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
一、成像原理
- 多普勒效应基础
当超声波探头(振动源)与血流中的红细胞(接收器)产生相对运动时,回波频率会因运动速度出现偏移(多普勒频移)。其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fd为频移,f0为发射频率,v为血流速度,θ为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c为超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速度(约1540 m/s)。
2. 信号处理流程
- 正交解调:回波信号借助正交检测器分解成实部(I)和虚部(Q)信号,以利于相位差的计算。
- MTI滤波器:对血管壁、瓣膜等低频运动干扰进行滤除,保留高频血流信号。
- 自相关技术:快速计算同一采样点多次脉冲间的相位差(△φ),进而推导平均血流速度:
其中,T为脉冲重复间隔。
- 彩色编码:依据血流方向(红/蓝)和速度(亮度)生成伪彩色图像,并叠加于二维灰阶图像之上。
3. 血流动力学显示
- 层流:中心流速较高(亮色)、边缘流速较低(暗色),频谱较窄且空窗明显。
- 湍流/涡流:速度方向杂乱无章,显示为五彩镶嵌色,频谱宽且弥散。
二、关键技术参数
- Nyquist极限
最大可检测速度由脉冲重复频率(PRF)所决定:
若血流速度超出此值,则会出现混叠(颜色反转)现象。 - 角度校正
需要手动调整声束与血管的夹角(通常要求θ<60°),以降低速度测量的误差。
三、临床应用公式
- 血流阻力评估
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用于评估血管阻力:
常用于颈动脉、肾脏等器官的血流分析。 - 血流量计算
通过血管截面积(A)和平均流速(Vmean)估算血流量:
需结合频谱多普勒获取精确的流速分布。
四、 多普勒原理超声应用中的功能区分
1. 彩色血流成像
- 需对增益进行调整,以避免噪声干扰,优先进行编码操作,确保低速血流能够被观测到。
- 要避免角度 θ 接近 90°,否则 cosθ 趋近于零,会导致速度测量出现误差。
- 实时生成血流方向、速度及湍流信息。
局限性
- 角度依赖性:当θ角接近90°时,无法对血流进行检测。
- 空间分辨率:低速血流容易被噪声掩盖,需要调节增益和滤波。
- 帧频限制:在进行大范围扫描时,帧率会下降,从而影响动态显示效果。
2. PW
- 需依据目标深度对 PRF 进行调整,防止出现混叠现象;不适用于高速血流(>2 m/s)。
- 对血流速度进行定点测量,受Nyquist极限的限制。
3. CW
- 无法对具体深度进行定位,容易受到邻近血管信号的干扰;需结合二维图像来判断信号来源。
- 不具备深度分辨能力,适用于高速血流(如瓣膜狭窄)。
4. 核心区别
参数 | 彩色血流(CDFI) | PW | CW |
---|---|---|---|
显示方式 | 二维伪彩色血流分布图 | 频谱图(单点速度分布) | 频谱图(整条声束路径速度) |
速度限制 | 受 Nyquist 限制(显示混叠) | 受 Nyquist 限制(混叠阈值低) | 无限制,可测高速血流(>5 m/s) |
深度分辨力 | 无(显示整体血流) | 高(可精确定位取样容积) | 无(整条声束路径信号叠加) |
临床应用 | 观察血流方向、异常分流/返流 | 中低速血流定量(如静脉、瓣膜层流) | 高速血流检测(如主动脉狭窄) |
5. 技术应用示例
- CDFI:可显示二尖瓣狭窄时呈现的五彩镶嵌湍流。
- PW:用于测量颈动脉狭窄处的流速,需注意避免角度误差。
- CW:用于评估主动脉瓣狭窄的跨瓣压差,需结合二维图像进行定位。
五、局限性
- 角度依赖性:当θ角接近90°时,无法对血流进行检测。
- 空间分辨率:低速血流容易被噪声掩盖,需要调节增益和滤波。
- 帧频限制:在进行大范围扫描时,帧率会下降,从而影响动态显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