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高教社杯 数学建模国赛 (A题)深度剖析|“板凳龙” 闹元宵|数学建模完整代码+建模过程全解全析

当大家面临着复杂的数学建模问题时,你是否曾经感到茫然无措?作为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O奖得主,我为大家提供了一套优秀的解题思路,让你轻松应对各种难题!
CS团队倾注了大量时间和心血,深入挖掘解决方案。通过数值模拟,不等式约束等算法,设计了明晰的项目,团队努力体现在每个步骤,确保方案既创新又可行,为大家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洞见噢~

让我们来看看国赛(A题)!

完整内容可以在文章末尾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一

文本中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舞龙队沿等距螺线盘入时的位置和速度计算。具体要求是:

  1. 舞龙队沿螺距为 55 cm 的等距螺线顺时针盘入,龙头前把手的行进速度始终保持 1 m/s。
  2. 初始时,龙头位于螺线第 16 圈 A 点处。
  3. 需要给出从初始时刻到 300 s 为止,每秒整个舞龙队的位置和速度,并将结果保存到文件 result1.xlsx 中。
  4. 同时在论文中给出 0 s、60 s、120 s、180 s、240 s、300 s 时,龙头前把手、龙头后面第 1、51、101、151、201 节龙身前把手和龙尾后把手的位置和速度。

任务的核心在于通过数学建模计算出这些细节。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舞龙队沿螺旋线追踪的位置和速度。我们将逐步进行模型的建立:

1. 螺旋线的数学表达

舞龙队沿等距螺线(或称阿基米德螺线)运动。阿基米德螺线的参数方程为:
{ x ( t ) = a ⋅ t ⋅ cos ⁡ ( k t ) y ( t ) = a ⋅ t ⋅ sin ⁡ ( k t ) \begin{cases} x(t) = a \cdot t \cdot \cos(k t) \\ y(t) = a \cdot t \cdot \sin(k t) \end{cases} {x(t)=atcos(kt)y(t)=atsin(kt)
其中, a a a是螺距, k k k是螺旋的旋转频率。

在本题中,螺距为55 cm(即0.55 m),将其代入方程后有:
{ x ( t ) = 0.55 t cos ⁡ ( 2 π L t ) y ( t ) = 0.55 t sin ⁡ ( 2 π L t ) \begin{cases} x(t) = 0.55 t \cos\left(\frac{2\pi}{L} t\right) \\ y(t) = 0.55 t \sin\left(\frac{2\pi}{L} t\right) \end{cases} {x(t)=0.55tcos(L2πt)y(t)=0.55tsin(L2πt)
其中 L L L是螺线一个完整圈的长度。

由于舞龙队行进速度为1 m/s,假设初始位置在第16圈的点A处, θ 0 \theta_0 θ0对应于 t 0 t_0 t0时刻的角度为:
θ 0 = k ⋅ t 0 = k ⋅ 0 = 0 \theta_0 = k \cdot t_0 = k \cdot 0 = 0 θ0=kt0=k0=0
因此初始的 x ( 0 ) x(0) x(0) y ( 0 ) y(0) y(0)为:
x ( 0 ) = 0 , y ( 0 ) = 0 x(0) = 0, \quad y(0) = 0 x(0)=0,y(0)=0
相应的,舞龙队头部初始位于:
x ( 0 ) = R ⋅ cos ⁡ ( θ 0 ) = 0.55 ⋅ 16 ⋅ 2 π ⋅ 0 ≈ 0 x(0) = R \cdot \cos(\theta_0) = 0.55 \cdot 16 \cdot 2\pi \cdot 0 \approx 0 x(0)=Rcos(θ0)=0.55162π00
y ( 0 ) = R ⋅ sin ⁡ ( θ 0 ) = 0.55 ⋅ 16 ⋅ 2 π ⋅ 0 ≈ 0 y(0) = R \cdot \sin(\theta_0) = 0.55 \cdot 16 \cdot 2\pi \cdot 0 \approx 0 y(0)=Rsin(θ0)=0.55162π00

2. 位置和速度计算

每一节板凳的前把手位置随时刻改变,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上述方程计算每秒的各个位置。

假设前把手位于具体的 ( x i ( t ) , y i ( t ) ) (x_i(t), y_i(t)) (xi(t),yi(t))位置,且每节板凳长度对应其在螺旋线的间隔为 d d d。位置变化对应的公式为:
x i ( t ) = x ( t ) + ( i − 1 ) ⋅ L i ⋅ cos ⁡ ( 2 π L t + π 2 ⋅ ( i − 1 ) ) x_i(t) = x(t) + (i - 1) \cdot L_i \cdot \cos\left(\frac{2\pi}{L} t + \frac{\pi}{2}\cdot (i - 1)\right) xi(t)=x(t)+(i1)Licos(L2πt+2π(i1))
y i ( t ) = y ( t ) + ( i − 1 ) ⋅ L i ⋅ sin ⁡ ( 2 π L t + π 2 ⋅ ( i − 1 ) ) y_i(t) = y(t) + (i - 1) \cdot L_i \cdot \sin\left(\frac{2\pi}{L} t + \frac{\pi}{2}\cdot (i - 1)\right) yi(t)=y(t)+(i1)Lisin(L2πt+2π(i1))
其中, L i L_i Li是第 i i i节板凳的长度, i i i为1到223。

3. 速度计算

根据位置函数,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导数:
v x ( t ) = d x d t = 0.55 ⋅ ( cos ⁡ ( 2 π L t ) − 2 π L t sin ⁡ ( 2 π L t ) ) v_x(t) = \frac{dx}{dt} = 0.55 \cdot \left( \cos\left(\frac{2\pi}{L} t\right) - \frac{2\pi}{L} t \sin\left(\frac{2\pi}{L} t\right) \right) vx(t)=dtdx=0.55(cos(L2πt)L2πtsin(L2πt))
v y ( t ) = d y d t = 0.55 ⋅ ( sin ⁡ ( 2 π L t ) + 2 π L t cos ⁡ ( 2 π L t ) ) v_y(t) = \frac{dy}{dt} = 0.55 \cdot \left( \sin\left(\frac{2\pi}{L} t\right) + \frac{2\pi}{L} t \cos\left(\frac{2\pi}{L} t\right) \right) vy(t)=dtdy=0.55(sin(L2πt)+L2πtcos(L2πt))
并且每节板凳的速度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计算。

4. 计算从0s到300s的结果

我们将通过程序循环,从0到300秒,每次循环以1秒的速度计算出龙头和每一节板凳的 x ( t ) x(t) x(t) y ( t ) y(t) y(t),并存储在“result1.xlsx”中。

5. 获取所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我们需要在0、60、120、180、240及300秒时读取位置与速度并格式化成相应的表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模拟舞龙队沿等距螺线的运动,计算每秒的位置和速度。

1. 螺线的方程

等距螺线可以由极坐标方程给出,公式如下:
r ( θ ) = a + b θ r(\theta) = a + b\theta r(θ)=a+bθ
其中, r r r 是到原点的距离, a a a b b b 分别是螺线的初始半径和螺距。在本题中,我们设定螺距 b = 0.55 b = 0.55 b=0.55 m,因此螺线的参数化方程为:
x ( θ ) = ( a + b θ ) cos ⁡ ( θ ) x(\theta) = (a + b\theta) \cos(\theta) x(θ)=(a+bθ)cos(θ)
y ( θ ) = ( a + b θ ) sin ⁡ ( θ ) y(\theta) = (a + b\theta) \sin(\theta) y(θ)=(a+bθ)sin(θ)
我们可以设定 a = 0 a = 0 a=0,因此方程简化为:
x ( θ ) = b θ cos ⁡ ( θ ) x(\theta) = b\theta \cos(\theta) x(θ)=bθcos(θ)
y ( θ ) = b θ sin ⁡ ( θ ) y(\theta) = b\theta \sin(\theta) y(θ)=bθsin(θ)

2. 运动参数设置

由于龙头前把手的行进速度保持为 1 1 1 m/s,我们可以分解速度为 x x x y y y方向的分速度。根据相邻板凳的设置,旋转运动涉及到螺线的角度变化和线速度的关系:
线速度 = ( d x d t ) 2 + ( d y d t ) 2 \text{线速度} = \sqrt{\left(\frac{dx}{dt}\right)^2 + \left(\frac{dy}{dt}\right)^2} 线速度=(dtdx)2+(dtdy)2

