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org与信息社会的未来


Cyborg与信息社会的未来(作者:颜君蓉、王仟雅、杨忠宪 南华大学出版所研究生.TW)  一、Cyborg的定义
  
  Cyborg这个名词是Manfred Clynes与Nathan
Kline于1960年所提出,指的是采用辅助的器械,来增强人类克服环境的能力。而在传统的
讨论上,通常就是指整合有机的和人工的系统于一生物体上;如同cyborg的始祖,1950年代
后期一只实验室中的白老鼠,当时实验者在老鼠的身体中移殖一个可以精确地注射控制化学
药品微小的渗透帮浦。而当我们将它运用到人类身上,从光学运用的眼镜、补缀器材(假牙
、义肢)的使用,一直到较为精细的人工器官的移植;诸如此类,原本的「人」都将演变成
一「cyborg」。而在电影或是电视影集中更有如同机器战警、魔鬼终结者…等各种不同程度
人类与机械合体的角色想象,因此cyborg的中译名词就有将其译为「生化机器人」、「机械
有机体」或是「人—机器」;这些译名其实都代表了科技器械已经而且将持续增强人类的能
力。
  
  谁是Cyborg?是《未来战士》里的筋肉机械人?是《盗墓者》游戏里的大胸部?或是Lar
a
Croft?是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里穿著有胸宇宙飞行服作战的绫波丽(许多个绫波丽,
她(们)是复制人)?是勇于不断改造自己面孔的麦可.杰克森?还是要靠呼吸器来延续气
息的婴儿?
  
  倘若在乐观派科学家的预言成真──人脑的内容总有一天能完全数据化,可以任意上传
或下载──那么到时候,连人脑与计算机的分际都会无形中消失。于是在这个前提下,未来
地球上无论有多少种智能生物,都将被生物分类学家视为「机器人类」(Robo
sapiens)底下的各个几种。
BOX1
  
    人机合体(Cyborg):无论为了医疗目的或是为了强化自身,凡是肉身加装或植入
(永久性)智能型机电装置的人类,皆可称为「人机合体」。倘若将这个定义扩及动物,则
可泛称之为「生机合体」。Cyborg是由Cybernetics(模控学)与Organism(生物体)两个
英文字的字头组合而成,其中Cybernetics原指研究通讯与控制的学问,目前已延伸为泛指
一切与计算机相关的科技。
  
    早在一九七○年代,美国科幻影集《无敌金刚009》(The Six Million Dollar
Man,1974-1978)便成功塑造出一个人机合体的角色。不过在科幻作品中,却也不乏非自愿
的人机合体。例如电影《机器战警》系列(RoboCop?,
1987/1990/1993)里的男主角,便是在死后被回收再利用,变成「机器战警」的一部分,本
身则失去了记忆与自由意志。而在《超完美娇妻》(The Stepford Wives,
2004)这部电影中,那些「娇妻」是由于脑部加装了思想控制芯片,才会个个变得「超完美
」。至于最可怕的例子,则莫过于美国科幻影集Star
Trek系列中的大反派「柏格人」(Borg)。
  
  
  
  BOX2
  
    柏格人(Borg):Star
Trek系列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外星反派,名称由Cyborg简化而来。柏格人是标准的人机合体,
而且个体本身没有自由意志;整个族群由「柏格女王」主宰与控制,是一种类似蜜蜂或蚂蚁
的社会性动物。但柏格人与蜜蜂或蚂蚁又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生存目标是征服并同化其它智
能生物。因此严格说来,柏格人并非一个特定种族;凡是遭到「柏格化」的银河智能生物,
都是柏格族群的一员。
  
    柏格人最早出现于第二代影集《银河飞龙》(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1987-1994),而在原班人马跃上银幕的《战斗巡航》(Star Trek: First Contact,
1996)这部电影中,柏格人也有吃重的演出。此外,第四代影集《重返地球》(Star Trek:
Voyager,
1995-2001)的编剧群则对「柏格科技」有更上一层楼的描写,其中的柏格人除了巨观的机
电装置,血液里还充满微观的奈米机器人。
  
  
  
  BOX3
  
    医疗仿生学(Medical
Bionics):仿生学(Bionics)可粗分为两大领域,较为人知的是「工程仿生学」(Engine
ering
Bionics),专门研究如何模仿生物的形态或功能,再将结果应用于各种工程设计(参见九
月号本专栏)。「医疗仿生学」则是研究如何以「非生物科技」的方法,制造出各种器官的
功能性替代品。与天生的器官相较,这些人工器官目前或许略逊一筹,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
,它们总有一天会超越大自然的杰作。本文谈到的人工心脏、人工视网膜、人工耳蜗以及各
种智能型义肢,都是目前医疗仿生学最尖端的成果。
  
  
  
