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主流社交平台的情绪传染现象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

关键词:社交平台、情绪、社交焦虑

请想象,结束了一天忙碌生活的你正躺在床上无聊刷微博,突然,热度排行榜新增一条爆点,你兴冲冲点进去,发现是某歌手被爆婚内出轨、嫖娼、招妓,各路网友纷纷评论转发,义愤填膺,恨不得手刃当事人,于是你也紧随其后,怒发10条话题微博,痛斥这名堕落的艺人。做完这些,你仍觉得怒气郁结于心,于是你打开了抖音,微信,QQ,与其他人分享这则新闻。而时间一晃到了凌晨1点,你还沉浸在愤怒中无法入睡…

以上的情景在大数据时代的每一天都在上演。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便携产品的普及使得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消耗在网络生活中,人们也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到网络世界中的各式各样的情绪。因暴露于网络世界他人的情绪中,个体自身的情感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的过程被称为“网络情绪传染”(digital emotion contagion)(Goldenberg & Gross, 2020)。

什么是情绪传染呢?

情绪传染,可以将其广义地界定为一种情绪体验(Hoffman, 2002), 该体验被他人所激发, 并最终使接受者的情绪与最初的激发者趋于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 情绪感染是建立人类互动的基础。如果他们想拥有顺利的社会交往, 在情绪上的同步模仿是在所难免的。情绪感染使人们时刻追寻他人的感受和意图, 即使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去了解这些信息(王潇, 李文忠, 2010)。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解释他人情感表达的能力对于生存、进行有效的日常交流等社交互动至关重要:它揭示了个体此时的精神状态,同时也预测着他人可能的行为,传达了人类的意图和欲望。

情绪感染形成机制

当前关于情绪感染形成机制的理论假设主要包括模仿-回馈机制(mimicry)、类别激活(category activation)与社会评估(social appraisal)三种。

1模仿回馈机制

婴儿、少年、青年和成年人都会下意识的模仿他人情绪所带来的面部表情,而主体的情感体验时刻都在受到来自面部表情、声音、姿势和动作的模仿所带来的反馈与刺激。理论上, 情感体验是基于大脑神经中枢发出的模仿指令, 形成面部表情、声音、动作模仿的输入性反馈, 且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个体根据自身的表情行为, 推断自身的情绪状态。换言之,个体对他人面孔表情声音、姿势和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