3. 角速度计算

舞龙队前进时, θ \theta θ随时间变化,可以设定行进速度为:
d θ d t = v ÷ r \frac{d\theta}{dt} = v \div r dtdθ=v÷r
根据问题设定, θ = 2 π n + α \theta = 2\pi n + \alpha θ=2πn+α,其中 n n n为圈数,每圈的周长为:
C = 2 π ( a + b θ ) = 2 π b θ C = 2\pi (a + b\theta) = 2\pi b\theta C=2π(a+bθ)=2πbθ
设定行进速度 v = 1 v = 1 v=1 m/s,则有:
θ ˙ = 1 b θ \dot{\theta} = \frac{1}{b\theta} θ˙=bθ1

4. 计算位置和速度

在每个时间步 t t t上,通过逐步增加 θ \theta θ值来计算舞龙队的各个位置和速度。具体步骤为:

  1. 在时间 t = 0 t = 0 t=0时, 设定初始 θ \theta θ值为 $ \theta_0 = 16 \cdot (0.55 / 0.341)$(初始位置在第16圈)。
  2. 在循环从 t = 0 t = 0 t=0 t = 300 t = 300 t=300秒,每秒更新 θ \theta θ并计算新位置:
    • θ ( t ) = θ ( t − 1 ) + θ ˙ ⋅ d t \theta(t) = \theta(t - 1) + \dot{\theta} \cdot dt θ(t)=θ(t1)+θ˙dt
    • 位置:
      x ( t ) = b θ ( t ) cos ⁡ ( θ ( t ) ) x(t) = b\theta(t) \cos(\theta(t)) x(t)=bθ(t)cos(θ(t))
      y ( t ) = b θ ( t ) sin ⁡ ( θ ( t ) ) y(t) = b\theta(t) \sin(\theta(t)) y(t)=bθ(t)sin(θ(t))
    • 速度:
      v x ( t ) = d x ( t ) d t = θ ˙ ⋅ ( − b θ sin ⁡ ( θ ) + b cos ⁡ ( θ ) ) v_x(t) = \frac{dx(t)}{dt} = \dot{\theta} \cdot (-b\theta \sin(\theta) + b\cos(\theta)) vx(t)=dtdx(t)=θ˙(bθsin(θ)+bcos(θ))
      v y ( t ) = d y ( t ) d t = θ ˙ ⋅ ( b θ cos ⁡ ( θ ) + b sin ⁡ ( θ ) ) v_y(t) = \frac{dy(t)}{dt} = \dot{\theta} \cdot (b\theta \cos(\theta) + b\sin(\theta)) vy(t)=dtdy(t)=θ˙(bθcos(θ)+bsin(θ))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得到龙头、龙身和龙尾在每个时间点上的位置和速度。

5. 生成结果

将计算结果存储到 result1.xlsx 文件中,并输出所需的关键时刻位置和速度数据(0 s, 60 s, 120 s, 180 s, 240 s, 300 s)的表格,以展示完整时序动态。

这是解决問題一的基本思路,实际实现时需要考虑编程细节,如使用NumPy或Pandas库来处理数据存储和计算。
分析“板凳龙”舞动过程的问题1,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螺线方程

舞龙队沿着等距螺线盘入。一般情况下,等距螺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r ( θ ) = a + b θ r(\theta) = a + b\theta r(θ)=a+bθ

在本题中,我们可以设置:

  • 螺距 b b b = 0.55 m (55 cm 转换为米)
  • 初始半径 a a a = ( r_0 ), 这个值可以通过初始位置推导,初始时龙头位于螺线第 16 圈 A 点处。

根据螺线的性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角度 θ \theta θ 将随着龙头前把手的行进更新。

2. 速度和角度更新

设定龙头的速度为 v = 1 v = 1 v=1 m/s。由于龙头在螺线上的运动,分别以极坐标形式更新:

  • 每经过一段时间 Δ t = 1 \Delta t = 1 Δt=1s,头部的线速度在方位角上的改变为:

Δ θ = v a + b θ ⋅ Δ t = 1 r ( θ ) ⋅ 1 \Delta \theta = \frac{v}{a + b\theta} \cdot \Delta t = \frac{1}{r(\theta)} \cdot 1 Δθ=a+bθvΔt=r(θ)11

  • 由此,更新角度为:

θ ( t + Δ t ) = θ ( t ) + Δ θ \theta(t + \Delta t) = \theta(t) + \Delta \theta θ(t+Δt)=θ(t)+Δθ

3. 蜿蜒位置计算

Δ t = 1 \Delta t = 1 Δt=1时刻更新新的位置:

  • 采用从极坐标转换到笛卡尔坐标:

x = r ( θ ) cos ⁡ ( θ ) x = r(\theta) \cos(\theta) x=r(θ)cos(θ)
y = r ( θ ) sin ⁡ ( θ ) y = r(\theta) \sin(\theta) y=r(θ)sin(θ)

  • 需要考虑对于舞龙队每一节板凳的位置信息,板凳之间的间隔和角度关系,具体更新的位置 x i , y i x_i, y_i xi,yi 将会受到前一节板凳的影响与螺线结构的关系。

4. 位置及速度的计算

在每一秒上方的计算完成后, 可以将结果存入到 result1.xlsx 文件中。主要数据包括龙头前把手、龙头后面第 1、51、101、151、201 节龙身前把手和龙尾后把手的坐标 (位置) 以及对应的速度:

  • 位置 (以秒为单位):

    • 龙头 ( x 0 , y 0 x_0, y_0 x0,y0)
    • i i i 节 ( i = 1 , 51 , 101 , 151 , 201 i = 1, 51, 101, 151, 201 i=1,51,101,151,201) 前把手 ( x i , y i x_i, y_i xi,yi)
    • 龙尾后把手 ( x t , y t x_t, y_t xt,yt)
  • 速度 (单位:m/s):

    • 可通过位置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率计算得出,基于每个把手的位置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示例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初始化设置
initial_radius = 55 * 16 / 100  # 螺旋初始半径
pitch = 0.55  # 螺距
time_steps = 300  # 时间总步数
speed = 1.0  # 龙头速度

# 存储结果的列表
results_position = []
results_velocity = []

for t in range(time_steps + 1):
    theta = (t / speed) + (initial_radius / pitch)  # 更新角度
    r = initial_radius + pitch * theta  # 更新半径
    
    # 计算龙头的位置
    x_head = r * np.cos(theta)
    y_head = r * np.sin(theta)
    
    # 绘制其他板凳的位置
    positions = [(x_head, y_head)]  # 存储位置
    for i in range(1, 223):  # 223节
        r_i = r - (i * 2.2)  # 板凳长度220 cm- 30 cm的宽度
        theta_i = theta + (i * pitch / speed)
        x_i = r_i * np.cos(theta_i)
        y_i = r_i * np.sin(theta_i)
        positions.append((x_i, y_i))
    
    # 计算速度,为了简化假设速度相同
    velocities = [(speed * np.cos(theta), speed * np.sin(theta)) for _ in range(223)]
    
    # 存储
    results_position.append(positions)
    results_velocity.append(velocities)

# 将结果保存至Excel文件
positions_df =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 参数定义
螺距 = 0.55  # 螺距 (m)
初始时间 = 0  # 初始时间 (s)
最大时间 = 300  # 最大时间 (s)
速度 = 1  # 龙头前把手速度 (m/s)
圈数 = 16  # 初始圈数

# 板凳数量
板凳总数 = 223  # 总共的板凳数量
龙身板凳数量 = 221  # 龙身的板凳数量

# 板凳的长度
龙头长度 = 3.41  # 龙头长度 (m)
龙身与龙尾长度 = 2.2  # 龙身和龙尾长度 (m)

# 计算位置和速度
time_steps = np.arange(初始时间, 最大时间 + 1)  # 每秒的时间步
positions = []  # 存储位置
speeds = []  # 存储速度

for t in time_steps:
    # 计算龙头的位置
    current_angle = (速度 / 螺距) * t  # 当前角度(弧度)
    #见完整版

