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工作的一些思考

前言:
     一、为什么要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是为了高考考上好大学,大学的学习是为了顺利毕业找到好工作。但找到工作后,大部分人已经不再主动学习了,只有工作中的被动学习。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对于你个人来说还是会缓慢进步的,但对于周边继续主动学习的人来说,你们的能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所有人都知道锻炼身体能让身体变得更强壮,但很少人意识到大脑也需要锻炼,人和人的差异更多是在大脑思维,学习就是在锻炼大脑,所以主动学习势在必行。

    二、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学习的重点在于“读”,而不在于“书”。
       你可以读“视频”、也可以读“画”、也可以读“人”、甚至可以读“大自然”。
       有些人不识字,通过与他人交流的方式读“人”,获取他人经验,也能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不需拘泥于形式而死读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于大自然,你当然可以选择直接读“大自然”,但是个人的理解是有限的,很难在低层次阶段理解高层次的思维。就像站在山底的你很难看清山顶的风光,我们必须登高才能望远,但是登高需要时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所以事先问问登过山顶的人感受如何,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了解前方的路。历史几千年中好多人都登过顶,但他们都已去世了,但好在他们把感受与建议都写在了书里。所以读书是与历史人物的“登山问路”。
       请一个前辈给你讲道理,至少要一顿饭钱。而行业大佬并不愿意与你吃饭,对他来说你是无效社交,并不能从你身上得到什么。而看一本行业大佬的书,只要一本书钱。所以读“书”的性价比,比读“人”高的多。

    三、如何有效读书?
       随着科技发展,除了看纸质书外还衍生出了听书的形式。这对于干眼症的我非常友好。有读全书给你听的、有总结书中精华给你听的、还有说读后感给你听的……
       我天真的认为听半小时精华就能节省一星期的听书时间,但试听一个月后发现什么也记不住。难道我的**力差到影响我学习了?直到我听一名《最强大脑》的参赛者介绍了记忆方法,我才恍然大悟自己读书用错了方法。
       加强记忆方法的举例:假设你妈妈需要你买巧克力、牛奶、香蕉。于是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你回到家,发现你家的门是巧克力做的,一进门看到一头奶牛躺在你家沙发上,抬头一看吃着香蕉的猴子挂在灯上。只要你回想一遍场景,你就能回忆起巧克力、牛奶、香蕉。这三个关键词我甚至记住了几年。它的原理是将新事物放进你最熟悉的场景里关联,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记 忆宫殿记 忆法。所以加强记忆就是把关键词放进连续的故事里,但是听精华书则是做相反的事情,它将完整的故事截取出关键词丢给我们,所以我们记不住。明白原理后,我选择了读全本书籍中整个完整的故事,这样我反而能记住更多的知识,慢也就是快。
       另外,思考与学习同样重要。都听过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个人对学习和思考理解是:学习可以拓宽认知的边界,思考可以增加认知范围的深度,二者缺一不可。好比如果你想增胖,你不仅要多吃(学习),还要能消化(思考)。

    四、该读什么书?
    1、学习方法
       老师教过我们知识点,但可能没有教过我们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方法效率是不同的,区别堪比徒手插秧和插秧车。此类书应该优先阅读。推荐《刻意练习》、《费曼学习法》。写此文章的目的之一,也是运用费曼学习法,通过传授他人知识的方式来二次学习。

   2、历史
       读书时最讨厌历史的死记硬背,长大后才发现历史非常重要。人是能预知未来的,你是否相信?就像你天天喝可乐、不锻炼,你可以预想到一年后一定会身体发福。也像你知道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这是自然规律。你可能会反驳说太阳也会爆炸,但太阳爆炸大概率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关心的问题,我们只需抓大放小地关注大概率事件,就能对我们决策有帮助。
       我们只要通过历史的总结,掌握了自然规律,并了解当前处于规律中的哪个阶段,就能预测出下一阶段要发生的事情。预测未来对于走在前沿的产品设计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先发制人、抢先布局,或者作为“笨蛋”干脆在原地等下一波周期的到来,这反而是聪明的做法。因为任何事物都逃不开兴与衰转换的自然规律。
       要注意历史不局限于通识历史,我们做产品还要了解产品的历史,我们交朋友也要了解朋友的历史。

   3、哲学
       哲学能让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属于进阶类的书籍。
       孔子(儒家)主张对不同人有不同程度的爱;
       墨子(墨家)主张人人平等;
       老子(道家)主张无为,无为不是躺平,而是顺着自然规律去做;
       王阳明(心学)主张遵从内心去做;
       毛主席(现实)主张实事求是地去做;
       不同哲学家有不同人的主张思想,我认为不应该对立地去看待,只是因为每个人立场不一样导致视角不一样。 像极了瞎子摸象,一个瞎子摸着鼻子说大象很长,一个瞎子摸着大象腿说大象很粗……两个瞎子都对又都不对,因为他们说出来的只是大象的一部分。哲学家说出来的思想也只是世间万物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结合起来看。
       读这类书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的状态,避免思考过多陷入抑郁或焦虑之中。毕竟很多哲学家思考过多最后是自杀的。

   4、传记
       传记往往都很励志,像日本漫画书一样有主角光环。多读有共鸣的传记,会激发自驱力。但同时要小心避免自己模仿错误行为,好比成功的乔布斯脾气很臭,并不是因为他脾气臭而成功的,而只是他具备了这个毛病,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臭脾气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要小心成功人士的思想可能需要具备先决条件的,例如稻盛和夫主张“利他”思想,我实际运用中发现“利他”是要先学会“利己”,也许稻盛和夫是把“利己”默认为所有人都具备的特性。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读,切忌照抄照搬。
      《曾国藩家书》里“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功”也是“利他”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意思是要想成就自己的理想,你首先要满足他人的私欲。也是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只要你对他人有益,即使你位置再低,人家也会把你往上捧起来;但只要你对他人有害,即使你位置再高,人家也会想把你拉下来。

