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1——概述2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一、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从不同方面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性能,下面介绍常用的7个性能指标。

1、速率

  • 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
  • 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bit/s(比特每秒)(或 b/s,有时也写为 bps,即 bit per second)。
  • 当数据率较高时,就常常在bit/s的前面加上一个字母。例如,k(kilo)= 1 0 3 10^3 103=千,M(Mega)= 1 0 6 10^6 106=兆,G(Giga)= 1 0 9 10^9 109=吉,T(Tera)= 1 0 12 10^{12} 1012=太,P(Peta)= 1 0 15 10^{15} 1015=拍,E(Exa)= 1 0 18 10^{18} 1018=艾,Z(Zetta)= 1 0 21 10^{21} 1021=泽,Y(Yotta)= 1 0 24 10^{24} 1024= 尧。
  • 这样,4x100 bit/s的数据率就记为40Gbit/s。现在人们在谈到网络速率时,常省略速率单位中应有的 bit/s,而使用不太正确的说法,如“40G的速率”。
  • 另外要注意的是,当提到网络的速率时,往往指的是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而并非网络实际上运行的速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宽带

带宽(bandwidth)有以下两和不同的意义:

  • 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户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例如,在传统的通信线路上传送的电话信号为标准带宽是3.1kHz(从 300 Hz到 3.4 kHz,即话音的主要成分的频率范围)。这种意义带宽的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通信的主干线路传送的是模拟信号即连续变化的信号)。因此,表示某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就称为该信道的带宽或通频带)。
  •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迫过的“最高数据率”。在本书中提到带宽”时,主要是指这个意思。这种意义的带宽的单位就是数据率的单位 bit/s,是每秒。
  • 在“带宽”的的上述两种表述中,前者为频域称谓,而后者为时域称谓,其本质是相同。也就是说,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3、吞吐量

  •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显然,吞吐量受网络带宽或网络额定速率的限制。例如,对于一个1Gbits的以太网,就是说其额定速率是1Gbits,那么这个数值也是该以太网的吞吐量的绝对上限值。因此,对1Gbit/s的以太网,其实际的吞吐量可能只有100Mbits,甚至更低,并没有达到其额定速率。请注意,有时吞吐量还可用每秒传送的字节数或帧数来表示。
  • 接入到互联网的主机的实际吞吐量,取决于互联网的具体情况。假定主机A和服务器B接入到互联网的链路速率分别是100Mbits和1Gbit/s。如果互联网的各链路的容量都足够大,那么当A和B交换数据时,其吞吐量显然应当是100Mbit/s。这是因为,尽管服务器B 能够以超过 100 Mbits的速率发送数据,但主机A最高只能以100 Mbit/s的速率接收数据现在假定有100个用户同时连接到服务器B(例如,同时观看服务器B发送的视频节目)。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B连接到互联网的链路容量被100个用户平分,每个用户平均只能分到 10 Mbits的带宽。这时,主机A连接到服务器B的吞吐量就只有10Mbit/s了。

4、时延

时延(delay或 latency)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时延是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有时也称为延迟或迟延。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中的时延是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

  •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因此发送时延也叫作传输时延(我们尽量不采用传输时延这个名词,因为它很容易和下面要讲到的传播时延弄混)。发送时延的计算公式是: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 发送速率 发送时延 = \frac{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 发送时延=发送速率数据帧长度
    由此可见,对于一定的网络,发送时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与发送的帧长(单位是比特)成正比,与发送速率成反比。
  •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的计算公式是: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传播时延=\frac{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信道长度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率是光速,即3.0x10’km/s。电磁波在网络传输媒体中的传播速率比在自由空间要略低一些:在铜线电缆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3x10°km/s,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0x10’km/s。例如,1000km长的光纤线路产生的传播时延大约为5ms.
  •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检验或查找转发表等,这就产生了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这就产生了排队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当网络的通信量很大时会发生队列溢出,使分组丢失,这相当于排队时延为无穷大。

这样,数据在网络中经历的总时延就是以上四种时延之和: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一般说来,小时延的网络要优于大时延的网络。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低速率、小时延的网络很可能要优于一个高速率但大时延的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时延宽带积