表格1和表格2 = pd.DataFrame(位置输出, columns=["时间 (s)", "龙头 (x, y)", "龙身"]) 告诉
表格1和表格2.to_excel('positions.xlsx', index=False)  # 保存位置到文件

表格1和表格2.to_excel('velocities.xlsx', index=False)  # 保存速度到文件

注意:

  • 使用时需确保已有numpy和pandas库。
  • 代码部分假设了一些简化和合理的数学关系,请根据具体需求调整相应的模型和计算方法。
    第二个问题是:

问题 2

舞龙队沿问题 1 设定的螺线盘入,请确定舞龙队盘入的终止时刻,使得板凳之间不发生碰撞(即舞龙队不能再继续盘入的时间),并给出此时舞龙队的位置和速度,将结果存放到文件 result2.xlsx 中(模板文件见附件)。同时在论文中给出此时龙头前把手、龙头后面第 1、51、101、151、201 条龙身前把手和龙尾后把手的位置和速度。
问题 2:盘入终止时刻的确定

为了确定舞龙队的盘入终止时刻,我们需要确保在舞龙队沿螺线盘入的过程中,各板凳之间不会发生碰撞。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建立模型以解决此问题。

1. 螺旋路径的建立

螺线的一般方程为:
{ x ( t ) = A ⋅ t ⋅ cos ⁡ ( 2 π t L ) y ( t ) = A ⋅ t ⋅ sin ⁡ ( 2 π t L ) \begin{cases} x(t) = A \cdot t \cdot \cos\left(\frac{2\pi t}{L}\right) \\ y(t) = A \cdot t \cdot \sin\left(\frac{2\pi t}{L}\right) \end{cases} {x(t)=Atcos(L2πt)y(t)=Atsin(L2πt)
其中, A A A 是螺距, L L L 是完整循环的长度。在本问题中,螺距 A = 0.55   m A = 0.55 \, m A=0.55m

2. 各板凳的位置描述

每节板凳在螺旋路径上以恒定速度移动,因此在任意时刻 t t t 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x i ( t ) = x ( t ) + ( i − 1 ) ⋅ 0.2 ⋅ cos ⁡ ( 2 π t L ) y i ( t ) = y ( t ) + ( i − 1 ) ⋅ 0.2 ⋅ sin ⁡ ( 2 π t L ) x_i(t) = x(t) + (i - 1) \cdot 0.2 \cdot \cos\left(\frac{2\pi t}{L}\right) \\ y_i(t) = y(t) + (i - 1) \cdot 0.2 \cdot \sin\left(\frac{2\pi t}{L}\right) xi(t)=x(t)+(i1)0.2cos(L2πt)yi(t)=y(t)+(i1)0.2sin(L2πt)
其中 i i i表示第 i i i节板凳,从1到223。

3. 碰撞条件的确定

为确保板凳之间不发生碰撞,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x i ( t ) − x i + 1 ( t ) ) 2 + ( y i ( t ) − y i + 1 ( t ) ) 2 ≥ W \sqrt{(x_{i}(t) - x_{i+1}(t))^2 + (y_{i}(t) - y_{i+1}(t))^2} \geq W (xi(t)xi+1(t))2+(yi(t)yi+1(t))2 W
其中, W W W 是板凳间最小安全距离。考虑到每节板凳宽度为 30   c m 30 \, cm 30cm,我们设定 W = 0.3   m W = 0.3 \, m W=0.3m。由此,碰撞条件可以表示为:
( x i ( t ) − x i + 1 ( t ) ) 2 + ( y i ( t ) − y i + 1 ( t ) ) 2 ≥ 0.3 \sqrt{(x_{i}(t) - x_{i+1}(t))^2 + (y_{i}(t) - y_{i+1}(t))^2} \geq 0.3 (xi(t)xi+1(t))2+(yi(t)yi+1(t))2 0.3

4. 运动模型的求解

通过数值计算,逐秒模拟舞龙队的运动。在每秒钟内,计算每节板凳的位置并检查碰撞条件是否成立。如果在某一时刻 t ∗ t^* t,存在某个 i i i 使得碰撞条件不成立,即:
( x i ( t ∗ ) − x i + 1 ( t ∗ ) ) 2 + ( y i ( t ∗ ) − y i + 1 ( t ∗ ) ) 2 < 0.3 \sqrt{(x_i(t^*) - x_{i+1}(t^*))^2 + (y_i(t^*) - y_{i+1}(t^*))^2} < 0.3 (xi(t)xi+1(t))2+(yi(t)yi+1(t))2 <0.3
则舞龙队必须停止盘入,终止时刻为 t ∗ t^* t

5. 结果保存及输出格式

当确定了盘入的终止时刻 t ∗ t^* t 后,记录此时各节板凳(龙头和龙尾)的位置和速度,格式为:

  • 时间: t ∗ t^* t s
  • 各板凳位置和速度记录存于文件 result2.xlsx 中。具体包括:
    • 龙头前把手、龙头后面第 1、51、101、151、201 节龙身前把手和龙尾后把手的 x x x y y y 坐标。
    • 所有各板凳的速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确定舞龙队盘入的终止时刻以及相应的位置和速度,并在结果文件中进行保存。
为了确定舞龙队沿着设定的螺线盘入的终止时刻,即板凳之间不发生碰撞的时刻,可以通过建立运动模型并进行动态模拟得到这一结果。以下是解决此问题的分析和步骤

1. 舞龙队的运动描述

舞龙队沿着螺线盘入,每秒行进速度始终为 1   m/s 1 \, \text{m/s} 1m/s,可以使用极坐标系来描述螺线运动。螺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r ( t ) = a + b θ ( t ) r(t) = a + b\theta(t) r(t)=a+bθ(t)

其中, r ( t ) r(t) r(t) 是到原点的距离, a a a 为初始半径, b b b 为螺距。给定的螺距为 0.55   m 0.55 \, \text{m} 0.55m ,而初始速度 v v v 1   m/s 1 \, \text{m/s} 1m/s。由于速度沿着螺线均匀分布,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关系计算 θ \theta θ t t t 的关系:

v = d r d t = d ( r ) d ( θ ) ⋅ d ( θ ) d t = d r d θ ⋅ d θ d t v = \frac{dr}{dt} = \frac{d(r)}{d(\theta)}\cdot\frac{d(\theta)}{dt} = \frac{dr}{d\theta} \cdot \frac{d\theta}{dt} v=dtdr=d(θ)d(r)dtd(θ)=dθdrdtdθ

在这个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角度 θ \theta θ 会随时间线性增加:
θ ( t ) = v b t \theta(t) = \frac{v}{b} t θ(t)=bvt

2. 碰撞检测

为了防止板凳之间发生碰撞,我们需要监测各个板凳之间的距离。每两节板凳之间的有效距离(考虑宽度和位置)可以表示为:

D ( t ) = r ( t + Δ t ) − r ( t ) − W D(t) = r(t + \Delta t) - r(t) - W D(t)=r(t+Δt)r(t)W

其中, W W W 是板凳的宽度 ( 0.3   m 0.3 \, \text{m} 0.3m) , Δ t \Delta t Δt 为两板凳相互之间时延。如果 D ( t ) < 0 D(t) < 0 D(t)<0,则说明发生碰撞,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最大时间 t f t_f tf,使得 D ( t f ) ≥ 0 D(t_f) \geq 0 D(tf)0

3. 结束时间的计算

通过计算每秒钟板凳位置并监测板凳之间的距离,迭代至碰撞发生为止,得到:

  1. 每节板凳的前把手和后把手的确切位置。
  2. 通过比较每节板凳之间的距离,记录下 t f t_f tf 之前的时间点。

4. 结果的输出

将最初未发生碰撞的时刻 t f t_f tf 和此时的位置与速度记录在 result2.xlsx 文件中,生成相应的数据并保留六位小数。同时在论文中给出时刻 t f t_f tf 下的各个关键位置与速度的数据。

因此,问题2的解法包括建立运动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并通过计算确定终止时刻及输出数据,描述及处理过程可简化为一个动态模拟与迭代查找的过程。在论文中应详尽列出所有关键公式及计算方法,以便于后续的结果验证和推广。
为了解决问题2,我们需要确定在舞龙队沿着设定的螺线运动时,何时会发生板凳之间的碰撞。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 模型建立

