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流控芯片

近几年来,芯片这个词因为贸易冲突而被大家所熟知,浦东的张江也是中国集成电路的集聚地。虽然我们大众并不完全了解芯片的具体工作流程,但我们知道手机电脑芯片中主要是电子传递以0和1为基础的信息,这些信息不断汇聚和处理成我们眼睛看到的文字、图像,视频。

芯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却难以被我们所察觉和理解,这是为何?主要是它们却不直接和我们的世界产生接触,因为这些芯片控制的是比分子还小的电子,传递的是我们不能直观理解的数字编码,自然是我们所不可见的。

但是我们很多时候需要操控不至于电信号,我们还希望能够与我们身边的物理世界发生接触,比如一个机器人如果只有芯片他可能很聪明,但是它却闻不到气味,感触不到物品,也不知道自己是稳稳当当的站着还是即将要摔倒。于是科学家就基于电子芯片的技术做出来很多具有机械结构的芯片,它们在电信号的基础上增加了微型的可动结构。

比如汽车中测量加速度的MEMS加速度计,有着类似摆锤一样可以随着加减速而晃动的结构,通过检测晃动的程度来反应加速度变化。又或者是手机中麦克风传,就需要能感受声波震动的薄膜结构。因为它们感知的是物理世界的各种信号,而不是电信号,所以我们叫他微机电芯片,或者传感器。

电子产品能感知各种信号,却不能知道我们的的身体状况、无法帮助我们更健康地生活,不能了解我们今天心情如何,那么它依然还是一个冰冷的机器。我们现在越来越依赖这些智能设备, 这些设备却并不了解我们,不能帮助它们的主人更好地生活。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使得芯片更加人性化,向生物的方向更进一步。不仅仅是处理电信号和物理信号,我们需要这些智能设备能够感知我们体内的各种变化,从简单的血糖,到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变化都能被检测,这就是我们所称的生物芯片。

什么是微流控芯片

由于生命离不开水,所以这些分子都在液体环境中,我们首先需要处理的就是各种溶液,包括但不限于泪水、汗液、唾液、血液、尿液。于是我们也可以把生物芯片称作微流控芯片,就是微小的流体操控芯片。虽然都称之为芯片,但在前面介绍的集成电路中,运动的是电子。在硅光芯中,传播的是光,那么在我们生物芯片中,流动的就是各种液体,可以是血液、汗液、尿液等各种与我们身体有关的液体,也可以实验室里的各种试剂。微流控芯片在化学等方面也有很多应用,但由于本人不了解,所以此处着重介绍生物微流控芯片,也可简称生物芯片

通过将各种功能集成到一起,并使用精细加工技术极大地缩小尺寸,生物芯片能检测包括细胞这种微米尺寸、DNA这种纳米尺寸的物质,这能提高检测的效率、准确率。比如在新冠病毒的检测过程中,我们都有希望在未来将各种复杂的流程和实验仪器集成到一个橡皮擦大小的芯片里完成,而且能够使得新冠检测快至几分钟,也能减小检测结果的误差

现在有一种技术,就是你提供一点唾液寄到某个公司,你整个家族的谱系、潜在的遗传疾病等生物学信息都能被分析出来……

微流控是由生物、化学、医学、流体、材料、机械、电子等学科交叉而成的创新型研究热点,既是一门通过微通道(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来研究流体力学的自然科学,又是一门通过微型化设备来操纵微流体(体积为微升纳升)的系统技术。微流控芯片是微流控的核心,因为其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等特征,也被称为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和微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

微流控的发展

微流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主要应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制造,在这些喷墨打印机的内部,采用了许多非常小的带有油墨的管子来进行印刷。之后在70年代,实现了在硅晶片上的小型化气相色谱仪,80年代末,出现了基于硅的微型阀和微型泵,之后又陆续出现了基于硅的分析系统。这些都是微流控的前身。

微流控自从被芝加哥大学Rustem F. Ismagilov教授提出以来,研究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开发微流控相关组件,包括泵、阀、芯片等。例如:2006年,法国Fluigent公司研发了一种气压驱动的压力泵,具有极短的响应时间(目前产品响应时间已低于40ms),并且不存在脉冲响应,起初,它只能控制微流控芯片内流体的压力,后续通过添加流量传感器和独特的反馈控制回路,可实现精确的压力和流量控制。

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IVD, 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作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门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此外,微流控技术还应用于加工工业中的大规模制造,特别是在化学,食品,环境和药物等领域。

微流控的现状

微流控技术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新性能的新技术,使用微流控芯片能够开展一些独特的前沿研究,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医学、农业、生物工程、材料加工、化工工业等众多领域,但要为临床医生、细胞生物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等流体物理专家解决问题,任重而道远。

微流控行业刚刚兴起!

