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不迫——《稀缺》的读书笔记范文3700字:
我们似乎经常处于这种状态:看起来忙忙碌碌,却还是焦头烂额、丢三落四;看起来足够努力,起早贪黑辛辛苦苦,日子还是紧紧巴巴捉襟见肘。我们不是不想改变,可就是不知为何,生活总把我们置入这样的陷阱里,越努力越困惑,越奔波越贫穷。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数不尽的励志书籍、心里鸡汤为我们诊断病症,但是却众说纷纭。有的说我们缺乏梦想,有的说我们习惯糟糕,还有人让我们自我反思,是不是心态不好、格局不够、眼界太窄、缺乏规划......是的,确实有这些问题。但真正的病源是什么?有本书给了我们答案:“稀缺”。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作者是美国的赛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前者是行为经济学家,后者是认知心理学家。
稀缺?英文:Scarcity。简言之,就是资源不足的状态。狭小是空间的稀缺,忙碌是时间的稀缺,贫穷是金钱的稀缺,孤独是社交的稀缺……稀缺无处不在。事实上,经济学管理学都是研究稀缺的学问,即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最大的效益。
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把稀缺看成的资源的客观束缚,也当成一种主观心态。作者认为稀缺是一种心态,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稀缺有稀缺的好处,它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专注当下,在应对急迫要求时做得更好、更有效率。但长远来看,对我们的生活损害更大。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不利影响:
一、减少带宽。什么是带宽?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当你的电脑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电脑的反应速度会变慢。或者同一时间,多个人联网一个WIFI时,会出现掉线或网页刷新缓慢的情况。这就是带宽不足的典型表现。人的心智与此类似。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http://m.simayi.net/duhougan/5158.html)穆来纳森用带宽一词形容心智的容量,它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占据我们的神经处理系统,降低这些带宽的容量,使我们在应对生活的变化时,缺乏洞察力、反应迟钝或者经常“掉线”。
举个栗子,如果一个人很饥饿,饥饿就会俘获他的大脑,对食物的需求会一直萦绕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这时给他安排任何事情,他都既无兴趣也无精力更好地处理。事实上,科学家通过实验已经证明,当一个人被稀缺俘获时,他的情商、智商和意志力都是下降的。对于一个被贫穷或忙碌困扰的人,会更容易愤怒和情绪低落,更自闭,也更缺乏自控力。
二、管窥思维。管窥(tunneling),指我们专注于某一事物就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这种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由于“目标抑制”的作用,人们在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因此,专注也会导致管窥,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眼前的稀缺问题总是会被放大,而与此无关的事物则会被忽略。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举个栗子,一个被事务缠身的人,可能对新出现的情况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一个为生计发愁的人,也更难看到生活的多种可能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三、短视。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不仅如此,稀缺还会令我们犯下更为严重的失误。需求的压力始终存在于穷人心中,挥之不去,从而造就了他们自身的内化尺度,所有这些不同行为都有着同样的明显特征:短视。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俘获我们的稀缺,就存在于当下,它所产生的管窥负担,令我们带着短视的眼光做人做事。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想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忙碌,疲于应付生活的各种稀缺,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停下来思考和规划未来。因为没有规划,所以所有的东西都是匆忙应对,临时起意。贫穷也是一样。一个人越贫穷,就在那些钱该花那些不该花上纠结,在省吃俭用上绞尽脑汁,以至于忘了怎样着眼未来,做好规划开拓资源。贫穷的更贫穷,富足者更富足。稀缺导致更严重的稀缺,这是个怪圈。
四、杂耍。从表现来看,稀缺的人更容易发生“借用”的行为。这其实很好理解,贫穷的人面对金钱,忙碌的人面对时间,都非常紧迫。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稀缺的人常常不择手段的借贷和透支未来。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应拥有的更少。稀缺陷阱就是一直在落后一步,一直在偿还上一个任务的支出,不管时间还是金钱。就像杂耍艺人,稀缺的人拆东墙补西墙,每天像救火队长一样,小心翼翼维持着艰难的生计。任何一点小小的不稳定都会威胁到生存于稀缺陷阱边缘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响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总是需要我们紧赶慢赶,在每个球就要落下的刹那开始应对,结果就在匆忙间织出了一张乱七八糟的补丁图。
