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坛翘楚,文坛领袖大串联

        北宋的科学文化在我国古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离不开赵匡胤钦定“重文轻武”国策。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政坛翘楚,文坛领袖,慧眼识珠,唯才是举,互相提携。

        他们虽然有的政见不同,朝廷上撕破脸,私底下还是好朋友。
      
—— 北宋文坛伯乐晏殊,提携了富弼,韩琦两宰相,发掘推举了范仲淹
—— 范仲淹重用欧阳修
—— 欧阳修又提携苏轼,王安石
—— 苏轼弟子众多。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lěi),晁(cháo)补之

——————————————————————————————————————————————
        晏殊,神童出身,著名的宰相词人。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开创了宋词婉约之风。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他慧眼识珠,不遗余力地发掘人才,唯贤是举,女婿富弼为宰相,韩琦为宰相,晏殊功不可没。大名鼎鼎的大政治家,改革家范仲淹就是他发掘的

       晏殊举贤不避亲,他做宰相兼枢密使时,富弼,杨察都是他女婿,富弼是枢密副使。
    
       晏殊 和 晏几道 两人是什么关系?
       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
       晏几道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晏殊的故事:

                                                              (一)特别傲骄的考场神童

         一千年前的北宋咸平年间,一个五岁即能写诗作词的小男孩的声名,从江西抚州传到了首都开封。他就是晏殊。到他十四岁的景德年间,江南按抚张知白特别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参加朝廷的科考。而此时,已经二十一岁,后来成为婉约词扛把子人物的柳永连参加科考的胆量还没有。

        那天,晏殊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进士考试,神色自若、毫不畏惧,并很快交出了答卷。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记载晏殊在考场上的表现:“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晏殊小大人似的喜感模样博得了皇上宋真宗的欢喜。他一高兴就嘉赏他,赐同进士出身,就是说不管结果如何,他都有了和进士一样的身份。这个决定让当朝宰相寇准非常惊讶,他悄悄地提醒圣上:“这个小孩可是外地人啊。”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张九龄,岭南广东韶关人,唐玄宗时著名的宰相)。

        获得如此殊荣的这个神童这场考试秀还没有完。两天后他又有了特别骄傲的段子。那天进行的是诗、赋、论的考试。晏殊霸道地上奏道:“这些题目我早都做过了,请别再用它们来烦我。”

        没想到,他的坦率直接反倒受到了宋真宗更加的赞赏。又当即授其秘书省正事(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秘书),留秘阁(宫廷图书馆)读书深造。

        事实证明,宋真宗的决断是英明的。果然,经过三年的苦读和宫廷工作的锻炼,表现出色的晏殊出任太常寺奉礼郎,执掌国家最高的礼乐庆典,正式开启宦海生涯,后来为官越来越出色,直至官至仁宗时“万人之上”的宰相。
 

                                                        (二)真诚的品行使他获得太子师的资格

        晏殊为官之初,大宋国富民安,天下太平,皇上就放任朝臣大夫们自由开展各种宴饮聚会,以至于开封的大街小巷里开出了许多歌楼酒肆,专门供朝廷官员宴饮游乐。可宋真宗听说,晏殊从来不参加同僚们的宴饮聚会,每天晚上都闭门在家读书,或给家人们讲习诗书。

        出于好奇,皇上专门召见晏殊一问究竟。

        晏殊直言不讳地回禀道:“并非为臣的和别人不一样,也并非为臣的不喜欢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囊中羞涩,没有钱去和他们同欢同乐罢了。”

        晏殊的诚实坦荡再次博得了皇帝的赞赏,深感这是一个可堪大用的人才。当时宫内正为太子遴选老师,宋真宗眼前一亮,直觉眼前的晏殊正是为人师表的不二人选。于是,当即拍板,任命他为太子舍人,教太子读书。


——————————————————————————————————————————————

        富弼,范仲淹的女婿,北宋著名宰相,也是一个大文学家。他多次出使辽国,坚决维护领土主权,拒绝赔款割地,与韩琦一起支持范仲淹“庆历新政”。

        富弼成名后,被誉为“洛阳才子”。当时范仲淹已经颇有名气,认识富弼后,对富弼大为赞赏,说他有“王佐之才”,把他的文章推荐给当时的宰相晏殊。晏殊是奇才,不到20岁就考中进士,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他一眼看出富弼有发展前途,就问范仲淹:“这位洛阳才子可曾婚配?”范仲淹回答:“尚未婚配。”晏殊满意地点了点头。

        当时晏殊尚有一女待字闺中,正托知贡举陈祥帮忙选婿。陈祥对晏殊说:我观富弼之文章气度,有宰相之才。范仲淹见晏殊喜欢富弼,就和陈祥从中撮合,富弼终成为晏殊的东床快婿。

——————————————————————————————————————————————

        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他是北宋著名词人,军事上也有很高造诣。他与范仲淹共同御敌西夏,又与富弼共同支持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    

——————————————————————————————————————————————

        范仲淹,世称范文正公。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于他手。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无数人奉为经典和座右铭。他主持“庆历新政”为北宋的改革开了一个好头。他将儒家思想进一步传承和发展,通过“兴学”培养人才,救世济民。范仲淹不仅推荐了李觏,胡媛两个北宋大教育家,还向朝廷推荐,重用欧阳修
       

