功打开了工程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准备uCOSIII源码

进入官网下载:http://micrium.com/downloadcenter/

或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RqsDRecbmVteWmDv2oUNQ
提取码:1234
网盘下载,打开目录如下(文件夹uC-BSP和uC-CONFIG是自己新建的两个文件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移植前准备

1.为uC-BSP文件夹新建bsp.c和bsp.h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给文件夹uC-CONFIG添加以下文件(从以下路径复制过来)

进入到此目录下的文件夹中,选中并且复制图中红色框住的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上面复制的文件粘贴到uC-CONFIG文件夹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将uCOS相关文件复制到HAL工程的MDK-ARM文件夹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开始移植

打开cubeMX生成的keil文件

1、将uCOS文件添加到项目中:

(1)点击Manage Project Items,按下图所示操作,为项目新建文件夹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别给新增的文件夹添加文件

  • 点击CPU–>Add Files…:

MDK-ARM\uC-CPU路径下选中以下文件,Add添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DK-ARM\uC-CPU\ARM-Cortex-M3\RealView路径下选中以下文件,Add添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完后为下面这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点击LIB–>Add Files…:

MDK-ARM\uC-LIB路径下选中下图红框文件,Add添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DK-ARM\uC-LIB\Ports\ARM-Cortex-M3\RealView路径下选中下图红框文件,Add添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点击PORT–>Add Files…:

MDK-ARM\uCOS-III\Ports\ARM-Cortex-M3\Generic\RealView路径下选中以下文件,Add添加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点击SOURCE–>Add Files…:

MDK-ARM\uCOS-III\Source路径下选中以下全部 .c .h 文件,Add添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点击CONFIG–>Add Files…:

MDK-ARM\uC-CONFIG路径下选中以下全部文件,Add添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点击BSP–>Add Files…:

MDK-ARM\uC-BSP路径下选中以下全部文件,Add添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到此全部添加完毕后,点击OK,一定记得点击OK,不然就白干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项目结构会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导入文件路径:

(1)按下图所示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从项目路径下寻找到对应的文件,并且添加进来,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完善keil5工程

(1) 为bsp.c和bsp.h添加代码:

点击打开bsp.c和bsp.h:
bsp.h:

#ifndef  __BSP_H__
#define  __BSP_H__
 
#include "stm32f1xx_hal.h"
 
void BSP_Init(void);
 
#endif

bsp.c:

// bsp.c
#include "includes.h"
 
#define  DWT_CR      *(CPU_REG32 *)0xE0001000
#define  DWT_CYCCNT  *(CPU_REG32 *)0xE0001004
#define  DEM_CR      *(CPU_REG32 *)0xE000EDFC
#define  DBGMCU_CR   *(CPU_REG32 *)0xE0042004
 
#define  DEM_CR_TRCENA                   (1 << 24)
#define  DWT_CR_CYCCNTENA                (1 <<  0)
 
CPU_INT32U  BSP_CPU_ClkFreq (void)
{
    return HAL_RCC_GetHCLKFreq();
}
 
void BSP_Tick_Init(void)
{
	CPU_INT32U cpu_clk_freq;
	CPU_INT32U cnts;
	cpu_clk_freq = BSP_CPU_ClkFreq();
	
	#if(OS_VERSION>=3000u)
		cnts = cpu_clk_freq/(CPU_INT32U)OSCfg_TickRate_Hz;
	#else
		cnts = cpu_clk_freq/(CPU_INT32U)OS_TICKS_PER_SEC;
	#endif
	OS_CPU_SysTickInit(cnts);
}
 
 
 
void BSP_Init(void)
{
	BSP_Tick_Init();
	MX_GPIO_Init();
}
 
 
#if (CPU_CFG_TS_TMR_EN == DEF_ENABLED)
void  CPU_TS_TmrInit (void)
{
    CPU_INT32U  cpu_clk_freq_hz;
 
 
    DEM_CR         |= (CPU_INT32U)DEM_CR_TRCENA;                /* Enable Cortex-M3's DWT CYCCNT reg.                   */
    DWT_CYCCNT      = (CPU_INT32U)0u;
    DWT_CR         |= (CPU_INT32U)DWT_CR_CYCCNTENA;
 
    cpu_clk_freq_hz = BSP_CPU_ClkFreq();
    CPU_TS_TmrFreqSet(cpu_clk_freq_hz);
}
#endif
 