设舞龙队的全长为 L t o t a l L_{total} Ltotal,即:

L t o t a l = L h e a d + ( n b o d y ⋅ L b o d y ) + L t a i l L_{total} = L_{head} + (n_{body} \cdot L_{body}) + L_{tail} Ltotal=Lhead+(nbodyLbody)+Ltail

其中:

  • L h e a d = 3.41   m L_{head} = 3.41 \, \text{m} Lhead=3.41m(龙头长度的单位转换)
  • L b o d y = 2.2   m L_{body} = 2.2 \, \text{m} Lbody=2.2m(龙身长度的单位转换)
  • L t a i l = 2.2   m L_{tail} = 2.2 \, \text{m} Ltail=2.2m(龙尾长度的单位转换)
  • n b o d y = 221 n_{body} = 221 nbody=221(龙身的节数)

因此总长度为:

L t o t a l = 3.41 + ( 221 ⋅ 2.2 ) + 2.2 = 3.41 + 486.2 + 2.2 = 491.83   m L_{total} = 3.41 + (221 \cdot 2.2) + 2.2 = 3.41 + 486.2 + 2.2 = 491.83 \, \text{m} Ltotal=3.41+(2212.2)+2.2=3.41+486.2+2.2=491.83m

2. 螺线方程

舞龙队沿等距螺线运动,其参数方程为:

x ( t ) = A ⋅ cos ⁡ ( B t ) 和 y ( t ) = A ⋅ sin ⁡ ( B t ) x(t) = A \cdot \cos(Bt) \quad \text{和} \quad y(t) = A \cdot \sin(Bt) x(t)=Acos(Bt)y(t)=Asin(Bt)

这里 A A A 是螺线的半径, B B B 是螺距,且根据题意,螺距为 55   cm = 0.55   m 55 \, \text{cm} = 0.55\, \text{m} 55cm=0.55m。以设计参数为依据, B = 2 π P B = \frac{2\pi}{P} B=P2π ,其中 P P P 代表每圈的触径。

3. 板凳之间的距离

根据题意,板凳的宽度为 0.3   m 0.3 \, \text{m} 0.3m,以及板凳沿螺线的排列:

  • 每节板凳前把手的位置应相距 $0.3 $米,且行进速度为 1   m/s 1 \, \text{m/s} 1m/s

为了判断碰撞,我们需要考虑板凳的中心位置的相对运动。设第 i i i 节板凳的前把手位置为:

P i ( t ) = [ x i ( t ) y i ( t ) ] = [ A ⋅ cos ⁡ ( B t ) + ( i − 1 ) ∗ 0.3 ⋅ cos ⁡ ( B t ) A ⋅ sin ⁡ ( B t ) + ( i − 1 ) ∗ 0.3 ⋅ sin ⁡ ( B t ) ] P_i(t) = \begin{bmatrix} x_i(t) \\ y_i(t)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A \cdot \cos(Bt) + (i-1) * 0.3 \cdot \cos(Bt) \\ A \cdot \sin(Bt) + (i-1) * 0.3 \cdot \sin(Bt) \end{bmatrix} Pi(t)=[xi(t)yi(t)]=[Acos(Bt)+(i1)0.3cos(Bt)Asin(Bt)+(i1)0.3sin(Bt)]

4. 碰撞条件

为了避免碰撞,两个相邻板凳的距离 d d d 必须大于或等于 0.3 0.3 0.3米。因此,我们需要解以下不等式:

( x i ( t ) − x i − 1 ( t ) ) 2 + ( y i ( t ) − y i − 1 ( t ) ) 2 ≥ 0.3 \sqrt{(x_{i}(t) - x_{i-1}(t))^2 + (y_{i}(t) - y_{i-1}(t))^2} \geq 0.3 (xi(t)xi1(t))2+(yi(t)yi1(t))2 0.3

通过对时间 t t t 的求解,我们可以获得碰撞时刻的条件。

5. 计算

为简化问题,我们将基于以下几点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 使用模拟时间步长以 0.1 s 0.1s 0.1s 进行迭代。
  • 随着时间 t t t 的增加,计算在每个时刻通过坐标检查相邻板凳的位置。
  • 检查位置差是否满足条件,如不满足则记录下碰撞时间。

6. 输出结果

确定碰撞时刻后,输出结果,包括:

  • 终止时刻 t f t_f tf
  • 龙头前把手、龙头后面第 1、51、101、151、201 节龙身前把手和龙尾后把手的位置与速度。

数据存储到 result2.xlsx 文件中。

最后,以上给出的过程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数值方法解答问题2。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 Constants
num_seats = 223
head_length = 341 / 100  # length of head in meters
body_length = 220 / 100  # length of body in meters
seat_width = 0.3  # width in meters
hole_diameter = 0.055  # hole diameter in meters
hole_center_distance = 0.275  # distance from front to hole center
helix_pitch = 0.55  # pitch of the helix in meters
initial_speed = 1.0  # initial speed of the head in m/s

# Calculate positions and velocities
time_intervals = np.arange(0, 301, 1)  # from 0 to 300 seconds
head_positions = []
body_positions = [[] for _ in range(num_seats - 1)]
tail_position = []

for t in time_intervals:
    angle = (initial_speed / helix_pitch) * t  # angle in radians
    r = helix_pitch * (angle / (2 * np.pi))  # radius of the helix at time t
    
    # Head position
    head_x = r * np.cos(angle)
    head_y = r * np.sin(angle)
    head_positions.append((head_x, head_y))
    
    # Body positions
    for i in range(num_seats - 1):
        # Each seat will be at a distance of i * body_length from the head
        distance_from_head = (head_length + body_length * (i + 1))
        x = r * np.cos(angle) + distance_from_head * np.cos(angle)
        y = r * np.sin(angle) + distance_from_head * np.sin(angle)
        body_positions[i].append((x, y))

# Tail position
tail_x = head_x + (head_length + body_length * (num_seats - 2)) * np.cos(angle)
tail_y = head_y + (head_length + body_length * (num_seats - 2)) * np.sin(angle)
tail_position.append((tail_x, tail_y))

# Convert positions and velocities into a DataFrame
result_data = {
    '时间(s)': time_intervals,
 #见完整版

这个代码段根据问题2的要求,计算了舞龙队在从0到300秒内的位置,并将结果保存到一个Excel文件中。请注意,您还需调整数据结构以便符合表格格式,并确保保存合适的文件。需要安装 pandasopenpyxl 库来运行此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三

问题 3 从盘入到盘出,舞龙队将由顺时针盘入调头切换为逆时针盘出,这需要一定的调头空间。若调头空间是以螺线中心为圆心、直径为 9 m 的圆形区域,请确定最小螺距,使得龙头前把手能够沿着相应的螺线盘入到调头空间的边界。
为了从盘入到盘出并找到最小的螺距使得舞龙队能够顺利进入调头空间,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建模:

定义参数和变量

  • 设螺线的中心为原点 O ( 0 , 0 ) O(0, 0) O(0,0)
  • 调头空间的半径 R = 4.5  m R = 4.5 \text{ m} R=4.5 m(因为直径为 9  m 9 \text{ m} 9 m)。
  • 螺距为 p p p(待求)。
  • 舞龙队前把手在螺线上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其中,前把手的 y y y 坐标由螺线方程组合决定。

螺线方程

根据等距螺线的定义,我们有其参数方程:
x ( t ) = p 2 π t cos ⁡ ( 2 π p t ) x(t) = \frac{p}{2\pi}t \cos\left(\frac{2\pi}{p}t\right) x(t)=2πptcos(p2πt)
y ( t ) = p 2 π t sin ⁡ ( 2 π p t ) y(t) = \frac{p}{2\pi}t \sin\left(\frac{2\pi}{p}t\right) y(t)=2πptsin(p2πt)

其中, t t t 表示时间,或者更具体地,可以定义为随着埋入或盘入所移动的长度。

令把手达到调头空间边界

为了进入调头空间边界,舞龙队前把手的坐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x ( t ) 2 + y ( t ) 2 = R \sqrt{x(t)^2 + y(t)^2} = R x(t)2+y(t)2 =R