  BOX4人工器官Vs人造器官
  
    本文将医疗仿生学的产品统称为「人工器官」,例如人工心脏、人工骨骼等。这些
「人工器官」仅仅形状与功能类似天生的器官,本质上却是广义的机电装置。至于「人造器
官」则是生物科技(如「组织工程学」)的产物,与天生的器官几乎在各方面都毫无差异。
  
  
  
  二、Cyborg society
  
  1、Cyborg society的意涵:
  
  Cyborg
society可能代表两种意义;其一是指社会中住着cyborg的公民,其二就是指整个社会结构
就是cyborg。现今的社会已经可以称得上是Cyborg
Society了,因为广义来说,一些增强生活功能的辅助器材,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所不可
或缺的必需品,而这样的情况就已符合前者的定义。然而,在这部分我们所要讨论的则是其
第二项定义,也就是将这个概念由个人身上延伸到整个社会结构上。
与之前提到Cyborg之对于人类本身同样的,Cyborg
society的人机接口发展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增强与替代、侵入的机器接口、一统。
  
  (1)增强与替代(Augmentation and Replacement)
与个体Cyborg同样的,在一开始一切的发明与创新都是为了功能的增强,电报、电话的发明
,逐渐地替代了人们长久以来用以维持远距情谊的书信;电视媒体的发明使得人们的视野能
够无远弗届,达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计算机的发展经由真空管、超大型计算机
一直到个人计算机的发明使得一些复杂的运算得以快速达成,计算机成了最佳的计算和数据
处理的工具。这些个别的发明都将人类人际、讯息取得、知识…等需求的达成,有了更快、
更广、更好的方式。
  
  (2)侵入的机器接口(Invasive Machine Interfaces)
增强与替代通常是片段的与部分的,但是当迈入这一个阶段,其影响将会是全面的、整合的
;网际网络的发明之后,世界掀起一股网络热潮,没有人感忽视,没有人愿意被拋在后面,
所有增强与替代的发明都朝向网络生活,此时,网际网络与我们的社会结构进行整合,所有
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互动人际关系与生活都将网络化或称之虚拟化,虚拟公司、虚拟商店、
虚拟货币…等,都在实际的生活中被运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虚拟入侵真实,虚
拟不再只是虚拟。
  
  (3)一统(Unification)
一统,或许有人会认为第二阶段部分,所有事物都朝向网际网络的发展,就已达成所谓一统
的阶段;但是,其实这样还不足以称之为一统,一统应该还包括了精神或是文化层面的部分
,乐观者可以说它将带来更新、更好的世界,悲观者将有可能将其视为更加冰冷的宰制。
  
  简言之,Cyborg
Society的发展即是从达成方式的革新,进而到整体量的改变,最后将可能会是整体本质的
变革。
  
  
  
  2、虚拟城市:
  
  在此,将提出Cyborg society的具体例子—虚拟赫尔辛基(Virtual Helsinki
):所谓的虚拟城市,其实就是想要透过宽频网络的相关技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完整城市
的复制版,让部份的城市生活可以在这个虚空间上以零距离的方式来进行。「虚拟赫尔辛基
计画(Helsinki Arena 2000)」[1][15]便是企图朝向此一理想的具体实现。
  
  「虚拟赫尔辛基计画(Helsinki Arena
2000)」是隶属于一个更大规模的网络发展计画[「单一欧洲讯息城市(Infocity)」[2][1
6]计画中的一部份,从199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第一期的发展计画,它企图透过政府、民间企
业以及其它组织的共同努力,利用3D虚拟实境技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完全虚拟的赫尔辛基,
藉以提供现实世界中的赫尔辛基居民人们可以透过网际网络相互沟通。
整个虚拟城市计画企图透过3D技术「虚拟标记语言」Virtual Reality Modelling Language
(VRML)),打造一个完全虚拟的立体网络城市空间,各种忙碌的城市活动都可以在这个虚空
间中举行,包括文化活动、购物或者是开会等等。人们可以透过网络在虚拟的赫尔辛基的街
道上活动、拜访朋友,或者是透过影像电话来彼此联系。所以如果这个计画普遍实施,可以
预见它将使现实生活中的赫尔辛基的居民生活方式大为改变,以后各种现实城市生活中的参
观活动、排队洽公或是办公活动都可以改由透过家里的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来完成。
除此之外,虚拟城市计划发起人Risto
Linturi提出,因为人类可能极不希望将芯片植入自己的脑中,所以同样的芯片就以植入行
动电话来取代,行动电话将是十分重要的工具,行动电话具备一组
ID,所以行动电话的ID就代表身分,可以利用它打开大门,不需要钥匙和门铃装置。当身在
超级市场的时候,你可以透过大哥大屏幕看到家中冰箱食物的剩余状况,然后马上就知道你
该购买哪些东西,在购买时,还可以利用行动电话联机银行直接付费,不需要现金,信用卡
当然更不需要。
当然若将虚拟城市的建构以及个体芯片的运用作结合,无论是任何生活所需的活动,都可同
时在实体街道或是虚拟都市中进行选择,或是整合运用。这是一个趋势,是许多高科技发展
国家的共同努力方向,就前述的单一欧洲讯息城市计划中就已包含了曼彻斯特、巴塞隆纳、
赫尔辛基、维也纳…等国家,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类似计划。在理想的虚拟城市中,网络如
同街道般连接着每一个人们所能前往的任何地方,虚拟即是真实,真实生活亦因虚拟通路而
更加便利;此时,虚拟赫尔辛基目标的达成,可以说Cyborg
society已经正式迈入「侵入的机器接口」(Invasive Machine Interfaces)阶段。
  
