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虚构的故事说起
故事是这样的,当时我们正在讨论安全架构,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伴随着小刘有些胆怯的声音:“主任,这个警官找您”。小刘是我们新来的同事,做事很踏实,就是一说话就脸红。我抬眼看到一个气宇轩昂的警官,想都想得到,小刘被他的气质给吓到了。
“你就是主任哈,我们需要调阅一份病历。”警官开门见山的说。
“查阅病历去病案室呀,他们负责接待各种病历查询需求。”我嘴里说着,心里就在犯嘀咕,这次又是啥难缠的事情呀?
“我们就是从病案室过来的,他们那里查不到任何信息,可是事主说当年就在你们医院住的院。”警官倒还是蛮客气。
旁边穿红衣服的女子发话了,“你是主任哈,这事你不解决不得行哈,当年我们就是在你们医院住院的,为啥现在你们拿不出病历!”
“有介绍信么,我们再仔细找找呢。”我说到。
警官递过来一封介绍信,我接过一看,大致内容是说,请我们协助调查事主徐某(身份证号)的孩子张某某(身份证号)200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事宜,需要我们提供患者的出院记录和死亡记录。
十八年前的病历,还是份死亡病历,看来今天这事确实有点麻烦,事主已经去病案室查询过,没有找到就说明,按照正常的患者姓名、身份证号是查询不到这份病历的。
2002年我们已经实施了住院登记系统,患者入院时是需要填写详细基本信息的,也许通过其他信息可以查到。于是我开启了侦探模式。
从介绍信上发现,患者张某某的身份证号上的出身日期就是2002年6月,我问道:“这是新生儿呀?”
“对头,刚出生就不好,送到你们医院儿科抢救。”徐女士回答道。
在我们医院,刚出生的婴儿很多都来不及取名字,所以常常冠以“某某之子”或者“某某之女”,而且2002年的新生儿也不会马上分配身份证号的,就算他后来上户口分配了身份证号,在我们数据库里可能也不会有身份证号码。从逻辑上来说,这介绍信上提供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估计在我们数据库里都没有留存。
“select * from pat_master_index where name like ‘徐%’ and … ”,我输入一段代码,看看有没有可能这患儿入院是用妈妈名字来标识的。
果然,数据库里有符合我设想的记录,“徐大双、徐小双”,继续探索吧。
“你生的是一对双呀?”我问道,女子马上说“就是呀,老大是男娃娃,老二是女娃娃,后来只老大活下来了。”
在联系人字段里存储的是张某的名字,我问道“你老公叫啥子名字”。
“张某,他是娃儿老汉,当年就是他送娃儿过来的。”,女子回答的与记录的人名一致。
“那你原来家住哪点呢?”我还得核实下,毕竟这各种资料都对不上,千万别搞错了。
“石油路**号3单元601”。嗯,说的与记录上的地址也是一致的,应该是他没错了。
于是我在介绍信上写下了患者的住院号,并注明了原因,签上字。告诉他们现在可以去办理手续了。
起因:患者家属因无法复印相关资料,投诉信息科。
查询依据:当地派出所开具的协查公函,患者姓名,身份证号,家属姓名(其母),身份证号,协查内容等要素清晰且民警陪同患者家属来院复印病历。病案室依据其提供的资料从数据库中无法查询到相关资料,遂告知来人,没有相关资料。因家属需要出院证明、死亡证明等资料处理相关民事纠纷,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属记忆准确,但无法得到所需资料,遂起投诉至主任办公室。
解决:通过询问事主,结合常识,判断介绍信上的资料与数据库里存储的可能不一致,按照习惯做法以患者母亲名字为条件,进行模糊匹配,并辅助以联系人、家庭住址为验证,最终确定记录信息,问题得以解决。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猜到了,这次讲的故事是与患者主索引相关。
一. 相关概念
说到患者主索引,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列基本概念。
MPI:患者主索引(Master Patient Index)是患者在信息系统中的唯一标识,通过此标识可以找出各医疗机构存储的与该患者相关的各类信息。
EMPI:企业级患者主索引(Enterprise Master Patient Index)EMPI系统就是管理患者主索引的系统,通过设立的标识策略将来自多个系统的患者标识进行关联,实现同一病人多业务ID的关联和患者信息的统一或关联。其本质上是一个数据整合系统,整合后有效解决了多系统中识别患者身份的问题,以及同一患者多个识别号的关联问题。一般来说,现在常以患者姓名、身份证号、医保卡号、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进行策略匹配。