        范仲淹 vs 欧阳修

        范仲淹可以说是欧阳修的恩师,一开始欧阳修也是范仲淹的粉丝。欧阳修在会考时也是被范仲淹看中,但是经过他人的争议,欧阳修只能屈居16位。

        范仲淹在朝为官时一直提拔欧阳修,在仕途上对他关照有加。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是为人耿直,不愿与唯利是图的人结党营私,政见相同的他们遭到过不少的贬谪,二人的命运比较相似。

 ——————————————————————————————————————————————
        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级人物,主导北宋诗词文学革新运动。他与范仲淹一同推进“庆历新政”,范仲淹是宰相,他作为谏官为其鼓励。
        欧阳修绝对是北宋最强伯乐,他为文坛和政坛发掘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就有他的得意弟子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全才人物苏轼,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举荐的人,竟然有三个唐宋八大家:苏轼,曾巩,王安石

        欧阳修 vs 苏轼

        苏轼一直是欧阳修的忠实粉丝,对他的大作多有拜读。苏轼后来参加京城会考时,他的文章一下子被欧阳修看中,欧阳修对苏轼的文章赞赏不已,想评他为状元,后来为了避嫌苏轼成了第二。

        二人见面后,苏轼见到偶像当然是激动,欧阳修见到文采出众的苏轼更是对他欣赏,于是苏轼顺利的成为了欧阳修的弟子,二人一起携手为了文坛创造了许多的佳作。

——————————————————————————————————————————————

        王安石不仅是文学巨匠,也是北宋改革富国强兵的关键人物,他主持的“熙宁变法”,充实了北宋国库,军队战斗力大幅度增强,一改过去的屡战屡败的局面,北宋经过几场胜利后,还趁机开拓了千里疆土。

——————————————————————————————————————————————

        曾巩,文学造诣颇高,贵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以文结友,与王安石成为挚友,遂向欧阳修举荐王安石,曾巩此举改变了王安石的命运,进而影响了北宋王朝历史进程。

——————————————————————————————————————————————
        苏轼,苏东坡,史上最全才人物。诗词书画,苏东坡都是宋朝最高水平的代表,也是我国史上成就最高的人之一。其中,诗歌水平最高的是苏轼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的领域上,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豪放派最高水平。散文领域,他与欧阳修并称“苏欧”。在书法上,苏黄米蔡并称为四大家,他排名第一。在绘画上,苏轼还是“湖州竹派”代表人物。

        苏轼,门生众多,最出名的当属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lěi),晁(cháo)补之。其中黄庭坚是史上最闻名的大书法家之一秦观婉约派一代词宗

——————————————————————————————————————————————

 

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三人到底什么关系?

在年龄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关系:
        欧阳修早年间是非常欣赏王安石的才华的,曾大赞他“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论议通明,兼有时才之用,所谓无施不可者。”还给他写了首诗,《赠王介甫》,王安石也回了一首《奉酬永叔见赠》。

        王安石没做宰相,没搞变法之前,对欧阳修是一副小粉丝的态度,非常恭谨。

        而当他做了宰相,搞了变法之后,欧阳修是持反对态度的,尤其是“青苗法”。两人政见不和,王安石对欧阳修的态度也自然和之前不一样了。

        而当欧阳修去世之后,王安石作《祭欧阳文忠公文》,盛赞欧阳修,无一字贬损。


欧阳修与苏轼的关系:
        苏轼参加科举的那一年主考官是欧阳修,两个人有师生之谊。

        欧阳修在放榜后给梅圣俞写信,称“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欧阳修比苏轼大三十岁,作为前辈,他一直很欣赏苏轼这个后起之秀,也不少提携他。他跟自己儿子说过,以后苏轼的声名肯定在他之上。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
        苏轼在文坛上的地位不用多说,不过他这个人在政坛上的地位有点尴尬。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反对新法,与变法派政见不和。王安石倒台之后,保守派登场,他又反对把新法一竿子打倒,认为里面也有可取之处。作为一个中立人士,他两边不讨好,哪一派上位都整他。

        “乌台诗案”是苏轼命中一劫,上蹿下跳罗织罪名最起劲的御史中丞李定是王安石的学生。不过“乌台诗案”倒不是王安石的授意,王安石当时退休在家,还特意上疏,称“岂有盛世而杀才士乎?”

        苏轼和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和,不过私下里交情还是不错的,不少资料里都有苏、王二人一起游玩,谈论诗文,或是畅谈国事的记录。

        王安石对苏轼的才学也是服气的

        虽然二人政见不合,但基本的操守还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北宋文人最光辉的一面——清正的操守。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见,却能赞赏你的人格。(当然,政治打压还是存在的,毕竟欣赏人格和政治不矛盾...)苏轼多次赞扬王安石的文采,损他为”野狐精“,大概也是因为此人文字实在奇崛。后来苏轼意识到变法的必要性,继而转向中立。他既不赞同旧党对新法的赶尽杀绝,也不赞同王安石要求的万马齐喑。此时王安石已经二度罢相,安心地在家骑驴、养花、念佛经,苏轼曾野服造访,二人相谈甚欢,言辞间也羡艳王安石的归隐生涯,并且作诗留念。总之,这两位是政治上的敌人,人格上的朋友

 

总结:
         三人都位列“唐宋八大家”,基本上就是文学宗师的地位。 总结来说,就是欧阳修有长者之风,对于后辈小生,有才华的他都着力提携,王安石和苏轼都是他欣赏的人才。
         
         欧阳修是当时文坛领袖,引领了一个时代;

         苏轼则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在辞赋上造诣极高,算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安石较为特别,他的文风有着非常明显的年龄层,早期也曾锐气高扬、中期峭拔硬瘦,简洁明了、到了后期则是“语到极致是平常”。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