 
#if (CPU_CFG_TS_TMR_EN == DEF_ENABLED)
CPU_TS_TMR  CPU_TS_TmrRd (void)
{
    return ((CPU_TS_TMR)DWT_CYCCNT);
}
#endif
 
 
#if (CPU_CFG_TS_32_EN == DEF_ENABLED)
CPU_INT64U  CPU_TS32_to_uSec (CPU_TS32  ts_cnts)
{
	CPU_INT64U  ts_us;
  CPU_INT64U  fclk_freq;
 
 
  fclk_freq = BSP_CPU_ClkFreq();
  ts_us     = ts_cnts / (fclk_freq / DEF_TIME_NBR_uS_PER_SEC);
 
  return (ts_us);
}
#endif
 
 
#if (CPU_CFG_TS_64_EN == DEF_ENABLED)
CPU_INT64U  CPU_TS64_to_uSec (CPU_TS64  ts_cnts)
{
	CPU_INT64U  ts_us;
	CPU_INT64U  fclk_freq;
 
 
  fclk_freq = BSP_CPU_ClkFreq();
  ts_us     = ts_cnts / (fclk_freq / DEF_TIME_NBR_uS_PER_SEC);
	
  return (ts_us);
}
#endif
 

(2)打开startup_stm32f103xb.s文件:

在以下位置处将PendSV_Handler改为OS_CPU_PendSVHandler,
SysTick_Handler改为OS_CPU_SysTickHandl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打开app_cfg.h文件,将DEF_ENABLED 改为 DEF_DISABLE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本文件下#define APP_TRACE BSP_Ser_Printf 改为 #define APP_TRACE(void)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打开includes.h文件

在#include <bsp.h>下面添加 #include “gpio.h” 与#include “app_cfg.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include <stm32f10x_lib.h> 改为 #include “stm32f1xx_hal.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打开lib_cfg.h文件

修改为5(该处宏定义设置堆空间的大小,STM32F103C8T6的RAM只有20K,所以要改小一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打开usart.c文件,添加代码完成printf重定向:

int fputc(int ch,FILE *f){
	HAL_UART_Transmit(&huart1,(uint8_t *)&ch,1,0xffff);
	return ch;
}

(7)初始化管脚:在gpio.c文件中修改代码:

/* USER CODE BEGIN Header */
/**
  ******************************************************************************
  * @file    gpio.c
  * @brief   This file provides code for the configuration
  *          of all used GPIO pins.
  ******************************************************************************
  * @attention
  *
  * Copyright (c) 2023 STMicroelectronics.
  * All rights reserved.
  *
  * This software is licensed under terms that can be found in the LICENSE file
  * in the root directory of this software component.
  * If no LICENSE file comes with this software, it is provided AS-IS.
  *
  ******************************************************************************
  */
/* USER CODE END Header */

/* Includes ------------------------------------------------------------------*/
#include "gpio.h"

/* USER CODE BEGIN 0 */

/* USER CODE END 0 */

/*----------------------------------------------------------------------------*/
/* Configure GPIO                                                             */
/*----------------------------------------------------------------------------*/
/* USER CODE BEGIN 1 */

/* USER CODE END 1 */

/** Configure pins as
        * Analog
        * Input
        * Output
        * EVENT_OUT
        * EXTI
*/
void MX_GPIO_Init(void)
{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 = {0};

  /* GPIO Ports Clock Enable */
  __HAL_RCC_GPIOC_CLK_ENABLE();
  __HAL_RCC_GPIOD_CLK_ENABLE();
  __HAL_RCC_GPIOA_CLK_ENABLE();

  /*Configure GPIO pin Output Level */
  HAL_GPIO_WritePin(GPIOC, GPIO_PIN_13, GPIO_PIN_RESET);
	HAL_GPIO_WritePin(GPIOA, GPIO_PIN_3, GPIO_PIN_RESET);


