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SOL列管反应器模拟(包括多孔介质催化剂、化学反应、对流扩散、传热和对流换热)

 老规矩,废话不多说,先上仿真结果图。

一、仿真结果图

        1.1 温度分布 

         1.2 各物质浓度变化曲线 

        1.3 反应器和油浴器温度曲线

         1.4 反应速率变化曲线 

        1.5 出口气体流量和功耗预测图 

 二、参数列表

        2.1 软件部分参数截图

        这些参数都输在全局定义里面,方便后续改变部分参数,获取不同的仿真结果。

         2.2 完整的参数列表

Reactor_r 19.5[mm] 反应器半径
Reactor_h 1100[mm] 反应器长度
inlet_flow_rate 5[ml/min] 进液流量
oil_r 25[mm] 油浴器厚度
ins_r 30[mm] 保温套厚度
T_in 473[K] 进液温度
Tj_in 483[K] 导热油进液温度
por 0.7156 孔隙率
ul inlet_flow_rate/(pi*(Reactor_r)^2) 反应器进液速率
uj 0.001[m/s] 冷却/加热液体进液速率
D 1e-6[m^2/s] 扩散系数
cA_in 3927.5[mol/m^3] A物质进液浓度=813/0.207
Mn_A 0.207[kg/mol] A摩尔质量
Mn_B 0.203[kg/mol] B摩尔质量
Mn_C 0.199[kg/mol] C摩尔质量
Mn_D 0.002[kg/mol] D摩尔质量
Mn_E 0.195[kg/mol] E摩尔质量
UA 1462[W/m^2/K] 传热系数
H1 88.9[kJ/mol] 反应1焓变
H2 105.6[kJ/mol] 反应2焓变
H3 108.9[kJ/mol] 反应3焓变
A1 1619.6[1/s] 反应1速率常数
A2 830.9[1/s] 反应2速率常数
A3 64832.3[1/s] 反应3速率常数
E1 56.3e3[J/mol] 反应1表观激活能
E2 59.2e3[J/mol] 反应2表观激活能
E3 73.1e3[J/mol] 反应3表观激活能
rho_g 0.0899[kg/m^3] D的密度
Uk 1462[W/m^2/K] 总传热系数
mc 0.1[kg/s] 质量流率,冷却流体
vis_fluid 20[mPa*s] 反应液动力粘度
vis_oil 0.8418[mPa*s] 导热油动力粘度
rho_oil 915[kg/m^3] 导热油密度
Cp_oil 2220[J/(kg*K)] 导热油热容
k_oil 0.107[W/m/K] 导热油导热系数
rho_ins 100[kg/m^3] 保温材料密度
Cp_ins 800[J/(kg*K)] 保温材料热容
k_ins 0.036[W/m/K] 保温套材料导热系数
k_cat 27.5[W/m/K] 多孔介质催化剂导热系数
rho_cat 3970[kg/m^3] 多孔介质催化剂密度
Cp_cat 750[J/(kg*K)] 多孔介质催化剂热容
partical_diameter 2[mm] 催化剂颗粒直径
k_fluid 0.3[W/m/K] 反应液导热系数
rho_fluid 1148.233-0.7092*T[kg/K/m^3] 导热油密度
Cp_fluid 613.29+3.6394*T[J/kg/K/K] 导热油热容
yeild_H2 (tds.out1.nmflow_cD*2[g/mol])/(inlet_flow_rate*813[kg/m^3]*0.058/1000[g/kg]/60[s/min]) "物质 A 的转化率"

三、模型

        3.1 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反应器、油浴器和保温套都是圆柱体。

 

         3.2 网格划分添加大小、映射层、边界层,大小选预设的极细化,注意网格不能太粗,不然后面计算产率的时候会不准确。

四、物理场添加

        4.1 方程组,可参考上一篇Fluent的仿真博文 一级化学反应多步骤Fluent仿真文献复现(三维、多孔介质催化剂表面反应)

         4.2 根据方程组,把“化学”、“多孔介质中的稀物质传递”、“层流”、“固体传热”物理场添加上。

        4.3 “化学”物理场设置反应式,设置阿伦尼乌斯方程的参数和反应的焓值,这些参数在第二节2.2完整参数列表有提供。

          4.4 “多孔介质中的稀物质传递”物理场,勾选“对流”、“多孔介质的质量传递”,设置流体的属性、流体组分的扩散系数、多孔介质的孔隙率、流入的物质浓度、反应速率等。

         4.5 设置“层流”物理场中,设定反应流体1和多孔介质催化剂的属性,多孔介质里我选了2mm粒径的催化剂作为模型;设定导热油的流体2属性、设置流体1和流体2的入口和出口,以及他们的分界线——“内壁”。

         4.6 “固体传热”物理场中,选择所有域,因为其中一个要设为反应液流体域,中间那个为导热油的流体域,固体域则是设置保温材料的属性,同时,保温套上下及外壁的三个散热面设置对流换热。 反应液、多孔介质催化剂和导热油的属性与“层流”物理场中是一致的,唯二的区别是,反应液和导热油入口温度设置为T_in、Tj_in;以及反应液与导热油接触的壁面设置为“薄层”,这里薄层的材料设置为结构钢,材料那里设置了3[mm]的厚度参数。

五、结语: 

 个人感觉COMSOL的设置确实比较直接,主要每个物理场COMSOL都会贴出求解的偏微分方程,当不满足要求时,还可以自己添加PDE、ODE方程。这样一来,当理解仿真模型需要干什么,需要哪些方程组,就比较清楚到底加哪些物理场。虽然Fluent的操作逻辑也比较清晰,但是公式基本都藏在fluent的帮助文件里,而且udf的门槛挺高的,自带的后处理数据导出也不太顺手。不过,两者各优势和缺点,有时候,Fluent算的就是比较快,COMSOL反而不太给力。两者计算的结果也可以对比,毕竟仿真软件都是工具,如何得到合理的的解,与实验结果接近,进行一些关注值的预测才是关键。

文章到此已经结束了,感谢你的收看,欢迎大佬在评论区指点指点,或者私信交流。 

  • 15
    点赞
  • 3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0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