职业规划:
   一、“道、法、术、器” 的概念
       这是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出的说法。下面解释概念并举例:我要去北京。
       道:自然规律。也可以理解为人生方向。举例:去北京。
       法:方法。举例:开车去。
       术:技术。举例:驾驶技术。
       器:工具。举例:奔驰车。
       可以看出,虽然每个概念都影响这件事的完成情况,但前者的改变将决定后者的改变。所以,重要性和前后顺序:道>法>术>器。
       我们工程师往往只关注于术(技术能力)和器(实验工具),却忽略了更重要的道(职业规划)和法(工作方法)。

    二、为什么要做职业规划?
       智商高不等于聪明,能做对考试选择题是智商高,能做对人生选择题才是聪明。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智商不高,但却有机会聪明。我们该庆幸的是聪明比智商高还重要。如果比游泳,智商最高的猴子也比不上最笨的鱼。并不是猴子不努力,也不是猴子智商不高,仅仅因为猴子的天赋在树上,鱼的天赋在水里。不聪明的猴子选错了战场。
       职场如战场,那么你会选择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同他人开战吗?那将必败无疑!围棋比赛中,并不是下完最后一个棋子才输的,而是从最初的布局就开始输了。因此,选对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选对了战场,开局就已战胜大多数人。      

    三、如何做职业规划?
    1、后果自负的人生
       无论当初建议者是谁、是不是心存善意、是否威逼利诱于你,最终承担后果的人只有你一个人而已。这里的后果包含了好的后果、坏的后果。听到建议不是坏事,盲目听从是坏事。从他人的建议中过滤他人主观看法、提取客观结果,就能在事前看清楚后果。哪怕这个后果在他人看来并不好,但只要是你承受范围、只要你愿意、只要不伤天害理,就大胆去做。因为你只需要对的起自己短短几十年的人生,你并不需要用自己的人生去满足他人。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积极上进的。赚钱不是目的,目的是让生活过得更好。钱只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如果已经实现了人生理想,是不需要多赚钱的。切忌硬逼着自己努力,那样只会徒增内耗。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做生活的加减法,才是明智的。所以,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要什么,你要抛开杂念、屏蔽外界干扰后,从内心里挖出真实的想法。也就是你的职业规划只有你自己能做。

    2、直面自己的优缺点
        在面试中有些人会问面试者“你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有的人只说优点不说缺点,有的人说自己粗心,有的人说不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不必羞于启齿。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优缺点,那这就是你最大的缺点。因为如果你不了解自己,更不可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启瓶器只有一个优点“开瓶”,纵然它有无数个缺点,不能杀鸡、不能炒菜……但它只要有“开瓶”的优点,就有它存在的价值。最大的优点和最大的缺点其实往往是同一件事。启瓶器最大的优点是“开瓶”,最大的缺点也是“只能开瓶”。它会随着战场转换而优缺点互换。树挪死,人挪活。要小心自己的缺点是应该的,但过于关注缺点是得不偿失,扬长避短才是生存的上上策。

    3、择优兴趣岗
       很多人在本科毕业后才意识到要做职业规划,此时已经大船难掉头,专业课已经学了4年,不能再换专业了。毕业后的工作机会,受限于学历和专业。此时你需要知道:人会在能力与兴趣的交叉处发光发热。能力和兴趣缺一不可。
    因此,你需要做的决策是两点:
    1)尽可能地增加你工作的可选范围。
    2)择优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那个。(而不是工资最高的那个)
       不要太过在意刚入职的工资,只要是你能力范围内且感兴趣的,赚钱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的市场行情也不代表10年后你学成时的市场行情。谁又能想到濒临倒闭的口罩厂会因为疫情而满血复活呢?


岗位分工:
    
    一、老板的定位
       老板需要汇总客户需求,并以此确定招聘什么样的员工。大多数时间用在公司战略方向、客户对接、招人、分拆任务给多个部门主管。会管理的老板是要放权给部门主管、不越级管理基层员工,因为这样会导致基层员工弄不清两位领导安排事情的优先级、不知该汇报给谁。

    二、主管的定位
       主管相当于承包制的包工头,把任务分拆后下发给基层员工。会管理的主管不是抢着把事情做掉,也不是给下属擦屁股式收尾,而是像老师一样培训基层员工,提高基层员工的战斗力。

    三、基层员工的定位
       完成主管或老板交代的任务,虽然对于自己来说有时候有难度,但通常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主管会根据你的能力给你分配任务,如果分配太难,实际上是主管的失职。因为杀鸡用牛刀错不在刀,错在用刀之人。

    四、公司效益最大化
       不同人的时薪是不一样的,假设老板的时薪是1000元、主管的时薪是100元、基层员工的时薪是10元。如果老板去做基层员工能做的事一小时,公司效益层面直接损失时薪是990元。老板愿意主动给下属涨薪的前提是公司盈利,所以公司盈亏与每个员工息息相关。所以下级能做的事,上级坚决不能做。
      上级需要替下级解决他们处理不了的事,也就是简单的事情下行、困难事情上行。难事经过一层一层往上汇报,最后收拾烂摊子的其实是老板,老板才是整家公司最能解决难题的人。老板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会拘泥于自己解决,而可能花钱求助外援,又或者新招人来解决。 

      老板是通过解决客户难题而赚到钱的,所以钱是会流向更能解决难题的人。作为下属的我们向上学习解决难题,也就是在学习赚钱了。

  • 9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