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氢合金/金属氢化物床层有效导热系数的数学模型

最近看到一篇有关“储氢合金/金属氢化物床层有效导热系数的数学模型”的论文,文章DOI:10.1016/j.energy.2023.127085,文章提到的数学物理模型还算好理解一些,文章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学杨福胜教授团队的学生,笔者也跟该文作者进行了联系,加深了公式的理解,在此特意分享给各位感兴趣的大佬。

 一、物理模型简图和假设

         文章里,对储氢合金床层作了以下几个假设:

  1. 粒子是均匀的球体,粒子床是简单的立方体堆叠;

  2. 颗粒处于点接触状态;

  3. 忽略了通过颗粒接触的热传导,因为颗粒床的有效导热系数在真空中极低;

  4. 颗粒床中的传热处于稳定状态。

    下面是设想的特征单元体,也就是本次文章储氢合金床层的数学模型,其特点就是一个边长为颗粒直径D的立方体中,有两个半径为R的半球形,D=L=2R。通过截面图分析,导热路径经过固体颗粒的路径长度为Ls,经过气体路径长为Lg,Lg+Ls=D=2R=L

  二、一些热流量等物理量的数学推导

        2.1 几何数学关系

    根据截面图,通过几何数学关系,得到以下关系:   

    由于模型相当于是等效气膜厚度+等效颗粒床层厚度构建的物理模型,根据传热学中热阻串联原理,根据几何关系等效气膜厚度Lg,等效颗粒床层厚度为Ls,根据热流密度定义式,得,可解得:

进一步根据数学关系,可得:

        2.2 导热量的计算分析:

      再根据傅立叶定律,得到以下等式:

     通过对dQ从角度0到σ(0≤θ≤π/2)进行积分,积分过程如下,得到文章里面的等式 

​​​​

 

    特别地,当σ=π/2时,Q的积分结果如下所示:

    分析纯气体的导热路径,导热面积S上相当于正方形面积减去圆的面积,易得以下等式 :

     特征单元体中总的热流量是以下两者的和Qall,易得下列公式:

    并定义η1、η2,η1的物理意义是“颗粒-气膜-颗粒”导热路径中导热量与整个特征单元的总导热量的占比η2的物理意义为角度0到σ积分的“颗粒-气膜-颗粒”导热路径中导热量与整个特征单元的总导热量的占比,η1、η2公式如下所示,这两个公式为超越方程:

        定义η3为有效气膜比,公式如下:

        注意η3中,是指η2=0.9时的有效气体的圆柱体体积/特征单元体总气体体积

         2.3 η2公式的简化,以及η3如何计算的问题

         根据文献,η2的公式简化、推导过程和最终表达式如下:

    η2=0.9时,求出σ的值,得到对应Vgas,eff的值,再用η3的定义式求出η3的值。对于Vgas,eff的几何体积求法如下,是圆柱体减去球缺的体积,Vgas,all是正方体减去球型的体积。  

         2.4 η1、η3的计算结果以及它们的物理意义 

    通过代人具体的λs和λg的值,可解出η1的值,在Excel中输入公式,便可获得与文献表格中的η1数据。同时可以看到,η1均大于0.95,由于λs一般都大于1W/(m·K),因此,可以说是等效传热路径中,纯气路传热只占<5%,而95%以上均是“颗粒—气膜——颗粒”路径。 

~文献结果:

~Excel计算结果:

    由于本人不太会解lnx-x=C的方程,因此借助数学工具desmos,当η2=0.9,、λs=1,λg=0.0258时,解得1-cosθ=0.5563,(sinθ)^2=1-(1-(1-cosθ))^2=0.80313031。因此得η3=0.321,与文献里表格1的η3=0.306接近,但不相近。我们在算一下 λs=5,λg=0.0258时,η3=2.00,文献η3=1.98;  λs=10,λg=0.0258时,η3=0.166,文献η3=1.65;  λs=20,λg=0.0258时,η3=0.139,文献η3=1.41

三、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 

     根据上面这个图的分析,有三种导热路径,情况(b)是通过颗粒之间接触的纯颗粒之间导热情况(a)是“颗粒-气膜-颗粒”路径,根据之前分析,这种情况占据主要地位(>95%),最后的情况(c)是纯气体路径

    热流密度q=λΔT/Δx,假设床层孔隙率为ε,颗粒之间接触比为δ,α为床单元中纯气体占总气体的比例。当接触比为1时,等效导热系数为λs,由于接触比为δ,因此路径体积比为λs*δ,由于孔隙率为ε,即有ε的比例非纯颗粒之间传递热量,又由于ε的比例的体积中,有α比例为纯气体,因此折算有αε为真正纯气体的导热比例,颗粒之间为(1-αε)的比例,所以总的路径体积比为δ*(1-αε),所以情况(b):q_b=λs*δ*(1-αε)*ΔT/L=λs(1-αε)δΔT/L。同理,情况(c):q_c=λg*αε*ΔT/L=λgαεΔT/L。

    情况(a)中,根据之前分析,,因为非接触比为(1-δ),颗粒之间为(1-αε)的比例,所以该情况总的路径体积比为(1-αε)*(1-δ),所以情况(a):q_a=λe*(1-δ)*(1-αε)*ΔT/L=(1-αε)(1-δ)/(Ls/L/λs+Lg/L/λg)ΔT/L。

     总热流密度q=q_a+q_b+q_c,得到以下关系:

    根据之前分析,q_a占95%以上,纯气体路径还是要归并到“颗粒-气膜-颗粒”中,床层孔隙率为ε,颗粒之间接触比为δ,(1-ε)δ表示的是非孔隙部分“颗粒-颗粒”路径的占比,由于纯气体路径归并,因此是整体1减去(1-ε)δ的比例=1-(1-ε)δ,这些都是“颗粒-气膜-颗粒”导热路径的比例,所以路径(a)的总路径体积比为1-(1-ε)δ,真空中,纯靠颗粒之间导热量很低,推断δ≈0,因此还是得到以下公式:

,

     同时,定义系数N=1/η3,η3的物理意义是有效气膜比,因此等效有效气膜厚度Lg'=Lg*η3=Lg/N,同时孔隙率ε应该理解为特征单元体中,总气膜厚度Lg占整个特征单元体长度L的比值,也就是说ε=Lg/L,Lg'=L*(ε/N),又因为Ls+Lg'=L,所以有1-ε=Ls/L,Ls=L*(1-ε)。根据上面分析,整个特征单元长度L=L'=Lg'(等效的有效气膜厚度)+Ls,因此根据公式,显然有:

        N=1/η3,文献作者通过拟合数据(类似表格1里面的数据,x轴为k=λs/λg,y轴为N=1/η3)得到以下关系式。

因此只需知道孔隙率ε颗粒导热系数λs气体导热系数λg,即可得到等效导热系数λe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翻看原文,文章连接如下: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etal hydride particle bed: Theoretical model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0544223004796?via%3Dihub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