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49 宋徽宗赵佶《画选十二幅》

文章介绍了宋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在花鸟画方面的精湛技艺,如《红蓼白鹅图》和《听琴图》等,以及他的“瘦金体”书法。赵佶设立画学,推动了宋代绘画的发展,作品如《文会图》展现了当时文人聚会的场景。他还编撰《宣和画谱》,反映了皇家对艺术的重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一、《花鸟图》 

二、《戴胜图》

三、《梅花绣眼图》

四、《风雨牧归图》

五、《桃鸠图》

六、《红蓼白鹅图》

七、《听琴图》

八、《溪山秋色图》

九、《文会图》

十、《腊梅山禽图》

十一、《瑞鹤图》

十二、《祥龙石图》


赵佶(1082-1136),即宋徽宗。宋代皇帝,画家。神宗子,哲宗时封端王。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1100-1125年在位。为帝时不励精图治,惟穷土木,崇奉道教,任用蔡京、梁师成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宣和七年底,在女真贵族发动掠夺战争期间,传位与儿子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兵攻进教城汴梁,赵佶、赵桓、以及赵氏宗族、亲属等三千多人,都做了金人的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赵佶擅长花鸟画,受吴元瑜影响,书法师黄庭坚,后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据说赵佶画鸟雀,常用生漆点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纸绢之上,十分生动。陆续描写过各种奇花异鸟,命名为《宣和睿览册》。他要求所画花卉,能够画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下的特定情态,他对人物、山水画等,也有一定的造诣。

赵佶传世作品较多,有些是御用画家代笔之作。作品有《腊梅山禽图》、《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柳鸦芦雁》、《瑞鹤图》、《溪山秋色图》等。人物画方面有《听琴图》、《文会图》。山水画方面以《雪山归棹图》为代表。此外,还临摹有李昭道《摘瓜图》,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曾下令编撰《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和《宣和博古图》等,仅《宣和画谱》就有二十卷,包括二百三十一家的六千三百九十六件作品。

赵佶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扩充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

赵佶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养,并不断进行考核。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在赵佶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

赵佶本人的创作面目并不象他要求画院画家的那样工谨细丽,而是偏于粗犷的水墨画。传世作品中,有其签押的作品较多,但所画比较工细的,如《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和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被认定是赵佶的亲笔,两画都是水墨纸本,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之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也属此类。

一、《花鸟图》 

二、《戴胜图》

三、《梅花绣眼图》

四、《风雨牧归图》

五、《桃鸠图》

六、《红蓼白鹅图》

红蓼白鹅图表现一只白鹅在红蓼花下陂畔,安闲的梳理自己的羽毛,白鹅这一 神气的表现有显著的人格化的意义,具有高尚的情操,也是作者的生活理想的表现。

此图写红蓼一枝离坡高起。画折叶反正,翻折得势,用粉染瓴,笔意精工之至。白鹅静卧岸边,引颈回眸,造型上健壮肥硕,全画面无论白鹅、蓼花的枝干、叶均用细线双钩、坡岸、水纹钩皴与之笔韵一致,且用淡墨汁绿等层层宣染,精工而丰富,整幅画面意境清旷,幽远辽阔,一派深秋的肃杀气氛,借单纯的物象传出。

七、《听琴图》

此幅描绘官僚贵族雅集听琴的场景。主人公道冠玄袍,居中端坐,凝神抚琴,前面坐墩上两位纱帽官服的朝士对坐聆听,左面绿袍者笼袖仰面,右面红袍者持扇低首,二人悠然入定,仿佛正被这鼓动的琴弦撩动着神思,完全陶醉在琴声之中。叉手侍立的蓝衫童子则瞪大眼睛,注视着拨弄琴弦的主人公。作者以琴声为主题,巧妙地用笔墨刻画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的意境。画面背景简洁,如盖的青松和摇曳的绿竹衬托出庭园高雅脱俗的环境,而几案上香烟袅袅的薰炉与玲珑石上栽植着异卉的古鼎与优雅琴声一道,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画面上方有宰相蔡京手书七言绝句一首,右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听琴图”三字。

作品构图简净,人物举止形貌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线描劲挺略带战笔,树石器具描写工致而毫无呆板,着色浑厚而不失清丽,是宋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品。

由于作品本幅有徽宗题名与画押,作品一度被认为是赵佶所画,后经学者考证,此幅为宣和画院画家描绘徽宗赵佶宫中行乐的作品,而图中抚琴者,正是赵佶本人。

八、《溪山秋色图》

九、《文会图》

赵佶《文会图》,绢本,设色,纵:184.4,厘米:宽123.9 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会图》这幅画充分表现徽宗院画精致明净的风格。宋徽宗与宠臣蔡京也在画上留下题跋,以此作为帝王统治下人才云集的象征图像。 环桌而坐的文士,正进行着茶会。宋徽宗称此图为文会图,但应与唐代以来“十八学士”的主题有关。可能是当时摹写古代画作后,加入北宋元素的“改编“之作。僮仆使用及准备中的茶具,在存世北宋茶器中有相应的例子,画家所绘确有根据。

图中从根部到顶部不断缠绕的两株树木,虽然复杂,但由于含蓄的表现,因此毫无杂乱夸张之感,而像是观察树木真实生长状况后描绘出的细腻作品。徽宗时期画院作品常有种纤尘不染的明净感。《文会图》中即使在各种树木垂下的细小叶片上,也可以发现这种特质。

十、《腊梅山禽图》

十一、《瑞鹤图》

十二、《祥龙石图》

画太湖秀石一铺,玲珑剔透。石顶上有一泓池水,水浅岩秀,养植异卉。石上赵佶亲书“祥龙”二字。

图左有画家关于祥龙石的祥龙石小序

       祥龙石者,立于环碧池之南,芳洲桥之西,相对则胜瀛也?其势胜溺,若虬龙出为瑞应之状,奇容巧态,莫能具绝妙而言之也。廼亲绘缣素,聊以四韵纪之。

以及一首七律赞美诗

       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云凝好色来相借,水润清辉更不同。

       常带瞑烟疑振鬣,每乘宵雨恐凌空?故凭彩笔亲模写,融结功深未易穷。 

末款署“御制御画并书”、 “天下一人”押字。清陈仁涛、吴荣光题记。 

鉴藏印有:“宣和殿宝”朱文、“天历之宝”朱文、“晋国奎章”朱文、“晋府书画之印”朱文、“辽西郡图书印”朱文、“笃”、“寿”联珠朱文印、“恭亲王宝”朱文、“玩物而不丧志”朱文、“仁涛奇缘”朱文、“第一稀有”朱文、“金匮宝藏”朱文、“陈氏仁涛”朱文、“叶恭绰”朱文、“恭绰长寿”白文、“仁涛铭心绝品”朱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