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 教心 学习迁移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

ᴍ 自我效能感理论

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ᴍ 结果期待。

是人对自己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ᴍ 效能期待。

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评价。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进行带来的某一结果的行为。
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醒。

ᴍ 成败经验。

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ᴍ 替代性经验。

当看见与自己水平相近的替代者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ᴍ 言语说服。

也叫言语暗示。用言语说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完成给定任务的能力,会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付出更多的努力。

ᴍ 情绪唤醒。

通过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减轻紧张和负面的情绪倾向,可起到改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二、习得性无助。

ᴍ 习得性无助。

塞利格曼提出。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和无力控制的行为心理状态。
表现为三个方面。
学习动机下降。认知障碍。情绪失调。

ᴍ 低成就动机,

是指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定适当的目标,学习漫不经心,对失败的恐惧,大于对成功的希望。

ᴍ 低自我概念,

即认知障碍。态度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与同伴相处,自卑多余,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而与同伴关系。日渐疏远。

ᴍ 消极定势。

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消极的评价,从而逐渐形成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

ᴍ 低自我效能感。

对自己完成学业任务的能力是怀疑或不确定的态度,因而倾向制定比较低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

(一)习得性无助的教育启示。

充分理解习得性无助的成分。
帮助学生发现根本的信仰,以及引起他们自我效能感不足的歪曲知觉。
交给学生改变、驳斥歪曲信仰的方法,减少认知情感动机的亏空

1. 学习动机培养

我要立志努力成功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 学习动机激发

启动奖金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核心)、贯彻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三、学习迁移

ᴍ 学习迁移

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广泛存在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学习迁移的分类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性质和结果:正迁移、负迁移
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水平迁移(横向)、垂直迁移(纵向)
内容的不同: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ᴍ 正迁移

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例:汉字拼音书写对英文字母书写,为正迁移

ᴍ 负迁移

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例:汉字拼音对英文字母发音,为负迁移

ᴍ .顺向迁移

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ᴍ 逆向迁移

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ᴍ .水平迁移

也叫横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并列结合学习

ᴍ .垂直迁移

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在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上位学习,下位学习。

ᴍ 一般迁移

也称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则、原理、方法、策略、能力与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ᴍ 具体迁移

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ᴍ 同化性迁移

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ᴍ 顺应性迁移

指将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
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ᴍ .重组性迁移

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四、早期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代表人:沃尔夫,最早的迁移理论
观点:把迁移看做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
共同要素说,代表人:桑代克、伍德沃斯,通过形状知觉实验得出,
观点: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属于具体迁移
经验类化说(概括说):代表人:贾德,通过水下击靶实验得出,
观点: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关系转化说:代表人:苛勒,通过小鸡啄米实验得出,
观点:迁移的重点在于察觉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 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必须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这句话人名对应)
  2. “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
  3. 三个认知结构变量可以促进新的学习和迁移:

(二)三个认知结构变量

  1. 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
  2. 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3. 原有知识的巩固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