代入螺线参数方程

将螺线参数方程代入边界条件,我们得到:
( p 2 π t cos ⁡ ( 2 π p t ) ) 2 + ( p 2 π t sin ⁡ ( 2 π p t ) ) 2 = R \sqrt{\left(\frac{p}{2\pi}t \cos\left(\frac{2\pi}{p}t\right)\right)^2 + \left(\frac{p}{2\pi}t \sin\left(\frac{2\pi}{p}t\right)\right)^2} = R (2πptcos(p2πt))2+(2πptsin(p2πt))2 =R

化简后,我们可以得到:
p 2 ( 2 π ) 2 t 2 = R 2 \frac{p^2}{(2\pi)^2}t^2 = R^2 (2π)2p2t2=R2
这使得:
t 2 = ( 2 π ) 2 R 2 p 2 t^2 = \frac{(2\pi)^2 R^2}{p^2} t2=p2(2π)2R2
t = 2 π R p t = \frac{2\pi R}{p} t=p2πR

运动必须是有效的

由于舞龙队的速度始终保持在 1  m/s 1 \text{ m/s} 1 m/s,所以在调头空间内能够盘入的最大时间为 t m a x = R t_{max} = R tmax=R。因此,可以得到:
2 π R p ≤ R \frac{2\pi R}{p} \leq R p2πRR

求解螺距 p p p

从以上不等式中,我们可以得到:

Multiplying both sides by p p p,
2 π R ≤ p 2\pi R \leq p 2πRp

给出了最小的螺距:
p ≥ 2 π R p \geq 2\pi R p2πR

用数值代入

R = 4.5  m R = 4.5 \text{ m} R=4.5 m 代入,得到:
p ≥ 2 π × 4.5 = 28.2743  m p \geq 2\pi \times 4.5 = 28.2743 \text{ m} p2π×4.5=28.2743 m

综上所述,由于所求的螺距应该为有效数值,我们可以得出:
p min = 28.2743  m p_{\text{min}} = 28.2743 \text{ m} pmin=28.2743 m

因此,最小螺距为 28.2743  m 28.2743 \text{ m} 28.2743 m。 这样,就保证了龙头可以顺利通过调头空间的边界。
在解决问题 3 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析舞龙队从螺线的中心盘入到调头空间的边界。调头空间是以螺线中心为圆心,直径为 9 m 的圆形区域,其半径为 4.5   m 4.5 \, \text{m} 4.5m

基本概念

  1. 螺线方程:我们采用极坐标表示螺线。盘入的螺线可表示为:
    r ( θ ) = a + b θ r(\theta) = a + b\theta r(θ)=a+bθ
    其中, r r r 为到中心的距离, a a a 为起初的半径 (起点), b b b 为螺距。

  2. 调头随机位置:为了确保舞龙队的龙头前把手进入调头空间的边界,我们需要找到对应的角度 θ \theta θ,使得当 r ( θ ) r(\theta) r(θ) 等于调头空间的半径时,得到的角度与螺距 b b b 之间的关系。

公式推导

设调头空间的边界为圆心到边界的距离 R = 4.5   m R = 4.5 \, \text{m} R=4.5m,我们得到:
r ( θ ) = 4.5   m r(\theta) = 4.5 \, \text{m} r(θ)=4.5m

代入螺线方程:
a + b θ = 4.5 a + b\theta = 4.5 a+bθ=4.5

此时,螺线的起始半径 a a a 是由龙头位于螺线第 16 圈的初始点决定的,其在螺旋的坐标可以通过 $ a = R_0 + b \cdot 15 $ 来表述,其中 R 0 R_0 R0 是螺线的内半径。

a a a 代入方程:
R 0 + b ⋅ 15 + b θ = 4.5 R_0 + b \cdot 15 + b\theta = 4.5 R0+b15+bθ=4.5

简化:
b ( θ + 15 ) = 4.5 − R 0 b(\theta + 15) = 4.5 - R_0 b(θ+15)=4.5R0

设定条件与求解

此时我们可以得出最小的螺距 b b b 的表达式:
b = 4.5 − R 0 θ + 15 b = \frac{4.5 - R_0}{\theta + 15} b=θ+154.5R0

为保证舞龙不会相撞, θ \theta θ 必须是一个正值,这意味着 b b b 的值是直接依赖于龙头在螺线内移动到调头空间边界所需的圈数。

当确定 R 0 R_0 R0 θ \theta θ 后,带入可以获得相应的最小螺距 b b b

解题方法

在实际排练与设计过程中,随着舞龙队员的训练和实际执行,实际的操作与理论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在决策制定设计的最小螺距 b b b 时,除了理论计算外,还需考虑队伍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的误差与调整空间。确保有效地减少突发情况的发生,并确保其间距的安全与美观,更能为舞龙活动增添丰富性和观赏性。这种相互影响的动态平衡也应当在模型中给予适度的反映和修正。
为了确定舞龙队在调头过程中所需的最小螺距,我们需要首先了解螺线的几何特性。设定舞龙的螺线特点如下:

螺线的参数方程在极坐标系中可表示为:

r ( θ ) = a + b θ r(\theta) = a + b\theta r(θ)=a+bθ

这里, r r r 是点到螺线中心的距离, a a a 是初始距离, b b b 是螺距, θ \theta θ 是角度。我们已知调头空间的直径为 9 m,因此调头空间的半径为:

R = 9 2 = 4.5  m R = \frac{9}{2} = 4.5 \text{ m} R=29=4.5 m

为了使龙头前把手能够盘入到调头空间的边界,我们需要找到在 z z z轴方向上,螺线的半径 r r r等于调头空间半径 R R R的情形。具体来说,在达到最大半径的情况下,等于4.5 m:

r ( θ ) = a + b θ = 4.5 r(\theta) = a + b\theta = 4.5 r(θ)=a+bθ=4.5

假设舞龙队从初始位置开始向前,角度为θ,初始时刻 θ = 0 \theta = 0 θ=0时, r ( 0 ) = a r(0) = a r(0)=a。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调头是可以从初始位置 r ( 0 ) r(0) r(0) 盘入到边界 r ( θ ) r(θ) r(θ),我们需要找到最小的 b b b,这是关键。

在盘入和盘出的过程中,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当龙头前把手达到调头空间的边界时需要满足的关系为:

b θ = R − a b\theta = R - a bθ=Ra

为简化问题,设 a = r ( 0 ) a = r(0) a=r(0),同时设定初始距离为:

a = 0 a = 0 a=0

此时有:

b θ = 4.5  m b\theta = 4.5 \text{ m} bθ=4.5 m

由于舞龙队的运动是以等距螺线盘入,我们的目标是确定 θ \theta θ使得角度与时间成正比,所以我们设定盘入的时间 T T T和速度 v v v构成关系:

θ = v T b \theta = \frac{v T}{b} θ=bvT

以此代入,我们得到:

b = 4.5 v T θ b = \frac{4.5 v T}{\theta} b=θ4.5vT

在最坏情况下(即龙头刚好到达调头空间边界),当 θ \theta θ的最小值可以取到 2 π 2\pi 2π,可以认为在经过一个完整的循环时,舞龙队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螺线进入调头空间。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到:

b = 4.5 v T 2 π b = \frac{4.5 v T}{2\pi} b=2π4.5vT

若我们设定行进速度 v = 1  m/s v = 1 \text{ m/s} v=1 m/s和时间为一个完整的循环,我们要求得的最小螺距 ( b ) (b) (b)等于:

b = 4.5 ⋅ 1 ⋅ 2 π 2 π = 4.5  m b = \frac{4.5 \cdot 1 \cdot 2\pi}{2\pi} = 4.5 \text{ m} b=2π4.512π=4.5 m

因此,最小螺距 b b b 为:

4.5  m \boxed{4.5 \text{ m}} 4.5 m

这确定了舞龙队能够成功进入调头空间所需的最小螺距。

import numpy as np

# 螺线的参数
diameter_turn_space = 9  # 调头空间直径
radius_turn_space = diameter_turn_space / 2  # 调头空间半径

# 螺线的定义
def spiral(t, pitch):
    """ 计算螺线的 x, y 坐标
    t: 当前参数,代表时间
    pitch: 螺距
    """
    theta = (2 * np.pi / pitch) * t  # 根据时间计算角度
    x = (t / pitch) * np.cos(theta)  # 螺线的 x 坐标
    y = (t / pitch) * np.sin(theta)  # 螺线的 y 坐标
    return x, y

# 计算最小螺距
def find_min_pitch():
    # 初始螺距
    pitch = 0.1  # 初始设置
    max_iterations = 10000  # 最大迭代次数
    tolerance = 1e-6  # 容忍度

    for i in range(max_iterations):
        x, y = spiral(0, pitch)  # 计算龙头前把手的位置
        distance = np.sqrt(x**2 + y**2)  # 计算离原点的距离
        
        # 检查是否在调头空间边界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四

问题 4:盘入螺线的螺距为 1.7 m,盘出螺线与盘入螺线关于螺线中心呈中心对称。舞龙队在问题 3 设定的调头空间内完成调头,调头路径是由两段圆弧相切连接而成的 S 形曲线,前一段圆弧的半径是后一段的 2 倍,它与盘入、盘出螺线均相切。能否调整圆弧,仍保留各部分相切,使得调头曲线变短?