  网际网络是一种工具、一种媒介,在Cyborg
society中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然而对于未来的展望来说,应当不在于去建设网际网
络的基础架构以及技术的进步,而是如何去使用它,或是如何去建立使用它的价值:让这个
社会活起来,也就是让网络成为社会的血脉。
  
  
  
  一统阶段—全球脑Global Brain
  
  If society is viewed as a super-organism ,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lay the
role of its brain .[3][17]
  
  社会有机体的概念发源甚早,从史宾塞到涂尔干,都将社会视为如同生物一般的有机体
,尤其是涂尔干于《社会分工论》中所提出有机连带的概念,当社会分化至极为复杂的程度
,藉由连结产生集体意识,而使得社会外在于个人,形成先于个人而运作的有机体。在视讯
媒体的发明之后,曾经有人提出地球有机体或是超级有机体的说法,其将整个地球视为如人
体一般,其中电视媒体即如同人类的眼睛,广播媒体就如同耳朵,然而地球上的各项连结都
是维持有机体生存的重要器官;这样的比喻虽然不错,但也仅只能比喻为不具学习思考能力
的低等生物罢了,因为此有机体缺少了「脑」。
  
  然而「全球脑」乃是Peter Russell于其1983年出版著作(The Global
Brain)中所提出,认为经由科技的发展,电讯线路、光纤、卫星…等,可将地球的各个部
分连结起来,并且认为由一百亿个个体的连结,地球整体将可视为一个如人类有机体所拥有
的「脑」。[4][18]然而,根据NielsenNetRatings?表示:在第一次的全球网络人口普查中
,超过20个不同国家里,共有接近3亿的网络人口。[5][19]经由计算机网际网络短期倍增的
扩张速度,达到百亿连结的时日不远;若以脑的模拟来说,网际网络的互动、思考(运算)
以及记忆(储存)等特性,似乎更甚于Peter
Russell当初所采用的电话与视讯媒体的想象。
  
  网络具有强大的记忆储存能力已在资料的多元性与丰富性中可以得到证实,但是它所连
结的还仅是几个主要的网页储存空间的服务器;前些时日受到全球瞩目的Napster便是将所
有网络上个人用户计算机中所储存的mp3档案作集结,整个网络真正的达到个体间的连结,
更加符合集体记忆的精神。
  
  积沙成塔的概念也已经受到世人的重视,虽然计算机芯片体积的缩小以及运算速度的发
展仍旧快速,但是终究会有其限制,端对端运算的架构将可开拓出另一条出路;英特尔于8
月22日在加州圣荷西(San
Jose)第七届开发者论坛(IDF)中表露其对推动端对端运算(peer-to-peer
computing)网络基础建设的强烈企图,并认为这将是第三波的网络革命。[6][20]端对端运
算架构最大特点是网络资源共享,包括档案共享、网际网络群组与分布式运算等,此架构可
集结许多客户端间的运算资源,以达成复杂的工作,而不再需要client-server架构网络功
能强大的服务器,也可说是「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多年来,英特尔公司更已运
用衍生自P2P的端对端运算PCP(PeerComputing?)方式,提高公司的生产力。该公司员工下
班时,数千部个人计算机看似闲置,实则通力合作,协力解答与制造微处理器相关的复杂计
算。用PCP执行计算机运算,可取代通常需要大型主机才能胜任的复杂运算任务。作法是把
原先由一部大型主机处理的复杂问题(例如绘制人类基因图谱),切割成一件件小任务,再
交由众多个人计算机分头解决。小型机器解出规模较小的计算题后,把答案回传给效能较强
的大型服务器,再把片段整合起来。PCP的应用实例之一,是SETI@Home计画[7][21]。该计
画征求个人计算机使用者自动捐出一部分未使用到的计算机效能,用来寻找外星人的踪迹。
  
  
  
