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先从Hello World 说起

        毫无疑问,“Hello World”对于程序员来说肯定是如雷贯耳。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程序,带领了无数的人进入了程序的世界。简单的事物背后往往又蕴涵着复杂的机制,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个简单的“Hello World”程序,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或者在我们脑海里有着模糊的印象,但真正到某些细节的时候可能又模糊不清了。比如对于C语言编写的Hello World程序:

#include <stu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对于下面这些问题,你的脑子里能够马上反应出一个很清晰又很明确的答案吗?程序为什么要被编译器编译了之后才可以运行?

1.编译器在把C语言程序转换成可以执行的机器码的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2.最后编译出来的可执行文件里面是什么?除了机器码还有什么?它们怎么存放的,怎么组织的?

3.#include <stdio.h>是什么意思?把stdio.h包含进来意味着什么?C语言库又是什么?它怎么实现的?

4.不同的编译器(Microsoft vc.GCC)和不同的硬件平台(x86、SPARC、MIPS、ARM),以及不同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UNIX、Solaris),最终编译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5.Hello World程序是怎么运行起来的?操作系统是怎么装载它的?它从哪儿开始执行,到哪儿结束? main函数之前发生了什么? main函数结束以后又发生了什么?

6.如果没有操作系统,Hello World可以运行吗?如果要在一台没有操作系统的机器上运行Hello World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实现?

7.printf是怎么实现的?它为什么可以有不定数量的参数?为什么它能够在终端上输出字符串?

8.Hello World程序在运行时,它在内存中是什么样子的?

万变不离其宗

        计算机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大到占用数层楼的用于科学计算的超级计算机,小到手机上的嵌入式芯片都可以被称为计算机。虽然它们的外形、结构和性能都干差万别,但至少它们都有“计算”这个概念。在本书里面,我们将计算机的范围限定在最为流行、使用最广泛的PC机,更具体地讲是采用兼容x86指令集的32位CPU的个人计算机。原因很简单:因为笔者手上目前只有这种类型的计算机可供操作和实验,不过相信90%以上的读者也是,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快能达成共识。其实选择具体哪种平台并不是最关键的,虽然各种平台的软硬件差别很多,但是本质上它们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能够掌握一种平台上的技术,那么其他的平台都是大同小异的、很轻松地可以举一反三。所以我们相信,只有你能够深刻地理解x86平台下的系统软件背后的机理,当有一天你需要在MIPS指令集的嵌入式平台上做开发,或者需要为64位的Windows或Linux开发应用程序的时候,你很快就能找到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

        撇开计算机硬件中纷繁复杂的各种设备、芯片及外围接口等,站在软件开发者的角度看,我们只须抓住硬件的几个关键部件。对于系统程序开发者来说,计算机多如牛毛的硬件设备中,有三个部件最为关键,它们分别是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和I/O控制芯片,这三个部件几乎就是计算机的核心了;对于普通应用程序开发者来说,他们似乎除了要关心CPU以外,其他的硬件细节基本不用关心,对于一些高级平台的开发者来说(如Java、.NET 或脚本语言开发者),连CPU都不需要关心,因为这些平台为它们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抽象的计算机,他们只要关心这个抽象的计算机就可以了。

        早期的计算机没有很复杂的图形功能,CPU 的核心频率也不高,跟内存的频率一样,它们都是直接连接在同一个总线(Bus)上的。由于IO设备诸如显示设备、键盘、软盘和磁盘等速度与CPU和内存相比还是慢很多,当时也没有复杂的图形设备,显示设备大多是只能输出字符的终端。为了协调IO设备与总线之间的速度,也为了能够让CPU能够和IO设备进行通信,一般每个设备都会有一个相应的IO控制器。早期的计算机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早期的计算机硬件结构

        后来由于CPU核心频率的提升,导致内存跟不上CPU 的速度,于是产生了与内存频率一致的系统总线,而CPU采用倍频的方式与系统总线进行通信。接着随着图形化的操作系统普及,特别是3D游戏和多媒体的发展,使得图形芯片需要跟CPU 和内存之间大量交换数据,慢速的IO总线已经无法满足图形设备的巨大需求。为了协调CPU、内存和高速的图形设备,人们专门没计了一个高速的北桥芯片,以便它们之间能够高速地交换数据。

        由于北桥运行的速度非常高,所有相对低速的设备如果全都直接连接在北桥上,北桥既须处理高速设备,又须处理低速设备,设计就会十分复杂。于是人们又设计了专门处理低速设备的南桥(Southbridge)芯片,磁盘、USB、键盘、鼠标等设备都连接在南桥上,由南桥将它们汇总后连接到北桥上。20世纪90年代的PC机在系统总线上采用的是PCI结构,而在低速设备上采用的ISA总线,采用PCIISA及南北桥设计的硬件构架如图2所示。

硬件结构框架

        位于中间是连接所有高速芯片的北桥(Northbridge.PCI Bridge),它就像人的心脏,连接并驱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它的左边是 CPU,负责所有的控制和运算,就像人的大脑。北桥还连接着几个高速部件,包括左边的内存和下面的PCI总线。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