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5年出生的人 教你通过理财赢得未来的30年(二)

二、股市崩盘的几种前兆

  预言与建议:未来一段时期股市将延续牛市行情,投资者目前仍可积极入场。 只要不出现经济突然转向或投机气氛过于疯狂,股市由牛转熊甚至崩盘的可能性就不大。对于投资者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认真寻找能经受市场考验的、真正有竞争力的潜力股。同时学会合理有效的进行资产配置,这样即使熊市来临仍可获利。

  股市的牛熊转换是基本的规律,理财是一辈子的事,这一代人在未来二三十年的投资生涯中肯定会经历这波行情的终结。如果能够提前预知到这个转变,就可以避免损失。而如果早些形成正确的投资策略,甚至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利。

  当然,谁都无法准确的预测到这个转换的节点在何时。不过我们可以参照1929年的那场股灾给出崩盘前的几种前兆。这绝不是说中国股市要经历这样一次崩盘。只是对于这一代人,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终究不是一件坏事。那么,1929年大崩盘前都发生了什么?我们当前的股市与之相比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当所有人都在谈论股市,而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懂股市

  上帝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这句话非常适合表述股市崩盘前的场景。加尔布雷斯在《1929年大崩盘》一书中指出,有关1929年股市投机最令人惊讶的不是参与人数的规模,而是股市投机成为了美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人们在谈论一只股票时,其实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了解,但没有任何人揭穿他们不懂的这一事实。投机文化弥漫在各个角落。

  《钱经》点评:上述的情形你是否似曾相识——每天总能见到一群人在谈论股票但其实每个人都不知所云。如果这种投机文化继续泛滥,人们甚至连本职工作都忘记了,那你真的要考虑远离这个市场了。

  当乐观的情绪被推到顶点,任何悲观的论调都被认为是“叛逆”而被压制

  1929年,美国大多数报纸杂志以赞美、敬畏的语气,而没有警示性地报道股市全面走高的消息,并且同时看好股市当前和未来的走势。当某人抛出悲观性的论调,就有人指责他“严重破坏了美国的繁荣”。也有人暗示,他这样做是有动机的——被猜测是想做空。随着市场的不断走高,他的警告只被别人当作了笑料。

  《钱经》点评:这个场景也很熟悉,把唱空股市归结为外资阴谋论就是一个例子。人们往往害怕股市跌下来而强迫自己甚至他人承认还会涨。所以,当你完全听到一边倒的声音,反而需要警惕了。

  当经济调控手段面临两难,而投机者对这些手段具有了相当的免疫力

  1929年1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再贴现率是5%;而证券经纪人贷款利率在6%-12%之间。只有发生再贴现率剧涨的情况,才会使银行把从联邦储备系统那里借来的钱直接或间接的供给股市的做法变得无利可图。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再贴现率的行动除了会导致普遍反感外,还会提高一般工商企业、消费者和农民的借款利率。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做决策时表现软弱,只是不时发出警告。显然,联邦储备委员会关心的不是限制投机,而是推卸自己在不断加剧的投机应负的责任。

  《钱经》点评:任何泡沫在破灭前,都有机会将其尽早捅破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但往往调控当局出于各种顾虑而无所作为。应该说,中国央行今年来进行的几次紧缩调控并没有起到太好的效果,当然这些调控措施本身也不是针对股市的。如果股市继续疯狂,而调控手段乏力,这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当庄家横行,上市公司的虚假利润泛滥

  1929年夏末,经纪人公报和信函不再满足于通报当天哪几只股票会涨和涨幅有多大,而是通告下午2点,应该多“关注”无线电股或通用电气股。人们相信股市已成为神秘而无所不能的人士手中掌握的工具,这种信念从来没有这样强烈过。这是一个联手做庄和投资辛迪加业务(操纵业务)过度活跃的时期。除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庄家行为外,很多上市公司还通过财务上的“乱伦”和杠杆效应产生了大量的虚假利润。