  
包含了以上的记忆与运算功能,可以说是具备了类似脑的条件;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
正式朝自我修正与自我复制的方向努力,假以时日,计算机的代理程序将能自我管理与运作
,因此若配合上为了人类便利性所设计的代理程序,全球脑可望真正的活起来。
  
  由此看来,似乎将全球脑的生命性视为科技发展的成果。其实不然;以麦克鲁汉(M.Mc
Luhan?)所说的「媒介即讯息」来看,媒介本身对整个社会、的建构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而当然更重要的是网络间流动的「讯息」;上述的诸多条件与科技的发展讨论,为的就是「
讯息的处理」,若是地球的网络连结以及人工智能的结合使得整个网际网络具有外在于人类
,而能独立思考与记忆,并且能够传承与修正的特性,全球脑才能算是完整。
  
  目前信息科技发展,虽还不致于马上建构完成具备智力的全球脑,但此一发展趋势已是不
可逆转的了。布兰德斯大学研究团体已经发展出可以自行设计、按照「物竞天择」法则,创
造并复制「适者生存」的机器人,尤有甚者,被创造出来的机器人仍能将生存特性传给下一代
,改变了人们对机器的看法。电子书的设计人员已考量让内键百科全书与字典的电子书具备
自行建构内文与批注间超级链接关系的智能索引功能。事实上,人类与机械间的界限日益模
糊,类似CYBERORG的观念与想法日渐增加,全球脑的时代终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到临。[8][22]
  
  当全球脑的时代来临,整个网络架构就已不再与我们生活的社会有所区隔,因为它就是
社会的一部份,更可说是最主要的部分,全球脑是无形的概念,社会也是一种建构的概念,
由于网际网络的入侵最后导致两个概念的一统,传统社会型态因而转变成为似乎是有生命的
有机体社会。  
  
  
  
  三、cyborg的迷思
  
   cyborg是否能进入智人﹙Homo
sapiens﹚的领域而发展出普遍的心智能力,或是以有别于人类思考的方式而进化出具有智
能的思考机器,建构有意识的人工体是否有可能?本文尝试以三方面试图回答此问题。首先
,是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无意义符号的操弄,有意义的行为并不存在于机器中。其次,是将
心智过程比喻成心理计算﹙mental
calculation﹚方式的限制。最后以复杂理论解释作为人工智能之哲学背景的心物二元论之
不足。
  
  
  
  人工智能的限制
  
   Homo
sapiens的意思就是「会思考的人」。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就是我们的头脑。人类早就不只是
依赖身体上的气力、或是奔跑的速度以求取生存。百万年来演化的历程,使得现代人类发展
出记忆、推理、判断、反省、理性,以及使用语言沟通的头脑。对理性思考﹙rational
thought﹚进行科学解释的努力,使我们在逻辑学上累积了大量丰富的知识,作为一门有关
推理的科学理论,逻辑试图解释人类如何进行推论。逻辑的发展促使人们相信逻辑能为所有
的推理与理性行为,提供统一完整的架构。逻辑实证论﹙logical
positivism﹚就主张这样的论点,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
这两门学科,将此观念重新包装再出发。人工智能其目标在于建造能够进行推理,以及执行
逻辑决策的计算机。发展这种程序需要计算机科学家将逻辑转换为程序语言。这个步骤类似
于将代数、算数等规则转译成程序语言,而使计算机能够解决数学方程式的原理。认知科学
则尝试使用人工智能程序,来协助探究大脑的运作方式。因为人类心灵太复杂,计算机程序
提供的各种思考历程模型,反而比较容易做仔细与精密的检验。当信息科学家把高度发展的
逻辑,当作人脑内理性思维的典范时,他们所做的人工智能研究,就想尝试用计算机仿真或
复制出理性程序。虽然开始时,它们怀抱着极大的信心,也打出许多强力的宣传,但是半个
世纪过去,计算机威力虽然变的惊人,不幸的是在获得像人脑一样的智能方面,却是一连串
破灭的期望。
  
  
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学者相信,人的行为完全依照知识而来,而知识则由心智表征符号构成
:认知力则由这些符号的操作而成。心理现象通常以各种功能程序来加以描述,而评断这些
程序是否有效,则端看能否运用各种符号,以简洁与精辟一清二楚的方式来解释各个项目。
  
  
我们不能因为现代计算机的强大威力与效用,就漠视一项有关计算机运作方式的基本事实。
数字计算机「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根据一组事先精确定义好的规则来操弄符号。对于旁观
的使用者而言,这些符号似乎有意义或指涉实际事物,然而就像美这种东西一样,符号的意
义或指涉,也只存在于使用者的眼中,而不存在于计算机里。只要给予适当的设定,不需心
智的符号操弄,也能制造出有意义的行为。
  