PIX:患者标识交叉索引(Patient Identifier Cross-reference)用以解决患者多业务ID的关联、交叉索引。PIX管理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不同医院信息系统的患者ID关联关系,每个需要接入EMPI系统的医院信息系统先在EMPI系统上注册,然后EMPI系统会为每个注册的医院信息系统分配一个Domain ID(域),用以唯一标识每个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信息系统内部增加病人信息时,医院信息系统则会产生一个Internal ID(或LocalID),与此同时,外部的医院信息系统在EMPI系统中添加相应的病人(或医生)信息的主数据。在添加完主数据后,EMPI系统会为其生成一个Global ID,并且建立起Global ID 与 Domain Id、Internal ID 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了 PIX(patient identifier cross-reference,交叉索引) 功能。
PDQ:患者人口学信息查询(Patient Demographics Query)用以解决患者信息查询问题。
有了EMPI,就可以以此将各个相关系统的数据进行关联,能够很好打破医疗信息化中的孤岛效应。
在现代医疗信息化中它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标识和识别患者的基础。记得当年学习JCI时,还因为患者标识被老师狠狠的骂了一顿。也因此明白了,患者标识一定是要有两个以上的方法,联合验证,而且标识相对固定,不易变更。
同时,在今天这个数据大集中的时代,EMPI还对于实现区域乃至跨区域的医疗信息整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又爱又恨的居民健康卡,就是依靠统一的标识将患者在各家医院的就医档案汇集在一起,实现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在今年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健康码”也是EMPI的重要应用。
二. EMPI系统功能
EMPI系统图 图片来源:愚人老黄
从功能上看,EMPI主要是依靠患者的自然信息、社会信息及身份识别信息判断出你就是你,所有跟你有关的数据应该与你相联,成为你的专属数据。
患者信息采集:收集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重患者基本信息和就诊信息。
患者信息管理:对数据进行维护及患者状态维护,如新增患者、合并患者、患者信息冲突解决等功能,其中涉及到交叉索引算法。整个过程类似代码管理中的Add,Update,Merge。
患者信息查询服务:对外提供搜索,查询等信息服务,输出符合HL7等标准的数据
三、EMPI的应用
在医院:在很多医院的信息系统中HIS、LIS、PACS、手麻、心电这些系统往往都不是一家公司的产品。从业务需求看,很多系统对数据的表述也各有不同。如果不进行规范和统一,在数据交互和业务协同时必然存在解读的差异。因此在医院中实行以EMPI为主的患者信息综合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是其实现信息共享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患者:一个人一生总会进几次医院的,如果每次都分配他不同的识别ID,对于信息系统来说,这就是多个就诊记录,不利于患者就医连续性管理,从患者安全的角度就要求,对于同一个人,他的标识ID是一致的或者是可关联的。这就要求EMPI系统能够依据一定的规则将一个人的不同就诊信息关联起来,现在一般医院都要求实名制就医,也就能很好的保证EMPI的实施。
对于识别患者,一般我们会用身份证号、姓名、医保号、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联系人等信息,根据不同权重因子联合进行判断。
在应用过程中,其实我们也会发现,无论是身份证号、医保卡号、健康卡号都有一定概率的误码,就算在这个概率极低,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也就是说还是会存在就诊时,主索引有误的情况。更何况新生儿、无名患者等等情况他根本没有识别号或者没法告知相关信息,因此好的EMPI系统还应该能够解决这类特殊问题。
EMPI在区域医疗:实现区域患者信息共享,EMPI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依赖EMPI可实现区域内不同机构、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身份识别和统一问题,为进一步的实现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还是很难~~),目前跨区域整合常借助的标识有健康卡号、医保卡号、身份证号等。
EMPI应用框架
平台由数据资源中心和平台服务两部分组成。数据资源中心主要提供居民信息、卡管信息、跨域主索引信息等数据实体的存储。平台服务主要包括居民注册服务、交叉索引服务、居民身份匹配引擎、隐私保护与安全模块、业务统计等。
患者主索引这个看似很小的环节,却是串联起患者数据的关键一环,当大家都在热衷于数据之大时,更需要静下心来,编织好这条主线,唯有如此,才能让数据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