  《钱经》点评:这是1929年大崩盘前的情形,其实在2001年,中国的老股民也熟悉这些场景。被斥为连赌场都不如的中国股市在那一年崩溃了,但历史的教训我们真的牢记了吗?还是以一种新的面目示人。很多上市公司的利润来自于交叉投资、所谓“义庄”的频频出现让我们不无忧虑。

  上面我们列举了1929年大崩盘前的一些情况,好像和目前国内的股市有点像呀。其实不必杞人忧天,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非常之好,而且现在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手段是那时不能比的。个人投资者其实不必要预测经济周期和股市走向,你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选择真正的成长股,那样无论经历怎样的市场环境你都能够获利。

  无论是从经济运行还是从股市发展看,如今都处于一个沸腾的年代,其实更令人激动的一场运动正在我们身边上演并将持续下去——那就是城市化。它将更真实的影响到这一代人未来30年的生活 

  三、追随城市化的脚步

  预言与建议: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在未来长时期内不会中断,随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继续影响着你的财富和生活。伴着城市化的脚步,你会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合适的位置:比如选择在近郊居住、将事业重心放在城里、或把投资目标锁定城乡结合部等等。

  2001年,刘峰曾经去北京的近郊区县之一的通州探望一个朋友新买的房子,坐了很久的公共汽车,终于找到了那处房子。小区很荒凉,门一推开,外面就是杂草。刘峰那时发誓不买北京四环以外的房子。但是在越来越高企的房价面前,刘峰不得不对北京的生活成本做了妥协,像大多人那样,他作了个务实的选择——住到郊区去,原因很简单,不愿意做房奴。

  2007年的今天,通州房价已经到了8000元/平方米,每天早晨,从北京通州驶向CBD的城铁八通线和数十条公交线路装满乘客,京通高速路上各种档次的私家车、班车则摩肩接踵,争先恐后地把数十万人卸载到城市的中心地带,而此时从城里驶向郊区的车辆上空空如也。傍晚的状况则恰好相反。

  电影中,每天早晨,几十万美国白领乘车或者开车到曼哈顿去,傍晚回家。十年间,有一百多万纽约人奔向城市外围,只留下了一个衰颓的“半日城市”:汽车和铁路班车开到时,全城像涨潮……为人群所淹没,入夜落潮时,人群又退走了——基本上只剩下小偷、警察和老鼠。

  在上个世纪的美国,郊区曾经代表了美国的未来,意味着红砖迷宫和精修的草坪,郊区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理想安居地。《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市郊已婚妇女的特稿,说她们“生活得很痛快……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有什么不愉快的理由。”

  中国城市郊区化从起步到现在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北京为例,从1991年到2000年,北京近郊区是人口的主要导入区域,也是北京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承载地。2000年近郊区总人口比1991年增加了239.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2%,高出全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8个百分点,人口密度的增长幅度也远高于远郊区。其他大城市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应该说都是我国城市郊区化快速发展的明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州这几年的变化仅仅是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鲜活的缩影,中国正处在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当中,这个历史化进程,将会影响到所有的人,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越来越多的外地青年加入了城郊候鸟的行列,若干年后,他们的后代将为永远的成为城市里的一员,在城市里长大,在城市里生存,将永恒的凝固了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也将伴随着大型或者特大型城市的崛起,从人口密度的角度,以东京为榜样,3000万、4000万人口将是这些大型城市的规模,而这么大规模的扩展,城市近郊或者远郊的发展是必须的,随着规模的扩展,城市多中心的结构也必将形成,而城市内部的交通连接的便利性当是首当其冲,或许私有汽车的迅猛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并不是这个星球可以承载的,那么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公共交通的便利。