稀缺陷阱尤其会令人感到辛酸的就是,它会让人产生一种感觉:只要再多一点资源,就能摆脱欠下的所有债务,就能逃脱这个恶性循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它的根源在于挥霍和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就像月光族一样,稀缺的种子早在资源充裕时就已经种下。在资源充裕阶段,我们会浪费时间与金钱。我们太过松懈了。以扶贫为例,有些贫困地区的人生活十分艰难,甚至还挣扎在贫困线以下。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政府会给予他们物质和金钱上的补助。按照一般理解,有了补助,他们的生活应该会好些,可以从被动输血到自主造血,逐渐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真实情况是,贫民拿到钱后,的确会稍解燃眉之急。然而短暂的狂欢过后,生活还是会重归原样。
稀缺会加剧稀缺,像电脑在运行太多的任务一样,如果一个人头脑中一直萦绕着眼前的稀缺,疲于应对生活事件源源不断地侵袭,就无暇思考和规划未来。所以贫穷之人会一直贫困僚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而孤独之人会终日形单影只,节食者只会越来越胖。
那么,怎样解决稀缺问题呢?
作者认为,稀缺心态是环境造就的结果,更有可能通过一些措施来加以改变。稀缺并非个人特质,而是自身创造的环境条件所引发的结果,而这些条件是可以进行管理的。我们越是深入了解稀缺在大脑中的发展历程,就越有可能找到办法去避免稀缺陷阱,或至少去减轻稀缺陷阱的影响程度。
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我们可以用便签等工具,像超市把巧克力摆在收银台一样,把重要的事项放在案头,提醒我们随时关注,并且一有可能,就要将警醒型行为转变成一次性行动。
让“疏忽”等同于“默许”,意即把需要主动付出的任务变成悄悄奉献的部分。当忽略问题存在时,改变行为的结果往往比直接与其对抗更有效。很多商家就深谙其道。比如视频网站和物业中心,他们不会每个月打电话给你,或者通知你及时续费,而是先与你签订合约,在你的默许下每月扣款,在不知不觉中攫取你的财富。这一做法也可用于存储。如果你不是一个存储习惯良好的人,设置定期转账10%的钱到专有储蓄账户就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如果你总忘记信用卡还款,设定自动还款就是个好主意。
节约利用带宽。利用带宽,就是要去分配我们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任何形式的技能习得,无论是去学习社交技巧还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都需要带宽。如果穷人缺乏带宽,那么他们就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实用技能。关系时,都会用到。带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做出的选择。在充满稀缺的世界中,漫长的截止日期就是酿造麻烦的问题所在。所以,将漫长的一次性截止日期改为渐进式的阶段性截止日期,有助于问题的改善。如果农民们不是一次性收款,而是更为频繁地收到报酬,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要在富足和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更重要的是,要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充裕: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的;最后一刻的拼凑,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一定要有这样一种心态来悬浮注意,它的存在,能够保证专注于当下工作目标,又不会向未来的项目借用资源,并因此耗尽余闲,将自身拉入未来的带宽陷阱。
亨利·戴维·梭曾说,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各种类型的稀缺都有着相同的元素: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带宽负担。通过外力将人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小小的改变,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就能缓解稀缺带来的不良后果。当带宽有限时,让“疏忽”等同于“默许”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稀缺会产生带宽负担,因此节约利用带宽是对稀缺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对稀缺,要在富足和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更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的人生排的太满,要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
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拖延症者永远没有时间?针对这一现象,社会学家成为马太效应,经济学家称为稀缺现象,但从心理学上分析,则是稀缺影响了我们的心智,格局、视野、洞察力和自控力。太阳底下无新事,《稀缺》一书用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帮我们重新认识了稀缺,但解决方案并非前所未见。重要的是我们要自觉惊醒,改变观念,相信物随心转境由心生。罗振宇说,我们的肉身刚刚步入富足时代,但精神还滞留在稀缺的恐惧之中。穷人思维根植在人类的基因里。率先用理性击碎它的人,也将获得身心灵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