把以上讨论的网络性能的两个度量–传播时延和带宽–相乘,就得到另一个很有用的度量:传播时延带宽积,即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 带宽 带宽 带宽
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时延带宽积。这是一个代表链路的圆柱形管道,管道的长度是链路的传播时延(请注意,现以时间作为单位来表示链路长度),而管道的截面积是链路的带宽。因此时延带宽积就表示这个管道的体积,表示这样的链路可容纳多少个比特。例如,设某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20ms,带宽为10 Mbit/s,算出 时延带宽积 = 20 时延带宽积=20 时延带宽积=20x 1 0 − 3 10^{-3} 103x 10 10 10x 1 0 6 10^6 106= 2 2 2x 1 0 5 b i t 10^5bit 105bit$
这就表明,若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则在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就已经发送了20万个比特,而这20万个比特都正在链路上向前移动。因此,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难看出,管道中的比特数表示从发送端发出但尚未到达接收端的比特数。对于一条正在传送数据的链路,只有在代表链路的管道都充满比特时,链路才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6、往返时间RT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利用率

  • 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
  •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这是因为,根据排队论的理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这和高速公路的情况有些相似。当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很大时,由于在公路上的某些地方会出现堵塞,因此行车所需的时间就会变长网络也有类似的情况。当网络的通信量很少时,网络产生的时延并不大。但在网络通信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由于分组在网络节点(路由器或节点交换机)进行处理时需要排队等候,因此网络引起的时延就会增大。如果令Do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设现在的网络利用率为U),那么在适当的假定条件下,可以用下面的简单公式(1-5)来表示D与Do以及利用率U之间的关系:
    D = D 0 1 − U D=\frac{D_0}{1-U} D=1UD0
  • 这里U是网络利用率,数值在0到1之间。当网络利用率达到其容量的1/2时,时延就要加倍。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当网络利用率接近最大值1时,网络产生的时延就趋于无穷大。因此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概念:信道利用率或网络利用率过高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下图给出了上述概念的示意图。因此,一些拥有较大主干网的ISP通常控制信道利用率不超过50%。如果超过了就要准备扩容,增大线路的带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非性能指标

1、费用

网络的价格(包括设计和实现的费用)总是必须考虑的,因为网络的性能与其价格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网络的速率越高,其价格也越高。

2、质量

网络的质量取决于网络中所有构件的质量,以及这些构件是怎样组成网络的。网络的质量影响到很多方面,如网络的可靠性、网络管理的简易性,以及网络的一些性能。但网络的性能与网络的质量并不是一回事。例如,有些性能一般的网络,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故障,变得无法再继续工作,说明其质量不好。高质量的网络往往价格也较高

3、标准化

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既可以按照通用的国际标准,也可以遵循特定的专用网络标准。最好采用国际标准的设计,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互操作性,更易于升级换代和维修,也更容易得到技术上的支持。

4、可靠性

可靠性与网络的质量和性能都有密切关系。高速网络的可靠性不一定很差。但高速网络要可靠地运行,则往往更加困难,同时所需的费用也会较高。

5、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在构造网络时就应当考虑到今后可能会需要扩展(即规模扩大)和升级(即性能和版本的提高)。网络的性能越好,其扩展费用往往也越高,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6、易于管理和维护

网络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和维护,就很难达到和保持所设计的性能

  • 57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中小型企业网络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要设计和需求分析两个方面。 在概要设计中,首先需要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明确网络中各个设备的连接关系和布局。根据企业的需求,需要进行VLAN划分,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以实现部门之间的隔离和安全性。同时,还需要进行子网规划,确定各个子网的IP地址范围和子网掩码。在网络中还需要搭建各种服务,如WWW服务器、FTP服务器、MAIL服务器等,以满足企业员工的各种需求。 而在需求分析中,需要详细描述企业对网络的需求。包括对子网划分的要求,需要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通信和信息隔离。还需要说明所提供的服务,如WWW、FTP、MAIL、DNS等,以及支持这些服务的软件和主要原理。需求分析还需要考虑企业规模和用户数量,比如行政楼上的用户约120人,分为5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用户可能处在不同楼层。 综上所述,中小型企业网络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要设计和需求分析。在概要设计中需要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划分VLAN和子网规划,搭建各种服务。在需求分析中需要详细描述企业对网络的需求,包括子网划分、所提供的服务以及支持软件的选择。<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2* *3*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中小型网络工程设计与实现](https://blog.csdn.net/Sukiugg/article/details/96476294)[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100%"] [ .reference_list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