微流控芯片的原理

芯片种类不同,所依据的原理也千差万别。其实就是各种检查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讲各种检测方式集成到芯片中,将原有的在试管、离心管、培养皿中实现的实验搬到了微流控芯片中。具体的检测方式大概有如下几种:形态、颜色、荧光、电导等方面的变化检测。

以常见的蛋白芯片为例,它依据的是抗原与抗体的之间特异性结合,就好像我们的钥匙和锁,通过一对一的互补配对就能打开特定的 “锁”。比如将新冠病毒的抗体预先放置在芯片中,再将血液、唾液等样品通入芯片,抗体就会捕捉到样品中的病毒,这个反应过程造成液体的颜色变化,就能发现新冠病毒的存在了。

那么我们的生物课程中肯定讲过,我们需要了解一个蛋白质的类型,拿去实验室的仪器里面测就好了。我们需要知道一段DNA片段的碱基序列,拿去跑PCR然后测序就好了。放着实验室里那么多高端的仪器不用,为什么要做成生物芯片呢。

微流控芯片的优势

以抽血检验来举个例子,因为实验室的设备比较庞大、所以需要足够的样品才能检测,于是我们每次都要抽几管血。生物芯片就是将检测的容器指甲盖大小,将这些处理、反应、检测过程都放到芯片里,这样只需要一滴血也能达到相同的检测效果。这也是硅谷血检骗局中主人伊丽莎白一直宣扬的理念,虽然对她采用的技术细节不了解,但结合微流控技术必定能实现其想要的目的。

微流控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分子浓度控制带来了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 缩短分析时间

- 高分辨率,高灵敏度

- 便于实现高通量检测

- 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很少

- 便于实现设备的集成化、微型化与便携化

- 降低成本

微流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在微尺度环境下,流体将呈现出一些独特的性质,如层流和液滴等。借助这些独特的流体现象,微流控可以实现一系列常规方法所难以完成的微操作,不管是在工业界还是在学术界的生物学、诊断学、化学合成等领域都备受关注。

微流控芯片的制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验室里制作属于我们的芯片呢?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常规的集成电路制造所用的光刻技术,在硅片表面制作微米尺寸的结构作为模具,然后倒模制作芯片,这种工艺优势在于精度高,但只能制作平面的结构。那么目前3D打印技术逐渐发展,我们也可以通过3d打印轻易制作出更多复杂的结构。

微流控芯片的应用

生物芯片这么神奇,那它能用来做什么呢?

比如检测核酸的基因芯片、检测蛋白的蛋白芯片这些都能快速提高新冠检测的速率。再比如微针芯片,可以在没有疼痛感觉的状态下,给你打疫苗,产生的抗体数还是传统注射方法的10倍。而器官芯片能够通过细胞与微结构的结合模拟药物在人体内产生的效果,就能更加有效的开发治疗药物了。

将生物芯片与传感芯片结合可以用来监测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如我们能通过呼吸检测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新冠病毒、也能通过体温、尿液也可以检测我们身体的变化。除此之外啊,生物芯片能用来检测食品安全,传染病筛查,疾病研究,健康监测,生物芯片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我们的方方面面了。

未来,生物芯片的应用将更加科幻,模拟整个人体的内的情况,或者以微型生物机器人的形式被注射到体内前往特定的区域进行定点治疗。

微流控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可以说微流控的百般好处,但问题也很明显。

在前期设计中,微流控的设计目前还采用CAD,L-edit等软件设计,前者更通用易于上手,但专业化程度不够。后者更偏向于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对于微流控中的弧形,曲线支持较差,易用性也较差。在演示方面,通常使用solidworks等三维设计软件实现,专业性不足。仿真通常使用Comsol,Lumical等软件,在仿真方面算是通用型软件了。

