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1)——看人之间

为什么要写沟通的艺术?

1. 对于沟通问题,有过3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
1> 在初入职场的3年里,有机会遇到了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他没有明确指出我沟通能力的欠缺,而是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如果你希望有更好的发展,那么你就需要跟人去沟通,如果你喜欢做与机器打交道的事情,那么可以选择做客服、或者纯粹的技术人员”;
2> 随后的一些时间里,有些朋友指出我说话声音小、语速过快、紧张、表述磕巴、不连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沟通;
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听到开会,无论是大会、小会、还是例会,我会连续焦虑好几天,尤其在与有咨询公司背景的同事沟通时,压力巨大。
以前咱也不这样啊...这是咋啦?!这些事情让我不得不正视自己的沟通问题,并且寻求方法来解决它。

2. 在解决沟通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1> 初期我将这一问题的出现归结于“技术工种”的通病,由于工作主要与数字、机器打交道,缺少与人面对面沟通,因此开始每天与家人朋友视频聊天,尝试过朗读,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结果收效甚微;
2> 有些朋友、网友提到在沟通前要做足准备,于是我开始写稿子、背稿子,结果跟人沟通会不自觉地去回忆稿子,愈发磕巴;
3> 也尝试过语言培训,老师告诉我,朗读确实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另外沟通需要打开情绪,有激情才能有感染力!
结合这些信息,我将沟通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职业病,长期写代码与机器打交道,依赖线上沟通,养成了延时反应习惯(先思考、再编辑、再检查发送),导致在社交场合缺失了即时反应能力。(你可能会观察到大部分研发人员也有类似的沟通问题。)

3. 读完本篇可以收获什么?
1> 沟通作为一门细致入微的学科,博主计划用3篇短文来系统阐述沟通这件事,当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定位原因,文中提到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希望对你有帮助;
2>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困扰,不必焦虑,事物大多有方法,找到方法刻意练习,时间会带给你成果。 

正文围绕三部分内容展开:
1. 沟通的历程
2. 看人之间
3. 朋友圈

一、沟通的历程

社会学家对有效沟通的定义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维持或增进关系,并借此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沟通既要有效,也要适当。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沟通过程、沟通结果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清楚当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或者说交换信息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根据信息的传递方向,有两种沟通模式:线性沟通模式、交流沟通模式。

1. 线性沟通模式
最早出现的沟通模式是“线性沟通模式”,即发送者(A)向接收者(B)传达信息,偏向于单向沟通,如:老师布置作业、上级交代任务,类似于收音机、电视机的运作模式。

这种沟通模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 A不确定B有没有接收到信息,以及是否正确解读;
2> A得不到B的回应。

2. 交流沟通模式
“交流沟通模式”更准确地反映了人类沟通的独特性,用沟通者代替发送者、接受者,沟通者代表我们同时进行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存在交互过程,是更为复杂的沟通模式。

在这两种沟通的过程中,涉及哪些关键元素?
发送者(sender):制造信息的人
编码(encode):把思想注入符号、声音、动作中
信息(message):被传递的内容
渠道(channel):信息传递的媒介
接收者(receiver):接收信息的人
解码(decode):为信息赋予意义
噪音(noise):干扰传递的阻碍因素

为了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需要尽可能减少噪音,重点来看一下有哪些噪音吧:
1> 解码噪音:沟通者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对同一个信息的解读可能是不一致的,比如:北美低语境文化表达更为直率,亚洲与中东的高语境文化表达强调缓和互动,当两者碰撞在一起可能会出现“你说话绕弯,你不懂礼貌”的沟通问题;
2> 内在噪音:包括生理噪音,如:生病、乏累,以及情绪噪音,如:开心、悲伤、愤怒等,它们都会干扰信息的接收;
3> 外在噪音:指影响信息传输质量的因素,与沟通者所处的环境、传递介质有关,如:说话声音是否清晰,电话信号是否稳定。
ps:说话语速慢也是一种噪音,研究显示人通常在1分钟内可以说100-150个字,但可以听600个字,由于大脑接收文字的速度与听到的语言速度不同,就会导致信息接收者有时间分散注意力,所以需要根据接收者的状态来调整语速。

