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核心思想:通过改变语言,来消除人们心中的戾气,进而让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
举例1:同样是一个人带领军队打仗总是输,如果汇报的时候说是屡战屡败听起来就是没希望了,但是如果说是屡败屡战就有越挫越勇的意思了,给人的感受就不一样了。
举例2: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同样反过来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书中内容主要分成2部分:

  1. 如何掌握系统的非暴力沟通方法
  2. 系统方法之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关键的控制点是什么?

造成人与人之间疏离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作者认为造成梳理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道德判断」,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别人做了什么事,总喜欢给这个行为找个道德层面的原因。
举例:看到有人纹身,就觉得他不正经,肯定是坏人。
就是我们看到一个行为,很容易马上抽象出一个道德层面的远呀,或者动机层面的原因,这个想法往往出于人的本能。这是由于人有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就是「自我验证」,一旦有了一个猜测,就会不自觉的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整个流程大概是这样的:看见行为 → 道德判断 → 搜集证据 → 自我验证 → 加深判断。
举例:老婆在家看见老公看手机。本来看手机只是一个行为,但是,有人就会给它加一个动机:“你怎么那么懒呢?就知道玩手机。碗刷了吗?孩子作业辅导了吗?”你看,明明只是看手机这个行为,无形中就跟“懒”这个品性画上了等号。而且听的人是什么感觉?肯定觉得冤枉啊,你凭什么说我懒?一来二去,就这么吵起来了。

给别人贴标签的行为,到底准不准?

大概率是不准的,主要有2个理由:第一,「没有绝对正反派」,就是成年人都知道现实世界不是电影,哪有那么多绝对的正反派,绝大部分人本性都不坏,总体善良,但是偶尔犯错。第二就是给别人「使坏的成本很高」,需要花费的心思、脑力、心力这些情绪成本是超乎想象的,一般人承受不了这种不踏实的感觉。简单来说就是使坏的心理成本很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很多时候以为别人在使坏,其实就是一个误会。

道理都懂,但是为什么总是忍不住?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的大脑里有两套系统。我们把第一个系统叫「痛快系统」,第二个系统叫「渴望系统」。这两个系统,简单说就是,“痛快系统”负责的是人痛快的感觉,而“渴望系统”负责的是人渴望的感觉。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其实最先反应过来的是痛快系统,我们这个时候是被控制的, 我们就想发泄,但是其实有时候发泄完之后又渴望一段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渴望希望压制过痛快系统。

怎么让渴望系统发挥作用,压制住痛快系统?

书中教我们分4步去做:观察 → 感受 → 需要 →请求。这里的观察是「不带评论的观察」,这四个要素不一定要成组的出现,可以拆开来灵活使用。这套方法的底层逻辑就是首先不要去揣测动机,不要觉得谁一定是针对你,是冲着你来的。其次要相信,人性本善。要相信自己内心深处是善良的,相信自己不是一个会用恶意穿测他人的人。

少做比较

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有动力去超过他们,去努力。但是如果习惯性的作比较,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作比较会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一点点切断我们的心中对他人的善意。

不要打着不得不的旗号推卸责任

很多人一旦干了什么自己觉得亏心的事情,就总会给自己找一个不得不的理由。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要使用这个「不得不」的句式,要把「不得不」编程「我选择」,一旦这么做了,那我们就再不知不觉中主动承担起了一份对他人的善意。因此「不得不」这个词会让我们放弃自己的责任心,一旦没有了责任心,与他人的关系也会越来越梳离。

学会鉴别情绪

情绪本身是没有错的,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情绪分成2种,一种叫做「原生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于我们的生理本能反应,这个是无法控制的。第二种叫做「衍生情绪」,这个是由于原生情绪衍生出来的,比如开车被别人别车了,本来只是因为危险而拥有害怕情绪,但是继而容易衍生出「愤怒」,这样就是怒路症了。我们要识别到这两种情绪,并且有意识的去控制它。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荔枝鱼zzz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