COMSOL仿真液滴生成

虽然从各个部分而言,目前微流控在设计过程中没有遇到很多问题,但在大的方面,脱胎于集成电路和mems的微流控缺乏一体化设计、演示、仿真软件。能够如同MEMS+一样的软件,完成从版图、材料、工艺、到仿真的全过程,虽然这些软件目前不一定好用,但长远来看一定是行业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

最重要的是,集成电路领域有IP的概念,即经过别人验证可用且好用的模块,只保留一部分输入输出口,内部为黑箱。虽然对于微流控而言,这种设想依然难以在短期内看到其具体的应用,但在长期发展中,很多基础的东西没必要重复造轮子,直接调用成熟的结构就好。

微流控的重要工艺目前还部分依托于软光刻,也就是集成电路工艺,但集成电路工艺对于精度要求更高,但大部分微流控结构对于精度不敏感,反倒是对于时间和成本更敏感。而且软光刻需要黄光间,一般小实验室难以布置,如果能以更实用化的方式加工,应用必将会更加广泛。

材料方面,我也有文章聊过PDMS在微流控中的应用,这种材料和玻璃即支撑起了微流控的发展,也限制了微流控更实用化的发展。玻璃是一种良好的材料,亲疏水处理方法较多,但由于玻璃微加工(主要是刻蚀、激光雕刻等方法)。各种塑料聚合物,PS、PC等,因为易于注塑量产,所以也是产业化制造的常见选项,但通常需要验证成功后再量产测试,因为精密注塑的成本最低也是十几万。

实际使用中,虽然片上实验室(Lab on a chip)的名称已被大家所熟知,但二十多年过去,微流控依然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甚至是大部分医院。从外围设备的角度而言,泵阀是限制微流控的阿克琉斯之踵,大家每天都面对沉重的气压泵、调压阀,但是却视其为房间里的大象尽量不谈。虽然在液体驱动方面,声表面波、电润湿、压电器件,毛细作用等多种技术被应用,但目前商用最成功的似乎依然只有验孕棒这一种东西。在检测方面,电化学、光学仍然是最重要的技术方案,但仅有前者在集成化方面有较大进展。目前,U盘电化学工作站已经进入商用,但其稳定性与准确性仍待验证。而在光学方面,硅光芯片有与微流控集成的前景,但光源与探测器的集成才是更需要解决的难点。

常用液体推进装置——注射泵

在稳定性方面,微流控芯片由于以液体作为介质,对于材料表面性质等参数要求较高,尤其是亲疏水性,而亲疏水性并非一个十分稳定的性质,所以如何从材料表面性质的角度解决问题也是一大难点。相对于集成电路所用的电流,水流包含更多东西,水中的各种溶质也会影响液体在芯片内的行为。而电路中的电流不像耳机爱好者笑言的有北方偏暖的火电、南方偏冷的水电、东边澎湃的核电之分,尤其是在如今电源管理芯片集成的背景下,基本所有电器接入电源即可工作。但对于微流控芯片而言,并非接入泵阀就能正常工作,各种试剂的有效性,与芯片的配合也很重要。微流控讲道理是个运动部件,而且其中运动的还不是具有明确形状和特性的固体,而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液体,所以想将其做到稳定也必然更难,长期的稳定性就难上加难了。

亲疏水性是微流控的基础,类比于集成电路中材料的导电性

总之,微流控芯片是个多物理场集成系统,声光电等各种模块要相互配合一起工作,还要能够在最上层集成到一个系统层面下,才能降低使用的门槛。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正是这种复杂性赋予了微流控广泛的应用范围,从To B的医院、机构、公司到To C的消费者,使用场景是更广阔和丰富的,不同于集成电路的黑箱形态,微流控芯片会离消费者更近,会以各种方式进入消费者的生活,与消费者产生物理上的密切接触。

微流控的产业

目前我说知的微流控芯片公司,主要是研材微纳、博奥生物、保利微芯、苏州汶灏等,主要是提供材料、设计、加工等服务,不过由于目前微流控依然在基础阶段,对于此类专业的需求不高,大部分芯片依然是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工的,不过未来,应该也会和集成电路一样走向代工生产(Fabless)和IDM的路。

