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1、探头逆压电效应
发射超声波。
2、超声波穿过人体组织器官产生反射、散射等回波信号被探头接收。
3、探头经过正压电效应
产生电信号并经处理后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医学超声成像原理与技术
超声成像方法包括A型,B型,M型,D型(频谱多普勒,多普勒血流成像)。
D型超声
主要包括:
- 以频谱曲线显示,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脉冲波多普勒(PW),连续波多普勒(CW),组织多普勒(TDI)
- 彩色编码实时显示血流方向、速度及血流性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
超声图像分辨力
空间分辨力
- 显示屏上能够区分两个细小目标的能力
- 即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 分为轴向分辨力、横向分辨力和侧向分辨力
对比分辨力
- 即灰阶分辨能力
- 与灰阶级数有关
- 用以显示回声信号间的微小差别
常见超声伪像
诊断超声在人体内传播过程中,由于超声的物理特性、人体界面的复杂性、仪器性能(声束旁瓣的大小)探查技术等技术,造成图像失真
一、混响伪像
声束扫查体内大界面时部分能量返回探头表面之后又从探头的平滑面再次反射第二次进入体内为多次反射的一种。
常见于:膀胱前壁、胆囊底部、大囊肿前壁
可被误诊为壁的增厚,分泌物或者肿瘤等
二、旁瓣伪像
第1旁瓣成像重叠效应
旁瓣重叠于主瓣上,形成各种虚线或虚图常在检查膀胱、胆囊、横隔等结构时发生
表现为膀胱无回声区内的薄纱状弧形带、胆囊无回声区内的斜形细淡光点分布及多条横肠线段
三、镜像伪像
镜面折返虚像
必须在大而光滑的界面产生,常见于横隔附近
四、声影
在常规DGC正补偿调节后在组织或病灶后方所显示的回声低弱甚或接近无回声的平直条状区
系声路中较强衰减体所致
五、后方回声增强
囊肿、脓肿及无回声区的后壁、有些小肿瘤后壁亦可出现
六、部分容积效应
病灶尺寸小于声束束宽或者虽然大于束宽但部分处于声束内
病灶回声与正常组织的回声重叠
多见于小型液性病灶
医学超声成像仪器使用与调节
医学超吉成像仪器结构组成
医用超声诊断仪器
电源部件
信息处理系统
存储部件
显示器
探头: 导线,匹配层,吸声背块,晶片
面板开关组件
键盘
数字扫描转换部件
接受单元
发射单元
- 注:探头使用来自肝脏和心脏部分
- 探头上是有方位标记点的,显示器中方位点在左侧。标准方向放置后,患者的右侧应该出现在显示器的左侧。探头一侧的探头方向标记应面向患者的右侧(如果探头纵向定向,则朝向头侧),并且超声监视器上的标记点位于超声监视器的左上角。
- 图中前后指的是深度
超声特殊检查与新技术
超声新技术
1.三维超声
2.超声造影
3.弹性成像
4.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5.声学定量
6彩色室动态分析
7.超声组织定征
乳腺的生理解剖概要
乳腺的生理解剖概要
乳腺超声检查技术
- 检查前患者无特殊准备,对月经周期并无太大要求
乳腺检查注意事项
- 双侧对比:检查时先健侧、后患侧
- 避免加压: 探头轻放,以免改变肿块形态、位置或影响肿块内血流显示,必要时加压
- 全面扫查: 乳头后区域适当斜切,必要时可增加耦合剂
正常乳腺超声表现
- 高回声的皮肤层,低回声的皮下脂肪层
常见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乳腺增生症
- 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好发年龄为30一50岁与内分泌激素紊乱有关(尤其雌激素增高)
- 双侧乳腺周期性胀痛月经前3一4天疼痛加剧月经来潮后症状减轻
- 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质韧结节多呈圆形或条索状
- 鉴别
乳腺瘤样增生需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相鉴别。
可结合其他检查如:乳腺铂靶检查、乳腺核磁检查。