  /*Configure GPIO pin : PC13|PA3 */
  GPIO_InitStruct.Pin = GPIO_PIN_13|GPIO_PIN_3;
  GPIO_InitStruct.Mode = GPIO_MODE_OUTPUT_PP;
  GPIO_InitStruct.Pull = GPIO_NOPULL;
  GPIO_InitStruct.Speed = GPIO_SPEED_FREQ_LOW;
  HAL_GPIO_Init(GPIOC, &GPIO_InitStruct);
	HAL_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

}


/* USER CODE BEGIN 2 */

/* USER CODE END 2 */

(8)撰写主函数:修改main.c文件:

/* USER CODE END Header */
/* Includes ------------------------------------------------------------------*/
#include "main.h"
#include "gpio.h"
#include "usart.h"
/* Private includes ----------------------------------------------------------*/
/* USER CODE BEGIN Includes */
#include <includes.h>
#include "stm32f1xx_hal.h"
/* USER CODE END Includes */
 
/* Private typedef -----------------------------------------------------------*/
/* USER CODE BEGIN PTD */
 
/* USER CODE END PTD */
 
/* Private define ------------------------------------------------------------*/
/* USER CODE BEGIN PD */
/* 任务优先级 */
#define START_TASK_PRIO		3
#define LED0_TASK_PRIO		4
#define MSG_TASK_PRIO		5
#define LED1_TASK_PRIO		6

/* 任务堆栈大小	*/
#define START_STK_SIZE 		96
#define LED0_STK_SIZE 		64
#define MSG_STK_SIZE 		64
#define LED1_STK_SIZE 		64

/* 任务栈 */	
CPU_STK START_TASK_STK[START_STK_SIZE];
CPU_STK LED0_TASK_STK[LED0_STK_SIZE];
CPU_STK MSG_TASK_STK[MSG_STK_SIZE];
CPU_STK LED1_TASK_STK[LED1_STK_SIZE];

/* 任务控制块 */
OS_TCB StartTaskTCB;
OS_TCB Led0TaskTCB;
OS_TCB MsgTaskTCB;
OS_TCB Led1TaskTCB;

/* USER CODE END PD */

/* Private macro -------------------------------------------------------------*/
/* USER CODE BEGIN PM */

/* USER CODE END PM */

/* Private variables ---------------------------------------------------------*/

/* USER CODE BEGIN PV */

/* 任务函数定义 */
void start_task(void *p_arg);
static  void  AppTaskCreate(void);
static  void  AppObjCreate(void);
static  void  led_pc13(void *p_arg);
static  void  send_msg(void *p_arg);
static  void  led_pa3(void *p_arg);
/* USER CODE END PV */

/* Private function prototypes -----------------------------------------------*/
void SystemClock_Config(void);
/* USER CODE BEGIN PFP */

/* USER CODE END PFP */

/* Private user code ---------------------------------------------------------*/
/* USER CODE BEGIN 0 */
/**
  * @brief System Clock Configuration
  * @retval None
  */
void SystemClock_Config(void)
{
  RCC_OscInitTypeDef RCC_OscInitStruct = {0};
  RCC_ClkInitTypeDef RCC_ClkInitStruct = {0};

  /**Initializes the CPU, AHB and APB busses clocks 
  */
  RCC_OscInitStruct.OscillatorType = RCC_OSCILLATORTYPE_HSE;
  RCC_OscInitStruct.HSEState = RCC_HSE_ON;
  RCC_OscInitStruct.HSEPredivValue = RCC_HSE_PREDIV_DIV1;
  RCC_OscInitStruct.HSIState = RCC_HSI_ON;
  RCC_OscInitStruct.PLL.PLLState = RCC_PLL_ON;
  RCC_OscInitStruct.PLL.PLLSource = RCC_PLLSOURCE_HSE;
  RCC_OscInitStruct.PLL.PLLMUL = RCC_PLL_MUL9;
  if (HAL_RCC_OscConfig(&RCC_OscInitStruct)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Initializes the CPU, AHB and APB busses clocks 
  */
  RCC_ClkInitStruct.ClockType = RCC_CLOCKTYPE_HCLK|RCC_CLOCKTYPE_SYSCLK
                              |RCC_CLOCKTYPE_PCLK1|RCC_CLOCKTYPE_PCLK2;
  RCC_ClkInitStruct.SYSCLKSource = RCC_SYSCLKSOURCE_PLLCLK;
  RCC_ClkInitStruct.AHBCLKDivider = RCC_SYSCLK_DIV1;
  RCC_ClkInitStruct.APB1CLKDivider = RCC_HCLK_DIV2;
  RCC_ClkInitStruct.APB2CLKDivider = RCC_HCLK_DIV1;

  if (HAL_RCC_ClockConfig(&RCC_ClkInitStruct, FLASH_LATENCY_2)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