  
这样的错误论点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认为解决某些物理学的难题就会有助于解决意识问题,
其次是认为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将就这些问题带来答案,第三点则是认为人们不需要先去了
解构成理念架构的生物学,只要研究行为、心智的表现及能力,以及在此假说下所形成的语
法等,便能使观念有所突破而继续发展。这样的理论是一套未经验证的假说,其中最大的缺
失是对于心理过程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部分。
  
  
  
  计算与信息
  
  
我们到底是出于理性的判断,或是想保持唯有人有智力的傲慢心态,而作出程序没有展现智
力的回答?毕竟,飞机并不是把食物转化成能量、再像鸟一样鼓动翅膀而升空,但我们仍旧
说飞机飞了。飞机以完全不同于鸟类、但适合于其结构与设计方式,达到相同的飞行目标。
  
  两千年来逻辑发展历史中重要进展的背后,其实隐藏了某种对心灵运作方式的观点,亦
即,理性的或逻辑的思考其实是一种根据规则所进行的心理计算﹙mental
calculation﹚,而这种计算在许多方面都与算术非常类似。类似的观点驱动现代人工智能
和认知科学的研究,这是种把心灵视为一部依据规则进行心理运算的计算器的想法。
  
  
计算是依照明确的步骤所形成的某种符号演算,这些语法的规则的运作其实是某些计算,这
些计算通常被假定与神经系统的结构以及发育模式无关,这就好比计算机软件与机器无关,
可以在不同构造的机器中运作。
  
  人类知识的新发展经常还自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务,以及由原本看似相异的现象中寻
找贯通的线索。在我们尝试理解推理及沟通的研究中,称此为信息立场〈information
stance〉的观点﹙Devlin,
1997﹚。此观点促成了许多当代重要的进展。这种观点将人类的大脑比拟成信息处理系统,
亦即能够撷取,储存并处理信息的系统。
  
  
采用信息立场的好处在于此一观点提供了一致的架构,可以把认知、推理和沟通等,一律视
为大脑处理信息时所采用的不同方式。认知可视为撷取信息的过程,而推理则ˋ邮寄存的信
息推导出新信息,以便扩大信息的方法。沟通则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历程。
  
  
但是在信息的物理表征抽除之后,纯粹的信息到底是什么?在这个所谓的信息时代,我们所
搜集、保护、复制、贩卖的其实都是信息的物理表征,我们知道有一种东西叫信息,也知道
如何撷取并处理这种东西,但却不能精确说明它到底是什么,因为我们仍没有适当的理论框
架。这其中发生的混淆首先在于我们处理的其实是信息的表征。信息是如何被表征的,不同
的行动者能从相同的来源抽取不同的信息;另一方面,不同的物体或是物体组态也可以表征
相同的信息,这是因为系统规律性使然。限制﹙constraint﹚则是另一条件,对相关的限制
有知识或知觉,让人们得以获取此限制所表征的信息。情境类型﹙situation
type﹚则是第三项条件,辨识事物类型的能力构成人类认知与沟通的大部分基础,我们从环
境以及环境中撷取信息的能力,大多建立在辨识类型上。研究推理与沟通不能不将辨识类型
的脉络纳入考虑,而心理计算所假设的逻辑却是一套独立于识类型的脉络外的推理理论。
  
  
将人类的大脑比拟为信息处理系统,并不意味着大脑就只是数字计算机,或只是神经网络。
当然,大脑可以视为数字计算机,或是某种神经网络。大脑远比这些人造机具来的复杂。主
张大脑是某种可以撷取,储存并处理信息的机具,并未说明大脑进行这些活动的方式。这只
是了解大脑与其活动的一种方式而已,但并非唯一的方式。脑部是选择性系统而非图灵机﹙
Turing machine﹚;感觉数据亦不是心灵的基础。
  
  
  
   A home computer and the human brain.
  
  
  
  心物二元论与复杂
  
  
现代逻辑尝试以独立于脉络之外的纯粹方式来捕捉推理的模式,这是笛卡儿式科学的核心。
这个研究传统从柏拉图开始,经由伽利略和笛卡儿的工作,几乎掌控科学与哲学的局面。笛
卡儿深深影响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因此他的观点也激发了许多建立在物理学典范上的尝试。
对笛卡儿而言,心与脑是两个分离的对象,心是抽象对象,居住在物质构成的大脑中,而数
学则可以解释抽象心灵的运作方式。这种主张心灵与身体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隔的理论,
称之为二元论﹙dualism﹚。二元论者假设。外观的客在事实是独立于人的诠释〈存在〉而
存在的。我们从这些事物撷取信息来行动,并且建构出一套有关外在世界的内在心理表征或
心理模型。思想就是在操弄那些内在表征,而认知的基础也是建立在这些内在表征的操弄上
。语言则是由符号所组成的系统,而符号所构成的模式则代表了世界上的事物。
  