鉴别困难时,应定期随访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瘤 (breast fibroadenoma)
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约占乳腺肿瘤的10%
与女性雌激素刺激有关
常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特别是30岁以下的女性
无痛、实性、边界清楚、生长缓慢的孤立性结节,触之可移动部分可在同侧或双侧、同时或不同时发生多发性结节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炎
- 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发热患处乳腺红肿、疼痛、乳腺肿块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
- 患者18岁,微小癌
- 其理论依据是恶性肿瘤常星离心性生长
- 淋巴结转移
乳腺超声进展
- 前者以彩色编码不同组织的弹性大小,
肝脏解剖概要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
正常肝脏超声表现
- 超声更多起一个筛查的作用,定性需要造影或者其他设备的辅助
异常肝脏超声表现
胆道系统解剖(和谐)
胆道系统检查技术
正常胆囊及胆管声像图
异常胆囊及胆管声像图
- 下边紫框中为正常胆囊
- 超声造影
超声声像图: - 肝外胆道不同程度扩张
- 扩张胆管内可见蛔虫回纵切面为双线状长条形的平行高回声带,中央可见暗带;黄切面为“同心圆”状
- 活蛔虫可见其蠕动征象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 死蛔虫:虫体萎缩,多节段性光带,中央暗带模糊或消失
- (五)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疽: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皮肤、粘膜、体液、其他组织的黄染
临床分型:肝前性黄疸(溶血性黄痘、非溶血性)、肝性黄痘及肝后性黄疸(阻寒性黄疸)
胰腺解剖及正常声像图
- 胰腺解剖与生理
腹膜后脏器 、无包膜、次于肝脏的大消化腺重约75克分内分泌部与外分泌部: 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血糖浓度,外分泌部分泌胰液,有分解脂肪、蛋白质糖类的作用
位置: 胰腺的体表投影在脐上5cm-10cm处,位于第一第二腰椎体前方,胰尾直达脾门.形态和分部: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大致分为蜂料型(最常见) 、腊肠型、哑铃型,
主胰管起至胰尾横贯胰腺,在胰头部胰管和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副胰管短细,超声难以显示
异常胰腺超声
二、探测方法
1、检查前的准备:
一般空腹8小时以上,如有腹胀或便秘者可灌肠或适当使用腹泻剂也可饮水400-600m,以胃作透声窗来观察胰腺
2、体位:
仰卧位为主,胃肠气干扰严重或体瘦者可用左、右侧卧位或半坐位
3、仪器:对仪器没有特殊要求,探头频率以2.5-5.0MHZ.
4、测量方法
上腹部横切扫查,切线测量法:
下腔静脉前方测量胰头,腹主动脉前方测量胰体,脊柱左侧缘测量胰尾。
5、正常值: (个体差异较大,数据仅供参考)
胰头<2cm,2-2.5cm疑大,22.5cm,肿大。>胰体尾部<1.5cm,1.6-2cm疑大,z2cm,肿大.>蝌料形胰头最大值可达3.5cm,而哑铃形及腊肠形胰尾可
达2.5cm
》主胰管在体部内径>0.2cm,可考虑胰管扩张
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
胰腺囊肿—假性囊肿、真性囊肿
胰腺真性囊肿
临床: 胰腺本身形成的囊肿,囊液由囊壁的上皮细胞分泌而来,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囊壁比较薄,内透声好.