/* USER CODE END 0 */

/**
  * @brief  The application entry point.
  * @retval int
  */
int main(void)
{
	OS_ERR  err;
	OSInit(&err);
  HAL_Init();
	SystemClock_Config();
	//MX_GPIO_Init(); 这个在BSP的初始化里也会初始化
  MX_USART1_UART_Init();	
	/* 创建任务 */
	OSTaskCreate((OS_TCB     *)&StartTaskTCB,                /* Create the start task                                */
				 (CPU_CHAR   *)"start task",
				 (OS_TASK_PTR ) start_task,
				 (void       *) 0,
				 (OS_PRIO     ) START_TASK_PRIO,
				 (CPU_STK    *)&START_TASK_STK[0],
				 (CPU_STK_SIZE) START_STK_SIZE/10,
				 (CPU_STK_SIZE) START_STK_SIZE,
				 (OS_MSG_QTY  ) 0,
				 (OS_TICK     ) 0,
				 (void       *) 0,
				 (OS_OPT      )(OS_OPT_TASK_STK_CHK | OS_OPT_TASK_STK_CLR),
				 (OS_ERR     *)&err);
	/* 启动多任务系统,控制权交给uC/OS-III */
	OSStart(&err);            /* Start multitasking (i.e. give control to uC/OS-III). */
               
}


void start_task(void *p_arg)
{
	OS_ERR err;
	CPU_SR_ALLOC();
	p_arg = p_arg;
	
	/* YangJie add 2021.05.20*/
  BSP_Init();                                                   /* Initialize BSP functions */
  //CPU_Init();
  //Mem_Init();                                                 /* Initialize Memory Management Module */

#if OS_CFG_STAT_TASK_EN > 0u
   OSStatTaskCPUUsageInit(&err);  		//统计任务                
#endif
	
#ifdef CPU_CFG_INT_DIS_MEAS_EN			//如果使能了测量中断关闭时间
    CPU_IntDisMeasMaxCurReset();	
#endif

#if	OS_CFG_SCHED_ROUND_ROBIN_EN  		//当使用时间片轮转的时候
	 //使能时间片轮转调度功能,时间片长度为1个系统时钟节拍,既1*5=5ms
	OSSchedRoundRobinCfg(DEF_ENABLED,1,&err);  
#endif		
	
	OS_CRITICAL_ENTER();	//进入临界区
	/* 创建LED0任务 */
	OSTaskCreate((OS_TCB 	* )&Led0TaskTCB,		
				 (CPU_CHAR	* )"led_pc13", 		
                 (OS_TASK_PTR )led_pc13, 			
                 (void		* )0,					
                 (OS_PRIO	  )LED0_TASK_PRIO,     
                 (CPU_STK   * )&LED0_TASK_STK[0],	
                 (CPU_STK_SIZE)LED0_STK_SIZE/10,	
                 (CPU_STK_SIZE)LED0_STK_SIZE,		
                 (OS_MSG_QTY  )0,					
                 (OS_TICK	  )0,					
                 (void   	* )0,					
                 (OS_OPT      )OS_OPT_TASK_STK_CHK|OS_OPT_TASK_STK_CLR,
                 (OS_ERR 	* )&err);		

/* 创建LED1任务 */
	OSTaskCreate((OS_TCB 	* )&Led1TaskTCB,		
				 (CPU_CHAR	* )"led_pa3", 		
                 (OS_TASK_PTR )led_pa3, 			
                 (void		* )0,					
                 (OS_PRIO	  )LED1_TASK_PRIO,     
                 (CPU_STK   * )&LED1_TASK_STK[0],	
                 (CPU_STK_SIZE)LED1_STK_SIZE/10,	
                 (CPU_STK_SIZE)LED1_STK_SIZE,		
                 (OS_MSG_QTY  )0,					
                 (OS_TICK	  )0,					
                 (void   	* )0,					
                 (OS_OPT      )OS_OPT_TASK_STK_CHK|OS_OPT_TASK_STK_CLR,
                 (OS_ERR 	* )&err);										 
				 
