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检测领域的应用

耐药结核病感染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组共同测算分析而得:我国2022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8万(2021年78.0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2/10万(2021年55/10万)。估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DR/RR-TB)患者为3万。据估计,2022年全球有106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133/10万。据估计,2022年全球有106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133/10万。在所有新发患者中,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41万(3.9%),新患者中耐多药/利福平耐药患者的比例为3.3%、复治患者中的比例为17%。

由此可见,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仍然是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对于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十分迫切。

耐药性检测的方法

目前,结核分枝杆菌MTB比例法药敏试验是耐药性检测的金标准,但是检测报告时限长,在4到8周等,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所限制。WHO推荐的GeneXpert MTB/RIF线性探针检测技术(LPAs)又存在仪器价格昂贵,试剂成本高及检测药物仅为一线抗结核药物等的问题。我国自主研发的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法(multicolor melting curve analysis,MMCA)MTB耐药检测技术,获多项专利技术。

MMCA的MTB耐药检测技术原理

MMCA的MTB耐药检测技术是建立在野生型DNA分子和突变型DNA分子的GC含量不同的基础之上,在PCR体系中加入两端分别标记有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的探针。

在PCR过程中扩增处于探针序列互补的单链核苷酸序列,在扩增完成后增加熔解曲线分析过程,同时实时监测荧光值的变化,通过计算荧光值与温度的负导数,可获得探针与该序列杂交产物的熔解曲线,并得出熔点(Tm值),从而推得该序列突变信息。

该方法能够检测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及二线氟喹诺酮类(FQ)药物,且操作简便,报告时间3到4h,表现出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

图1熔解曲线形成原理示意图

 图 2 基于双标记探针的熔解曲线分析原理

文献支持

 本文参考的文献中对同一患者的晨痰采用BACTEC  MGIT960培养后,采用比例法MMCA法同时检测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对两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再采用分辨率最高、结果最为可靠的参考标准——基因测序法验证,最终评价MMCA检测在耐药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面是文献中的部分数据,综合各检测数据,痰液MMCA法直接检测患者MTB耐药情况,与金标准比例法药敏试验及参考方法基因测序技术一致性好,速度快,敏感度高、可重复性好,以及结果易判读、覆盖耐药位点多、闭管式操作可大大降低PCR产物污染的风险等特点,显示其对耐药MTB的快速检测是有效、可行的,在结核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控制传播、保护易感人群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表1 235例晨类标本 MMCA 检测与235MTB分离株比例法药敏试验比对情况[1]

[1]蔚鸣,许鑫鑫,闫朋,等.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8,7(04):268-274.

由此可见,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检测领域的应用良好。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检测领域的产品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中应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 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检测领域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药品检测包括乙胺丁醇、异烟肼、氟喹诺酮、链霉素、利福平及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具体如下表:

表2 熔解曲线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检测的应用

启衡星探针法qPCR Mix产品列表

《RSMA与速率拆分在有限反馈通信系统中的MMSE基预编码实现》 本文将深入探讨RSMA(Rate 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技术在有限反馈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特别是通过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基预编码进行的实现。速率拆分是现代多用户通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处理策略,它能够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和鲁棒性,特别是在资源受限和信道条件不理想的环境中。RSMA的核心思想是将用户的数据流分割成公共和私有信息两部分,公共信息可以被多个接收器解码,而私有信息仅由特定的接收器解码。这种方式允许系统在用户间共享信道资源,同时保证了每个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在有限反馈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获取通常是有限且不精确的,因此选择合适的预编码技术至关重要。MMSE预编码是一种优化策略,其目标是在考虑信道噪声和干扰的情况下最小化期望平方误差。在RSMA中,MMSE预编码用于在发射端对数据流进行处理,以减少接收端的干扰,提高解码性能。 以下代码研究RSMA与MMSE预编码的结合以观察到如何在实际系统中应用RSMA的速率拆分策略,并结合有限的反馈信息设计有效的预编码矩阵。关键步骤包括: 1. **信道模型的建立**:模拟多用户MIMO环境,考虑不同用户之间的信道条件差异。 2. **信道反馈机制**:设计有限反馈方案,用户向基站发送关于信道状态的简化的反馈信息。 3. **MMSE预编码矩阵计算**:根据接收到的有限反馈信息,计算出能够最小化期望平方误差的预编码矩阵。 4. **速率拆分**:将每个用户的传输信息划分为公共和私有两部分。 5. **信号发射与接收**:使用预编码矩阵对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在接收端进行解码。 6. **性能评估**:分析系统吞吐量、误码率等性能指标,对比不同策略的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