分类:先天性囊肿
猪留性囊肿
寄生虫性囊肿
胰腺肿瘤—胰岛细胞瘤、胰腺癌、壶腹癌
脾脏解剖及正常声像图
脾脏疾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疾病的超声诊断要点.1超声表现。熟悉泌尿系统的正常检查技术。了解泌尿系统的超声
- 重点内容:泌尿系的常见疾病
- 难点内容:泌尿系疾病的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
肾脏解剖概要
超声检查技术
正常肾脏及肾血管超声表现
-
与正常肾脏造影相比,慢进快退
-
肾结核的超声显示的内部结构几乎完全消失
-
第三张图为CT结果
输尿管超声
- 1、回声较强的纤细管状结构,其内径不超过0.5cm,管壁光滑,清折,内为细条形无回声暗带
2、正常输尿管一般处于闭合状态下,一般不能显示。
膀胱超声
1、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40分钟饮水500ml充盈膀胱,直至有尿意
2、探测方法
经腹壁探查:仰卧位,探头放置耻骨上。经直肠检查:排便或灌肠一次少量尿液即可,取膝胸位、截石位或左侧卧位,探头插入肛门。
前列腺超声
检查方法
1、经腹部检查
仰卧位,也可采用侧卧位或截石位。探头放置于耻骨上,利用充盈膀胱作为透声窗
2、经直肠检查
方法同经直肠探测膀胱,是前列腺探测的最佳方法
3、经会阴部检查
取左侧卧位或膝胸位探头在会阴部或肛门前缘加压扫查
探头使用
1、经腹壁探测
凸阵或扇形超声探头,成人选用频率3.5MHZ儿童选用频率5.0MHz
2、经会阴探测
小凸阵或扇形超声探头,成人选用频率3.5MHz儿童选用频率5.0MHz。
3、经直肠探测
选用双平面直肠探头或端射式直肠探头探头频率50MHz~10.0MHZ。
(一)前列腺增生
-
表现病因、病理及临床
组织及纤维组织的增生形成增生结节病理为腺体组织与平滑朋老年男性常见病,与性溃素平衡失调有关
主要表现:膀胱刺激症阻塞尿路产生的梗阻性症状。 -
声像图特点
各径线值均不同程度增大,形态失常,中叶增生时向膀胱腔内凸出。正常时,内外腺比值约等于1,增生时比值大于2.5包膜光滑整齐,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合并前列腺结石时可见点、斑状强回声,后方有时可伴声影并发尿猪留、膀胱结石、两侧肾孟积水等.
彩色多普勒:内腺血流信号增多,增生结节周围可见血流信号环绕
(二)前列腺癌
-
病理及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50岁以上男性;常发生于后叶、其次侧叶和前叶多为腺癌,生长速度有较大的差别
直接向邻近组织浸润或经血发生骨转移或经淋巴转移早期可无任何症状,癌肿发展引起下尿路梗阻,出现与前列腺增生相似的症状,但易发生血尿。晚期出现肿瘤转移征象 -
声像图特点
形态不规则增大,左右不对称,前列腺包膜回声不完整连续性中断,边界不整齐,高低不平
内部回声不均匀,可出现点状或团块状强回声或局灶性低回声区可侵及精囊、膀胱、直肠等邻近脏器,出现肿块回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较丰富
早期须与增生症的增生结节、急性前列腺炎鉴别。
妇科超声(已和谐)
正常子宫和卵巢声像图
子宫及附件疾病超声
产科超声
产科常见病超声表现
眼部超声
、
阴囊超声(和谐)
血管超声
甲状腺超声
心脏解剖及生理概要
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 仪器选择常用电子相控阵探头
- 经胸扫查
- 成人2.5-4.0MHz新生儿和儿童5.0-7.0MHZ
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
瓣膜病超声诊断
冠心病超声诊断
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 心电图
- 心脏核素扫描
- 超声心动图
- 螺旋CT
- 心脏核磁共振
- PET-CT
- 冠状动脉造影 (金标准)
超声新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 负荷超声心动图
- 组织多普勒
- 心肌声学造影
- 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显示 (CK)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 VVI )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临床表现:
-
症状:心前区疼痛
-
心电图:1. 病理性Q波 2.ST段抬高,弓背向上型 3.T波倒置4.相邻2个以上导联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
-
血清心肌酶谱增高
-
室壁运动超声评分标准:
运动正常- 1分
运动减弱- 2分
运动消失 - 3分
矛盾运动 - 4分
室壁瘤形成-5分
室壁运动指数 (WMSI) =冬节段得分之和/参与评分的节段数
左室各节段收缩功能正常者WMSI为1分WMSI越大,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越重
心肌病超声诊断
心包积液及心脏肿瘤
- 心包积液可出现于整个心包,也可局限于心包的局部,但心底部上方和心房后方很少发生液体积聚。心包积液时,心包腔可向内、外侧及心尖方向扩大。心包积液是心包炎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但心包炎并非必然出现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超声定量
- 微量 (<50ml) : 左室后壁D2-3mm,右室前壁无液暗区;少量 (50-200ml) :左室后壁D10mm以内,右室前壁无或可疑液暗区;
- 中量 (200-500ml) : 左室后壁D10-20mm,右室前壁D5-10mm;
- 大量 (>500ml) :左室后壁D>20mm,右室前壁D>15mm,可出现心脏摆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