另外,常见的沟通可以分为1V多、1V1,根据信息传递方向以及噪音构成划分,1V多的沟通倾向于单向线性沟通模式,1V1则倾向于交流沟通模式。

二、看人之间

沟通中包括两个重要的内容:内容向度、关系向度,这一部分我们来看看“关系向度”。

社会学家马克·克奈普(Mark Knapp)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起起落落划分为10个阶段,不同的关系有着不同的沟通特征,不同的沟通特征又影响着相互关系。

1> 初始阶段:表达愿意与对方交朋友,沟通简短,表达友善;
2> 试验阶段:获取更多信息,减少不确定性,寻找相似之处;
3> 强化阶段:共处时间变多,共同参与活动,要求相互帮忙;
4> 整合阶段:双方作为一个社会单位的身份,发展共同身份;
5> 结合阶段:公开承诺,关系正式化;
6> 分化阶段:开始维护个人身份,由“我们”转向“我”;
7> 各自阶段:限制与约束为主要特征,意见不合选择退缩而非讨论;
8> 停滞阶段:新鲜感与兴奋感消失,无聊开始滋生;
9> 逃避阶段:当停滞阶段十分不愉快时,关系双方会开始制造物理距离;
10> 结束阶段:不是所有关系都会结束,这一阶段可能会进行关系终止和希望分开的简要对话。
ps:大多数关系都在“进”或“退”两种状况中循环,以来来回回的模式进行。

1. 沟通氛围决定了关系的进程
哪些因素让关系憧憬美好,哪些因素让关系如鲠在喉?这就需要提到沟通氛围。而一段关系中的氛围取决于人们相信自己在他人心中受重视的程度。

社会学家用“肯定沟通”来传达重视信息,“不肯定沟通”传达未被重视的信息。
1> 肯定信息的表现:表达赞同、认可观点与感受、问话、释义、给出反应;
2> 不肯定信息的表现:忽视、插嘴、岔题、无人情味、含糊其辞。

2. 如何改善沟通氛围?
当氛围形成后,它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并且以一种螺旋方式发展。
1> 安抚的话语通常会得到安抚的回应,如:提供支持,承担责任,表示认同等;
2> 对抗的行为也常常会引起对抗的反应,如:批评、恶意刁难、挑错等;
3> 同样的模式也适用于其他种类的信息,如:逃避导致逃避,分析招致分析。
ps:冲突螺旋降级也是具有破坏性的,虽然关系双方不会产生斗争,但会逐渐削弱对彼此的依赖,逐渐撤退,越来越少地投入到这段关系中。

那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哪些信息呢?
1> 以支持性的方式进行沟通,如:描述语言要优于评价,表达同理心优于中立态度,协商语言要优于确定性的语言;
2> 提供支持,可以是情感、信息、或是工具。

3. 冲突是什么?
为什么越是密切的关系,越容易发生冲突?
社会学家对冲突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两个相互依赖的个体在实现他们目标的过程中,察觉到彼此目标的互不相容、资源不足和来自另一方的阻挠,并通过斗争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可能与冲突的本质有关:
1> 任何一段略有深度的关系都包含冲突,它是有意义的关系中的组成部分;
2> 由于冲突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其产生时妥善处理它们。

根据双方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以将冲突解决办法分为5种类型:合作、妥协、竞争*2、逃避。

在选择解决冲突的办法时,可以参考下图中的一些原则,如:关系、情境、你的目标。

三、朋友圈

你知道人际关系中的150定律吗?
150定律也称为“邓巴数字”,由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人类智力允许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大约是150人。”

再具体一些:
假设我们足够幸运可以拥有
1. 由5个 “核心”人物组成的内部圈子;
2. 由10-15个密友、家人组成的密友圈;
3. 由大约35个联系密切的朋友组成的朋友圈;
4. 由100个人组成的生活部落,如:摄影俱乐部、户外群、舞蹈班。
除了这150人,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维系更多的人际关系了。

然而,随着互联网沟通媒介的发展,大家有没有发现朋友越来越少,沟通越来越目的化,我们没有意愿和“时间”去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了,150这一数字正在锐减。

文末:走出手机,走进生活。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