  
这种论述渐渐遭受来自哲学家、生物学家以及神经科学家的挑战。来自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
,批评二元论严重模糊了认知的复杂生物本质,并导致有关思考与沟通的错误观点。自达尔
文以来,生物学家只要一面对特定物种,便几乎不由自主思考到演化对此生物的影响。脑部
与心灵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Maturana & Varela﹙1980﹚
认为生命系统是依据生命系统的不同部分彼此的互动而创造。我们不应将生命视为藉由内在
表征来「撷取信息」的系统,而应将注意力集中于收命系统与环境进行紧密互动时所不断产
生的变化。生命系统不应被视为信息的传递,而应该是两个系统间的偶合行为。思考单一而
孤立的心灵状态是不正确的。必须考量其环境与演化历程。因此,心灵无法独立于身体之外
而得到理解。
  
  ---------
  
  0614心得一则(宗庆)
  
  在许多科幻电影之中,人与机械相互的结合,产生出一种新的人类的方式。而实际上,
我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中,我们不知不觉的已经与科技结合了,只是它不是以植入的方
式结合,而如同行动电话、网络的使用等等都是。而在人工智能的部份,以网络的游戏为例
,在各种不同的游戏类别之中,都有一套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着。目的,可能是增加游戏的
可玩性,或,提高游戏的质感。一般来说,凡事可以预测的事情,都可以使用。以做为我们
一个参考值来使用。未来的事。谁知道呢?我们将生活在未来的世界之中,或许,人与人之
间的管道将是一台机器而已。
  
  
  
  Cyborg与信息社会的未来 心得报告(纯怡)
  
  Cyborg是存在于幻想世界中的名词,在电影、小说、漫画里我们都看过︰「星舰迷航记
」(Star Trek)里的柏格人Borg、「魔鬼终结者」(The
Terminator)中的阿诺、「银翼杀手」(Blade
Runner)里饱受追杀折磨的复制人、日本卡通「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里的半人战警,好象很遥远,但是如此不真实的想象却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我们的
生活。Cyborg的发展使人与机器,及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男人志春夏国际时尚
特刊
2003)早期的电影「A.I.人工智能」,或者是较近期的「机器公敌」,都是令人为之耳目一
新的电影,很多人认为电影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而类似的电影陆续推出,不得不让人深思,
未来人类的发展会变成什么样子。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除了文明、方便外,是否也造成了一
种对人类的威胁,人工智能要发展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才是最适当的,是否有必要无限制的
发展下去。若是无止尽的发展下去,那么在未来的几百年后,「人」是否还是我们现今所认
知的「人」呢?若是人类能够被机器取代,那么人类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也许我们不该只
是一昧的追求科技的发展,更要思考的是人存在的意义。
  
  【推荐网站】
  
  http://www.swarmagents.com/vm/articles/cyborg.htm Cyborg、Cyborg
Society&Global Brain
  
  http://books.on-line.cn/baike/jqp-szsd/016.htm 人与机器之三︰复归于人的计算

  
  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cbx/newmedia/homepage/hewei/mtkj/zhutirento
ng.htm网络时代的主体和自我认同
  
  
  
  【心得分享】(姿香)
  
  近半个世纪来,「人」与「机器」的界线日趋模糊,从光学眼镜、假牙、义肢,到人工
器官移植,乃至未来人体植入芯片的运用……诸如此类,「人」逐渐以不同程度与机器合体
,当「有机」与「人工」的结合比例,不再以有机体为主时,你是否想过,此「人」是否仍
为「人」?不久前相当受到欢迎的电影《机械公敌》,其中的故事讲述了机器人服侍人类,
除了自主性之外,几乎完全融入人类社会之中,最后甚至是自我演化并产生智能,最终脱离
人类控制。这样的题材无论在科幻小说或是电影中屡见不鲜,但始终被视为一种天马行空的
想象故事,与人类生活似乎毫无相关。但我们不能忽略,由于科技给予的想象是美好的,它
的融入生活也是自然而无痛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都已成了「Cyborg」(苏健华,2005_3月
,大地地理杂志)。面对信息社会的未来,我们可能喜出望外,我们或许裹足不前,是因为
我们没办法停止。当虚拟人物、机械人可以取代我们的时候,那「人」的定位应该在哪里?
机械公敌、骇客任务两部电影,都在叙述着计算机时代的反扑行动,人类是否能像电影中的
英雄,战胜一切?从变人到AI人工智能到机械公敌,其实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科技的未来,就
如同后视镜理论,人类的研究脚步总是比实际状况晚了一步。信息社会的今天,环境充满着
不确定性,新的信息与知识技能等,随时都可以在下一秒推陈出新,即使我们发现的慢、了
解的晚,但是仍要不断的累积我们所知的,来诠释未来学。
  
