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景深: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色度学:
色度学是对颜色刺激进行度量、计算和评价的一门学科,以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心理物理等学科为基础。色度学是一门,主观的科学,以人类的平均感觉为基础,属于人类工程学范畴。在Camera模块中,了解色度学,对tuning以及Camera相关功能开发有很大的帮助。色度学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 色彩明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色彩的明亮程度。在Camera中,通过增加sensor曝光和gain,ISP pipeline中的gamma,都可以提升整体亮度。
- 色彩纯度,就是常说的饱和度,是指原色在色彩中所占据的百分比;纯度用来表现色彩的鲜艳和深浅。
对比度:
对比度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别。对比度越大,不同颜色之间的反差越大,即所谓黑白分明,对比度过大,图像就会显得很刺眼。对比度越小,不同颜色之间的反差就越小。
色温:
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即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其单位用“K”(开尔文温度单位)表示。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
- 标准烛光:1930K
- 钨丝灯:为2760-2900K
- 荧光灯:6400K
- 中午阳光:5000K
- 阴天:6500K-9000K
- 蓝天:10000K
亮度:
亮度指照射在景物或图像上光线的明暗程度。图像亮度增加时,就会显得耀眼或刺眼,亮度越小时,图像就会显得灰暗。
色调:
色调是各种图像色彩模式下原色的明暗程度,级别范围从0到255,共256级色调。例如对灰度图像,当色调级别为255时,就是白色,当级别为0时,就是黑色,中间是各种程度不同的灰色。在RGB模式中,色调代表红、绿、蓝三种原色的明暗程度,对绿色就有淡绿、浅绿、深绿等不同的色调。色调是指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在明度、纯度、色相这三个要素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有用,可以称之为某种色调。
色相:
色相就是颜色,调整色相就是调整景物的颜色,例如,彩虹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那么它就有七种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图像颜色的浓度。饱和度越高,颜色越饱满,即所谓的青翠欲滴的感觉。饱和度越低,颜色就会显得越陈旧、惨淡,饱和度为0时,图像就为灰度图像。可以通过调整电视机的饱和度来进一步理解饱和度的概念。
在图像处理中,常见的颜色模型包括HSB(色相、饱和度、亮度)、RGB(红色、绿色、蓝色)、CMYK(青色、品红、黄色、黑色)和CIE L*a*b*等,因此,相应的颜色模式也就有RGB、CMYK、Lab等。
在HSB颜色模型中,色相、饱和度、亮度是对图像属性的基本描述;色相或者色调(Hue)是从物体反射或透过物体传播的颜色;在0°到360°的标准色轮上,按位置度量色相;通常情况下,色相由颜色名称标识,如红色、橙色或绿色。
亮度(Brightness或者intensity)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使用从0%(黑色)至100%(白色)的百分比来度量。图像的色调通常是指图像的整体明暗度,例如,如果图像亮部像素较多的话,则图像整体上看起来较为明快;反之,如果图像中暗部像素较多的话,则图像整体上看起来较为昏暗。
对于彩色图像而言,图像具有多个色调。通过调整不同颜色通道的色调,可对图像进行细微的调整。在图像处理的各种颜色模型中,HSB模型以人类对颜色的感觉为基础,描述了颜色的3种基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