龙头前把手的行进速度始终保持 1 m/s。以调头开始时间为零时刻,给出从−100 s 开始到100 s 为止,每秒舞龙队的位置和速度,将结果存放到文件 result4.xlsx 中。同时在论文中给出−100 s、−50 s、0 s、50 s、100 s 时,龙头前把手、龙头后面第 1、51、101、151、201 节龙身前把手和龙尾后把手的位置和速度。
为了解决问题 4,我们需要从数学上建模调头路径为 S 形曲线的情况。设定以下内容:

1. 曲线的描述

调头路径由两段圆弧组成,第一个圆弧的半径为 R 1 R_1 R1,第二个圆弧的半径为 R 2 R_2 R2,且满足 R 1 = 2 R 2 R_1 = 2R_2 R1=2R2。设第一段圆弧的半径为 R R R,则 R 1 = R R_1 = R R1=R R 2 = R 2 R_2 = \frac{R}{2} R2=2R

2. 圆弧关系

两段圆弧相切,因此在切点处的切线方向必须相同。可以设定如下:

  • 第一段圆弧的中心为 C 1 = ( x 1 , y 1 ) C_1 = (x_1, y_1) C1=(x1,y1)
  • 第二段圆弧的中心为 C 2 = ( x 2 , y 2 ) C_2 = (x_2, y_2) C2=(x2,y2)

在此情况下,两个圆弧的切点 P P P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圆弧 C 1 C_1 C1 P P P 点的切线方向与圆弧 C 2 C_2 C2 P P P 点的切线方向相同。

3. 曲线方程

假设 P P P 与螺线中心的距离为 D D D,则可以用极坐标系来表示:

第一段圆弧方程

C 1 2 = ( x − ( D + R ) ) 2 + y 2 = R 2 C_1^2 = (x - (D + R))^2 + y^2 = R^2 C12=(x(D+R))2+y2=R2

描述了第一段圆弧。

第二段圆弧方程

C 2 2 = ( x − ( D + R + R 1 + R 2 ) ) 2 + y 2 = R 2 2 C_2^2 = (x - (D + R + R_1 + R_2))^2 + y^2 = R_2^2 C22=(x(D+R+R1+R2))2+y2=R22

描述了第二段圆弧。

4. 限制条件

调整圆弧的半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此范围由以下条件决定:

  • 不可穿过调头空间的边界
  • 保证舞龙队各把手在调头期间不碰撞

5. 调整圆弧使调头曲线变短

为了使调头曲线尽可能短,可以考虑根据调头空间的边界以及舞龙队的整体结构来求解合适的 R R R。假设我们想要最小化调头路径的总长度 L L L,可以表示为:

L = R 1 θ 1 + R 2 θ 2 L = R_1 \theta_1 + R_2 \theta_2 L=R1θ1+R2θ2

其中 θ 1 \theta_1 θ1 θ 2 \theta_2 θ2 是对应两段圆弧的角度。

6. 计算调头持续时间

将龙头前把手的行进速度始终保持 1  m/s 1 \text{ m/s} 1 m/s,则通过每秒记录位置和速度产生的数据将为我们提供轨迹。对每个时刻 t t t,在环绕的过程中更新其当前位置:

P ( t ) = P 0 + v ⋅ t P(t) = P_0 + v \cdot t P(t)=P0+vt

7. 模型执行

通过以上构建,我们可以编写程序来计算出在给定条件下的最佳参数,使得调头路径的长度最小。同时生成在每一秒的龙头及其各部分把手的位置和速度数据保存至 result4.xlsx

最后,确保在论文中记录下 -100 s、-50 s、0 s、50 s、100 s 时的龙头前把手、龙头后1、51、101、151、201条龙身前把手和龙尾的后把手的位置和速度。可以采用数据表格呈现加强结果的清晰度。
对于问题4,我们需要确定调头路径的设计,使得调头曲线的长度最小化,同时仍维护曲线与盘入和盘出螺线的切线关系。我们将设计的调头路径分为两段圆弧,并且设定前一段圆弧的半径是后一段的两倍。

设前一段圆弧的半径为 r 1 r_1 r1,后一段圆弧的半径为 r 2 r_2 r2,根据题目的要求有:

r 1 = 2 r 2 r_1 = 2 r_2 r1=2r2

如果设 r 2 = r r_2 = r r2=r,则有:

r 1 = 2 r r_1 = 2r r1=2r

因此,调头路径的总长度 L L L可以表示为两段圆弧的长度之和:

L = θ 1 r 1 + θ 2 r 2 L = \theta_1 r_1 + \theta_2 r_2 L=θ1r1+θ2r2

其中, θ 1 \theta_1 θ1 θ 2 \theta_2 θ2是分别对应两段圆弧的中心角(以弧度为单位)。

由于调头路径要求与盘入和盘出螺线相切,我们设需要切点的半径为 R R R(这是在调头空间内的半径),则有以下关系:

  1. 前一段圆弧与盘入螺线切点的切线关系,可以得到角度条件:
    tan ⁡ ( θ 1 ) = R 2 r \tan(\theta_1) = \frac{R}{2r} tan(θ1)=2rR

  2. 后一段圆弧与盘出螺线切点的切线关系同样成立:
    tan ⁡ ( θ 2 ) = R r \tan(\theta_2) = \frac{R}{r} tan(θ2)=rR

为了求解最短的调头路径长度,我们要选择合适的 r r r R R R进行优化。一般来说,选择 r r r的值越小,调头路径的总长度越短,但需要确保仍然不发生碰撞。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入约束条件来实现优化。

结合以上条件,我们的优化目标是最小化 L L L,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 概率理论和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或遗传算法)可以用于搜索最优的 r r r R R R值。

  2. 限制条件可以控制各把手的速度不超过2 m/s,确保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结果计算

以调头开始时间为零的时刻,计算从 − 100 s -100s 100s 100 s 100s 100s 的位置和速度。根据调头路径的性质及设计参数(调头曲线的半径),我们可以计算在各个时刻舞龙队的动态数据。

对于每一秒的动态计算结果,准确位置和速度可以通过数值积分和运动学关系得到,结果将被写入到文件 result4.xlsx 中。

安全性的验证

最终要确保弯曲段的半径合适,使得在调头过程中,舞龙队的各个把手速度不超过给定的限制(例如2 m/s)。可通过计算得到的速度,随时调整调头的半径,用于判断当前路径的安全性。

通过这些设计逻辑和数学模型框架,我们能确保调头路径不仅简短,同时也满足运动安全和操作效率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S形曲线的结构以及施加约束来确保各部分保持相切,并考虑如何缩短调头路径的曲线长度。以下是问题4的详细分析与解决方案:

模型建立

首先,定义调头的S形曲线路径,由两段圆弧相切连接而成。

  1. 定义变量

    • 设第一段圆弧的半径为 R 1 R_1 R1,第二段圆弧的半径为 R 2 R_2 R2,根据题意,有 R 1 = 2 R 2 R_1 = 2R_2 R1=2R2
    • 设调头区域的直径为 D = 9   m D = 9 \, \text{m} D=9m,调头区域的半径 R = D 2 = 4.5   m R = \frac{D}{2} = 4.5 \, \text{m} R=2D=4.5m
  2. 约束条件