	/* 创建MSG任务 */
	OSTaskCreate((OS_TCB 	* )&MsgTaskTCB,		
				 (CPU_CHAR	* )"send_msg", 		
                 (OS_TASK_PTR )send_msg, 			
                 (void		* )0,					
                 (OS_PRIO	  )MSG_TASK_PRIO,     	
                 (CPU_STK   * )&MSG_TASK_STK[0],	
                 (CPU_STK_SIZE)MSG_STK_SIZE/10,	
                 (CPU_STK_SIZE)MSG_STK_SIZE,		
                 (OS_MSG_QTY  )0,					
                 (OS_TICK	  )0,					
                 (void   	* )0,				
                 (OS_OPT      )OS_OPT_TASK_STK_CHK|OS_OPT_TASK_STK_CLR, 
                 (OS_ERR 	* )&err);
				 
	OS_TaskSuspend((OS_TCB*)&StartTaskTCB,&err);		//挂起开始任务			 
	OS_CRITICAL_EXIT();	//进入临界区
}
/**
  * 函数功能: 启动任务函数体。
  * 输入参数: p_arg 是在创建该任务时传递的形参
  * 返 回 值: 无
  * 说    明:无
  */
static  void  led_pc13 (void *p_arg)
{
  OS_ERR      err;

  (void)p_arg;

  BSP_Init();                                                 /* Initialize BSP functions                             */
  CPU_Init();

  Mem_Init();                                                 /* Initialize Memory Management Module                  */

#if OS_CFG_STAT_TASK_EN > 0u
  OSStatTaskCPUUsageInit(&err);                               /* Compute CPU capacity with no task running            */
#endif

  CPU_IntDisMeasMaxCurReset();

  AppTaskCreate();                                            /* Create Application Tasks                             */

  AppObjCreate();                                             /* Create Application Objects                           */

  while (DEF_TRUE)
  {
		HAL_GPIO_WritePin(GPIOC,GPIO_PIN_13,GPIO_PIN_RESET);
		OSTimeDlyHMSM(0, 0, 1, 0,OS_OPT_TIME_HMSM_STRICT,&err);
		HAL_GPIO_WritePin(GPIOC,GPIO_PIN_13,GPIO_PIN_SET);
		OSTimeDlyHMSM(0, 0, 1, 0,OS_OPT_TIME_HMSM_STRICT,&err);
    /* USER CODE END WHILE */

    /* USER CODE BEGIN 3 */
  }
  /* USER CODE END 3 */
}

static  void  led_pa3 (void *p_arg)
{
  OS_ERR      err;

  (void)p_arg;

  BSP_Init();                                                 /* Initialize BSP functions                             */
  CPU_Init();

  Mem_Init();                                                 /* Initialize Memory Management Module                  */

#if OS_CFG_STAT_TASK_EN > 0u
  OSStatTaskCPUUsageInit(&err);                               /* Compute CPU capacity with no task running            */
#endif

  CPU_IntDisMeasMaxCurReset();

  AppTaskCreate();                                            /* Create Application Tasks                             */

  AppObjCreate();                                             /* Create Application Objects                           */

  while (DEF_TRUE)
  {
		HAL_GPIO_WritePin(GPIOA,GPIO_PIN_3,GPIO_PIN_RESET);
		OSTimeDlyHMSM(0, 0, 3, 0,OS_OPT_TIME_HMSM_STRICT,&err);
		HAL_GPIO_WritePin(GPIOA,GPIO_PIN_3,GPIO_PIN_SET);
		OSTimeDlyHMSM(0, 0, 3, 0,OS_OPT_TIME_HMSM_STRICT,&err);
    /* USER CODE END WHILE */

    /* USER CODE BEGIN 3 */
  }
  /* USER CODE END 3 */
}

static  void  send_msg (void *p_arg)
{
  OS_ERR      err;

  (void)p_arg;

  BSP_Init();                                                 /* Initialize BSP functions                             */
  CPU_Init();

  Mem_Init();                                                 /* Initialize Memory Management Module                  */

