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总线发展历程

1、PCI总线接口

PCI,英文全称: 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围组件互联,由Intel于1991年提出。随着Intel Pentium处理器诞生而迅速发展,当时几乎所有的外围设备,从硬盘控制器、声卡、显卡和网卡,都使用PCI插槽来连接到计算机的主板上。

PCI总线是并行、同步、数据地址复用总线。32bit/33MHz峰值带宽为132MB/s,64bit/66MHz峰值带宽为532MB/s。在90年代后期,在服务器和工作站中的高速磁盘和网络适配器开始向64bit/66MHz的PCI总线转移,于是又形成了PCI-X新总线标准,不久PCI-X 2.0标准也出现了。接下来,在系统内部南、北桥芯片之间的总线技术也开始绕过PCI而采用其它总线技术。随着处理器性能的提升,PCI总线已经成为了整个系统的瓶颈。AGP(图形加速接口),即为了提升显卡性能,将图像数据从PCI总线独立出来。

1992年6月22日,英特尔发表PCI1.0标准,该标准仅限于组件级规范;

1993年4月30日,PCI-SIG发表了PCI2.0标准;

2004年PCI3.0是PCI总线的最后一-个官方版本。

2、AGP接口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图形加速端口)的缩写,英特尔公司出台,是显示卡的专用扩展插槽,它是在PCI图形接口的基础_上发展而来。1996年,3D显卡出现,揭开3D时代的序幕。由于3D显卡需要与CPU进行频繁的数据交换,而图形数据又往往较为庞大,PCI总线显得力不从心。AGP并不是一种总线,而是一种接口方式。

1996年7月,AGP 1.0标准问世;

1998年5月,英特尔公司发布AGP 2.0版规范;

2008年8月,英特尔公司退出AGP 3.0版规范。

3、PCI-X接口

由IBM,HP,Compaq提出来的,这是PCI总线的一种扩展架构,它是并行接口,是PCI的修正、改良,兼容PC|,最高可以达到64bit @ 133MHz,它一改过去的32位,采用64位宽度来传送数据,所以频宽自动就倍增两倍,而扩充槽的长度当然就不可避免的加大了。

2000年正式发布PCI-X 1.0版标准;

2002年7月,PCI- SIG推出更快的PCI-X 2.0规范;

2002年11月PCI- SIG组织在宣布将开发PCI-X 3.0标准,但十分可惜,这项计划后来并没有下文,原因很可能在于遭遇来自PCI Express阵营的冲击。

4、PCI-E总线接口

PCI-Express由Intel提出来,它是串行接口,不兼容PCI,将全面取代现行的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它的主要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率高。

PCI-E采用了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点对点意味着每- -个PCI Express设备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连接,而对于过去PCI那种共享总线方式,只能有一个设备进行通信,一旦PCI总线.上挂接的设备增多,每个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就会下降,性能得不到保证。PCI-E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X1、X4、X8以及X16和x32,而X2模式将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插槽模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