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声系统、收音机或电视机中的输入信号都很小。而经过几级电压放大后,信号会变得很大,其动态范围覆盖了整条负载线。这是因为负载阻抗非常小,所以系统末级的集电极电流变得很大。例如,立体声系统中的扬声器阻抗只有80甚至更小。
小信号晶体管的额定功率不到1W, 而功率晶体管的额定功率要高于1W。小信号晶体管通常用于功率较低的系统前端,功率管则用于功率和电流都很高的系统输出端。(注:本章节的部分电路指示图和表格图会省略)
9.1 放大器相关术语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放大器。例如,可以描述它们的工作类型、级间耦合方式或者频率范围。
9.1.1 工作类型
A类工作放大器表示晶体管在所有时刻都工作在有源区,即在交流信号的360°完整周期内都有集电极电流。对于A 类放大器,设计时通常需要将Q点设计在负载线的中间位置。这样,晶体管不会进入饱和区或截止区,即在不发生失真的情况下,信号可能的摆动范围最大。
B类工作则不同,它表示晶体管只在半个周期(180°)内有集电极电流。如果需要工作在这种模式下,设计时需要把Q点设置在截止区。这样只有在基极交流电压的正半周才能够产生集电极电流,从而降低功率管的热损耗。
C类工作指的是在一个交流信号周期内,只有不到180°的范围内存在晶体管集电极电流。对于C类工作,只有基极交流电压正半周的一部分产生集电极电流,在集电极得到的是短暂的脉冲电流。
知识拓展 可以看到,当采用字母顺序A 、B 、C 来命名晶体管的工作类型时,相应的线性工作时间越来越短。后续的D类放大器的输出是开关状态,即放大器在每个输入信号周期内处于线性区的时间为零。D类放大器常常用作脉宽调制器,它的输出脉宽正比于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幅度。
9.1.2 耦合方式
电容耦合电路,耦合电容将放大后的交流电压传输到下一级。变压器耦合电路,交流电压通过变压器传输到下一级。电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都是交流耦合,交流耦合方式阻止了直流电压的通过。
直接耦合则不同。第一个晶体管的集电极直接连到第二个晶体管的基极,从而将直流和交流电压同时耦合到下一级。因为没有对低频的限制,直接耦合放大器有时又称为直流放大器。
知识拓展 大多数集成电路内部的放大器采用直接耦合方式。
9.1.3 频率范围
放大器的另一种描述方式是频率范围。例如, 音频放大器指的是工作频率范围在20Hz~20kHz的放大器,而射频 (RF) 放大器指的则是工作频率在20kHz 以上或更高频率的放大器。例如,调幅收音机中的 RF 放大器的频率范围在535~1605kHz 之间,而调频收音机中的RF放大器的频率范围在88~108MHz 之间。
放大器也可以用窄带和宽带来分类。窄带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范围较小,如450~ 460kHz 。
而宽带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范围较大,如0~1MHz。
窄带放大器通常是可调谐RF放大器,即交流负载是一个高Q值的谐振回路。可将谐振频率调谐到某个广播电台或电视频道的频率上。宽带放大器通常不用调谐,其交流负载是阻性的。
图a所示是一个可调谐 RF 放大器,LC谐振回路在某个频率上谐振。如果谐振回路Q 值很高,则带宽很窄。其输出通过电容耦合到下一级。
图b是另一个可调谐 RF 放大器的例子,其窄带输出信号是通过变压器耦合到下一级的 。
9.1.4 信号电平
前文定义了小信号工作,即集电极电流变化的峰峰值小于其静态电流的10%。 而大信号工作时,信号的峰峰值范围覆盖了负载线的全部或大部分。在立体声系统中,来自广播调谐器、磁带播放机或者CD播放机的小信号作为前置放大器的输入,放大器需要产生更大的输出信号,以便驱动对音调和音量的控制。该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产生从几百毫瓦到几百瓦的功率输出。
本章将讨论功率放大器及其相关内容,如交流负载线、功率增益和效率。
9.2 两种负载线
每个放大器都有直流等效电路和交流等效电路,因而会有两条负载线:
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小信号工作时对Q 点位置的要求不严格,但对于大信号放大器,Q点必须位于交流负载线的中间位置,以获得可能的最大输出摆幅。
9.2.1 直流负载线
一个分压器偏置 (VDB) 放大器。改变Q点位置的方法之一是改变R₂ 的值。若R₂非常大,晶体管会进入饱和区,可求得电流如下:
若R₂很小,晶体管则会进入截止区,此时的电压为:
VCE(cutofD =Vcc
9.2.2 交流负载线
VDB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由于发射极交流接地,所以Re对交流没有影响,而且集电极交流电阻小于集电极直流电阻。因此,在交流信号作用下,瞬时工作点沿着交流负载线运动,即正弦电流和电压的峰峰值由交流负载线决定。
交流负载线上的饱和点和截止点不同于直流负载线。因为集电极交流电阻和发射极交流电阻要比相应的直流电阻小,所以交流负载线更陡一些。需要指出的是,交流负载线和直流负载线相交于Q点,这是交流输入电压过零时所在的点。
确定交流负载线两个端点的步骤如下,首先由集电极电压环路方程,得到:
v 十ir.=0
或
集电极交流电流为:
i 。=△Ic=Ic-IcQ
交流集电极电压为:
v= △Vc=Vc-VcEQ
将上述表达式代入式并整理,得到:
这就是交流负载线的方程式。当晶体管进入饱和区后, VcE为零,由式得到:
式中: i(sat)—— 交流饱和电流;IcQ——集电极直流电流;VCEQ——集电极 - 发射极直流电压;r.—— 集电极端口的交流电阻。
当晶体管进入截止区时, Ic=0, 因为 :
Veccutoff)=VcEQ+△VcE
且
△VcE=△Icre
代入后得到:
△VcE=(Ic-OA)r。
结果为:
vecutof)=VcEQ+Icar.
因为交流负载线比直流负载线的斜率更大,所以输出的最大峰峰值 (MPP) 总是小于电源电压。公式表示为:
MPP<Vcc
例如,当电源电压为10V, 输出正弦波的最大峰峰值将小于10V。
9.2.3 大信号切顶
当Q点低于直流负载线的中点时, 交流信号在整个交流负载线范围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切顶现象。例如,若交流信号增加,将会导致截止切顶。
如果Q点往高处移动,则大信号会使晶体管进入饱和区。此时,将出现饱和切顶。这两种切顶现象都会使信号发生失真,因此是不希望出现的。当用这种失真信号驱动扬声器时,会发出很糟糕的声音。
一个设计良好的大信号放大器,其Q 点应处于交流负载线的中间。 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无切顶的最大峰峰值,该交流电压称作最佳交流输出。
9.2.4 最大输出
当Q点低于交流负载线的中点时,最大峰值 (MP) 相反,如果Q点高于交流负载线的中点时,最大峰值输出为VCEQ, 因此,对于任意Q点,最大峰值输出为:
MP=Icgr。
或VcEQ 中的较小值, 而最大峰峰值输出则是这个值的两倍:
MPP=2MP
可在故障诊断中用来确定可能 的最大无切顶失真输出。
当Q点位于交流负载线中点时:
Icor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