  对于社会的个体,我们现在没法想象这种城市化进程会给已居城市人口的现有生活习惯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因为目前来看,西方国家的城市居民除了生活质量稍好之外,在超前的生活方式之上并没有给我们有什么具有想象力的借鉴,而具体影响最深的当属那些正在进城的人们。当然,在这种历史的大进程中,有很多机会是已经给那些有准备的少数人的,一旦抓住,你可以随意改变你的生活方式,那么你是否有备而来呢。

  城市化进程真实的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而对生活内容和质量造成实质冲击的则来自于科技创新。未来30年,必定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发明问世,在“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享到科技进步的成果,对于年轻的一代尤其如此。 

四、科技“精灵”的未来舞步

  文/马迪亚斯•霍尔茨

  预言与建议:21世纪上半叶,科技创新仍然是最令人兴奋的事件。 就像互联网一样,新科技越来越以人为本。也许你把握不住科技创新的脉搏,但不妨碍你分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你要做的是学会利用科技,跟上潮流,改进你的生活和事业。

  历史总是这样,人类发明的成果在几十年之后便精确的以不同的品牌出现,改变了价值创造链和社会体系,并把习惯和社会义务、价值和传统全部抹去。人类别无选择:当科技的精灵从瓶中钻出来,就无法避开进步的浪潮,以及身后的片片浪花。

  我们未必能想象得出几个世纪之后的人类生活,但关于未来三十年的世界将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话题,未来学家们可能要轻松得多——端倪无处不在。

  数字的负影响

  哪种技术将会影响到知识时代?计算机,还是计算机。难道控制我们日常生活的,就是这台会发出声音的、令人烦躁的沟通工具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中。其实它早已出现,正如当纳德•A•诺尔曼在所著的书《隐形计算机》中描述的一样:如果只以机器的逻辑来发展技术,我们便会从纯粹机械的角度来评价事物。这导致人与机器之间异化的不断恶化,而以客户和电动技术为中心的日常生活所引起的压力,使人们不断受到挫折。

  美国心理学家威尔和罗森在一项研究中证明:超过50%的美国消费者感觉到现代技术的压力。其中甚至有36%的人们完全说不出原因为何需要购买电脑。人类知识并不是数字化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毫不困难的预言了“数字革命”,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将会出现第一个严重危机:数字的负影响。

  最有可能产生于之后30年的技术

  生物统计:数据万能时代的身份辨认

  问到现代生活最大的复杂性问题时,那张可恶的写着密码的便条到底哪里去了呢:信用卡、手机、电脑——这些都需要登入密码。随着互联网的扩张以及流动性的提高,安全问题也不断在恶化,同时密码也如潮水般不断的增加,如果电脑不学习如何将我们当作生物体,从声音、字迹、外貌等方面明确对身份进行识别的话。

  因此,生物统计技术的发展,可能是未来其中一项最重要的科技。

  大动脉技术:实时进入网络世界

  众所周知,今天的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原型而以,渐渐的,它将在几年后随时被数据堵塞吞噬。然而,全新的人类工程学网络即将诞生。当我们可以全天候在线,而又完全不需要付出任何费用的时候,互联网便会成为一种全民设备。再也用不着启动计算机、也用不着登陆之后等待,需要的只是连接而已。

  安静的技术:对休息的关怀

  降低噪音科技的前途一片光明,因为它标志了“低等趋势”的核心,可以创造出新市场的需求路线。汽车中的宁静、办公室中的“无噪音发电机”——它将噪音在环境中过滤掉,这些作为反技术科技的技术与约翰•奈斯比特的格言相符:我们总是把财富的一半用于发展技术装备,而另一半则用来摆脱这种装备。

  语音识别

  工业时代的最后一个堡垒,便是经典的用于“抄写”的秘书处,这也是人们可以想象的相当愚蠢的工作。现代语音识别软件在今天可以将一段口述文本的95%转换为正确的文字——但这还是太少了,而且修改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预言,当准确率达到99%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所有的信件以及文档以听的方式直接输入电脑了。

