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案流程简明教程
1. 确认备案主体
-
适用对象:面向中国境内公众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如对话、文本、图像生成等)的企业或开发者。
-
监管部门:国家网信办及地方网信部门。
2. 准备备案材料
需提交以下材料(具体以最新政策要求为准):
-
主体信息: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
算法信息:
-
算法名称、类型、应用场景、服务形式;
-
算法原理、运行机制、训练数据来源及规模;
-
内容过滤机制、用户实名认证措施等。
-
-
安全评估报告:需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安全评估(包括数据安全、内容合规、隐私保护等)。
-
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明确用户权利义务及数据使用规则。
-
其他材料:如算法自评估报告、应急处置预案等。
3. 登录备案平台
-
进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https://beian.cac.gov.cn),注册并登录。
-
选择「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备案类型。
4. 填写备案信息
-
按系统要求逐项填写算法基本信息、安全机制、数据来源、服务场景等内容。
-
上传相关附件(PDF格式)。
5. 提交审核
-
确认信息无误后提交,网信部门将在20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
-
若需补充材料,需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修改并重新提交。
6. 备案公示
-
审核通过后,备案信息将在备案系统中公示,生成备案编号。
二、常见问题解答(FAQ)
1. 哪些情况必须备案?
-
所有面向公众的生成式AI服务均需备案,包括API接口、小程序、网页应用等。企业内部自用且不对外服务的无需备案。
2. 备案需要多长时间?
-
材料准备阶段约1-2周(依赖安全评估进度),网信办审核周期通常为20个工作日。
3. 安全评估报告如何获取?
-
需由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出具,内容涵盖算法安全性、数据合规性、意识形态风险等。
4. 未备案的后果是什么?
-
根据《暂行办法》,未履行备案手续的,可能面临责令整改、罚款、暂停服务等处罚。
5. 国外企业是否需要备案?
-
若服务面向中国境内用户,即使服务器位于境外,仍需备案。
6. 算法更新后需要重新备案吗?
-
若算法原理、功能、安全机制等发生重大变更,需在变更后10个工作日内更新备案信息。
7. 备案被驳回怎么办?
-
根据驳回意见修改材料(如补充安全措施说明、完善过滤机制等),重新提交申请。
三、注意事项
-
内容合规:确保生成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禁止传播违法或虚假信息。
-
数据来源合法:训练数据需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要求,禁止使用非法采集数据。
-
定期自查:备案后需持续监控算法运行,及时修复漏洞并更新备案信息。
如需最新政策解读或复杂问题处理,继续深入交流的朋友,可以随时联系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