保利微芯,就是卖房买卖军火的那个保利

微流控芯片其实算是耗材,与其配套的试剂等都是整个系统中最需要集中攻克的目标。目前微流控的研究和设计主要集中在芯片这块,但想要走向商用,后端设备与软件也是十分重要的,这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结果可视化等多个方面,对于团队的要求也比较高。

微流控与芯片类似,都是高附加值产业,设计与优化是主要成本,而材料本身成本不高。属于高端制造业,但与芯片不同的点在于,微流控更多是横向发展更多新的种类,而不是依赖摩尔定律提高性能。所以这其中设计占主导地位,开发周期较长、但对制造技术要求其实并不高,前期投入主要在人力成本与实验成本、但由于产品周期更长,所以一款成功的设备的盈利潜力是巨大的。

微流控的不同种类芯片之间差异较大,不仅是体现在功能、结构、试剂等方面,还体现在材料、加工方式、亲疏水处理等具体细节上,所以市场较为细分,可以容纳很多隐形冠军的存在,而不是逐渐走向垄断与集成。

目前,由于微流控整体产业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于集成电路将近60年的发展历史而言,微流控芯片是国内产业界的机遇,一个与国外几乎同时起跑的机会。微流控对于制程要求不高,对于人才要求不高、而且由于各种芯片之间缺乏通用性,难以形成像集成电路中三星(存储)、英特尔(CPU)、英伟达(GPU)等近乎市场垄断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微流控对于加工工艺要求不高、前期投入较低,但后期收益不小,所以是值得一试的机遇。

微流控的市场

微流控的市场主要分两方面,To B或 To C

To B 主要是面向医院的检验科、体检机构,这些机构对于设备的各种参数标准要求较高,需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单价高、耗材多、但是总量较小,且微流控在这个领域内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通量、提高准确率、降低检测限、提高检测效率、优化人力物力财力。在这个领域,新的应用才有推进的可能,如癌症检测、器官芯片筛药,但在传统的血检、尿检领域内,很难形成对已有设备的足够优势。

To C 就是面向消费者,相对而言,我个人是看好这个市场的,因为这个市场更广阔。消费者的需求是简单易用,至于准确率、检测限等参数并非第一考虑的问题,且消费者产品领域目前而言没有巨头,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微流控的影子。但是需求确实很明确的,健康监测,尤其是长期健康监测,一定是需要在家庭场景里完成的,而且健康设备必定成为家庭物联网的最重要一部分,也是最触及用户的一方面。

在消费者市场,以一个核心产品的核心功能打头阵,然后逐步通过软件更新和芯片更新的方式,使其在线链接升级功能。再以大数据分析,为个人提供定制化健康咨询、疾病诊疗等服务,能实现从卖设备到卖服务的转变。以代工厂制造的形式,摆脱传统制造业总资产模式的问题。

目前,从尿液检测是最有潜力的方向,因为尿液是无创检测的最佳样品,而且尿液反应了摄入、输出的具体细节,且尿液较为纯净,对检测的干扰较少,检测指标中包括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核酸、甚至是病菌、细胞等,其中能反应的指标极为丰富,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大概几十年都做不完其中的小方向。所以,即使有竞争对手,这个市场的也足够广阔,无论是从市场容量还是技术方向而言都是这样。

  • 23
    点赞
  • 2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流控芯片实验室是一个专注于流控芯片研究与应用的实验室。流控芯片是一种集成了流体操作和纳米加工技术的小尺寸芯片,能够实现对量液体的精确操控和分析。这种芯片具有体积小、操作灵活、反应快速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流控芯片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流控芯片相关研究并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实验室拥有一支由专业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他们具有丰富的流控芯片制备、操作和应用经验。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能够满足多种实验需求。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备、流控芯片的流体力学性能研究、流控芯片的生物分析应用等。在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备方面,实验室通过使用CAD软件进行芯片结构设计,并结合纳米加工技术进行芯片的制作。在流体力学性能研究方面,实验室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来研究流控芯片量液滴的运动轨迹、混合效果等。在生物分析应用方面,实验室通过整合流控芯片与生物样本的接口,实现对生物分析的快速、高效、精确检测。 流控芯片实验室还积极与工业界、学术界等合作,推动流控芯片的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实验室获得了多项流控芯片相关的发明专利,并在国内外相关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流控芯片实验室致力于将流控芯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高亚奇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