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在日常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另一个对象的访问。代理对象通常会负责一些额外的操作,例如验证权限、管理资源或者延迟加载等。

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代理模式

例子:保安代理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老板,你的办公室前有一个保安小站。所有想要见你的人,必须先通过保安的检查。如果保安认为某人可以见你,他就会让这人进入你的办公室,否则就会被拒之门外。

在这个例子中,保安就是你的代理,他控制了访问你这个对象的权限。

编程示例

我们可以用C++来模拟这个实际中的场景。

  1. 定义一个接口 IPerson,表示你这个对象可以进行会面操作。
  2. 定义一个类 Boss,实现 IPerson 接口,表示老板。
  3. 定义一个类 SecurityGuard,也实现 IPerson 接口,表示代理的保安。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 接口
class IPerson {
public:
    virtual ~IPPerson() {}
    virtual void meet() = 0;
};

// 老板类
class Boss : public IPerson {
public:
    void meet() override {
        std::cout << "老板:有事找我吗?" << std::endl;
    }
};

// 代理类:保安
class SecurityGuard : public IPerson {
private:
    Boss* boss;  // 真正的对象

    bool checkAccess(const std::string& person) {
        // 简单的权限检查
        if (person == "VIP") {
            std::cout << "保安:您是VIP,可以见老板。" << std::endl;
            return true;
        } else {
            std::cout << "保安:抱歉,您没有权限见老板。" << std::endl;
            return false;
        }
    }

    void logAccess(const std::string& person) {
        // 记录访问日志
        std::cout << "保安:记录访问日志 - " << person << std::endl;
    }

public:
    SecurityGuard(Boss* b) : boss(b) {}

    void meet() override {
        // 直接调用老板的meet方法,代理不做额外操作
        boss->meet();
    }

    // 带访问控制的方法
    void meet(const std::string& person) {
        if (checkAccess(person)) {
            logAccess(person);
            boss->meet();
        }
    }

    ~SecurityGuard() {
        delete boss;
    }
};

// 主函数
int main() {
    Boss* boss = new Boss();
    SecurityGuard* guard = new SecurityGuard(boss);

    // 一个没有权限的人试图见老板
    guard->meet("普通人");

    // 一个有权限的人试图见老板
    guard->meet("VIP");

    delete guard;

    return 0;
}

代码解释

  1. 接口 IPerson:定义了一个 meet 方法,所有希望能会见的人都要实现这个接口。
  2. 类 Boss:实现了 IPerson 接口,表示老板可以进行会面操作。
  3. 代理类 SecurityGuard:也实现了 IPerson 接口,但是它在调用 Boss 的 meet 方法之前,增加了检查和日志记录的功能。
    • checkAccess 方法检查输入的人员是否有权限见老板。
    • logAccess 方法记录谁来访问了。
    • meet 方法根据权限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调用 Boss 的 meet 方法。

总结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代理模式通过在访问目标对象前增加额外的逻辑,控制了对目标对象的访问。不仅如此,还可以增加一些额外功能,例如访问控制、日志记录、延迟加载等。这种设计在现实生活和软件开发中都非常常见和实用。

  • 4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以下是组合模式、装饰器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和代理模式的应用案例和代码实现步骤的简要说明: 1. 组合模式 (Composite Pattern): 应用案例: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可以使用组合模式来表示,其中目录和文件都可以作为容器或叶子节点,可以方便地进行递归操作。 代码实现步骤:创建一个抽象类或接口表示组件,其中包含添加、删除和获取子组件的方法。实现类分别表示叶子节点和容器节点,容器节点可以包含其他组件。 2. 装饰器模式 (Decorator Pattern): 应用案例:在一个图形绘制软件中,可以使用装饰器模式来实现不同的图形对象以及对图形进行装饰,例如添加颜色、添加边框等。 代码实现步骤:创建一个抽象类或接口表示基本对象或装饰器,其中包含一个基本对象的引用。具体装饰器类继承自该抽象类,并在调用方法时添加额外的功能。 3. 外观模式 (Facade Pattern): 应用案例:在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中,可以使用外观模式来创建一个统一的接口,将不同子系统的功能封装起来,便于客户端调用。 代码实现步骤:创建一个外观类,该类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接口来调用多个子系统的功能,并在内部进行协调和管理。 4. 享元模式 (Flyweight Pattern): 应用案例:在一个游戏中,可以使用享元模式来共享不同的游戏资源对象,例如共享相同的纹理、音频等,以减少内存的使用。 代码实现步骤:创建一个享元工厂类来管理共享对象,通过池化技术来缓存和重用对象,并提供一个获取共享对象的方法。 5. 代理模式 (Proxy Pattern): 应用案例:在一个网络请求中,可以使用代理模式来代表真实的网络请求对象,以进行一些额外的操作,例如鉴权、缓存等。 代码实现步骤:创建一个接口或抽象类来表示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代理对象持有一个真实对象的引用,并在调用方法时进行一些额外的处理。 以上是这些设计模式的简要应用案例和代码实现步骤。在实际开发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并根据设计模式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实现。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