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U ICBM DTI Atlas(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tlas)是一种常用的脑白质纤维束解剖模板。它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提供了对人类脑部主要纤维束的定位和可视化。该纤维束解剖模板是通过对大量健康志愿者的脑部DTI图像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的。JHU DTI Atlas基于统计数据,描述了人类脑部中常见的纤维束的位置、走向和大小。这些纤维束在脑部不同区域之间传递信息,并在许多感知、运动和认知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JHU ICBM DTI Atlas提供了一系列已命名的纤维束区域,包括大脑中的主要投射纤维束(如上纵束、弓状束、颈内侧纤维束)、联合纤维束(如胼胝体)、顶叶纤维束(如双侧外囊纤维束)以及其他小型纤维束。每个纤维束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定位信息,可以在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用于定位、分析和比较脑部DTI数据。使用JHU DTI Atlas,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可以在人类脑部中定位和量化纤维束,了解它们的空间关系和功能连接。这对于研究脑部疾病、理解脑部发育和连接的变化以及规划神经外科手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JHU ICBM DTI Atlas是一种标准模板,可以在群体水平上提供有关纤维束的信息。在个体水平上,脑部结构的变异性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特定研究或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个体的DTI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总体而言,JHU DTI Atlas为研究人员和临床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工具,用于定位和分析脑部纤维束,从而增进对人类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的理解。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Brainstem) |
中小脑脚,连接小脑与脑干中的脑桥,由脑桥基底部对侧半的脑桥核发出的纤维横行交叉后组成。中小脑脚主要传递来自大脑皮层的输入信号,将运动控制和协调的信息传递给小脑。 |
Pontine crossing tract (Brainstem) |
MCP的一部分,将信息从大脑皮层带到对侧小脑半球。纤维束起源于对侧大脑皮层(特别是在运动和前运动区),沿着内囊往下后穿过中脑的小脑脚(cerebellar peduncles)交叉进入对侧脑桥,再经由中小脑脚进入小脑。纤维束对协调运动的顺利执行至关重要,该通路的功能障碍或损害可导致运动障碍和协调问题。 |
Genu of corpus callosum (Commissual) |
胼胝体膝部,位于胼胝体的前端,呈一个弯曲的角状结构。它连接了两侧额叶(前脑)的相应区域,包括前额叶运动皮质和前额叶的其他功能区域。 |
Body of corpus callosum (Commissual) |
胼胝体体部,胼胝体的中间部分,主要的纤维束包括前额-顶叶纤维束(frontal-parietal fibers)、顶叶-颞叶纤维束(parietal-temporal fibers)以及中央-枕叶纤维束(central-occipital fibers)等。 |
Splenium of corpus callosum (Commissual) |
胼胝体压部,位于胼胝体的后端,主要连接顶叶(parietal lobe)和枕叶(occipital lobe)。 |
Fornix (Association) |
脑穹窿,起自海马体内侧的联合纤维,弓形向后上至胼胝体下方,在中线两侧合成穹窿体,再向前分开形成两侧的穹窿柱,分别止于乳头体。 |
Corticospinal tract R (Brainstem) |
皮质脊髓束,是一条始于大脑皮层的白质运动通路,终止于脊髓中的低位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控制着四肢和躯干的运动在皮质脊髓束中有超过一百万个神经元,它们通常在两岁前髓鞘化。 |
Corticospinal tract L (Brainstem) |
|
Medial lemniscus R (Brainstem) |
内侧麟状束,由脊髓的后侧束和延髓中的上行神经纤维组成,这些纤维来自于身体各部位的感觉神经元,经过脊髓进入延髓后,最终在脑干内侧麟状核交叉。内侧麟状束是感觉传导通路中的关键部分,对于我们感知和理解身体各部位的触觉和体感信息至关重要。 |
Medial lemniscus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