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 什么是BMS
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电池管理系统)是针对锂离子二次电池(如LFP、LTO、NCM等)设计的智能管理系统,通常分为三级架构,分别是EMS/EMU/BAU(总控),BCU(主控)和BMU(从控)。其主要功能有电池单元的电压/温度/电路等参数监测、状态评估(SOC/SOH等)、均衡管理、故障诊断,高压安全管理和数据通信等,旨在实现对电池的实时安全监测,保证电池在生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
- AFE简介
AFE(Analog Front End),中文名字是模拟前端,在BMS中专指电池采样芯片,通常用在BMU(电池管理系统从控模块)中,是电池的“贴身管家”,芯片内部集成了采样、均衡控制、通信、ADC等模块,可实现高精度的电压、温度采样,通过SPI、菊花链等通信方式与MCU联动,为电池SOC/SOH计算提供数据支撑,是电池安全与高效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 AFE选型参数要点
① 采集通道数
在AFE采样中,由于采集到的都是单体电池的电压及温度数据,这对AFE芯片支持的最大采集通道数提出了要求,以较为常见的52串电池包为例,通常只使用一个BMU,那么板上的AFE就需要能满足52个单体电压和52个单体温度的采集所需。对于电压采集,若使用4个AFE则每个芯片至少需要有13个单体电压采集通道,而对温度的采集通道和计算较为曲折,考虑到芯片引脚数量限制,在单片AFE芯片上再设计13个IO通道来满足13路温度采集不太可能,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多使用模拟开关加IO口多路复用的方法实现,如在一片AFE中,使用2个模拟开关和6个IO口可实现最大16通道的单体温度采集,大大减少了对芯片IO口数量的要求。
② 采集范围及精度
不同电池系统中使用的电池种类可能不同,不同的电池种类的电池电压范围又有所不同,如三元锂电池的电压在3.7 V左右,磷酸铁锂的在3.2 V左右,钛酸锂的在2.2 V左右等等,目前储能BMS行业内公认的标准《GB/T 34131-2023 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对采样精度提出的要求是电压误差≤5mV(电池单体电压<5V),温度误差≤1℃(-20<T<65℃),在选择AFE芯片时,需注意AFE的采集电压范围是否覆盖电池的最大电压以及采集精度是否满足国标要求,尤其需要关注误差和温度参数的关系。
③ 均衡管理
每个电芯之间由于制造工艺等无法避免因素,长时间工作后会表现出不一致性,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这种不一致性,就需要用到均衡管理技术。均衡分为主动均衡和被动均衡,其中主动均衡多由外部电路实现,和AFE关系不大,暂不展开,这里着重看被动均衡。AFE芯片实现被动均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要由芯片内部电路实现,需要考虑最大均衡电流和芯片的发热等问题;另一种是芯片配合外部开关管实现,这种方式均衡电流可以做的更高、热管理表现也更优秀,所以在成本和体积要求不是特别极限的情况下,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④ 高集成度
高集成度主要体现在功能和设计两方面。
功能方面,电池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对AFE芯片内部的集成度作出了挑战,部分厂商新推出的AFE芯片内部中已经集成过压、欠压、过流、过温等多种保护功能。
设计方面,高集成度的AFE芯片可以极大简化外围电路的设计难度,以AFE的电源网络为例,温度采集和隔离通信都需要电源供电,为了兼容电路,甚至需要3.3V和5V两种电源网络,如果AFE芯片本身能提供两种电源网络,就能简化外围设计、降低成本。
类似的还有通信接口、传输速率、断线检测、功耗及热管理等参数也相当重要,在此便不展开详述。
- 市面上常见AFE芯片介绍
市面上常见的AFE芯片可按照厂商所在地区粗略分为中国内地、日系、台系以及欧美系,欧美系的AFE芯片性能强大,凭借着高精度以及安全认证,占据了大部分的AFE芯片市场份额,主要厂商有ADI、TI等;
日系的AFE起步较早技术比较成熟,台系前几年以锂电保护IC居多,近几年台系的MCU厂商也迅速推出相关的AFE芯片,主要厂商有瑞萨、新唐等;
内地起步相对晚一点,不过近两年在BMS AFE研发上变得更为活跃,逐步实现国产化突破,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厂商,如比亚迪、中颖电子等。
下文在欧美以及国产AFE芯片中各挑一款进行介绍。
- AFE芯片BQ79616-Q1
BQ79616-Q1是TI推出的一款适用于6至16节串联电池电芯的AFE芯片,可提供高精度的电芯电压测量,且仅需不到 200µs 的时间就能完成。该芯片支持自主内部电芯均衡,并通过监测温度来自动暂停和恢复均衡以免出现过热,包含的隔离式双向菊花链端口支持通过电容器和变压器进行隔离,并允许使用最有效的组件实现 xEV 动力总成系统中常见的集中式或分布式架构。此器件还包含八个 GPIO 或辅助输入,可执行外部热敏电阻测量。
- 优势:高精度、高集成度、高可靠性以及高安全等级
- 局限:价格高,依赖进口采购周期长
BQ79616-Q1 | |
单芯片管理电池数 | 16 |
温度测量路数 | 8 |
芯片耐压 | VH:100V MAX |
菊花链通信速率 | 1Mbps |
电压采集范围 | -2~5V |
电压采集精度 | <±2.2mV(2~4.5V,25℃) |
<±4.5mV(-2~5V,-40~125℃) | |
内置均衡电流 | 240mA |
工作温度 | -40℃~125℃ |
芯片功耗 | 工作电流(典型值)9mA ACT电流(无故障/通信/保护器比较 器/电芯均衡)11.6mA |
可靠性 | AEC-Q100 Grade1 |
功能安全 | ASIL-D |
- AFE芯片BF8915A
BF8915A是比亚迪半导体推出的一款用于针对高压电池模块的电压及温度数据的采集监视芯片,是国内首款批量装车应用的车规级BMS AFE芯片之一。该芯片内置16位增量累加型(Δ∑)ADC 和高精度低温漂电压基准源,室温典型条件下具有低于±3mV的电池测量误差。单个芯片可监测一个 16 节串联的电池模组,通过将多个芯片串接起来,可实现多达数百个电压通道和温度通道的同时检测。每个芯片具有2个串行差分通信端口,多个芯片通过菊花链通信连接,可实现高速率、高抗干扰的局域通信,这种菊花链通信可以双向操作,以确保通信完整性。该芯片支持内部和外部电池电荷均衡控制,芯片内部 16 个均衡开关可最大支持 4.2V 下 200mA 的内部均衡电流放电。
- 优势:系统设计更简洁,成本更经济,在功能安全、均衡电流、功耗、可靠性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 局限:部分领域已展现出与国际前沿技术齐步并进的潜力,未来可通过技术迭代进一步释放潜能
BF8915A | |
单芯片管理电池数 | 16 |
温度测量路数 | 8 |
芯片耐压 | VH:100V MAX |
菊花链通信速率 | 1Mbps |
电压采集范围 | 0~5V |
电压采集精度 | <±3mV(0~5V,25℃) |
<±5mV(0~5V,-20~65℃) | |
内置均衡电流 | 200mA |
工作温度 | -40℃~125℃ |
芯片功耗 | SLEEP电流45µA STANDBY电流1.2mA MEASURE电流6.4mA MONITOR电流1.2mA |
可靠性 | AEC-Q100 Grade1 |
功能安全 | ASIL-C |
-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