  【推荐网页】
  
  1.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9&f_SUB_ID=453&f_ART_I
D=9237。
  
  变人 迎接后人类时代的来临。
  
  2.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goya/43.shtml
  
  The Uncanny:Experiments in Cyborg Culture。
  
  
  
  Cyborg与信息社会的未来 --心得报告(张心怡)
  
  『Cyborg』存在于幻想世界中的名词,这样的主题更是受到科幻小说、电影、漫画家们
的喜爱。如:「星舰迷航记」里的柏格人Borg、「魔鬼终结者」中的阿诺,或是《骇客任务
》、《A.I.人工智能》
..等等,当中天马行空的故事情景好象离我们很遥远,如今这些不真实的想象却已经不知不
觉地融入生活当中,更成为一门学科「Cyborglogy」,涉及的领域包含传统人类学、医学、
社会学、哲学、未来学……等的多元化科学新领域。科技的进步带来很多的便利,从人工智
能到人工器官的研发;生物科技与奈米科技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医学史的进步发展与生活开
启新的扉页。在生活中我们常熟知的有假牙、义肢的使用,或是较为精细的人工器官移植。
日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发出一种生化机器人,将活生生的细胞,黏在极端微小的
机器人身上,帮助病患尽速康复。这种生物机器人直径跟头发差不多,可以深入人体里面,
原本是为了航天员在宇宙飞行的时候,无法及时就医,作为急救之用,未来科学家将改用人
类细胞,培养生物机器人,以便正式推出救人;在南韩,「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金钟
焕教授在二○○五年初宣称,计画依据人类染色体为概念,设计出人工染色体软件。可怕的
是,这样的软件可以让机器人有感觉、能推理、甚至繁衍后代,这对于我们人类存在的价值
是否构成威胁就得须重新思考了。
  
  参考资料
  
  1.
《东森新闻报》,网络查询:http://www.ettoday.com/2005/02/03/334-1750084.htm
  
  2. 《变人
迎接后人类时代的来临》,网络查询: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
?f_MAIN_ID=79&f_SUB_ID=453&f_ART_ID=9237
  
  3.
《机器人性化,人类机器化》,网络查询: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
.jsp?f_ART_ID=9236
  
  4.
《IF--工研最IN》,网络查询:http://itrifamily.itri.org.tw/in/93/in931015-3.html
  
  Cyborg与信息社会的未来(庄寿美)
  
  近年来信息科技及生体工学大幅演进,cyborg的议题也渐渐成型。不论就网际网络的普
及,信息工学的应用,或者人类基因定序计画(human genome
project)的突破,再再迫使人重新思考存在的基本元素,例如何谓生命,何谓灵魂,人是
什么,又有何独特性,最后能够维持人之所以为人的底线何在等等。这些问题并非单纯属唯
心的想象,或仅是思考的游戏。信息及生体工学的介入,不仅仅是人类知识系统的介入,以
进行了解自身或者控制环境的工具,更是介入人的身体,调校人的感官,最终影响甚至松动
了人的定义与意义。当人的意义系统有所更动,甚至因变动产生疑惑,相对应的将影响人类
社会构成的基本概念。例如人权的概念必须回归到人是什么,或者什么是人这样的问题,否
则所谓的权利将难以定位和规范。对于生命的保障也必须尝试解答何谓生命这个问题,才能
明确知道该去保障什么,什么是不该甚至不能去保障的。这些社会效应,最终均将回归伦理
学的层次,因为我们对于工学介入的种种判断,均牵涉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抉择,甚
至更多是关于无法判断,只能接受大势所趋的必然,及之后面对即将出现几乎难以预期的结
果所产生的茫然。因此,我们对于生命的认知,又多了新的看法? 怎么说呢?
如果今天出现了一个有人类思考模式的机器人,那么他是属于人?还是属于机器人?
他存在的价值是为了服务人类,还是为了证实些什么? 如果真有灵的存在,机器人会有吗?
「它」们的生存法则是该受到公平的对待吗?自由权? 如果这一切都没有被给予的?
那么,同样有智能的人类,又比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挑战了自由意识的可贵了。
  
  参考引用资料
  
  http://class.cyberik.homeip.net/cyborg/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5%8C%96%E4%BA%BA
  
   Cyborg与信息社会的未来(梁瑞文)
  