  但无论如何不能把语音识别与语音操控混淆,后者要用机器取代它存在着一个强大的感情“障碍”,毕竟语言仍保留了人类之间的联系。

  这些可能的科技创新是否令你兴奋?科技可以改变生活,不过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则是由你决定的。对于75-85年生人,对互联网的普及和挖掘会极大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消费方式。其中最可预见的,就是拍卖文化的兴起。

  五、拥抱拍卖文化

  预言与建议:拍卖文化将极大改变未来人们的消费方式,这为75-85年生人带来难得的机遇。学会拥抱拍卖文化,将会把生活打理得更精细,也会从中发现无穷的商机。

  婷婷经常为满屋子的东西烦恼——已经不再时髦的裙子、早被数码相机取代的胶片相机、曾为应付考试购买的参考书。这些东西对于婷婷来说具有很少甚至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了,但它们却占据着本来就不大的居住空间。

  这种烦恼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而如果他们知道网上二手商品市场的交易是那么的高效活跃,当然会毫不犹豫的将它们卖出去。如今,ebay或淘宝网提供了这种平台,但这还远远不够。未来几十年,消费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将发生,那就是拍卖文化的兴起。

  理解拍卖文化

  根据一份发表于2004年10月的AC尼尔森报告,平均每个美国家庭要聚敛超过2200美元的不再使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的市场价值大概是原价的一半并处在继续贬值中。

  新兴的拍卖文化却可以使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来理解这些东西的价值,比较继续保留它们与以现金或实物的方式来拥有这些东西所能够获得的利益的差别。至于浪费,在拍卖文化中,我们浪费的钱不再是我们用以购买不再需要的物品所花费的金钱,而是通过再次出售这些东西所能够获得的金钱,也就是市场价值与使用掉的“价值”的差额。这个变化会导致消费品世界的全面改观,并且会剧烈影响我们衡量物品价值的方式。

  从聚敛财物的民族到拍卖文化的转变,其收益是相当可观的,不仅仅对那些通过再出售自己的所有物而赚钱的人来说是如此,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如此。随着产品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创造性、新颖性这些特征成为凌驾于耐用性之上的购物需求。这会促使拍卖文化不断发展壮大,而我们只需要敞开心扉去实践新的生活方式。

  跨越流通性的鸿沟

  拍卖文化的兴起需要克服人们的心理障碍——是否能够接受二手商品或乐意放弃自己的占有物,也就是更看重使用权而非拥有权。这需要一点点时间,但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摆在拍卖文化面前更大的鸿沟是能否实现交易市场的完全流通性。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纽约股市的发展历程。想当年,华尔街不过是一条肮脏的大沟,而股票交易者们都在一棵大树下见面谈生意。纽约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看起来就像是一张描绘在线消费交易市场进化发展趋势的蓝图。真正的市场流通性一定要在多年的改进、以及各种辅助机构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够实现。新一代网络拍卖辅助机构纷纷出现,正在改变这个市场,并将很快彻底改变我们购买和销售商品的方式。

  各方均受益

  在新的拍卖文化环境下,我们会发掘那些散布于生活各个层面中的隐藏价值,对自己已经拥有但是用不着的东西的看法也将改变。大把花钱购买奢侈品也将会是非常经济的选择。当然,前提是我们愿意短暂地拥有这些东西,并在出售它们的时候收回相当比例的成本。

  拍卖文化将让我们更注重临时性所有权,在任意一个给定的时间,我们都将拥有更新的产品。此外,一个进入门槛较低而且流通良好的二级市场,可以帮助我们从自己不再想要的东西上获得更大价值。它还会鼓励我们更小心地对待自己购买的产品。

  拍卖文化对消费者的益处很多,对生产商同样带来利益。二手商品销售能够促进一级市场的销售。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新商品的依赖心理,还由于二级市场改变了商品的流通性,让人们更无所顾忌的购买新商品。

  拍卖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对消费理念、对商业规则的冲击刚刚露出萌芽,在未来30年里,它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