#if OS_CFG_STAT_TASK_EN > 0u
  OSStatTaskCPUUsageInit(&err);                               /* Compute CPU capacity with no task running            */
#endif

  CPU_IntDisMeasMaxCurReset();

  AppTaskCreate();                                            /* Create Application Tasks                             */

  AppObjCreate();                                             /* Create Application Objects                           */

  while (DEF_TRUE)
  {
			printf("hello uc/OS! 欢迎来到RTOS多任务环境!\r\n");
		OSTimeDlyHMSM(0, 0, 2, 0,OS_OPT_TIME_HMSM_STRICT,&err);
    /* USER CODE END WHILE */

    /* USER CODE BEGIN 3 */
  }
  /* USER CODE END 3 */
}


/* USER CODE BEGIN 4 */
/**
  * 函数功能: 创建应用任务
  * 输入参数: p_arg 是在创建该任务时传递的形参
  * 返 回 值: 无
  * 说    明:无
  */
static  void  AppTaskCreate (void)
{
  
}


/**
  * 函数功能: uCOSIII内核对象创建
  * 输入参数: 无
  * 返 回 值: 无
  * 说    明:无
  */
static  void  AppObjCreate (void)
{

}

/* USER CODE END 4 */

/**
  * @brief  This function is executed in case of error occurrence.
  * @retval None
  */
void Error_Handler(void)
{
  /* USER CODE BEGIN Error_Handler_Debug */
  /* User can add his own implementation to report the HAL error return state */

  /* USER CODE END Error_Handler_Debug */
}

#ifdef  USE_FULL_ASSERT
/**
  * @brief  Reports the name of the source file and the source line number
  *         where the assert_param error has occurred.
  * @param  file: pointer to the source file name
  * @param  line: assert_param error line source number
  * @retval None
  */
void assert_failed(uint8_t *file, uint32_t line)
{ 
  /* USER CODE BEGIN 6 */
  /* User can add his own implementation to report the file name and line number,
     tex: printf("Wrong parameters value: file %s on line %d\r\n", file, line) */
  /* USER CODE END 6 */
}
#endif /* USE_FULL_ASSERT */

/************************ (C) COPYRIGHT STMicroelectronics *****END OF FILE****/

 

(9)参数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勾选生成he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要仿真调试,需设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到这里,该做的都做了,可以编译了,编译没有错误,就可以将代码烧写到板子上。

七、编译运行

编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硬件连线

  • 转接口选择:GND、RXD、TXD、3V32
  • STM32核心板选取端口:GND、3v3、A9、A10
  • 对应连接:GND-GND;3V3-3V3;RXD-A9;TXD-A10
  • 将LED二极管的正极接PA3,负极接板子的正
  • 将芯片的V3.3和G分别接板子的+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行


总结

  在进行嵌入式RTOS多任务程序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以下是我对这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 理解RTOS核心概念: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RTOS的核心概念,如任务、进程、调度器、资源管理等。通过这些概念的学习,我理解了RTOS如何进行多任务调度和管理,以及如何实现任务的并发和通信。
  • 掌握任务划分技巧:在嵌入式RTOS多任务程序设计中,任务的划分至关重要。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任务,并掌握了任务划分的方法和技巧。
  • 熟悉任务调度机制:RTOS的任务调度机制是其实时性的关键。在实验中,我学习了如何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约束进行任务调度,并了解了任务调度器的运作原理和机制。
  • 重视任务间通信:在多任务程序设计中,任务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是实现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并实现任务间的通信机制,如共享内存、消息队列、信号量等。
  • 学会资源管理策略:在嵌入式RTOS中,资源的管理和共享是高效利用系统资源的关键。实验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设计并实现资源的访问控制和管理策略,以确保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 重视系统测试与优化:实验过程中,我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验证了功能是否正确实现,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评估。通过测试和评估,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系统优化,以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 理论结合实践:实验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嵌入式RTOS多任务程序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

  这个实验过程步骤较多,需要仔细一点,不然稍不注意就会出错,还有要注意的是如果编译没问题,但程序运行不出来,检查一下是不是参数配置的问题。总之,这次嵌入式RTOS多任务程序设计实验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实验,我不仅深入理解了RTOS多任务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