  
之前有看过有关AI人工智能的电影,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很神奇,人类最后竟然也为了要
发展像「人」一样的智能,去帮人类完成许多工作。
让我不由得去思考,是为了要证明科技的发展,还是为了要满足人类的需要呢?
这样的高科技看似为人类带来许多福址、相反的,是否也会为人类带来威胁呢?
如果有一天高科技的结果是让我们人类受到统治!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对于未来的世界总是有许多的期待和无知,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会是做什么样
的准备去因应?
我相信这是处在现代的我们都曾想过的问题吧!想想现在的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计算机
、电视、网络、科技,现在的我们是否已经开始是「不单纯」的人类了呢,未来的人类是否
是与机器结合在一起呢?那么,我们是人还是Cyborg?
未来的社会如此的先进,现今的我们有是目标的发展科技呢?
还是我们正带领人类进入一项新的大战,一场人与机器人的大战?
虽然如此,科技仍然需发展,人类仍然不停要进步!
唯一不变的,就是现在的我们每天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吸取新知! 进步才行。
  
  参考资料:
  
  http://teens.theweb.org.tw/iscenter/conference2002/thesis/files/200205152300
59211.78.173.18.doc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9&f_SUB_ID=453&f_A
RT_ID=9237
  
   心得一则(晓薇)
  
  世界快速变化,网络的世界里,每过2年就成了一个世代。不仅信息、科技的使用更加
多元、方便,人类的生活模式、组织型态、工作方式、人际关系、内在情感等等,不停地转
变,但是,这是否真的代表着「进步」呢?或许在机械的操作、使用上,经过不断的改良、
研究,朝向方便操作、随身携带,让我们运用自如,人人都可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cyberorg
,透过机械的帮助,能力无限延伸,或者更有预言,将来人人只要植入芯片,所有的信息、
知识,就全都可以输入脑中。这些不断研发问世、让人转变为「超人」的机械帮助,或者可
称得上是个「进步」。但是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满足呢?现在,或许有许多人用网络上的人际
交流、联机电玩等活动,来掩饰心中的空白,逃避现实的难堪。但是时间久了,我们不禁要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被计算机宰制或制约了?」许多描绘未来世界的电影、小说,
告诉我们未来世界中,可能使用的精巧机器,有多么方便,但是对人类也危机重重。如:电
影[骇客任务]中,描绘出人类被计算机操控、奴役,却茫然无所知,也述说出所谓先知者的
努力抗战,引导我们去思考「虚拟与真实」无法区辨的可能。其它如:[变人]、[AI人工智
能中]
等,也一再提醒、重复审视人类应该要重视情感、内在精神的重要。人类以为自己操控了先
进的科技技术,把一切交由计算机机器处理,掌控一切的同时,可能也丧失对于自我价值的
思考能力,失去了对于自身价值的自主性,最终,是否会丧失人类宝贵的精神文明、思考能
力的价值呢?未来的社会,又会呈现如何的面貌呢?
  
  推荐网站—机器人类知多少。科科网。http://sf.nctu.edu.tw/yeh/robo_7.htm
  
  
--------------------------------------------------------------------------------

--------------------------------------------------------------------------------

--------------------------------------------------------------------------------

--------------------------------------------------------------------------------

--------------------------------------------------------------------------------

--------------------------------------------------------------------------------

--------------------------------------------------------------------------------

--------------------------------------------------------------------------------

--------------------------------------------------------------------------------

--------------------------------------------------------------------------------

--------------------------------------------------------------------------------

--------------------------------------------------------------------------------

--------------------------------------------------------------------------------

--------------------------------------------------------------------------------

--------------------------------------------------------------------------------

--------------------------------------------------------------------------------

--------------------------------------------------------------------------------

--------------------------------------------------------------------------------

--------------------------------------------------------------------------------

--------------------------------------------------------------------------------

  
  [1][15] arenanet(http://www.arenanet.fi/index.html),2000/8/6。
  
  [2][16] Infocity(http://www.infocities.eu.int/),2000/8/6。
  
  [3][17] Francis Heylighen & Johan Bollen ,〈The World-Wide Web as a
Super-Brain : from metaphor to
model〉,(http://pespmc1.vub.ac.be/papers/WWWsuperBRAIN.html),2000/7/5。
  
  [4][18] Peter Russell(1995),〈The Global Brain…An Over
View〉(http://21net.com/online/russell.htm),2000/10/8。The Global Brain
Concept(http://www.santafe.edu/~gmk/MFGB/node14.html),2000/11/7。
  
  [5][19]
〈世界网络人口数接近三亿人〉(http://news.kimo.com.tw/2000/09/13/technology/zdne
t/602585.html),2000/9/13。
  
  [6][20]
〈英特尔网络革命睡狮醒〉(http://news.kimo.com.tw/2000/08/24/technology/digi/556
206.html),2000/8/24。
  
  [7][21] ET, phone
SETI@home!(http://science.msfc.nasa.gov/newhome/headlines/ast23may99_1.htm)。
  
  [8][22] 翟本瑞,
〈虚拟社会学的虚拟社会基础〉,「第二届社会科学理论与本土化研讨会」论文,2000年10月
6-7日,嘉义:南华大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