    • 对于圆弧一(较大的圆弧),其半径 R 1 R_1 R1 需满足 R 1 = R − d R_1 = R - d R1=Rd,其中 d d d 为从调头区域边界到相切点的距离。
    • 对于圆弧二(较小的圆弧),其半径 R 2 R_2 R2 则为 R 2 = R 1 2 = R − d 2 R_2 = \frac{R_1}{2} = \frac{R - d}{2} R2=2R1=2Rd
  3. 曲线长度计算

    • 第一段圆弧的弧长 L 1 = R 1 ⋅ θ 1 L_1 = R_1 \cdot \theta_1 L1=R1θ1,其中 θ 1 \theta_1 θ1 是该弧对应的圆心角。
    • 第二段圆弧的弧长 L 2 = R 2 ⋅ θ 2 L_2 = R_2 \cdot \theta_2 L2=R2θ2,其中 θ 2 \theta_2 θ2 是该弧对应的圆心角。
  4. 总的调头长度

    • 总调头长度 L = L 1 + L 2 = R 1 ⋅ θ 1 + R 2 ⋅ θ 2 L = L_1 + L_2 = R_1 \cdot \theta_1 + R_2 \cdot \theta_2 L=L1+L2=R1θ1+R2θ2
确定切线角和角度关系

当两段圆弧相切时,两段圆弧的切线在切点处的角度应该相等。

设定 C 1 C_1 C1 C 2 C_2 C2 为第一个和第二个圆心位置,两个圆的圆心连线与调头区域边界的切线的关系需要用几何性质求解。

优化曲线长度

通过调整圆弧的半径 R 1 R_1 R1 R 2 R_2 R2 以减小 L L L,我们必须优化两个角 θ 1 \theta_1 θ1 θ 2 \theta_2 θ2

  1. 设定 θ 1 + θ 2 = π \theta_1 + \theta_2 = \pi θ1+θ2=π(意味着两段圆弧的圆心角总和为180度这一半个圆则对应调头区域的边界)。
  2. 代入并求解,得到可以缩短调头路径的条件下,使得弧长 L L L 达到最小。

使用 L L L 表达式进行推导,将 R 1 R_1 R1 R 2 R_2 R2 的关系代入该表达式并作微分:

d L d R 1 = 0  和  d L d R 2 = 0 \frac{dL}{dR_1}=0 \quad \text{ 和 } \quad \frac{dL}{dR_2}=0 dR1dL=0  dR2dL=0

得到最优解 R 1 ∗ R_1^* R1 R 2 ∗ R_2^* R2 的解析表达式。

数值计算与仿真

利用常用数值计算工具(如Python, MATLAB等),测试不同的 R 1 R_1 R1 R 2 R_2 R2 下的 L L L 值,寻找最短的曲线路径。

结果存放与格式化

将从 $-100s$$100s$ 的每秒位置及其速度保存到文件 result4.xlsx 中,以符合题目要求。具体代码实现可以通过编程测试上述的数学模型。

结论

通过详细的数学建模和数值优化,一定可以找到适合的圆弧半径,达到最终缩短调头曲线长度的目的。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 设置常量
r_in = 1.7 / (2 * np.pi)  # 内螺线的半径
r_out = r_in * 2  # 外螺线的半径(半径是内半径的两倍)
v_head = 1  # 龙头前把手的速度

# 调头开始时间
t_start = -100
t_end = 100
dt = 1  # 时间间隔

# 时间点
time_points = np.arange(t_start, t_end + dt, dt)

# 存储结果的列表
positions = []
speeds = []

for t in time_points:
    # 计算S形曲线的圆弧路径
    if t <= 0:
        # 调头之前,使用内螺线
        s_length = r_in * np.pi * (1.7)  # U形长度假设
        theta = (s_length / r_in) * (t_start - t)  # 角度
        x = r_in * np.cos(theta)
        y = r_in * np.sin(theta)
    
    else:
        # 调头之后,使用外螺线
        s_length = r_out * np.pi * (1.7)  # U形长度假设
        theta = (s_length / r_out) * (t - t_start)  # 角度
        x = r_out * np.cos(theta)
        y = r_out * np.sin(theta)

    # 速度的计算
    # 根据角速度
    angular_speed = v_head / r_in if t <= 0 else v_head / r_out
    speed_x = -angular_speed * y
    speed_y = angular_speed * x

    # 存储位置和速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 5

舞龙队沿问题 4 设定的路径行进,龙头行进速度保持不变,请确定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使得舞龙队各把手的速度均不超过 2 m/s。
要解答问题 5,我们需要考虑舞龙队沿着问题 4 中设定的调头路径行进时,每个板凳的速度限制及其相互关系。

问题分析

在问题 4 中,舞龙队沿某条调头路径移动,同时保持各把手的速度均不得超过 2 m/s。我们的目标是找到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 v h e a d v_{head} vhead,以确保所有其他把手的速度均不超过此限制。

数学建模

  1. 设定变量

    • 令龙头的速度为 v h e a d v_{head} vhead
    • 各板凳的速度分别为 v 1 , v 2 , … , v n v_1, v_2, \ldots, v_n v1,v2,,vn,其中 n = 223 n = 223 n=223 (总节数)。
    • 板凳之间的相对位置由它们的连接方式决定,具体将与角度变化和弯曲半径有关。
  2. 运动模型

    • 假设蛇形调头路径由两段圆弧连接而成,前一段圆弧的半径为 R R R,后一段圆弧的半径为 2 R 2R 2R
    • 设龙头在调头一开始的当前位置为 ( x 0 , y 0 ) (x_0, y_0) (x0,y0),在以最大速度 v h e a d v_{head} vhead 运行 t t t 秒后的位置变为:
    • ( x ( t ) y ( t ) ) = ( x 0 + v h e a d ⋅ t ⋅ cos ⁡ ( θ ) y 0 + v h e a d ⋅ t ⋅ sin ⁡ ( θ ) ) \begin{pmatrix} x(t) \\ y(t) \end{pmatrix}=\begin{pmatrix} x_0 + v_{head} \cdot t \cdot \cos(\theta) \\ y_0 + v_{head} \cdot t \cdot \sin(\theta) \end{pmatrix} (x(t)y(t))=(x0+vheadtcos(θ)y0+vheadtsin(θ))
      其中 θ \theta θ 是前进方向的角度。
  3. 速度限制

    • 每一节板凳的速度可以通过其相对龙头的相对位置及当前转弯角度计算。假设第 i i i 节板凳与龙头之间的角度为 α i \alpha_i αi,则可以用法向加速度与切向速度的关系来计算:
      v i = v h e a d + d θ d t ⋅ d i v_i = v_{head} + \frac{d\theta}{dt} \cdot d_{i} vi=vhead+dtdθdi

    其中 d i d_i di 是从龙头到第 i i i 节板凳的距离。

  4. 优化条件

    • 为保持每节板凳的速度不超过 2 m/s,需确保:
      ∣ v i ∣ ≤ 2   ∀ i ∈ { 1 , 2 , … , 223 } |v_i| \leq 2 \, \forall i \in \{1, 2, \ldots, 223\} vi2i{1,2,,223}
  5. 求解 v h e a d v_{head} vhead

    • 最终, v h e a d v_{head} vhead 必须满足以下不等式:
      v h e a d + d θ d t ⋅ d i ≤ 2 v_{head} + \frac{d\theta}{dt} \cdot d_i \leq 2 vhead+dtdθdi2

      v h e a d + d θ d t ⋅ d i ≥ − 2 v_{head} + \frac{d\theta}{dt} \cdot d_i \geq -2 vhead+dtdθdi2

    将上述不等式结合,我们可以通过调整 v h e a d v_{head} vhead 来找到其最大值。

结论

要找到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 v h e a d v_{head} vhead,我们需要:

  1. 计算所有板凳的相对位置和转弯角度 α i \alpha_i αi
  2. 在满足速度条件下,充分利用最大速度限制对 v h e a d v_{head} vhead 进行优化。

根据上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或解析计算可以找到最大行进速度 v h e a d v_{head} vhead,以确保所有板凳的速度均不超过 2 m/s。
要确定在问题 4 中舞龙队沿 S 形路径行进时,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使得舞龙队各把手的速度均不超过 2 m/s,我们需要分析龙头前把手和龙身各段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速度变化。

设定:

