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N 给基极一个极小电流 发射极接地 集电极可以得到大电流
NPN使用B-E电流(Ib)控制C-E电流(Ic)。正常放大时,E极电位最低,C极电位通常最高,即Vc>Vb>Ve。
PNP使用E-B电流(Ib)控制E-C电流(Ic)。正常放大时,E极电位最高,C极电位通常最低,即Vc<Vb<Ve。
1. NPN三极管:
基极加高电压1,集电极与发射极短路,即三极管导通;
基极加低电压0,集电极与发射极开路,即三极管截止。
即高电位(高电平)有效。
2. PNP三极管:
基极高电压,集电极与发射极开路,即三极管截止;
基极加低电位,集电极与发射极短路,即三极管导通。
即低电位(低电平)有效。
---------PMOS与NMOS----------
三个脚的极性判断完后,接下就该判断是P沟道还是N沟道了:
当然也可以先判断沟道类型,再判断三个脚极性。
接下来,是寄生二极管的方向判断:
它的判断规则就是:
N沟道,由S极指向D极。
P沟道,由D极指向S极。
上面方法不太好记,一个简单的识别方法是:
不论N沟道还是P沟道MOS管,中间衬底箭头方向和寄生二极管的箭头方向总是一致的:
要么都由S指向D,
要么都由D指向S。
(想像DS边的三节断续线是连通的)
PMOS的阈值电压教NMOS高,因此需要更高的驱动电压,充放电时间长,开关速度更低。
PMOS的导通电阻大,发热大,相对NMOS来说不易通过大电流。
所以导致现在的格局:NMOS价格便宜,厂商多,型号多。PMOS价格贵,厂商少,型号少。(相对而言,其实MOS管发展到现在,普通的应用 PMOS 和 NMOS 都有大量可方便选择的型号)
NMOS 是电子的移动,PMOS那就是空穴的移动
四、MOS管特点
1、输入阻抗非常高,因为MOS管栅极有绝缘膜氧化物,甚至可达上亿欧姆,所以他的输入几乎不取电流,可以用作电子开关。
2、导通电阻低,可以做到几个毫欧的电阻,极低的传导损耗,。
3、开关速度快,开关损耗低,特别适应PWM输出模式。
4、在电路设计上的灵活性大,栅偏压可正可负可零,三极管只能在正向偏置下工作,电子管只能在负偏压下工作;
4、低功耗、性能稳定、抗辐射能力强,制造成本低廉与使用面积较小、高整合度。
5、极强的大电流处理能力,可以方便地用作恒流源。
所以现在芯片内部集成的几乎都是MOS管。
6、MOS管栅极很容易被静电击穿,栅极输入阻抗大,感应电荷很难释放,高压很容易击穿绝缘层,造成损坏。
前面的几点也可以说是MOS管的优点。最后一点容易击穿也是相对来说的,现在的mos管没有那么容易被击穿,不少都有二极管保护,在大多数CMOS器件内部已经增加了IO口保护。
用手直接接触CMOS器件管脚不是好习惯。
注意防护静电
判别是NMOS 还是 PMOS 以及MOS管好坏。
红表笔(+极)接D极,黑表笔(- 极)接S极:二极体值高于1.200V以上。
黑表笔(- 极)接D极,红表笔(+极)接S极:二极体值低于0.700V以下。
则可以判断,此MOS管为NMOS管。
红表笔(+极)接D极,黑表笔(- 极)接S极:二极体值低于0.700V以下。
黑表笔(- 极)接D极,红表笔(+极)接S极:二极体值高于1.200V以上。
则可以判断,此MOS管为PMOS管。
将万用表调至二极管档,将红表笔接在MOS的S极,黑表笔接在D极, 如果这时候万用表显示0.4V~0.9V(二极管特性,不同MOS管有一定差异)电压值,说明这很可能是一个 NMOS;如果没有读数,说明这很可能是一个PMOS,
所以只需要将上面的红黑表笔返回来再测试一遍,如果情况相反,那么就能够判断是 NMOS 还是PMOS。
如果上面操作万用表都显示一定的电压值,代表MOS管D和S已经击穿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