  • 龙头的行进速度为 V 头 V_{\text{头}} V,与之同步的其它把手的行进速度为 V i V_i Vi,其中 i i i 从 1 到 223,对应每一节的把手。
  • 为保证所有把手的速度不超过 2 m/s,我们有 V i ≤ 2  m/s ,   ∀ i V_i \leq 2\ \text{m/s},\ \forall i Vi2 m/s, i

分析 S 形曲线的部分:

  1. 由于 S 形曲线的两段圆弧相切,因此在某一点,曲线的法向(垂直于曲线的矢量)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相邻把手的速度。理解不同段之间速度及时的变化是核心。
  2. 在调头过程中,身体的每一节都会受到不同半径圆弧的影响。设定第一段圆弧的半径为 R R R,第二段圆弧的半径则为 2 R 2R 2R。根据几何关系,圆的性质可以被代入来分析速度的变化。

具体速度关系:

  • 当龙头以速度 V 头 V_{\text{头}} V 运动时,曲线每一点的切线速率可由法向加速度因素决定。
  • 根据圆弧运动的性质,可以得出推导公式。即切线速度 V i V_i Vi 与其相对半径和龙头速度之间关系是:
    V i = V 头 ⋅ R i R head V_i = V_{\text{头}} \cdot \frac{R_i}{R_{\text{head}}} Vi=VRheadRi,其中 R i R_i Ri 是各把手相对龙头的曲率半径。
  1. 要保证所有把手速度不超过 2 m/s,我们从上述公式得出:
    V 头 ⋅ R i R head ≤ 2 V_{\text{头}} \cdot \frac{R_i}{R_{\text{head}}} \leq 2 VRheadRi2
    这里 R head R_{\text{head}} Rhead 是龙头到最近段(如龙尾)之间的距离成比例变化。

  2. 最后,假设所有把手在调头时保持相似长宽比以简化计算,得出:
    V 头 ≤ 2 ⋅ R head R any V_{\text{头}} \leq 2 \cdot \frac{R_{\text{head}}}{R_{\text{any}}} V2RanyRhead
    这里, R any R_{\text{any}} Rany 是其他把手的最大半径范围。因此,我们可以具体计算出 R R R 的取值,根据S的弯曲情况相对设置直径,最终求出 V 头 V_{\text{头}} V 的实际上限值。

进阶解题思路
调整 S 形路径的半径和圆弧,可以显著影响动态速度的分布。通过模拟不同的圆弧半径并仔细计算使得龙头速度最大化的同时确保保持小于 2 m/s 的标准,将是保证舞龙队有效运动性和观赏性的核心。
为了解决问题 5,首先我们需要先建立龙头及板凳龙的运动模型。以下是针对此问题的详细推导和计算。

  1. 模型设定

    • 设定龙头的速度为 v h v_h vh(m/s),且在问题 4 中,我们已经知道龙头的行进速度始终保持 1 1 1 m/s。
    • 龙身的总节数为 221 节,且每节的长度为 L = 220 L = 220 L=220 cm = 2.2 m。
  2. 速度分布

    • 假设龙头前把手在某一时刻的速度为 v h v_h vh,由于龙队是一个整体,根据前后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其余把手的速度将受到 v h v_h vh 的影响。
    • 在盘出过程中,龙身各个节之间的速度差会影响到每节的速度。假设每节板凳由于连接把手之间的摩擦和连接方式,速度为:
      v n = v h − k ⋅ x n ( n = 1 , 2 , … , 221 ) v_{n} = v_{h} - k \cdot x_n \quad (n = 1, 2, \ldots, 221) vn=vhkxn(n=1,2,,221)
      其中:
      • v n v_n vn 是第 n n n 节板凳前把手的速度;
      • k k k 是一个与龙身的几何构造有关的比例常数,表示速度下降的程度;
      • x n x_n xn 是第 n n n 节前把手距龙头前把手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节数乘以每节的长度表示,即 x n = n ⋅ L x_n = n \cdot L xn=nL
  3. 最大速度限制

    • 为了保证舞龙队所有把手的速度均不超过 2 2 2 m/s,我们需要条件:
      v h − k ⋅ ( n ⋅ L ) ≤ 2 对于所有  n v_h - k \cdot (n \cdot L) \leq 2 \quad \text{对于所有 } n vhk(nL)2对于所有 n
  4. 特定极端情况分析

    • 找到 n m a x n_{max} nmax ,使得其达到最大节数 221,这样我们可以写出:
      v h − k ⋅ ( 221 ⋅ L ) ≤ 2 v_h - k \cdot (221 \cdot L) \leq 2 vhk(221L)2
    • 进一步整理得到:
      v h ≤ 2 + k ⋅ ( 221 ⋅ L ) v_h \leq 2 + k \cdot (221 \cdot L) vh2+k(221L)
  5. 速度的求解

    • 将已知的 L = 2.2 L = 2.2 L=2.2 m 代入上式:
      v h ≤ 2 + k ⋅ ( 221 ⋅ 2.2 ) v_h \leq 2 + k \cdot (221 \cdot 2.2) vh2+k(2212.2)
    • 进一步简化为:
      v h ≤ 2 + 487.4 k v_h \leq 2 + 487.4k vh2+487.4k

    这里的 k k k 值需要通过实际试验或者建立实验验证模型得到。

  6. 示例计算

    • 假设经过试验或经验我们得到了 k = 0.01 k = 0.01 k=0.01,那么:
      v h ≤ 2 + 487.4 × 0.01 = 2 + 4.874 = 6.874  m/s v_h \leq 2 + 487.4 \times 0.01 = 2 + 4.874 = 6.874 \text{ m/s} vh2+487.4×0.01=2+4.874=6.874 m/s
    • 因此,在该假设条件下,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为:
      v h ≈ 6.874  m/s v_h \approx 6.874 \text{ m/s} vh6.874 m/s

综上所述,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可以表示为:
v h ≤ 2 + 487.4 k v_h \leq 2 + 487.4k vh2+487.4k
具体数值依赖于 k k k 的取值。
要解决第五个问题,需要分析龙头前把手的行进速度如何影响舞龙队各把手的速度,从而确保所有把手的速度都不超过 2 m/s。从问题4的描述来看,舞龙队的行进路径是由两段圆弧相切连接而成的 S 形曲线。

以下是实现问题4的调头路径的Python代码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 设定参数
time_steps = np.arange(-100, 101, 1)  # -100s 到 100s
initial_speed = 1.0  # 龙头前把手初始速度 m/s

# 圆弧参数
r1 = 2  # 第一段圆弧半径
r2 = 1  # 第二段圆弧半径
theta1 = -np.pi / 2  # 第一个弧的起始角度
theta2 = np.pi / 2  # 第二个弧的终止角度

# 计算调头路径
positions = []
speeds = []

for t in time_steps:
    if t < 0:
        # 沿第一个圆弧运动
        theta = theta1 + (-t / 100) * (np.pi / 2)  # 计算从-100s到0s的角度
        x = r1 * np.cos(theta)
        y = r1 * np.sin(theta)
        speed = initial_speed  # 假设保持一定速度
    elif t >= 0:
        # 沿第二个圆弧运动
        theta = theta2 - (t / 100) * (np.pi / 2)  # 计算从0s到100s的角度
        x = r2 * np.cos(theta)

在实现上述代码后,需要通过数值模拟或者分析在不同时间点计算各把手的速度。主要关注如何计算在螺旋的切线方向上的速度,并确保在移动时没有任何把手超过2 m/s的速度限制。

在问题5的情况下,最大速度是所需的条件。因此,我们不断调整龙头速度,以找到在这种运动路径上,所有把手速度仍不超过2 m/s的最大值。

为了得到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我们需要对各个时刻的速度进行计算,找到限制速度的最小值并最大化龙头速度。代码实现可能会涉及到循环,计算并输出结果。
在处理“板凳龙”舞龙队这一数学建模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数学方法来建模和解决每个问题。以下是对每个问题所使用的数学方法的总结,以及可以呈现的可视化数据图的建议。

更多内容具体可以看看我的下方名片!里面包含有国赛一手资料与分析!
另外在赛中,我们也会陪大家一起解析国赛的一些方向
关注 CS数模 团队,数模不迷路~

  • 58
    点赞
  • 3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3
    评论
评论 1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